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夏朝,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一般認為夏朝是一個部落聯盟形式的國家。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就是從夏朝的建立開始的,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王位之先河。
自唐、虞至夏、商、週三代皆分封建藩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大禹治水成功後,將天下分作冀、兗、青、徐、豫、揚、荊、梁、雍九州,鑄造九鼎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徵,因此九州成為中國國家的代名詞。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
夏朝作為中國傳統歷史的第一個王朝,擁有較高的歷史地位,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商朝又稱殷、殷商,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夏朝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其後裔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稱之,或者「殷商」並稱。
從公元前2023年至前2023年,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600年。末代君王商紂王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而亡。
商朝是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一個世襲封建王朝,分為「西周」(公元前2023年-前771年)與「東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建立,定都鎬京和豐京,成王時期營建洛邑;西周末年,周平王姬宜臼從鎬京東遷洛邑後,史稱東周。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
周王朝存在的時間從約前11世紀至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共計存在約為791年。其中西周是中國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其後秦漢開始成為具有從**到地方的統一**的大一統國家。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週。
周的制度一樣,天子稱為王,王以下分為諸侯:公、侯、伯、子、男。諸侯分佈全國,各自有自己的領地,各諸侯國設定政權。
經濟、軍事力量都是由各諸侯自己統治。天子無法直接管轄諸侯的兵馬。其實當時的政局相當於一個大聯盟,以天子為首,其他諸侯各國為其非直系下屬。
哪個諸侯國有暴動、弒君。各諸侯互相討伐。
2樓:靖葦
1.夏朝: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曆法是巜夏小正》
2.商朝:內外服制,神權與王權相結合,甲骨文,青銅器,牧野之戰。
3.西周:禮樂制,宗法制,分封制。
眾星捧月的政治格局(以周天子)
3樓:真誠紫
1、都是青銅文明,2、世襲制、3、西周,分封制。
4樓:網友
夏商周三個朝代都是比較古老的,留下的記載也是相對比較少的,只留下一些傳說。
5樓:網友
奴隸社會制度的建立和不斷完善。
6樓:筆觸的遠方
夏商周國家制度上是奴隸制,西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制國家。
7樓:張五營
夏商周稱上古三代,是奴隸制社會的產生、確立、瓦解時期。
夏,商,西周的歷史特徵有哪些
8樓:為正義而奮鬥者
夏,商,西周的歷史特徵:夏商西周是我國的奴隸制時代,其中西周為奴隸制鼎盛時期。
夏商、西周青銅器的發展週期及各個時期的不同特徵?
9樓:海煙人
一.萌生期(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
夏代青銅器最初發現的地點在河南偃師二里頭,發現青銅器數量和種類已不少,主要是青銅容器、兵器、樂器、工具和飾件。
青銅容器有明顯的仿陶器特徵,器壁勻薄,由簡單的幾何紋裝飾。榮其中有酒器和食器,其組合的雛形表明青銅禮器制度開始出現。青銅兵器和工具已經脫離了石器的影響而初具規範。
陶範法是這一時期青銅器的主要鑄造方法,青銅飾件和一些兵器已有綠松石鑲嵌的紋飾。這一切都表明當時的青銅器正處於萌芽生長的階段。
二、育成期(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3世紀)
育成期包括商代早期和中期,這一時期,青銅器在黃河、長江的中游地區都有發現。青銅容器、兵器的種類和數量有明顯的增長。青銅禮器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組合關係。
青銅器的造型逐步擺脫了陶器的影響,開始形成自身的形制規範。獸面紋、龍紋、鳥紋等青銅器的主要裝飾題材已廣泛運用,並開始向成熟的裝飾工藝發展。青銅器鑄造中,分鑄技術已被嫻熟運用,大型青銅容器的鑄造也比較普遍。
青銅器上文字,在這一時期較晚的時候也有發現。此時的青銅工藝,正處在向鼎盛期發展的哺育成長時期。
三、鼎盛期(公元前13世紀~公元前11世紀)
青銅藝術在商代晚期達到了燦爛輝煌的鼎盛時期,並一直延伸到西周早期。青銅器的種類與器形在這一時期已基本齊全,造型成熟,大器、方器多見,且比較多的運用動物形象作為紋飾。器物組合關係明確,禮器中重酒的體制在商代晚期臻於完善,到西周早期則開始向重食的體制轉變。
青銅器紋飾空前發達,器物往往滿飾花紋,平雕與浮雕相結合,使青銅器紋飾富有層次感,立體感強烈。銘文在相當數量的青銅器上出現,商代晚期已使用者的氏族徽記為主,稍晚也出現了記事體銘文。到西周早期,青銅器普遍鑄有銘文,出現長達數百字的記事銘文。
四、轉變期(公元前11世紀末~公元前7世紀上半葉)
從西周中期開始,中國青銅藝術出現一個比較大的轉變。這一轉變是由民族文化、意識形態和社會習俗所致。
西周中晚期,青銅工藝開始由鼎盛期的豪華精麗向端莊厚重轉變,器形的簡潔實用和紋飾的樸實簡約相得益彰。食器在這一時期有較大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器形,酒器逐步消失,列鼎和編鐘制度確立。花紋由具象轉變為抽象,由獸面紋、龍紋等變形產生的曲波紋、獸體變形紋等成為紋飾的主體。
長篇記事銘文屢見不鮮,內容豐富,字型規範。
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的總體特徵是什麼
10樓:孤銘雷吉
從奴隸制社會進入封建社會。
11樓:香江回眸十二少
貧窮落後,食不果腹,衣不遮體。
夏,商,西周時期的財政有哪些特點
12樓:匿名使用者
3、分田制祿,井田制賦。
4、在管理體制上,一是公私財政不分,即國家財政同皇室財政不分;二是實行地方分權、分級的管理。
5、「量入為出」的財政管理的原則。
6、分官理財的任職結構。
7、實行財政任務與吏治獎懲的上計制度。
夏、商、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特點、種類、及作用
中國夏商西周時期的教育制度有哪些基本特徵:-p
夏,商,西周,時代的銅器各有什麼特點?
13樓:匿名使用者
1、夏代青銅器從鑄痕看,內外「範」多達四塊,器壁薄而均勻,其工藝水平已脫離最原始狀態。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西周,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
2、夏朝,基本沒有歷史記載。(無文字,商朝以後才可稱之為信史)考古學家發現的河南偃師的二里頭文化遺存與文獻記載相互印證,時間與地域上與夏朝吻合。而二里頭遺址發現的大量文化遺蹟和遺物,為夏史探索提供了重要而豐富的資料,證明了夏朝的確存在過。
3、推薦夏商周斷代工程解密記。
20世紀末,中國學界組織了二百餘名專家學者,對中華民族上古史中迷茫的三代進行了為期五年的研討論證,最後終於使迷霧頓開,中國的歷史從此變得明晰起來。本書主要從考古發掘和天文研究的角度,敘述中國從夏朝到周朝近2023年曆史的年代發現和論證過程。
14樓:丙星晴
夏朝人太過於殘暴 被人民滅絕了 各朝代銅器的治練水平有所提高。
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夏商西周滅亡的共同原因是什麼
悠行專用 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最後一個國君暴虐殘酷。因為當時三朝最後君主荒淫無道,政策阻礙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人民連連哀怨,導致國民反動,最終導致滅亡。夏朝,共傳13世 世本 載12世 17王,歷時472年 依 竹書紀年 於公元前1600年滅亡。夏朝最後一個國君桀只顧自己享樂,不顧民眾疾...
商,夏,西周滅亡的共同原因是什麼
可以清楚的看見,夏商周的滅亡都是從自身部落的衰落有關的,等於是部落強弱的更替。夏朝開國君主啟和繼任君主太康沉迷享樂,部落衰落,有窮部得以乘機控制夏朝並統治天下。然而,后羿和寒濁的無道,使得夏朝同姓宗族舊部又得以有能力與有窮對抗,終於用了多年時間,消滅了有窮部落,重回夏朝的通知。到了商朝崛起的時候,可...
為什麼說夏 商 西周是我國的奴隸社會
塵星閃耀 判斷一個社會是什麼性質 主要看當時經濟基礎 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夏商周當時分封制 而土地實行井田制 土地是國有的一種私有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奴隸根種土地。隸主佔有生產資料並完全佔有奴隸 而春秋晚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井田制逐漸瓦解了。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