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成語故事,成語「退避三舍」的故事出處在哪裡?

時間 2023-07-09 09:27:02

1樓:縱三

<>春秋時期,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茅龍白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幾年。經過千辛萬苦,重耳來到楚國。

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

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

重耳略加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

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道:

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主持朝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龍遷捉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

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舉精拜甩中兵嬸求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成語「退避三舍」的故事出處在**?

2樓:淺墨草萱繪人生

退避三舍」這個成語出自先秦時期的編年體史書《左傳》:「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據《左傳》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交戰的時候,晉文公命令晉軍後撤九十里,以此來報答楚成王對自己的恩德。

退避三舍」是漢語中常用的一個成語,意思是主動躲開衝突,避免矛盾的激化。在古代,「舍」是一個距離的計量單位,一舍就是三十里。如此說來,退避三舍就是後退九十里了。

行軍打仗,向來是佔盡先機的一方最易取勝。即使有時候選擇以逸待勞的方式,也只需堅守不出就行了。兩軍交戰,後撤不僅給敵軍以可乘之機,對於己方士氣來說,也是巨大的打擊,可謂是兵家大忌。

退避三舍這個成語講的是誰的故事

3樓:雨洛成詩

晉文公重耳的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以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退避三舍。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

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4樓:龍之騰必潛乃翔

晉文公重耳。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

釋義] 後退九十里。比喻為避免衝突;向對方作出迴避或讓步。舍:古時行軍;一舍為三十里。

語出]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戰國時晉國國君重耳在與楚軍交戰中;信守當年立下的諾言開戰前先退軍九十里。」

正音] 舍;不能讀作「shě」。

辨形] 避;不能寫作「蔽」。

近義] 委曲求全。

反義] 針鋒相對 鋒芒畢露。

用法] 用作貶義;形容個人或集團變壞。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補充式。

退避三舍成語故事

精神佈道者 拼音 tu b s n sh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以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退避三舍。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典故 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退避三舍,三舍是什麼意思,退避三舍是什麼意思

轉角起點 三十里為一舍 成語典故 舍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成語出處 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 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退壁三舍的故事 公元前655年,晉國發生爭立太子的鬥爭,公子重耳被迫逃到狄國他姥姥家。一住12年,狄國也不提為他復國之事.於是他離...

退避三舍是哪兩個國家,《退避三舍》講的是哪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

万俟貓 晉國楚國。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 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