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您說的應該是最簡單的懺悔文,全文:「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而師傅講的是第一句裡關於惡業的解釋。
「往昔所造諸惡業」是說我以前所做的所有惡業,「惡業」是相對「善業」而言,佛教的「十善業」是指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綺語。 六不兩舌。
七不惡口。八不慳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見。把「不」字去了,就是十惡業。惡業泛指做過的不好的事情。
「皆由無始貪瞋痴」作惡業的原因都是由於無始以來的貪嗔痴。貪嗔痴是三毒,造惡業的原因就是因為有這三種心態:
(1)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
(2)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
「從身語意之所生」身語意是惡業的外在表現,在「身」也就是行為方面則表現為殺生、偷盜、邪淫;在「語」也就是說話上表現為妄語、綺語、兩舌、惡口、在「意」也就是思想上則表現為貪、嗔和邪見。當然這仍然是從「十善」相對意義上所說,總之這句是說一切惡業無非由身語意表現出來
「一切我今皆懺悔」所有的一切惡業我今天在佛陀面前都要懺悔。懺悔有兩層意思,一是感到慚愧,無地自容;二是發願以後不再做這些惡業。
阿彌陀佛!
2樓:匿名使用者
八十八佛懺悔文
佛教的懺悔文
3樓:匿名使用者
「往昔所造諸惡業」是說我以前所做的所有惡業,「惡業」是相對「善業」而言,佛教的「十善業」是指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綺語。 六不兩舌。
七不惡口。八不慳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見。把「不」字去了,就是十惡業。惡業泛指做過的不好的事情。
「皆由無始貪瞋痴」作惡業的原因都是由於無始以來的貪嗔痴。貪嗔痴是三毒,造惡業的原因就是因為有這三種心態: (1)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
(2)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 「從身語意之所生」身語意是惡業的外在表現,在「身」也就是行為方面則表現為殺生、偷盜、邪淫;在「語」也就是說話上表現為妄語、綺語、兩舌、惡口、在「意」也就是思想上則表現為貪、嗔和邪見。
當然這仍然是從「十善」相對意義上所說,總之這句是說一切惡業無非由身語意表現出來 「一切我今皆懺悔」所有的一切惡業我今天在佛陀面前都要懺悔。懺悔有兩層意思,一是感到慚愧,無地自容;二是發願以後不再做這些惡業。 阿彌陀佛!
4樓:義印枝鞠碧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皆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懺悔.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三遍)
5樓:匿名使用者
向三寶(佛·法·僧)懺悔吧,然後以後別再犯了:
懺悔文:
從我的身,口,意,
對於佛,法,僧,我所造的任何惡業,
請求佛,法,僧容受及原諒一切過失。
於未來,對於佛,法,僧,我將會更加謹慎。
6樓:匿名使用者
建議: 拜八十八佛非常好。
1.佛教裡面的發願文,懺悔文,迴向文有什麼區別? 2.各自有什麼作用? 3.每天都要念嗎?念幾遍?
7樓:簡單就好
真正研究佛理的學佛人是不會講那麼多規矩的!
佛教600卷般若經可以濃版縮成260個字心經,260個字心經也權可以濃縮成一個「空」字,所以佛門又被稱為空門,如果你完全悟透了佛教文化中的這個「空」字,那麼你的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
佛法是不二法!所以說萬法一心,心外無法
8樓:豔陽高照
發願文,是對以
復後有一個目標前進,制要做到,
bai懺悔文是懺du悔累生累世所造的身,口zhi,意犯的罪業。每天不dao緊要念,而且要從心裡承認自己的錯,誦經唸佛做功德都要念,各三遍。發願文誦經前後念都行,懺悔文和迴向文誦經唸佛後念。
佛學中如何對佛懺悔,佛教裡如何理解懺悔?
邵長華武學院 1 對佛懺悔的意義是 查詢並檢討自己的過錯,希望以後不會再犯。2 懺悔是一個修行的方式,不但佛家有,其它宗教裡也有這種修行的方式。對著佛像更好,身邊沒有佛像的也可以想象對佛 對天空 都可以,關鍵是查詢和檢討自己的過錯。3 聲音小可以,自己能聽見就行。也有個別的修行方式講究大聲的,有意讓...
我信仰佛教,但身體有病,在懺悔的同時應該修何法
東方不敗 敝人上師開示的 懺悔第一法 內容如下 懺悔第一法 一 我們講懺悔第一法。平時我們學佛,常常勸人要信佛。在勸人信佛的時候,有些人回答說 我不用信佛,我心好就好。這是我們常常聽到的。我不信什麼宗教,我心好就好。這一句話對不對?應該是對,但也應該是錯。對的方面來講,事實上,你心就是佛,心即是佛,...
佛教的小乘與大乘指的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中的 乘 是什麼意思
海印放光 簡單說,是按照修行目的分類的。修行目的是證阿羅漢,稱為小乘。修行目的是成佛,稱為大乘。顯然,阿羅漢比不上佛,所以才有大小之說。其實 法華經 講,三乘歸於一乘,實質上無有大小之別,阿羅漢最後也會成佛。 aaa 王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在修行方式 修行目的和佛陀觀等方面有許多不同看法。所謂 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