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東晉設立僑州郡縣的作用和弊端

時間 2025-03-30 08:55:23

簡釋僑置州郡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東晉南朝為流寓百姓設立的地方行政區劃。由於它是寄治在別的州郡境內,故稱僑。其後經過土斷,許多寄治州郡獲得實土。

但因本是外地遷來,故桐纖繼續稱為僑州、僑郡、僑縣。僑州郡縣的名稱始於東晉。西晉末,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導致北方漢族人民大量南遷,東晉**遂在其聚居之地,以他們原籍州、郡、凱輪握縣的名稱(亦有新立名稱者)設立臨時性的地方行政機構以登記和管理他們。

這些人稱僑人,州郡縣稱僑州郡縣,而以流亡百姓中的大族擔任刺史、太守、縣令。僑州郡縣的戶籍是臨時性的白籍,著籍的人享受免除調役的優待。但是時間既久,他們與土著百姓雜居錯處而戶籍各別,負擔不盯慶同,不但管理不便,而且影響賦役徵發。

於是東晉**實行土斷,並省僑郡縣,所有僑人必須在居留之地編入正式戶籍黃籍,與土著百姓同樣負擔調役。當時大族標榜郡望,為了照顧他們的利益,不能不保留一些北方郡邑的名稱,很多僑州郡縣機構仍保留下來,從所寄治的南方舊郡縣中劃出一部分土地作為它們的領土。十六國時期有幾次大規模的北人南遷,又形成新的僑州郡縣。

過一段時期又分割原州、郡、縣土地以為領土,於是州郡分割得愈多、愈小,而且還出現兩郡同治一縣和兩州同治一郡的雙頭郡縣。因此,南朝後期地方行政區劃十分混亂,大體南朝僑置的州郡以在今鄂北及蘇南、蘇北、皖南者為多。北方政權也僑置州郡。

設立僑州郡以統流人,是當時各國統治者爭奪人口的一種手段,也是籠絡大族首領的一種辦法。隋統一全國後,廢除這種辦法 ,並省郡縣,許多僑郡縣廢罷,但還是有不少名稱保留下來。

2樓:匿名使用者

東晉、南朝時在其管轄地區內舉賀櫻用北方地正叢名設立的郡縣。當時北方人民與士族大量南遷,多相聚而拍譽居,保持原籍貫。統治集團因而設定僑州、僑郡、僑縣,安置北方士族,保持其封建特權,藉以緩和南北士族矛盾,以鞏固政權。

3樓:匿名使用者

北方士族南渡,大都率領宗族、賓客、鄉黨同行。這些流民,隨同豪強大族南下,自然就成了他們的依附人口,分散南下的也多被豪強大族所兼併。這些南下的人們,起初大都不上戶籍。

後來,東晉**汪液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秩序和保護南遷士族的利益,便在流人集中的地方,用他們原籍的名困鍵物稱,僑置州、郡、縣。僑人單立戶籍,稱為亮山僑戶。僑戶最初享受不為國家納租服役的優待,後來即使納租調也比一般編戶輕些。

僑州、郡、縣的設定,主要是照顧南遷世家豪族的利益,一則為他們做官增加了位置,二則他們控制大量戶口而又不納租服役,其政治、經濟利益都得到了照顧。

東晉南朝的問題

4樓:網友

括戶:通過檢查戶口,將隱漏不報和逃亡人口蒐括出來,遣送還鄉或就地入籍。又稱括客。這種清查浮客的活動,歷代均有。

檢籍:企圖清查偽冒士族, 增加財政收入,因各級官吏作弊, 使窮人深受其害.

是針對當時僑人和僑州郡而實行的政策。

試述王導在東晉建國中的作用?

5樓:網友

其實司馬睿本身也是個很懦弱的人,王導拉他上王位,在當丞相時也解決了皇室內部矛盾,另外,他還成功推遲了哥哥王衍的叛亂。

什麼是"僑置郡縣"?什麼是"土斷"?

6樓:佛焮逸

東晉統治者為了控制僑人(中原南渡人口叫僑人、僑戶),兆彎也為維護僑姓士族的利益,在僑人比較集中的地區,暫時借地重置了許多僑人的原籍州、郡、縣,族閉悶並仍用舊名,叫做僑州、僑郡、態陪僑縣,簡稱「僑置」、「僑立」。

土斷是東晉和南朝廢除僑置、將僑人的戶口編入土郡縣的辦法。

兩晉十六國的僑置制度

7樓:星語

作為我國歷史上行政制度與行政建置中極為特殊的現象與幾位複雜的問題,完全意義上的僑州郡縣,需具備三要素,即①原州郡縣的陷沒與僑置,而僑置應「皆取舊壤之名」;②僑流人口的存在;③「僑置牧司」亦即行政的初備。僑置制度並非東晉南朝所獨有,,僑州郡縣的普遍設定乃至成為風氣,僑置制度的發展、完善乃至成熟,則推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代;兒相對於十六國北朝,東晉南朝的僑置制度與僑州郡縣又尤為正規、普遍。

僑州郡縣在東晉南朝普遍設定,乃至成為經久不廢的制度,①與僑流人口的大量存在及其地域鄉里觀念的深固,與其遷徙及定居過程中結成鄉族集團形式密毀漏備切相關;②與正統觀念密切相關;③與講究郡望的社會風氣密切相關;④與當時的政治、經濟與軍事情勢等因素密切相關。由於產生背景與成立原因複雜,東晉南朝僑州郡縣的設立情形也相應地多種多樣,計纖毀其初立之一,有:①處僑流而立者;②備職方而立者③招誘僑流而立者;④位置失地官吏而立者;⑤出於軍事需要而立者。

十六國北朝特別是十六國,漢族以及其他非統治民族的非漢族之頻繁而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是由胡族統治者實施的,並且以強制遷移性質為主,強制遷移的目的,是以之為兵、用之耕耘。而十六國北朝移民的性質、地位、目的、政策,使得長期、普遍、廣泛設定於東晉南朝的僑州、僑郡、僑縣,在十六國北朝境內,總體上說,是不長期、不普遍、不廣泛的;十六國北朝特別是十六國的多數僑州郡縣,是既無土地也無人民。如此,搜塌十六國北朝的「僑流人口」、「僑州郡縣」,更為切實、妥當的稱法是「流動人口」、「虛州郡縣」。

8樓:歷史小廢鐵

在永嘉南渡以後,流寓在江南的北方人口稱猜和為僑人。

僑人絕大多數都是按照宗族、鄉里相聚而居的,僑姓士族、地主往往是僑人的自然首領或者主人,他們以擁有僑人作為自己的勢力。

東晉統治者為了安置控制僑人,也為了維護僑姓士族的利益。在僑人比較集中的地區慶洞,暫時的借地,重置了許多僑人的原籍、州、郡、縣。並且仍然用以前的名字叫做僑州,僑郡,僑縣,這就是僑置。

僑州郡縣本意上是寄寓,並無實土,戶籍白籍也屬臨時,僑人則免除賦稅。這對招攬北人和鼓勵登入流人與戶籍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南方原有的郡縣也叫做「土郡縣穗差盯」。

在東晉與南朝初期設定什麼是為了安置流圖百姓而設立的郡縣制新地?

9樓:匿名使用者

設定僑州郡縣安置南渡僑人,保持其原來籍貫,另立戶籍,給以優待特權,不受當地**管轄。

公司設立過程中的責任承擔,簡述公司設立中發起人的法律責任。

允智韋 一 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設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負連帶責任。公司不能成立,是指發起人未能夠完成設立行為,股份 最終沒有成立。公司無論何種原因不能成立。發起人都應當承擔法定的責任。如果公司不能成立,對設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負連帶責任。二 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認股人已繳納的股款,負返還股款並加...

東晉和西晉哪個在先,西晉東晉魏晉哪個在前?

西晉在先,它是265 316年 而東晉是317 420年。公元265年,魏國大臣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奪皇位,改國號為 晉 司馬炎就是晉武帝。西晉共4帝。晉朝雖然統一了全國,但由於皇帝昏庸,只4帝就土崩瓦解。國家又陷於 公元316年,西晉的末代皇帝司馬鄴被俘,宣告了西晉的滅亡,但一些晉朝的舊臣並不甘心...

東晉是誰建立的,東晉的建立者是誰?

東晉 皇族司馬睿 建立的 公元311年,司馬睿在建康建立東晉 東晉的建立者是誰?西晉司馬炎 236 290 字安世,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祖父,河內溫 今河南溫縣 人。晉朝的開國君主,265 290年在位。265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大晉,建都洛陽。279年他又命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