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好**
您問的這個問題,對於沒有深入過佛教經藏和初學佛的人有相當的難度,俺嘗試著解釋一下: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這句話是說,法身與翠竹一體,都沒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啊;般若與黃花一類,也都沒有見、聞、覺、知啊。
般若:中文的意思是智慧,但智慧一詞難以表達「般若」的蘊含。
法身:也就是佛教所說的「一心」。
一心在佛教有許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實相、佛性、法性、如來藏、圓成實性、本來面目、本地風光、大圓鏡智等。一心的真諦不可思議,不可思即禪宗的「動念即乖、心行處滅」,不可議即禪宗的「開口便錯、言語道斷」。
在此,只好引用蓮池大師的話作一個牽強的比喻:「心是無形相的,所以沒有任何東西可作為比喻。大凡用來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彷彿與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東西來形容它,使人對於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領會,但不可以認為心當真如某種東西。
試舉一例,譬如以鏡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鏡能照物,當物還沒有對著鏡子的時候,鏡子不會把物的影像攝入鏡中;當物正對著鏡子的時候,鏡子不會因為物的好惡美醜而生憎愛;當物離開鏡子的時候,鏡子也不會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鏡子裡。聖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則一塵不染,照則遍覺十方。此心既不住內,不住外,不住中間,三際空寂,而又無所不住,無物不照。
所以用鏡子來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極而論,鏡子畢竟是一種沒有知覺的物體,心難道也象鏡子那樣無知嗎?而且鏡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體常寂常照。
以此類推,或以寶珠喻心,或以虛空喻心,無論用哪一種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樣的。 追問: 怎麼和佛學扯上關係了啊?
能不能 直白的給翻譯下什麼意思? :這句話意思就是青青的竹葉,一片一片的,那是什麼?
不是什麼植物的葉子,都 是佛的法身。一朵朵的黃花、菊花,都是般若,都是大智慧。
求一些佛教經典的句子
2樓:諦觀如幻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3樓:匿名使用者
人不如我意,是我無有量;我不如人意,是我無有德 終日說善言,不如做一件。終日行善事,須防錯一樁。 朗朗青天不可欺,未曾舉意己先知。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一個人的心可以成佛,也可以成魔。心悟即是佛,心迷即是魔。
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皆能成佛。所以應該用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 凡夫迷失於當下,後悔於過去。
聖人覺悟於當下,解脫於未來。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一個人不瞭解生命,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有人夢中墜水,只思搏水,不知醒夢。搏水力盡,方知是夢。
空壺茶香味,茶壺常裝茶。如沒茶葉燻,何得茶香味?大道無為,清淨一真。
六道眾生,皆因妄成。緣妄造業,善惡攸分 。 因果不爽,毫釐分明。
心念才動,業相已形。人雖不見,神鬼早明。勿謂暗室,果報難遁。
4樓:匿名使用者
1佛曰:不可說,一說即是錯。2一切皆為虛幻3不動則不傷4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5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7色即是空,空即是色8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等等說住這些先。
佛教鬱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這是無情有性觀,具體解釋一下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外求法是外道法。有情即解動,有情即不動。有情無情皆是你心中妄想,不是草木的妄想,如何說是草木有性觀?若草木有你這樣的妄想,則可以說無情有性觀。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意思是所有的有相的東西,都是自性中的妄念所變現出來的,本質還是自性。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