1樓:風
1、學而時習之:然後,翻譯為「學習然後經常溫習」,遞進關係
2、人不知而不慍:卻,翻譯為「別人不瞭解自己但是自己不惱怒」,轉折關係
3、敏於事而慎於言:卻,翻譯為「做事勤快而說話謹慎」,轉折關係
4、就有道而正焉:然後,「跟從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然後端正自己的行為」,遞進關係
5、學而不思則罔:卻,「只是讀書,而不自己開動腦筋獨立思考,就不會有真正的收益」,轉折關係
6、思而不學則殆:卻,「只是自己空想,而不踏實學習,就會疑惑不解」,轉折關係
7、默而識之:然後,「將所見聞默默地識記在自己心裡」,遞進關係
8、學而不厭:然後,翻譯為「努力學習而不自滿足」,順承關係
9、擇其善者而從之:然後,翻譯為「從中選取優良的部分而跟著學習」,順承關係
10、其不善者而改之:然後,翻譯為「看到不良的東西就可以對照著改進自己」,順承關係
11、不令而行:卻,翻譯為「不用強迫命令,事情就行得通」,轉折關係
2樓:匿名使用者
1、知:(1)瞭解(人不知而不慍)
(2)明白(誨女知之乎)
(3)通「智」,智慧(是知也)
2、而:(1)轉折連詞(人不知而不慍)
(2)順承連詞(溫故而知新)
(3)並列連詞(任重而道遠)
3、之:(1)代詞
(2)助詞
(3)語氣詞
是這些嗎?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3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時習之 然後
人不知而不慍 卻
學而不思則罔 卻
擇其善者而從之 然後
為人謀而不忠乎? 為人謀:給別人做事 而:是否
4樓:張琳欽
是轉折的意思 ,geiwo fen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教材裡《論語十則》原文?
5樓:116貝貝愛
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白話譯文: 孔子說:學習並且按時地去複習,不也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瞭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學而》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白話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過了呢?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學而》
三、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白話譯文:孔子說:「複習學過的知識,可從中獲得新的見解與體會,憑藉這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為政》
四、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白話譯文: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為政》
五、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白話譯文:孔子說:「仲由啊,讓為師教導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為政》
六、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白話譯文:孔子說:「看見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備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有要改正。」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里仁》
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白話譯文: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 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們一樣的缺點,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述而》
八、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白話譯文: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路途又很遙遠。
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泰伯》
九、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白話譯文:孔子說: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後落葉的。" 深刻含義:人們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也以松柏為喻,談人應當具備堅毅的品格!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子罕》
十、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白話譯文:子貢問道:有沒有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呢?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衛靈公》
6樓:囀身____離開
一、人教版語文七年級教材裡《論語十則》原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二、論語十則》原文翻譯:
1.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裡)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過呢 "
3.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4.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5.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6.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
9.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後(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10.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初一語文第十課(論語十則)的翻譯!!!!!
7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被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過了呢?」
孔子說:「在溫習就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有危險。」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孔子說:「看見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
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們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現實『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酒後落葉的。」
子貢問到:「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呢?」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8樓:是姝琳阿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1.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裡)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過呢 "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8.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9.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後(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0.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七年級語文《論語十則》賞析
筱竹雨 讀音 論語 論 l n 語十則 內容結構 第一到第九則為語錄體,第十則為對話體。這裡所編的十則,分別選自 學而 為政 里仁 述而 泰伯 子罕 衛靈公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七年級語文論語十則及字詞解釋
蘭色的承若 第一到第九則為語錄體,第十則為對話體。這裡所編的十則,分別選自 學而 為政 里仁 述而 泰伯 子罕 衛靈公 其內容都與學習有關,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價值的部分。第一則 為人處事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y n 不亦君子乎?學而 孔子說 學習後按一...
跪求七年級上冊語文《論語十則》書下的全部註解
依噯羽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 yu 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y n 不亦君子乎?學而 孔子說 學習知識而又經常溫習功課,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趕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並不惱怒,不也是個有德的君子嗎?註釋 1 子 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 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