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見性才能成佛,還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能成佛

時間 2025-04-14 12:50:08

1樓:匿名使用者

見性是禪宗的話語,「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一心念阿彌陀佛也可以成佛,這是淨土宗的說法,叫做「理一心不亂」名字不同,意思一樣,兩宗目的都是成佛,方法不同,禪宗是頓悟,頓超,頓證。沒有階級,一念就成佛,適合上上根機的人,末法可能一人都沒有,聽也沒聽過,誰敢說自己學禪宗已經成佛了呢,而沒有一下子成佛,就說明他不是上上根機的人。

淨土宗的方法穩當,快捷,方便,相對來說容易末法人修學,以信自己的善根,信彌陀的本願,信自己能往生,願出娑婆世界,願生極樂世界,一切其他佛法暫且放下,到極樂世界再學,然後一心念佛,求的是去除妄念,達到清淨心,平等心,覺悟的心,(理一心不亂是覺悟的心)唸佛方法可以學淨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的文鈔,裡面有教用攝耳諦聽的方法和十念法,自行選擇,初學佛者,可以看印光大師的學佛淺說去除一些疑惑。

2樓:匿名使用者

佛陀被稱為全自覺者,意思是說,完全的,沒有聽聞,見,被教導的,自己覺悟四聖諦而解脫,所以不論是見性還是念阿彌陀佛都無法成佛。只有在佛法完全滅亡且沒有辟支佛在世的時候覺悟四聖諦才能成佛。

3樓:匿名使用者

光念難成佛,見自己心可成佛。

4樓:匿名使用者

唸佛為法,一直唸到明心見性為止。

5樓:匿名使用者

你瞭解什麼叫一心專念就是見性……

阿彌陀佛!怎樣學佛,才能明心見性?

6樓:

阿彌陀佛!怎樣學佛,才能明心見性?

你者褲好,阿彌陀佛!學佛是一種精神修行,需要持之以恆、虔誠認真。以下是一些學佛的方法和建議:

1. 堅持禪修:禪修是一種深入內心的冥想,通過專注於呼吸和思想,使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心理和現實。

堅持禪修,可以幫助我們平靜心靈,減少焦慮和壓力,有助於明心見性。2. 學習佛經:

佛經中所記錄的故事和教義都是對人類智慧的總結和啟示。通過學習佛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佛法的真諦,並從中獲取到對我們生活有益的智慧和啟示。3.

持戒修德:佛法講究「三學」,即戒、定、慧。持戒是佛法修行的基礎,只有通過持戒,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為接下來的修行打下首汪簡基礎。

4. 尋找慈善機會:為他人奉獻和善舉是佛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過參與慈善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我們可以心存善意,培養慈悲心,從陵清而獲得更多的福報。總之,學佛需要長期努力和堅持,要做到身心合一,積極地去探索佛法的奧義,尋求心靈上的滿足和平靜,才能明心見性、通達佛道。

見性成佛是什麼意思?

7樓:卡門kamen之歌

見性成佛的意思是,只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出自內宋·釋惟白《容續傳燈錄》卷五:「久參泐潭,潭因問:『禪師西來單傳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子作麼生會?』師曰:『某甲不會。』」

見性成佛」的「見」是指契悟的意思,不是用肉眼所見的見;性:本性;「成佛」的「成」是形容詞,是指契悟了本具的佛性,契悟了菩提心。

8樓:重慶阜新

師兄是自己認為呢?還是聽誰說的。禪宗所講,見性即成佛道,出自《達摩祖師破相論》,三大阿僧奇劫是指的三毒心,每一心有恆沙惡念,故而是三大阿僧奇劫,一但開悟,即成佛道。

9樓:九天瑤姬

保持初bai心,不以外。

du物是非而生異心,zhi倘若已經有了異dao心那就消化異形直見本心,內如此方能具容。

備成佛的基礎資質,換句話好比種子發芽,雖能成全 ,畢竟還沒發育好,不能明心見性的連成佛的可能都幾乎沒有,倘若能夠明心見性那就具備了幾乎萬無一失的成佛可能,但是還是需要駐世修行證明,像釋迦摩尼一樣,如此才能真正成佛!

10樓:煩惱即菩提

禪宗的口號,見性了就成佛了。不過見性之後還要悟後起修。

11樓:孫向松容海

此處之性,是宇宙人生的最本質的道理,所謂實相、佛性、法身。

悟到自性清專淨,不生一法,寂而常照屬,照而常寂,如大圓鏡,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即見性也。

禪宗的見性成佛,指理上的開悟,非指證悟,是方便說。

開悟後,還需3大阿僧只劫的修行才能成佛。

12樓:少陵五老

詞目 見性成佛。

發音 jiàn xìng chéng fó釋義 性:本性。佛教禪宗認為只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專,就可以成佛。屬。

出處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五:「久參泐潭,潭因問:『禪師西來單傳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子作麼生會?』師曰:『某甲不會。』」

13樓:ok合夥

性是本質,佛是明白事理的最高層次,見性成佛也就可以理解了。

14樓:網友

每個人的本性都是佛,經過領悟,乙個人見到自己的本性就可以成佛。

15樓:佛經_僧伽吒經

緣起性空。

領悟空性智慧。就明白我們的煩惱是來至何處。

修行就有版方向了。

但成佛還早呢。權需要長期的修行。

所謂見性成佛。

只是領悟了空性。見到了成佛的方向。修行不再迷茫罷了。

萬里長征走完第一步了。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16樓:匿名使用者

此處之性,是宇復宙人生的最本質制的道理bai,所謂實相、佛性du、法身。

悟到自性清淨zhi,不生一法dao,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如大圓鏡,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即見性也。

禪宗的見性成佛,指理上的開悟,非指證悟,是方便說。

開悟後,還需3大阿僧只劫的修行才能成佛。

17樓:山河大地風雨雷

自性中的抄智慧和德能與佛無二別,bai如果能返聞自du性而覺悟,即是見性成佛,zhi這dao是理上的意思,當然修行需要功夫,理上明白了,事情上修,理事圓融,能夠開啟真實智慧,菩薩依真實智慧不退成佛,這也是古聖賢一生修行所依,我們今天同樣只是效仿,無絲毫自己意見。

希望能幫助您解決問題!

何謂見性成佛?

18樓:黑科技

六祖曰,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

又說,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佛性每人都本自具足,只因煩惱塵勞不得顯現,如能用般若觀照一切,不住於相,就能見性。

在修正佛法的過蔽山程中,六祖指出了禪宗的幾大要領。《壇經》上說,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賀握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念者,念是念著於境,對一些境界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無相者,實相無相。

行者要能離一切相,不取一切相,才能證得清淨法性;無住者,在唸念中不思前境,在諸法上念念不住。心不住在境上,是為無住。

基於這些前提,禪者們在日常生活中遵循著不取不捨的無著生活,因為他們不住於相,始終過著極為簡單儉樸的生活。禪者的修道就是在簡樸的生活中,在日常作務中,他們從吃飯,穿衣,種田,採茶,掃地,砍柴,鋤草中去體會道。因此,當你問禪師們如何修道時,他會告訴你吃飯穿衣不同巨集拍中我們一般人,凡人吃飯不好好吃,挑挑揀揀,睡覺不好好睡,百般思想,輾轉反側。

而禪者則吃不住吃相,穿不住穿相,處處隨緣,處處自在。

不住相能解脫生命的痛苦,《心經》上告訴我們要用般若智去觀照一切,認識到世間萬物皆空了不可得,就能心無掛礙,無掛礙就無恐怖,從而遠離顛倒夢想,到達究竟涅槃。涅槃是永恆的幸福寧靜,只有證得涅槃,生命才能徹底解脫痛苦。

見性成佛是什麼意思

19樓:古詩文網

拼音:jiàn xìng chéng fó解釋:性:本性。佛教禪宗認為只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出處: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五:「久參泐潭,潭因問:『禪師西來單傳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子作麼生會?』師曰猜運:『某甲不會。棚兆逗』」鏈賣。例句:

20樓:法華三昧

六祖壇經》:「祖知悟本性,謂慧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擾茄、天人師、佛。』」

悟到了本心、本性,就是佛。為什麼呢,因為本心、本性就是佛,悟到就是得到。但是呢,此擾胡處的佛一般不是圓滿的極果如來,而是分真即佛,在初住位菩薩到緩李攔等覺菩薩之間,圓滿的佛是究竟即佛。

見性成佛什麼意思

21樓:瑤兒射手

見性成佛的意思是禪宗謂體悟一切現象的空性,就是解脫、沒有煩惱。

教外別傳,意思是指與教下諸宗有別的頓教法門。直指人心,就是直指眾生心性,直斷分別心,不做漸次。見性成佛,是指見諸法性,直入如來地,不假方便。

禪宗修行人都是上根利器,否則很難體悟其真實義。

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古洞激來禪宗的主要特色。

而『不立文字』則是此一特色的代表性語句之一。重點在強調禪宗『以心傳心』的特質。亦即禪宗以為心法只能以心相傳,故不須別立文字。

見性成佛什麼意思?

22樓:華源網路

詞目。見性成佛。

發音。jiàn xìng chéng fó

釋義。性:本性。佛教禪宗認為只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引用。明史》卷二百二十四·列傳第一百十二 ..之曰:「佛氏之學,初不溷於儒。乃汝芳假聖賢仁義心性之言,倡為 見性成佛。

之教,謂吾學直捷,不假修為。於是以傳注為支離,以經書為。金剛經》《金剛經》簡介 ..無法透過文字和簡單邏輯推理而得。由於其精神與賣衫昌禪宗「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理念相契合,《金剛經》在禪宗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以後的。全唐文》第08部 卷七百十五 ..之在儲闈,問安之餘,棲神道域。嘗問屍剎禪師,經言大地普眾生, 見性成佛。

道。答曰:「佛猶如水中月,可見不可取。

後因問大師,曰。夜雨秋燈錄》三集卷一 先覺僧 ..也。

所謂禪者,東來初祖達摩大師,巨集教外別傳之旨,不立文字,而 見性成佛。

其後派雖分五宗,不出靜定而已。汝願何學?」先覺曰:

二十四史通俗演義》第十回 李老子釋迦氏說法談經 ..收放心三字。

蓋中扒放心收,自能塌叢明心見性,而成正覺,所謂即心是佛, 見性成佛。

也。夫佛者,覺也;菩薩者,覺有情也;南無者,皈依也;阿。

見性成佛是什麼意思?

23樓:信必鑫服務平臺

見性成佛的意思是,只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就可以坦歲悔成佛。

出自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五:「久參泐潭,潭因問:『禪師西來單傳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子作麼生會?』師曰:『某甲不會。』」

見性成佛」的「見」雀陪是指契悟的意思,不是用肉眼所見的見;性:本性;「讓正成佛」的「成」是形容詞,是指契悟了本具的佛性,契悟了菩提心。

24樓:archer和

大乘佛教之所謂立地成佛,修佛緣,都是見性而成;然而小乘佛教則傳承了喬達摩創立之原始教義,無為而潛修便可成佛。佛教分支廣大,不可一概而論。

25樓:網友

一念無明的現行,會使得眾生輪迴三界生死。無始劫來一向與見聞覺知心剎那剎那不斷相應,能生一切起煩惱。一念無明無始有終,是眾生輪迴的原因,斷盡一念無明,就斷了輪迴的種子,舍報後可以取涅盤。

無始無明的存在,並不妨礙眾生出離三界,所以阿羅漢把「一念無明的現行」斷盡了以後,就出離三界的分段生死了,可是他的無始無明卻仍然還沒有打破,更不要說斷盡了;但是他卻照樣能夠出離分段生死—不再受生於三界中輪迴生死。無始無明煩惱自無始劫來不與見聞覺知心相應。聲聞緣覺種性菩薩迴向菩薩種性後,於初次明心見性時,無始無明煩惱與見聞覺知心相應。

初次明心見性菩薩雖斷無始無明而不究竟,亦未斷盡一念無明故,仍有人我執。無始無明未斷盡故塵沙惑未斷盡(注)。最後身菩薩得如來菩提智時無始無明斷盡,塵沙惑斷盡。

能像佛陀一樣靜坐成佛嗎,真的能成佛嗎?

那不是靜坐,那是在楞嚴大定中,你可以修淨土法門,真發菩提心,唸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成佛,一生成佛 首楞嚴大定不是盤腿面壁啊,而是什麼樣子呢?跟我們日常凡夫的生活沒有兩樣,完全一樣啊!我們日常的這個三業 四威儀 八識之下,人家是 四智 我們哪能看得出?大定啊!所以說是 行住坐臥都在定中。楞嚴定沒...

為什麼好人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成佛,而壞人放下屠刀便能立地成佛呢

1 為什麼好人成佛要九九八十一難,壞人只需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是說你立即就成佛了,而是說在放下屠刀的那一刻,就具備了以後成佛的條件。如果不放下屠刀,永遠是魔。好人都是有成佛的條件的,這一點就比壞人要強的多。之所以說好人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成佛,而作惡多端的人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是因為 好人 還...

如何才能成為與眾不同的人,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不忘初心,保持本真就可以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身邊那些與眾不同的人,其實都是很孤獨的,人們對他們的評價雖然很高,很羨慕他們的自律和意志,覺得他們很有魅力,但是與眾不同的人身邊並沒有太多的好朋友,所以,當你決定要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就意味著你可能要承受別人不能承受的孤獨。此外,保持你的本真,保持你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