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慶帥老師
同工不同酬的差額部分,並不算拖欠工資,雖然你們做著同樣的工作,但是工資不同,只要跟你們的簽訂勞動合同,就是這樣約定工資的情況下,差額部分並不算做拖欠你的工資,如果真拖欠你的工資,可以去討要工資。
討要工資,這樣去做。
工作中,你是否遇到過老闆不發工資的情況。遇到這樣的情形,你是如何解決的呢?或許很多人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都不清楚自己要怎麼辦,怎樣才能要回自己的工資。
接下來,就來告訴你老闆不發工資的解決辦法。
一、無故拖欠工資的情形。
《勞動法》第50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此處的「無故拖欠」應理解為,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在規定時間內故意不支付勞動者工資。勞動部《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中針對「無故」作了排除性規定:「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不包括:
(1)用人單位遇到非人力能所抗拒的自然災害、戰爭等原因,無法按時支付工資;
(2)用人單位確因生產經營困難、資金週轉受到影響;
在徵得本單位工會同意後,可暫時過期支付勞動者工資,延期時間的最長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各地情況確定。其他情況下拖欠工資均為無故拖欠。
二、解決方式。
1、對於這種違法行為,最簡單的方法是**投訴到當地勞動執法監察大隊,他們會依據《勞動保障監察條例》依法對用人單位進行監督檢查,並責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資。
2、還可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3、最有效的是直接到當地勞動行政部門申請勞動仲裁(不收費,不用律師),通過勞動仲裁下達的裁決書,向單位索賠,如果還不賠,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4、如果勞動仲裁不予受理或者仲裁不公,還可以在15天內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直接通過法院判決執行。
5、按上述途徑索取工資的同時,還可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的規定,要求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你加付賠償金。
首先肯定一點,老闆不發工資肯定是違法的,這個時候職工可以通過一些法律途徑來維護自身的權益,比如到勞動監察部門進行投訴、申請勞動仲裁、提起勞動訴訟等。不管通過怎樣的手段討要工資,各位職工都一定不要衝動行事。
2樓:官官
同工不同酬,這種現象在工作中也是避免不了的,根據每個人的意願去選擇。
3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酬勞,不屬於工資範圍內的,也就不算拖欠。
4樓:網友
同工,不同酬屬於單位內的制度問題。不算拖欠工資。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準時發放,你的足額工資那才叫拖欠。
請問同工不同酬是否違法勞動法
5樓:法律快車
根據我國。
抄《勞動法》的相關規定,企業在進行工資分配的時候應當同工同酬,同工不同酬的行為是不合法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巨集觀調控。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六十三條 【被派遣勞動者同工同酬】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和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載明或者約定的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的勞動報酬應當符合前款規定。
6樓:媞拉蜜蘇蘇
同工不同酬是違法的。但在中國當下的現實生活當中,同工同酬是有關各方戮力同心希望實現的理想狀態,因為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比比皆是。
第46條規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按勞分配是指按照勞動者提供的勞動量(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把勞動者的勞動貢獻與所獲得的勞動報酬緊密聯絡起來。
同工同酬是指對從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勞動且取得相同成績的勞動者,應當支付同等的勞動報酬。
同工同酬體現了法律的兩層含義:
一是貫徹按勞分配原則,提供同等價值勞動的勞動者應當享受同等的勞動報酬;
二是禁止工資分配中的歧視行為,在相同勞動崗位、勞動條件下,勞動者只要提供的勞動數量和勞動質量相同,就應平等對待,給予同等的勞動報酬,禁止在工資分配中對職工有任何歧視行為,保護職工的平等工資權。
同工不同酬的表現:
一是同一種工作在同一個單位,所獲得的報酬是不一樣的。由於很多私營企業,對各自的工資沒有公開化,那就會出現做同一樣工作,在不同時期進來的人工作差別較大。即使是同時進來的人,由於各自要價不同,也會出現同工不同酬的現象。
二是同一樣的工作,男人和女人的工資不一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性別歧視現象。
三是同性別,同工作,同級別,同一個地點,後到幾個月的員工待遇與先到幾個月的員工工資不同。
此外,同一種工作在不同地區,所定的工資水平是不一樣的。這就是地域造成的差別。
7樓:匿名使用者
1、同工復不同酬不光是違法還是人為制製造社會不公bai,將員工分成三du
六九等,這種。
8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你拿到的工資並沒有低於勞動法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用人單位並未違反勞動法。但你可以向上級反映你這個同工不同酬的現象,這是一個管理上的問題。
9樓:匿名使用者
同工不同酬絕對是違法勞動法的,同樣也違背的人人平等的法律精神!
10樓:匿名使用者
同工同酬是勞動法規定的。
同工不同酬算不算違法
11樓:公子調皮
同工不同酬,要看什麼情況?
並不是所有同樣工作的人薪酬都是一樣的。
同樣是電影明星,有人拍一部電影就上百萬,有人拍一部電影才幾百元。
同樣是鉗工,人家是全國的鉗工大師,你只是一一個普通鉗工,收入,人家拿幾萬,你呢?幾千也正常。
同工不同酬該如何維權?
12樓:網友
可以到勞動保障部門進行仲裁、投訴,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根據我國勞動法,工資收入分配製度要體現同工同酬。而由於一些實際問題的存在,同工同酬在現階段並不能被完全執行。在這種情況下用人單位仍應與聘用工人之間建立完備的用工制度。
《***關於解決農民工工資問題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所有用人單位招用農民工都必須依法訂立並履行勞動合同,建立權責明確的勞動關係。」我國勞動法規定: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這說明我國的社會保險是通過國家立法的形式,以**強制實施為特點的一種保障制度,其區別於商業保險最重要的特徵便是具有強制性。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不能以不交納相應的社會保險而協調其他方式解決保險**問題收集證據,諮詢律師準備仲裁,另外一個選擇就是隱忍學習到自己想要的能力和實力,跳槽到外面或尋求內部調崗到高工資的或相對公平的部門崗位上。
13樓:關振翱
同工不同酬這是很正常的,這個你維權是很麻煩的,勞動局也不會承認的,所以很難維權。
14樓:古人說的對
收集證據,諮詢律師準備仲裁,另外一個選擇就是隱忍學習到自己想要的能力和實力,跳槽到外面或尋求內部調崗到高工資的或相對公平的部門崗位上。
15樓:真誠伴隨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問題了,有時會出現同工不同酬的情況!
16樓:浦秋梵悌
同工不同酬像這樣的公司你還在那幹什麼,也沒那必要乾了再找別家公司上班,
同工不同酬,希望將差額薪酬補回,感謝您的解答,謝謝!
17樓:平民亦百姓
可以申請勞動仲裁,主要證明相同崗位別人的工資標準高於你的。
同工不同酬的法律諮詢
18樓:匿名使用者
就其本質講,同工不同酬是身份社會的遺毒,是契約社會的身份印記。
英國著名法學家梅因說過,任何社會的進步都是「從身份到契約」的進步。在身份社會中,身份等級關係是法律權利和義務關係的基礎。身份等級越高,所能分配到的法律權利就越多,反之則越少。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從本質上要求打破身份和等級觀念,契約和法律是約束人們行為的基本方式,身份不再是權利地位不平等的標準和印記。而同工同酬則是消除身份印記的重要標誌,是契約社會的體現。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同工不同酬在中國卻異常普遍。
中國人有著深厚的身份等級觀念,許多人包括執法、司法**對因身份造成的同工不同酬現象都習以為常。這種思想觀念上的認同感,是消除同工不同酬的一大障礙。而更大的障礙則是法律的缺陷和漏洞,以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勞動法》雖然規定分配要體現同工同酬,但由於目前對同工不同酬問題沒有法律界限和法律追究,即使發生勞動爭議,勞動仲裁也缺乏明確而具體的處理辦法。對違法者無以制裁,同工不同酬又能給單位帶來直接利益,哪個單位能不趨之若鶩?加之嚴重失衡的勞資關係,維權可能丟飯碗,同工不同酬於是氾濫開來,也就不足為怪了。
同工不同酬的主要表現,同工同酬,怎麼理解?
這是個現實問題!自古至今 歷史悠久 同工同酬,怎麼理解?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單位對於技術和勞動熟練程度相同的勞動者在從事同種工作時,不分性別 年齡 民族 區域等差別,只要提供相同的勞動量,就獲得相同的勞動報酬。同工同酬體現著兩個價值取向 確保貫徹按勞分配這個大原則,即付出了同等的勞動應得到同等的勞動報酬...
你所在的企業有嚴重的同工不同酬現象,你會怎麼辦?
我個人覺得不要去刻意去想這些問題,因為這世界就是不平等的 如果因為這樣而煩惱是很不值得的 我首先就得積累經驗和人脈,其次再提加薪。我有兩個辦法,不是她走就是你走,把她擠走,你的待遇才能提高,只要好好幹,做出讓公司讚賞的成績,她就坐不住了,公司也會考慮她的價值,工資那麼高,沒你乾的好,只有下崗的份,她...
同工同酬事業單位是什麼意思,同工同酬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 用人單位對於技術和勞動熟練程度相同的勞動者在從事同種工作時,不分性別 年齡 民族 區域等差別,只要提供相同的勞動量,就獲得相同的勞動報酬。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應當按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