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方式的廣而非
道德經所謂的道並非道德,而是一種存在的規律,也是一種崇高的信仰.不過這些都要自己去體會,別人是隻能點撥卻不能傳道.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精髓.
道存在於任何空間,任何地方.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道千變萬化只有掌握道的真諦,才能理解到的真髓.能到達這種境界的時候,道就是實際存在的.
這就是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什麼?自然遠遠超過我們所想的空間,也不是一個宇宙能概括的了的.自然是一切事物的本源,自然本來就是「無」的,「無」生的「有」也就是我們現在認知的空間即我們能理解的空間.
此所謂:「故常無,萬物之始.常有,萬物之母」.
總而言之,道德經所講的道是片面的,不是老子本意的道.老子以道入道,早就超越了現在的認知.萬物可以以萬道入道,「道」就是一樣的也是唯一的就是「一」.
此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萬物」的道理.世人生於道卻不知道,這就是人的悲哀.
2樓:歷史品鑑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學經典,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經》,一直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難讀懂的經典。
老子道德經裡的道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道德經所謂的道並非道德,而是一種存在的規律,也是一種崇高的信仰.不過這些都要自己去體會,別人是隻能點撥卻不能傳道.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精髓.
道存在於任何空間,任何地方.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道千變萬化只有掌握道的真諦,才能理解到的真髓.能到達這種境界的時候,道就是實際存在的.
這就是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什麼?自然遠遠超過我們所想的空間,也不是一個宇宙能概括的了的.自然是一切事物的本源,自然本來就是「無」的,「無」生的「有」也就是我們現在認知的空間即我們能理解的空間.
此所謂:「故常無,萬物之始.常有,萬物之母」.
總而言之,道德經所講的道是片面的,不是老子本意的道.老子以道入道,早就超越了現在的認知.萬物可以以萬道入道,「道」就是一樣的也是唯一的就是「一」.
此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萬物」的道理.世人生於道卻不知道,這就是人的悲哀.
老子《道德經》中的道是什麼意思?
4樓:節盈尾豔蕙
朱子雲:「道猶路也,人之所共同也」。其實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理,故謂之道。
天地未判以前,此道懸於太空;天地既闢以後,此道寄諸天壤。是道也,何道也?先天地而長存,後天地而不敝。
生於天地之先,混於虛無之內,無可見、亦無可聞。故太上曰:以言乎道,費而隱,實無可道;所可道者,皆道之發見耳,非真常之道也。
以言乎名,虛而無物,實無可名;所可言者,皆道之糟粕耳,非真常之名也。人不知道,曷觀之《詩》乎!曰: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道不可有言矣!又曰:「維天之命,於穆不已」——道不可無稱矣。
須知至無之內,有至有者存;至虛之中,有至實者在。道真不可以方所言也。太上慈悲渡世,廣為說法,曰:
鴻蒙未兆之先,原是渾渾淪淪,絕無半點形象——雖曰無名,而天地人物鹹育箇中。此所以為天地之始也。及其靜之既久,氣機一動,則有可名,而氤氤氳氳,一段太和元氣,流行宇宙,養育群生。
此所以為萬物之母也。始者,天地未開之前,一團元氣在抱也;母者,天地既闢之後,化生萬物是也。
5樓:金湖三河兄弟
道是最初:老子道德經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無名,道有名,無名的道是天地之始,天地之始也就是宇宙最初。
道可分天之道人之道。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猶張弓歟?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天之道是天理,人之道是為人處世的理。
陰陽是道: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陰陽之道也就是自然規律。
一是道:老子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
」這一是極大的一,這一是對立統一的一,這一是一心一意的一,這一是天人合一的一。
陰柔之道:老子道德經第十九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六章:「將欲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是謂微明,柔勝剛弱勝強 。」水滴石穿,舌勝過牙,男人管理世界,女人管理男人,柔可勝剛,柔弱可勝剛強,這柔弱勝剛強之法是陰柔致勝之道。
清靜是道:老子:「清靜為天下正」。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清靜為什麼會是天下正呢?因為世上最不好的事是亂,而靜可以亂,清靜是清純不雜,清靜是有序的動,安然的動。
無為是道:老子:「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無為與清靜有關係,無為有無不為定義著,無為不是亂為而是道在為是合時合境合規律規則的為。
6樓:經史原道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問自然,「道」為何物?
直教賢聖魂牽。從公元前500年前的春秋戰國,直到今天的二十一世紀,兩千五百年多年來,老子的「道」牽扯了太多往聖先賢的心靈,版本數百個,註譯千萬人,真不愧萬經之首,人間至奧也。
最初的《道德經》,又稱《老子》,分上、下兩篇,五千多字,上篇為《德經》,下篇為《道經》。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說,「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又說「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所以,《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基礎,在「道」,在「德」。
而「道」作為自然界的本原和規律,其客觀實在性決定了「道」是體(本體),而「德」是道化生天地萬物的過程和表現,因此「道」是體,「德」是用。因此,弄清什麼是「道」,是徹底理解老子自然主義哲學的根本。
道是自然界的本原及其規律,前者稱為「道體」,後者稱為「道法」。道體作為自然界的本原,是極其微細,不可細分的。之所以是自然界的本原,有幾個原因:
一是道是自然界中產生最早的客觀實在,比天地產生的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通行本第二十五章,以下各章都是指三國曹魏王弼注通行本《道德經》),是說道在天地之前就已經產生了。「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第四章),是說道的產生,無從可考。
二是道是天地萬物之母。「寂兮廖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是說「道」字,是專門為天地之母而創設的。
作為地球上生長的人,「地」就是地球表面及以下的自然空間,而「天」則是地之外的所有自然空間。因為「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可以為天地母」,因此道充斥自然之中,化生天地,化育萬物,因而「其大無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此,道是萬物之母。
三是道「其小無內」,不可細分。道「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道之為物,唯恍唯忽」,「綿綿若存」,「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若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既然「道」是一切的本原,自然是極其微細,不可細分的。因而,道是自然的本原,天地萬物的本原。
自然空間,是道體存在於絕對真空中,是道體與絕對空間的結合。道體是絕對空間中的客觀實在,是天地萬物得以化生的根基和本原;絕對空間是道體存在的場所,是天地萬物得以化生的空間基礎。道體依賴絕對空間而存留,絕對空間失去道體則一無所有。
自然空間就是宇宙,因為「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宇就是三維空間,宙就是時間,人類所生存的空間,就是「3+1」維時空。「3+1」維時空以外的更高維度的時空,人類探索起來極其困難,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但探索未知(玄的領域),獲得規律(科學的領域,科學≠真理,科學知識人類自然已經掌握的自認為正確的自然規律)是人類永恆的追求,其樂無窮,這邊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了!老子《道德經》中體現的自然,就是人類生存其中的「3+1」維時空,包括地(地表及以下的自然空間,實際上是天上的一粒微塵)和天(地表及其上的自然空間,或廣義來講就是自然);事實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宇宙之外有宇宙,自然之外有自然。
聖人的職責是什麼?《陰符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聖人的使命,不過是參悟天地執行之道,然後按照天地執行的規律去修身治世罷了。「人法地,地法天,天發抖,道法自然」,聖人所做的,不過是效法天地,效法自然,絕不可能創造出超越自然的規律出來。因此,人類的所有入世法,不過是感(體道,探索自然的規律)、知(知道,掌握自然的規律)、行(行道,遵循自然規律去做事)、和(和諧,獲得和諧地修身治世效果)、同(大同,以致世界大同),也就是體道、知道、行道、和諧、大同。
老子《道德經》所體現的自然主義哲學,是「3+1」維時空中的聖人,不可能創造超出自然之道的所謂「大道」來,因此,「觀天地之道,執天地之行,盡矣」,便是人類所能做到的一切了。
然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然之外有自然,宇宙之外有宇宙,是否還有更加深奧的大道呢?應該是有的,值得人類永恆探索,樂在其中,妙在其中矣!「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妙哉!至哉!
您認為呢?歡迎交流分享。
7樓:匿名使用者
道:起點。道的甲骨文金文象形是開始挑水掘土修建道路,引申為起點。
德:心行、行為。德的甲骨金文象形有目有心有行。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譯文:「博學的起點,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行為,使人改邪歸正,以臻圓滿善境。」
《大學》起始的「道」只有一種翻譯:「起點、出發點」,即「從頭開始行走到尾」。
《道德經》現在可見的最早版本,是202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郭店楚墓竹簡》中的《老子》篇章,該版本最為原始、古樸,也是最接近原文的,在內容、章節順序上與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與現在的通行本差別更大,可以斷定現在的通俗通行本是經過了不同朝代不少人的增刪修改之後形成的版本。
以通行本老子《道德經》第十九章(引自百科)為例:「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對其中「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的各家解讀可謂是多如牛毛,然而在最早的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對應的第一簡中根本就不是「絕聖棄智,民利百倍」這幾個字,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第一簡
從通行本與《郭店楚墓竹簡》的諸多對比中可發現,文字內容已被改得面目全非,一字之差即會導致意思全變,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有的甚至完全變成相反含義,可見通行本已發生了很大的流變,與原本的老子思想已沒有多少關係,現代人以通俗通行本為基礎解讀出的老子思想乃是後人以老子之名創造出來的一個偽老子思想,它是建立在幻影基礎上的空中樓閣,是以玄解玄、故顯高深的自娛自樂;如果想要了解真正的老子思想,從郭店楚墓竹簡中的老子篇章入手是最好的,可惜需要有很好的甲骨文基礎才能正確誤讀,也因此,能真正瞭解老子思想的永遠是少數人,正如一句名言所說: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
道德經是講什么的,道德經是講什麼的
道德經全篇闡述的是 道體 和 道用 的關係,但是 體 是萬物之源,萬物是 用 的 內容 體 無形象,沒法說,因為一切思維 言語 文字乃至形色音聲等等所有萬事 所有萬物都屬於 用 的範疇,所以開篇點出 道,可道,非常道。用語言 內容 來闡述道 本體 是不能用常規的思維來理解這些文字的,老子之意,全在文...
關於道德經,關於道德經的理解
道德經 出自春秋時期的老子之手 道德經 準確來說是一本哲學經典而不是宗教教義 漢時出現道教,是因為以老子的道家學說為根本,所以該書被奉為道教經典。該書主要闡述了老子的哲學思想,體現的辯證法的思想。該書還闡述了老子小國寡民的政治思想 人德為人!道德為己!若人若己?你有其合乎?關於道德經的理解 首先宣告...
《道德經的奧祕》04究竟何為道,曾仕強道德經的奧祕04究竟何為道
因緣法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說美國。美國倒底是什麼樣?如果去過的話,就會說,如何如何,但沒有去過的,始終感覺是不明朗的,再有 錄相也不行。這個道的概念,也是這樣。它是需要實證的。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出家修行,他們就是想真正明白什麼是道。只憑文字上說,說千道萬,都無法真正明白的。因此,老子在 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