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的名句,道德經經典名句及解釋

時間 2022-02-23 14:15:26

1樓:反而發熱請問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智不割

道德經經典名句及解釋

2樓:匿名使用者

《道德經》中經典哲理名句及翻譯。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

大意: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2、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德經》

大意:狂風颳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道德經》

大意:消磨它的鋒銳,解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

4、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中。《道德經》

大意:如果不能守虛處靜,而以多聞博識自許,進而有為多言,那很快就會導致窮敗。不如處虛守靜,而無為不言,能夠取得成功。

5、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道德經》

大意:使心靈達到虛的極致,堅守住靜的妙境,就能從萬物的變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道德經》

大意:保持本質淳樸無華,減少私心貪慾。

7、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道德經》

大意:不顯示自己,不自以為是,因而更顯耀突出;不誇耀自己,因而有功績;不自以為賢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與人相爭的,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道德經》

大意:能夠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夠戰勝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夠戰勝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強者。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

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純任自然。

老子的道德經裡的名句有什麼?

3樓:永遠的曼巴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

這是老子對於「道」這個概念的總括性的描述:道,非當時社會一般的道, 即人倫、常理之道,也非當時時人所能命名之道。「道」在老子那裡已經超越了世俗社會生活,更加接近於自然法則之道,因為天地萬物的始基與母源在於「道」,由道開始。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由此,老子用「玄之又玄」來描述道的特殊性與深奧性,雖然但老子所言之道並不遠人,這裡只是老子用「玄」來強調他所言之道與當時社會所言之道的差異性,並且闡述他所言之道的超然性與根基性。

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道進入德是由自然秩序同向社會秩序的一道屏障,即轉而論述人的行為規範。德與法都是規範社會與人的行為的約束力量,但在老子那裡兩者有不同的地位。老子認為,上德的本質與道之德的本質同於一,因此上德源自於「道」 。

老子所言之德也不同於常人所言之德。

老子的道德經10大名句分別指的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是春秋時期老子創作的哲學作品,以無為、無我、自然之觀點,闡述了精深哲學的道家思想。

1、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出自《道德經·第二十六章》。輕率就會失去自己的根基,急躁就會喪失主動權。

2、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出自《道德經·第七十二章》。當人民不怕威脅的時候,那麼對統治者的大的威脅就要來了。

3、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出自《道德經·第六十三章》。輕易許諾別人的人,一定是缺少信用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遇到的困難就一定多。

4、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出自《道德經·第五十八章》。政治做到寬厚仁慈,人民就會變得純樸善良;政治做到猜忌多疑,他的人民就會恐慌,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

5、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二章》。委曲就會能夠保全自己,彎曲就能夠伸直,低窪的地方就會變得充滿,破舊的東西反而會生出新的東西,少反而會變得多,多反而會生出迷惑。

6、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貴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出自《道德經·第九章》。咎:災禍。

遂:成功。金玉財寶堆滿堂室,沒有誰能守藏得住;富貴了就驕橫,是給自己留下了禍根;功成身退,才是順應天道。

這些話指出事物發展達到頂點、極端後,就會轉化到自身的反面,所以適可而止才是符合天道的。

7、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出自《道德經·第二章》。功成而不居功。正由於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績不會失去。

8、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出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人們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時失敗;在快要完成、結束時能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不會壞事。這是說無論做什麼事,從頭到尾都要兢兢業業、謹慎對待。

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出自《道德經·第八章》。上善:指大善的人。

大善的人好像是水,水總是有利於萬物的生長,卻不與萬物相爭而以平靜自持,甚至甘心處於眾人所不願處的低下地方。這句話以水的品性來讚揚利他、無私的美德和品格,以及「不爭無憂」、「甘於平淡」的精神。

10、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出自 《道德經·第六十八章》。真正的勇士不會勇武鬥狠;善於打仗的人也不會發怒;善與敵人交戰的人不要與之交鋒;善於用人的人甘心居於他人之下。

5樓:純紅小宋

我看過好的名言分享出來給大家。

道德經名句及解釋

6樓:匿名使用者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處】《道德經》第一章。

【解釋】天地萬物之道是可以認知的,但道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名也是可以名狀的,但名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出處】《道德經》第二章。

【解釋】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為有醜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為有惡的存在。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出處】《道德經》第二章

【解釋】有與無相互滋生,難與易相輔相成,長與短相比較而顯現,高與下相互依存,聲音音律的相互應和而成曲調,前與後相互聯接而成順序。

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出處】《道德經》第五章。

【解釋】天地無所謂仁慈不仁慈,它對待萬物就像對待草狗(古代用草紮成的祭品)一樣平等;聖人也無所謂仁慈不仁慈,他對待百姓也像對待草狗(古代用草紮成的祭品)一樣,任憑百姓自生自滅。

5、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出處】《道德經》第五章。

【解釋】有的版本為「多言數窮」。意思是:多說無益,言多必失,還不如保持靜默。

6、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出處】《道德經》第七章。

【解釋】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執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

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出處】《道德經》第八章。

【解釋】最大的善就應當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與萬物交融,而不與之爭奪;水只停留在眾人不喜歡的低窪之處,所以水性最接近於道。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出處】《道德經》第九章。

【解釋】太滿了會溢位,應當適可而止;太冒尖了,難保長久。

9、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出處】《道德經》第九章。

【解釋】金玉滿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貴而驕奢,容易引禍上身。成功瞭如能做到急流勇退,這才是自然之道。

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出處】《道德經》第十二章。

【解釋】五光十色,有時會令人眼花瞭亂,看不清醜惡;優美的順音,有時會令人聽不到忠言;美味佳餚十分爽口,有時會令人品嚐不了疾苦;騎馬遊獵,有時會讓人性情放縱;有時一些稀有珍貴的物品會讓人圖謀不軌。

7樓:貓貓老師來解疑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處】《道德經》第一章。

【解釋】天地萬物之道是可以認知的,但道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名也是可以名狀的,但名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出處】《道德經》第二章。

【解釋】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為有醜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為有惡的存在。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出處】《道德經》第二章

【解釋】有與無相互滋生,難與易相輔相成,長與短相比較而顯現,高與下相互依存,聲音音律的相互應和而成曲調,前與後相互聯接而成順序。

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出處】《道德經》第五章。

【解釋】天地無所謂仁慈不仁慈,它對待萬物就像對待草狗(古代用草紮成的祭品)一樣平等;聖人也無所謂仁慈不仁慈,他對待百姓也像對待草狗(古代用草紮成的祭品)一樣,任憑百姓自生自滅。

5、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出處】《道德經》第五章。

【解釋】有的版本為「多言數窮」。意思是:多說無益,言多必失,還不如保持靜默。

6、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出處】《道德經》第七章。

【解釋】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執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

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出處】《道德經》第八章。

【解釋】最大的善就應當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與萬物交融,而不與之爭奪;水只停留在眾人不喜歡的低窪之處,所以水性最接近於道。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出處】《道德經》第九章。

【解釋】太滿了會溢位,應當適可而止;太冒尖了,難保長久。

9、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出處】《道德經》第九章。

【解釋】金玉滿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貴而驕奢,容易引禍上身。成功瞭如能做到急流勇退,這才是自然之道。

道德經全文及譯文,老子道德經全文及譯文

1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46433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2 譯文 道 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 道 道...

老子的道德經內容誰知道,老子的道德經是什麼內容

老子的道德經是什麼內容 道德經 又稱 老子 老子五千文 相傳是道教的創始人老子所著,所以 道德經 就被奉為道教最高經典。其實,該經典還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全面地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對中國人的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道德經 原文分上下兩篇,上篇 道經 從第1章到第37章,下篇 ...

關於道德經,關於道德經的理解

道德經 出自春秋時期的老子之手 道德經 準確來說是一本哲學經典而不是宗教教義 漢時出現道教,是因為以老子的道家學說為根本,所以該書被奉為道教經典。該書主要闡述了老子的哲學思想,體現的辯證法的思想。該書還闡述了老子小國寡民的政治思想 人德為人!道德為己!若人若己?你有其合乎?關於道德經的理解 首先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