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腳大的人
歸依,發心,因果,戒律。
這四個方面是學佛的基礎。
2樓:加內沙
在下覺得以在家人的立場而言,有時候不一定要從太多經典下手。
佛陀所宣說的學處有戒學處,定學處以及慧學處。 這3個學處也是漸修次第。因此不妨從受持在家居士5戒,六念(定學處,唸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開始學習。
而經典方面可以看小業分別經,卡馬拉經。
小業分別經)
卡馬拉經)
初果一書有介紹唸佛,念法,念僧)
http://sss2002.51.net/ (推薦佛陀的啟示一書,以瞭解佛陀的教導中心)
只有實行佛陀教導者才可能獲得正見,否則只是盲目迷信之徒罷了。
3樓:匿名使用者
1.看大成佛經 以儘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 首先明理 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 《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圓覺經》《楞伽經》等
2.看修行的書 明理不求實證 則無意義 目前時代 最好最易成就的 就是藏區的大圓滿法 能即生開悟 大圓滿法 天賜眾生福澤 能修習 當累世修的機緣 甚難得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大手印即大圓滿),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 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 灌頂修行
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 不僅僅是開悟 且證量足 能夠灌頂加持 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貝旺旭仁波切 為師 修習大圓滿法 能即生開悟
4樓:匿名使用者
建議:熟讀般若心經可開空性智慧
熟讀阿彌陀經可以帶業往生
讀經要領在放空雜念
至誠一心
.阿彌陀佛
與您共勉
5樓:匿名使用者
去聽法師**的錄影帶..比較易懂...(有的講的蠻輕鬆的~甚至蠻幽默的)...
說實數寶沒啥用~實修心性才是重點...
說實數寶沒啥用~這種人太多了...修了一陣子'請回頭看看是否真的進步了~否則'您該換法門了...該縱慾的時候還縱慾~該生氣的時候還生氣~那您到底進步在**?
(不能欺騙自己~欺騙上師)...
大家共勉之...
6樓:青山碧水間
竟然沒有一個提倡楞嚴經的,很可惜。
樓主,我很建議先學楞嚴經,楞嚴經包含禪宗的見性明心和淨宗的攝心念佛,另外學明楞嚴經、再看金剛經心經壇經等很容易通;同時,楞嚴經是佛祖特別對「凡夫」說的一部經——其他的佛經很多物件是境界比較高的菩薩和大修行者——因此描述的宇宙形成、生命起源等與科學有相通之處,看後容易對佛法堅固信心。
末學深以為,如果一個人只能選擇一部經,那麼根器並不特別高(法執、我執俱在而其中至少一項較深者)、所知障重(有一些現代科學知識和思維習慣)者,都適合選擇楞嚴經修習!
7樓:匿名使用者
從佛教的誕生歷史開始瞭解,這些書籍在新華書店都有售。
到寺院裡去請推薦《正信的佛教》 《覺海慈航》《佛教聖典》
8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看暈了吧, 幾乎每個人推薦的都不一樣,並不是誰說對了誰說錯了,這跟每個人特點有關係,如根性,因緣,所以他們提供的你都可以大概看下,自己分析下哪本經典更適合自己現在看,算是入門課本吧。
祝你在學佛道路上日漸精進,願我們末法時期佛**早登菩提彼岸,阿彌陀佛!
西方極樂世界,這輩子一定要往生!!
9樓:煩惱即菩提
《心經》簡明扼要。而且佛法大意全在裡面。
如果有時間,看一下《圓覺經》,內容詳細,有系統性。
10樓:
與那部經有緣,就看那部經。
南無阿彌陀佛
11樓:匿名使用者
《佛說四十二章經》短小精悍,我就把它抄下了。另外推薦《南懷瑾選集》,這是公認的,還有所謂邪路嗎,我們還沒到那個境界~~
12樓:火箭超人
學習佛法,往往是過去世與佛教有和諧的因緣。這一世,應該先累積對佛教的信心。建議先看百業經。對輪迴的相信,才能激發學佛修法的意願。
上面的三部經都是大乘佛法的重要經典,如果不是前世具有深厚的修習,這一世可以較快接受並鑽入核心教義的話,普通人是看不懂的。頂多看了很多熱鬧的故事。尤其法華經非常科幻的。
直接看這些**,容易對佛教有誤解。一旦有誤解,就容易障壁真實的智慧。佛教反而成為理解佛教的障礙。
建議一步步來。不要求快。
13樓:匿名使用者
說實話,還是先看《十善業道經》。
不是不看大乘經典,而是要先從基本做起先做一個人格完整的人(很遺憾,我自己都做的不是很好)
五戒十善是作為佛教徒的基礎,想要達成任何目標,都需要先把基礎打好這就好比小學生學語文,不要太快學唐詩宋詞。不是說唐詩宋詞不重要,而是要把基本的字、詞語先學會再說。
希望對您有幫助,阿彌陀佛。
14樓:匿名使用者
先看金剛經,我**要我看的就是金剛經,然後看楞嚴經。楞嚴經很長啊,我現在都沒有看完......
15樓:匿名使用者
諸比丘。譬如恆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
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
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
如是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
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
比丘諦觀思惟分別。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
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
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
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受。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
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
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
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
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
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
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
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如是比丘。
諸所有想。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
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
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
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
以想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
執持利斧。入于山林。見大芭蕉樹。
[月+庸]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峰。
葉葉次剝。都無堅實。諦觀思惟分別。
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
以彼芭蕉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行。
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
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
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
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幻師。若幻師**。
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
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
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如是比丘。
諸所有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
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
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
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
以識無堅實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焰 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 日種姓尊說
周匝諦思惟 正念善觀察
無實不堅固 無有我我所
於此苦陰身 大智分別說
離於三法者 身為成棄物
壽暖及諸識 離此餘身分
永棄丘冢間 如木無識想
此身常如是 幻偽誘愚夫
如殺如毒刺 無有堅固者
比丘勤修習 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 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 永得清涼處
16樓:慈慈光
想學佛,應該先看《正信的佛教》,《覺海慈航》。
佛陀是什麼?
佛陀,這是印度古代梵文的音譯。
佛陀,含有自己覺悟、覺悟他人、覺悟一切而無所不知無時不覺的意思,所以,又被稱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覺。
佛陀,簡譯為佛,是在我們這個世界,距今二千五百八十九年(公元前六二三年),生於印度迦毘羅衛城的釋迦太子,成道之後,稱為釋迦牟尼。釋迦是族姓,意為能仁,牟尼是印度古代對於聖者通用的尊稱,意為寂默。這就是佛教的教主。
正信的佛教
事實上,佛教的本質,並沒有正信和迷信的分別,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內容,到處都是一樣。佛教是從大覺的佛陀——釋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來,那是充滿了智慧、充滿了仁慈、充滿了光明、清涼、安慰的一種言教,根據這種言教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團形態,便是佛教。
所謂正信,就是正確的信仰、正當的信誓、正軌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賴。正信的內容,應具備三個主要的條件:第一,必須有永久性的;第二,必須要普遍性的;第三,必須是必然性的。
換一個方式來說,便是過去一向如此,現在到處如此,未來必將如此。
凡是對於一種道理或一樁事物的信仰或信賴,如果經不起這三個條件的考驗,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個宗教的教理,禁不起時代的考驗,通不過環境的疏導,開不出新興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無可諱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教的流行地區,尤其是在中國,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數的士君子所專有,至於民間的正信,始終未能普及,一般的民眾,始終都在儒釋道三教混雜信仰的觀念中生活,比如對於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產物。
佛教如何適應民間信仰的要求?
所謂民間信仰,是跟民俗相關的宗教行為,也是原始型態的宗教現象,自從人類文化開始以來,即已普遍地發生在各個民族之間。那是為了紓解心中的困擾、家庭和社會的糾紛、自然環境的折磨,在一時間無法以人的體能、智慧所能解決的情況下,唯有訴求於神明的指引、援助、救濟、保佑,利用求籤、問卜、降靈、牽亡、扶鸞、牲供、許願等方法,以達到與鬼神溝通的目的。佛教不主張類似的行為。
民間信仰是諸神雜糅的,宋以後即有儒、釋、道三教並收,神、仙、佛、菩薩不分之勢。清末民初以來,更有增加耶、回二教所謂五教同源的民間宗教,通過靈媒、術士、鸞壇、乩童,以及靈籤、筊杯等的人員和道具,請到自稱為是某神、某仙、某聖、某賢、某菩薩、某古佛的無名鬼神,來為祈願的民眾決疑指點,以滿足他們的需要。所不同的,佛教是以理性疏導,修善積福、懺悔誦經,來達到祈求的目的。
此在一神教的信仰者卻是以唯一的神,作為祈求的物件。民間信仰也將各宗教的教主等,當作諸神崇拜。所不同的是各大宗教,均有其教主、教史、教理、教儀、教團的傳承;民間信仰則是多神崇拜。
所以,正統的佛教寺院不應設定籤筒、鸞壇、筊杯,也不供奉各種地方色彩的諸神偶像,以免染上了民間信仰的色彩,而被誤為多神的崇拜就是佛教,佛教就是民間信仰的流類。
佛教如何因應社會大眾,對民間信仰需求的滿足?此應著重對於信仰諸佛菩薩功能的提倡,或者對於某些常用經咒效驗的闡揚,比如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的靈驗,是無微不至、無遠弗屆、無時不應的。觀世音菩薩稱為廣大靈感、救苦救難、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稱為無上醫王,又名無量壽及無量光。
這些佛菩薩,能夠使人有求必應,求長壽得長壽,求智慧得智慧。釋迦牟尼佛是盧舍那佛 的千百億化身之一,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人天的導師、長夜的明燈、苦海的慈航;一切諸佛,均能於一切時一切處,接受到任一眾生的呼救,具備救濟眾生的一切功能。所有的諸大菩薩也都具足六種神通,隨時、隨處、隨類攝化,普應一切眾生的合理祈求。
那麼人人只要選定一佛,或一菩薩,或一特定的法門和經咒,就可輕而易舉地達到民間信仰所有要求的目的,何況尚能更進一步,由民間信仰的宗教層次,進入自利利他、解脫自在的境界。
佛教內的密教有種種不同目的及不同層次的修煉法,中國的天台宗乃至華嚴宗,也編有各種禮懺儀軌及修證儀軌,依之修持各經所宣示的法門,此已不同於民間信仰的多神崇拜;唯追溯佛法的源頭,並無多樣化的儀軌可求。佛說無量法門,而其任何一法,只要專心修持,就能成為一切法的總持,所以《楞嚴經》有二十五種圓通法門,任一法門就等於一切法門,具足一切法門的功用。《維摩經》更加開示出不二法門,否則,容易和民間信仰混淆,與多神信仰合流,而予人以神佛不分的印象。
再深一層說,作為一個佛教徒,如果為了滿足不同的願望,而經常變換修行的方法和崇拜的物件,便會失去中心的目標。正信的佛教徒,信仰三寶是為學佛、修法,是學佛的慈悲與智慧,以佛法的正確指導,修行專一的法門,以達成持戒、修定、發慧等一貫的目標。只要不離三寶的原則,日復一日地,以看佛書、做佛事、持戒、佈施、禮誦、懺悔等為日課,縱然不求現實利益,現實的利益也會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成就。
摘自-聖嚴法師
妙智人生
覺海慈航
學淨土的人,常唸的是《佛說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藥師經》、《地藏經》、《妙法蓮華經》、《華嚴離垢地章》、《華嚴第一回向章》、《普賢行願品》、《普門品》、《金剛經》、《心經》等。以《佛說阿彌陀經》為最重要。
學習佛教該從何做起,學習佛教 該從何做起
公主 建議 認識佛教 開始,建立正知正見,認定一位法師,一門深入,長期薰修。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南無阿彌陀佛 霖然飄乎 可看末學個人簡介中我推薦的佛教資料。1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 遍看全世界各個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沒有一個宗教的教主不是以超人的 神 格自居的。這個神能夠呼風喚雨,點...
如果大乘佛教是修來生的,那麼泰國的小乘佛教是修什麼呢?都是怎麼修的呢
網景領航 中國的四書五也是大乘典籍阿,聖人曾子著作的大學裡說過庶民以致天子皆以修身為本。注意呀這個 本 呀,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要忘本啊,儒家經典就說在入世法中怎樣修持,這就是大乘菩薩道阿。這是我看了南懷瑾老師說的 原本大學微言 的一點心得。學佛的人沒正信可能會得宗教病,把自己搞得別人看不順眼,所以要...
初學者怎樣學習佛法,初學者如何學習佛教,入門先學習什麼?
新 1.看大乘佛經,以儘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 楞嚴經 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 金剛經 大般涅磐經 法華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 圓覺經 楞伽經 淨土諸經 等。2.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區的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