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一元論對中醫學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時間 2021-09-14 16:13:44

1樓:甜心不點

這個具體的讓醫生面診才可以確診的

2樓:荒誕不經

氣的學說屬於中國古代哲學範疇,其核心思想是用一元論來認識世界。中國古代哲學關於氣的學說,滲透並融入中醫學理論體系,深刻地影響著中醫學的形成和發展。同時,由於氣的學說在中醫藥學領域的廣泛應用,也促進了中國古代哲學相關理論的發展。

氣的學說在中醫學中的運用中醫學全面、系統地應用中國古代哲學家氣的學說,闡述人體與自然界的關係、人的生命活動、健康與疾病、防治與**等。

含義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深刻地影響著中醫學。因此,中醫學注重氣一元論,即強調氣的物質性,其體為物質,其用為功能。由於氣是極其細微的物質,人們通過氣的功能活動和運動變化,才能感知其客觀存在,因此,氣就具有物質和功能的雙重屬性,不存在沒有功能的物質,也不存在沒有物質的功能。

中醫學所謂的氣,統一在氣的本質是物質性的前提和基礎上,由於氣包含著不同的物質形態,其生成、分佈、功能等因之各異,具有多樣性,而命名為多種名稱:其一,自然之氣,如天地之氣、陰陽之氣、五行之氣、四時之氣等;其二,人體之氣,如元氣、精氣、神氣、宗氣、營氣、衛氣、正氣、五臟六腑之氣、經絡之氣等;其三,病邪之氣,如六淫之氣、癘氣、惡 氣、毒氣等;其四,食藥之氣,如寒、熱、溫、涼四氣等。人體之氣,是指在人體內活力很強的、執行不息的極其細微物質,是構**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

生命的本質

中醫學從氣是宇宙的本原,是構成天地萬物的基本物質這一基本觀點出發,認為氣也是生命的本原,是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靈樞·天年》說:「人之始生,何氣築為基,何立而為楯?

……以母為基,以父為楯。」是說人的生命**於父母之精氣,謂之「先天之氣」。氣也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素問·寶命全形論》說:「天地合氣,命之日人。」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設或人體一刻無氣、七日絕谷,則生命危殆。

人的生長壯老已,健康與疾病,皆本於氣,氣聚則生,氣壯則長,氣衰則老,氣散則死。

基本特徵

中醫學將氣的運動稱為「氣機」,氣運動的具體表現形式有:升降、出入、動靜、聚散等。以氣的運動升降出入而言,《素問·六微旨大論》說:

「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出入廢,則神機化來;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氣的升降出入,在自然界,體現於天地之氣的運動,有生、長、化、收、藏的季節更迭變化;要人體,則通過臟腑功能活動而體現出來,有生、長、壯、老、已的生命活動過程。以氣的運動動靜而言,《素問·天元紀大論》說:

「所以欲知天地之陰陽者,應天之氣,動而不息,故五歲而右遷;應地之氣,靜而守位,故六朞而環會。動靜相召,上下相臨,陰陽相錯,而變由生也」。天地執行由乎氣之動靜,「動而不息」,氣的運動是絕對的、永恆的;「靜而守位」氣的靜止則是相對的、暫時的。

「動靜相召」,天地之氣相感;「上下相臨」,五行之應天干,自東而西而右遷執行;地氣之應十二地支,六十年周而復始。如是,則天地之氣動靜相感,動中有靜,靜中寓動,而萬物之情,變化之機可見。以氣的運動聚散而言,明代王廷相《慎言·乾運》說:

「是天地萬物不越乎氣機聚散而已。」清代醫家喻嘉言《醫門法律·大氣論》說:「天積氣耳,地積形耳,人氣以成形耳。

唯氣以成形,氣聚則形存,氣散則形亡。」氣的運動變化,氣散則無形,氣聚則有形。人體之氣的運動變化,就是氣之聚散所表現的生命活動過程。

氣的運動的動態平衡,則表現為生理狀態;氣的運動失衡,則表現為病理狀態。

中醫學將中國古代哲學的「氣化」概念,具體應用於說明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由於氣的運動而產生的變化,稱為「氣化」。廣義是指人體生命活動所產生的各種變化,狹義是指精、氣、血、津液各種生命物質的新

陳代謝及其相互轉化。人體生命活動以臟腑功能活動為核心,以精、氣、血、津液為物質基礎,因此,用現代語言表述,氣化過程就是臟腑功能活動過程、物質轉化和能量、資訊轉化過程。

氣的執行變化不息,維繫著人體的生命程序,推動和調控著人體內的新陳代謝,氣的運動變化停止,則意味著生命活動的終結。

百病皆生於氣

中醫學用氣一元論的思維來認識疾病變化。使人體導致疾病的原因重稱為「邪氣」。病理變化則是人體之氣的

失常,故《素問·舉痛論》說:「百病生於氣也。氣生百病,變化萬千。

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與氣的生成和運動失常有關。氣的生成不足,發為氣虛;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失常,稱「氣機失調」,包括氣滯(氣機鬱滯)、氣逆(氣機上逆)、氣陷(氣機下陷)、氣閉(氣外出受阻而閉厥)、氣脫(氣不內守而外脫)等,此外,臟腑之氣、經絡之氣的失常也是發生疾病的根本所在。

診病要在於氣

氣在診斷方面應用非常廣泛,「望聞問切」四診無一與氣有關。望診重在「神、色、形、態」。神是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及其高階生命活動形式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又稱「神氣」。

神氣存在是生命活動的重要標誌,故「得神則昌,失神則亡」。《素問·脈要精微論》:「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

診察精明(目)、**之五色變化可以瞭解內臟盛衰、氣血虛實、邪氣深淺、病情輕重。切脈是中醫學獨特診法,通用的診脈部位為寸口,又稱「氣口」,主要反應臟腑氣血陰陽的變化。

《素問·疏五過論》說:「治病之道,氣內為寶。」扶正祛邪、正治反治協調陰陽、調理臟腑等為中醫學重要沼則。

扶正即扶助正氣,祛邪即祛除邪氣。正治反治、協調陰陽、調理臟腑等之目的和方法皆為「疏氣令調」,「使其氣和」。針刺、按摩、推拿等為中醫學重要的適宜技術,皆以「得氣」、「行氣」為法,調整激發經絡之氣,疏通經絡,而達到**目的。

防病在於調氣

中醫學的養生防病重視精、氣、神,謂之人身「三寶」。《脾胃論·省言箴》說:「氣乃神之祖,精乃氣之子,氣者精神之根蒂也。

」積氣以成精,積精以全神。故調氣在養生防病中具有重要意義。調氣作為中醫養生學的重要原則之一,包括順應四時、調攝情志、起居有時、飲食有常、不妄作勞等具體方法,調其氣和,方能促進健康,延年益壽。

中醫基礎理論包括什麼?

3樓:中醫學習

對中醫理論體系形成影響較大的哲學思想主要有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

氣一元論討論的是氣是構成世界的本原,即世界本原於氣。氣是運動不息,變化不止的,其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物質世界的諸般變化均源於氣的運動變化,即氣化。

氣一元論 滲透到中醫學中以說明精氣是生命的本源,也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體氣的運動必須協調、通暢才能保證機體功能的正常,精氣與神密切相關等等。

陰陽五行學說主要討論陰陽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內容,陰陽學說認為陰和陽既可代表相互對立的兩個事物又可代表一事物內部所存在的相互對立的兩方。陰陽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相互間有著交感、制約、互根、消長、轉化等關係;五行學說則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按其基本屬性分為五類:

即金、木、水、火、土。五者之間存在著生克關係。陰陽五行學說滲透到中醫學中則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並用於疾病的診斷和疾病的防治。

4樓:雪落櫻紛飛

中醫基礎理論主要內容可分為以下四部分:

(一)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對中醫理論體系形成影響較大的哲學思想主要有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

氣一元論討論的是氣是構成世界的本原,即世界本原於氣。氣是運動不息,變化不止的,其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物質世界的諸般變化均源於氣的運動變化,即氣化。

氣一元論 滲透到中醫學中以說明精氣是生命的本源,也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體氣的運動必須協調、通暢才能保證機體功能的正常,精氣與神密切相關等等。

陰陽五行學說主要討論陰陽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內容,陰陽學說認為陰和陽既可代表相互對立的兩個事物又可代表一事物內部所存在的相互對立的兩方。陰陽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相互間有著交感、制約、互根、消長、轉化等關係;五行學說則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按其基本屬性分為五類:

即金、木、水、火、土。五者之間存在著生克關係。陰陽五行學說滲透到中醫學中則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並用於疾病的診斷和疾病的防治。

(二)中醫學關於正常生命現象的理論知識

主要有氣血津液、髒象、經絡、形體官竅等內容。

氣血津液主要闡述氣血津液這些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基本物質的生成、作用及其相互關係。

髒象則以五臟為中心闡述五臟、六腑、奇恆之腑、以及相關的形體、官竅、情志、液體的作用及其相互關係,也包括五臟系統與自然界的關係。

經絡主要闡述經絡的概念和基本生理功能;十二正經概念、分佈、走向與交接規律、循經路線、流注次序以及與臟腑的關係;奇經八脈的循行路線、功能;別絡、經別、經筋、皮部等內容。

形體官竅主要討論了皮、肉、筋、骨、脈;眼、鼻、耳、口、舌的功能及與臟腑、經絡的關係。

(三)中醫學關於疾病的理論知識

主要包括**、發病以及病機內容。

**討論了外感六淫和癘氣;內傷七情太過;病理產物性**如瘀血、水溼痰飲、結石;以及過勞、過逸、飲食失宜、外傷、用藥不當等病邪的性質、致病特點等內容。

發病學認為疾病的發生是由於陰陽失去平衡協調。發病的兩要素是正氣和邪氣。外界環境、體質和情志等是影響發病的重要因素。

發病途徑主要是外感和內傷。發病型別則包括新感即發、伏而後發、徐發、繼發、**等。

病機是闡述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主要有:邪正盛衰、陰陽失調、氣血津液代謝失常和內生五邪等;還討論了疾病的傳變與轉歸。

(四)中醫養生和治病原則

養生即保養生命,包括強身,防病,延壽三項內容。其實施主要在於適應自然規律、重視精神調攝、加強體能鍛鍊、謹和寒熱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方面,並介紹了中醫養生常用的方法。

**原則主要討論**疾病的基本原則和一些具體的**方法:如早治防變、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調理氣血、調理臟腑以及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等內容。

「唯物主義一元論」與「唯心主義一元論」與「唯心主義二元論」分

一元論與 二元論 多元論 相對。主張世界的本原只有一個的哲學學說。有唯物主義一元論和唯心主義一元論,凡肯定這種本原是物質的,是唯物主義的一元論,凡肯定這種本原是精神的,是唯心主義的一元論。二元論主張世界有意識和物質兩個獨立本原的哲學學說,強調物質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和物質兩...

哲學上的一元論就是承認什麼

鬱悶的太陽 一元論 monism 是認為世界只有一個本原。一元論 monism 是認為世界只有一個本原的馬原哲學學說,是本體論的分支。唯物主義的一元論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質,唯心主義的一元論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精神。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在唯物主義的一元論中,只有唯物辯證法的一元論才科學地論證和全面地貫徹了...

中醫學中的「氣」是指什麼

荷塘月色宇 中醫認為,氣是構 體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均可以用氣的運動變化來解釋。氣的生成來自於三個方面 1.先天之精氣 即受之於父母的先天稟賦之氣。其生理功能的發揮有賴於腎藏精氣 2.水谷之精氣 即飲食水谷經脾胃運化後所得的營養物質 3.吸入之清氣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