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牛
導讀】太極拳的基本手法主要有拳、掌、勾三種。太極拳雖然叫做「太極拳」,但是實際上用拳的時候少,用掌的時候多,主要是掌法變化多,而太極拳中用到勾手的地方很少。 學太極拳要練好基本功,首先要了解太極拳的基本手法有幾種,都有怎樣的具體要求。
太極拳要求勁力「運之於掌、通之於指」「形於手指」,手是感測器,聽勁、化勁、發勁都要通過手,太極八法中有棚、捋、擠、按、採、挒、肘、靠,前六法直接以手完成。這首先要有正確的手法作為基礎。 一、拳:
手法是四指靠攏向掌心卷屈,拇指與中指或食指相扣用意時鬆釦,用力時緊扣。握拳應注意勿過緊或過鬆,過緊則易妨礙血液迴圈,過鬆則不便實用;當拳伸出時拳與前臂要成直線不可向外(或向內)扭曲,但一般人最易犯向外扭曲的毛病。向外或(向內)則使腕部緊張,必然妨礙氣血暢通。
此外,與對方交手時也易受傷。因此應注意這個缺點。 二、掌:
手法是五指自然分開並微屈,虎口成圓形,掌心微含。力求自然狀態,食指或小指虛領即可。如立掌時食指領,內纏外纏時以小指領勁,此掌法為半陰半陽或者半掌半拳取「中和」之意。
伸掌法:五指微曲,不可伸直,指尖要留有空隙,不可靠攏,每當手掌伸出時,腕部不可過分彎屈緊張,伸出收回都不用力,因為緊張或用力都會妨礙氣血暢通。 三、勾法:
有兩種,一種以拇指、食指相捏,其餘指相合;另一種拇指、食指相捏,其餘四指鬆鬆攏住。鉤指的作用,在「單鞭」式中為「蛇尾」之象形。陳家溝太極拳宗師陳鑫為此式譜以歌訣「單鞭一式最為雄,一字長蛇亙西東,擊首尾動精神貫,擊尾首動脈絡通,當中一擊首尾動,訊息貴在脊骨中」。
在實際用法,以鉤手為「點穴撅」之所用。 關於太極拳的手法,一般只有上述三種,但這三種手式在太極拳運動中是經常變換的,每當變換時應注意緩慢,不可太快和用力,在不用時腕部必須松活輕靈,尤其腕關節不可緊張,否則影響氣血暢通。
2樓:健康多一點
演練一下太極拳的基本步伐。
太極拳的基本手法和步法
3樓:府沛槐
太極拳的基本手法和步法如下:
太極拳基本步法。
1、弓步。前腿屈膝,大腿斜向地面,膝與腳尖基本垂直,腳尖直向前,後腿自然伸直,腳尖斜向前45—60度,兩腳全腳著地。
2、虛步。後腿屈蹲,大腿斜向地面(高於水平)神鏈,腳跟與臂都基本垂直,腳尖斜向前,全腳著地,前腿稍屈用前腳掌、腳跟或全腳著地。
3、僕步。一腿屈膝全蹲,全腳著地,腳尖稍外展,另一腿自然伸直於體側,捿近地面,全腳著地,腳尖內扣。
4、獨立步。
支撐腿微屈站穩,另一腿屈膝提起,舉於體前,大腿高於水平。
5、開立步。
兩腳平行開立、寬不過肩,兩腿直立或半屈蹲。
6、灶孝歇步。
兩腿交叉屈蹲,前後相疊,後膝接近前膕窩。前腳全腳著地,腳尖外展,後腳前腳掌著地遊辯孫,腳尖向前。
太極拳基本手法。
1、掤式。背部向後撐,臂向左或向右棚,另一手撐開下捋,兩臂的力與身法勁力合在一起,四面撐圓,使動作飽滿混元。
2、捋勢。捋時手旋臂向前伸,腰微向右轉,旋臂後,腰部向左轉,兩手隨之向左斜後方捋去,輕靈自然。
3、擠勢。背部後撐,兩手掌相合擠出去的方向相交,用交叉的合力擠出。
4、按勢。肘尖向下,兩掌按出,有一定的弧度,肘下垂,按時掌跟要抱圓向前按衝,背部後撐,用腰攻。
5、採式。手揮琵琶動作中就可以體現採和挒的作用。
6、挒式。斜飛式體現。
7、肘式。兩掌按出,有一定的弧度,肘下垂,按時掌跟要抱圓向前按衝,肘動。
8、靠式。提手上勢體現。
太極拳的手法有幾種
4樓:深情的鄧公子
太極拳的手法有八種。陪笑敏。
1、掤字當頭,步要弓;勁在身整守在中。
2、捋在手臂,步後弓;胯須放鬆方見功。
3、擠在手肘,身前弓;勁要合住不擠空。
4、按在手上,擊敵胸;勁含丹田利於攻。
5、採在十指,勁達稍;陰陽旋轉真奧妙。
6、挒在肘腕,要輕靈;摺疊之法勁須整。
7、肘在屈使,身須蘆枝正;運用肘法勁要整。
8、靠在貼身,用寸勁;貼身寸崩敵大驚。
不同流派太極拳的手型有所不公升咐同,有自然伸展、有五指微併攏微曲等,手法有棚捋擠按、採挒肘靠,拿法講抓筋拿骨。基本步法有弓步、撲步、虛步、歇步、馬步等。
太極拳的手法有哪些
5樓:來自梯田機智的茄子
太極拳的手法有:棚、捋、擠、按、採、挒。
太極拳,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
1949年後,被國家體委統一改編作為強身健體之體操運動、表演、體育比賽用途。中國改革開放後,部神畢分還原本來面貌;從而再分為比武用的太極拳、體操運動用的太極操和太極推手。
傳統太極拳門派眾多,常見的太極拳流派有陳氏、楊氏或孫、武氏、吳氏、孫氏、和氏等派別,各派既有傳承關係,相互借鑑,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呈百花齊放之態。由於太極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種,流派眾多,群眾基礎廣泛衫瞎鏈,因此是中國武術拳種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2020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將「太極拳」專案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八種基本手法
6樓:smile韓辰
太極拳的8種基本技法是掤、捋、擠、按、採、挒、肘、靠。
棚要圓撐,捋要輕靈,擠要驚,按要衝。要掌握好攬雀尾,就必須懂得它的含義,而且在大部分太極拳套路中都是以攬雀尾作為開頭。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如果開頭開好了,後邊也就隨之揣摩理解,也就感到容易一些了。
1、掤式:注意做棚式時,背部向後撐,臂向左或向右棚,而另一手撐開下捋,棚時兩臂的力要與身法勁力合在一起,四面撐圓,就仔凱好象乙個吹圓了的氣球一樣向外撐圓,使動作飽滿混元。
2、捋勢:注意捋時手旋臂向前伸,腰微向右轉,既欲左先念碰喚右,欲右先左的道理,旋臂完結後,腰部順勢再向左轉,這時兩手隨之向左斜後方捋去,而且要輕靈,自然。隨對方力化解,沒有僵勁。
3、擠勢:擠勢就好比汽車剎車時的衝擊力。同樣,在做這個動作時,背部後撐,兩手掌相合擠出去的方向相交,用交叉的合力擠出,形成驚力。
4、按勢:注意做這個動作時肘尖不能向外,應向下,兩掌按出,掌心不要正面向前,而是要有一定的弧度,因為在技擊中,你針對的是人體,而人體本身就是弧形,也是太極拳處處都是圓和弧的理論依據。掌心相合擊中對方,這樣按出的力才能整。
肘下垂,按時掌跟要抱圓向前按衝,背部後撐,就如同你在推牆或推車時的感覺,用腰攻。
5、用途:這個動作包含有太極拳的重要技擊法,就是推手中要應用以上四吵亂種方法,要保衛自己進攻別人,所以叫四正手,其勁點:棚式勁點在兩臂,捋式勁點在掌中。
擠式勁點在小臂,按式勁點在腰攻。
例二:採、挒、肘、靠為四斜角。在套路中,手揮琵琶動作中就可以體現採和挒的作用;提手上勢體現靠;斜飛勢體現採、挒、肘、靠;野馬分鬃是四斜角打法的代表,因此大家在鍛鍊的過程中,可以將野馬分鬃在套路中單獨提出來練習,從而更好的掌握四正手的用法。
太極拳的技法特點
7樓:小苦瓜
太極拳的技法特點如下:
1、太極拳技法除遵循「武術技法原理」外,還強調下述基本技法規律,形成技法特色,它們包括:上懸下沉,中節舒松;中定而動,軸輪互轉;緩慢柔圓,息細勻長;以意主導,形息互引。
2、上懸下沉,中節舒松,是太極拳身型的基本技法。「上」指頭頂百會穴部、「下」指足跟、足掌和足趾等用於觸鉛笑地支撐的部位。「上」與「下」的中間,概稱「中節」。
練拳時頭頂上領,似有一繩子懸住百會穴之感,再放鬆中節各部肌肉和關節,任其被地心引力向下牽拉而沉墜,手部和足部就會有沉實感。
3、這種上懸下沉,中節舒松的技法,也用於處理任意相鄰三關節間的相互關係。例如以頭為上、肩為中、肘為下,即:頭懸,肩松,肘沉。
這能撐開肩關節,放鬆肩粗蔽部肌群。隨之以肩為上、肘為中、腕為下,即:肩懸、肘松、腕沉。
這能撐開肘關節,放鬆肘部肌群。再以肘為上、腕為中,指為下,即:肘懸、腕松、指沉。
4、中正而動,軸輪互轉,是太極拳動態的基本技法。太極拳「十三勢」終於中定。太極拳經以中定為「土」,依土生萬物之意,中定既是「十三勢」之一勢,又是其他十二勢的基礎,勢勢皆不能離中定。
所謂「中定」,指中和穩定的狀態。「中定而動」,指以「中定」的狀態進行運動,或者說,在運動中追求「槐凳含中定」。
真正的太極拳,什麼是真正太極拳
真正的太極拳是依循王宗嶽太極拳論內的拳理,以鬆為基本,講求鬆空圓滿,用意不用力,並集合了養生 技擊於一身的武術,對走對了道的人,功夫隨拳齡而長,並無止境。只依拳架作表面的動作,不知講求內涵的,跟體操無異,故只可叫太極操而非拳。真正的太極拳不僅是形體的動作,還是意識運動,要意氣 精神 呼吸等互相配合,...
太極拳怎樣發力,太極拳的發力原理
太極拳的核心應該是它的陰陽轉換。所以太極拳的發力,如果單純講發力,並不強。而是在於它的巧。不過不僅是巧,而是讓人發力相對於自己平時,更有效的力量。通過訓練,可以讓自己的力量,快,有穿透力。更重要的是要富於變化。轉換迅速。太極拳是一個詭詐的拳。是一個速度很快的拳。這與平時練習的緩慢正好相反。螺旋纏繞,...
太極拳分類,中國太極拳的種類
禾木由 1 楊式太極拳 姿勢較為簡單,動作柔和易練,既適合穿長衫 留辮子的人練習,又有益於健身。2 武式太極拳 圈小勁捷 緊湊靈巧 勢簡技繁 術法分明 古樸典雅 端莊灑脫。3 吳式太極拳 去掉重複和跳躍動作,修改定型,自成一家,形成了一個鬆靜自然 架式緊湊 緩慢連綿 不縱不跳 長於柔化 獨具風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