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全部《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註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英文名為《the art of war》,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書之一(另外兩部是:《戰爭論》(克勞塞維茨) ,《五輪書》(宮本武藏) )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作者為春秋末年的齊國人孫武(字長卿)
兩者雖然都是在春秋時期,但《孫子兵法》明顯是春秋末年,所以《道德經》出版時間早些
2樓:兵法大師
我認為差不多同一時期創作的。《道德經》是老子過函谷關應關尹創作的,時間是公元前516年;《孫子兵法》是孫武去吳國後創作的,他去吳國是公元前517年。之後隱居在穹隆山創作了孫子兵法。
所以基本是同一時期。
3樓:抗弘雅
從兩者的文章思想來看,孫子兵法很多地方採用了道德經的哲學思想,所以應該道德經成書早於孫子兵法。但是就目前的考據考古學來講,道德經的作者及成書年代完全無法確定,所以你的問題實際上根本無法比較。
4樓:迷渡硃砂
這個問題倒是還真不好區分,孫子兵法存在於春秋五霸時期,最後一個 吳越爭霸期間,孫武出生為公元前535年,成書並投靠吳國作戰,以其三十歲推斷是前505年,老子出生於前571年,傳說西出函谷關時候成書並遁入流沙,大約是前471年逝世,所以我估計是 孫子兵法 更早一些
《孫子兵法》與《道德經》思想的不同之處
5樓:兵法大師
老子戰爭思想如此深刻地在中國兵學長河中打上自己的烙印, 與老子高屋建瓴地在他
所說的「道」的立意下論兵有直接的關係。老子正是依據他的哲學思想, 所闡發的獨
具特點的戰爭論及一系列的軍事謀略思想和戰爭指揮藝術, 才為中國曆代兵家所推崇
。我們沒有理由不正視《道德經》用與影響, 倒不如說是老子「 道」 的思想在軍事
領域發揮的作用和影響。所以我們從來沒有把老子當作一個軍事家, 而把他當作哲學
家, 原因就在於此。老子在《道德經》中一開篇就講「 道」 , 而且反覆使用:「 以
道佐人主者」、「 有道者不處 、天下有道、不道早已」 等語言。孫子則是直接為言兵而言兵。《孫子兵法》一開篇就講:「兵者, 國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不可
不察也。」 這些都充分說明兩者的主旨、立意之區別。前面說老子為「 儉武」 論者也就是老子提出的「恬淡為上」, 老子的這一主張是直接從其「天下有道」的社會
理想出發的, 是直接反映其哲學思想的。而孫武則是一位慎戰論者, 他極力反對輕率
用兵。他一再要求「 明主慎之, 良將警之, 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很明顯, 孫子是
從具體交戰國的角度出發的, 是以用兵制勝為目的的。從字面上看, 老子認為「 兵者
, 不祥之器」 , 而孫子則認為「 兵者, 國之大事」 , 有人據此就說兩人對於戰爭的
態度有原則區別, 認為前者是消極反對之, 後者則是積極對待之。這種觀點並不準確,
我們只能說這是緣於兩人論述的主旨思想不一樣, 立意角度不一樣。老子論兵是依據
其哲學思想在論兵, 其論兵內容滲透著其獨特的社會理想, 重在強調「 儉武」 , 以
求「 天下有道」 。而孫武論兵則是就戰爭本身而具體地論述制勝韜略, 所以他把「
兵」 作為「 國之大事」 , 重在強調慎戰, 以求全勝。《道德經》所體現的用兵思想
顯然不是其主旨思想, 而只是對其主旨即「 道」 的一種輔助說明和在軍事這一領域
的和表現罷了。而《孫子兵法》 通篇是以研究軍事及其戰略戰術諸問題為主旨,
所有論述都圍繞此主旨而。因此, 孫武在老子的基礎上對具體的軍事思想多有發
揮, 而且具體得多、完整得多, 具有巨大的實用價值。在戰略論上, 孫武發揮老子的
「不爭而善勝」的思想, 創造性地提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選擇論。他把用
兵之道分為「 上兵伐謀,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 指出「善用兵者, 屈
人之兵而非戰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毀人之國而非久也」 。「 百戰百勝, 非善之
善者也」 ; 只有「不戰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 。這較之老子的善戰者「 不武」
、「 不怒」、 不之說, 要具體得多、完整得多。在戰術論上, 孫武在《孫子兵法》
《勢篇》中全面地發揮了老子的思想, 主張「 奇正相生, 以奇制勝」等。老子的思想
是建立在對現實社會和人生深刻洞察和體悟的基礎上的, 老子具有獨特的宇宙觀, 獨
特的對生命、人類的觀點, 老子談戰爭的目的自始至終是把它作為其.. 天下有道..
的社會理想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來談的。老子在《道德經》 七十章中也講: 「 言有宗,
事有君」 。有人認為由於老子哲學中帶有個人理想化的成分, 因而使其論兵思想也帶
有理想化的特點, 從而使其有些論述過於理想化、絕對化, 而孫武在這方面則客觀得
多、具體得多, 也好把握好理解。實際上兩者立意不同, 角度不一, 是不應該作這種
簡單比較的。我們說老子是哲學家也正在於老子並不是站在哪一個具體交戰國的立場
從純軍事的角度來看問題, 老子的立意是從對人類終極關懷的角度來**問題的。而
孫子是從交戰國之具體立場來看問題的, 所以對他講的.. 不戰而屈人之兵.. 、.. 知
己知彼, 百戰不殆.. 、.. 避實擊虛、出奇制勝.. 等思想我們就好理解得多。有人說
老子是一味反.. 武.. , 是理想主義者等等, 諸如此類的思想實際是對老子思想的誤
解。總之, 理解老子戰爭思想必須上升到老子.. 道..
的立意, 緊扣老子.. 天下有道.. 的情懷來理解。
老子並不是一味反.. 武.. 、不用..
武.., 因為老子知道這在現實中實際上是做不到的。在遭受外敵入侵的情況下, 老子贊同..
不得已.. 而進行禦敵自衛戰爭, 倡導要.. 善勝..
, 並且由此提出一系列用兵治軍原則,
而這些原則無不體現和滲透著老子悲天憫人的博大情懷和重視生命本身價值的人生態
度。同時, 我們還看到追求健康與長壽也是老子思想的獨特之處。老子重視生命本身
的價值, 主張在穩定、平靜中頤養天年, 反對摧殘生命, 這也是老子思想中非常鮮明
的觀點。總之, 老子的立足點在於使 天下有道 , 認為天下無道是產生戰爭災禍的根
源; 孫子的立足點在於用戰, 強調道對於戰爭勝負的作用。四、老子謀略思想的精神實質道德經..具有特殊的語言方式, 其中有些語言很容易使一些初讀者無視老子情懷、不
明本末地把這一類話當作純粹的謀略來解讀, 如果再加以曲解甚至自以為得其意而把
這種心得也當成..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時, 這時候就真的會把《道德經》 當成講陰
謀的書來讀了。近人章太炎也說: 老聃為柱下史, 多識故事, 、《六韜》之旨, 著五
千言, 以為後世陰謀者法。 當然還不能說章太炎也認為老子是講陰謀的, 但章太炎在
這裡確實揭示出了這種早已存在的對老子誤讀、誤用的現象。可是老子提出「 天下有道」 的社會理想, 開出「道」 治社會的良方, 希望人們通過自身「 德」 的修養回
到一種簡單、樸素的生活中去正是針對「 人多利器, 國家滋昏; 人多伎巧, 奇物滋起
」.「智慧出, 有大偽」。 等後世所謂的陰謀現象的。老子講.. 絕巧棄利, 可謂非
常明確直接地表明瞭對搞陰謀的態度。司馬遷在其《史記》中認為, 老子修道德。本
來是講修養的書, 被當成.. 後世陰謀者法.. 的書, 這真是對老子的大冤枉和大麴解
。正如必須從老子之特定情懷和社會理想著手, 才能從實質上理解老子言兵之用意一
樣, 我們也只有理解老子之博大情懷和特定動機, 才能從根本上理解老子所講謀略思
想的精神實質。我們在前文中曾分析老子講的「 道」 不僅體現為一種情懷, 而且也
表現為一種規律。老子希望人們..「知足」 、「 恬淡」等不僅是作為一種德的要求,
而且本身也是順應「 道」的規律的表現。《道德經》 中所講謀略, 正如我們前面講
「柔弱勝剛強」 的道理一樣, 實際上是老子對道..的規律在應事上的揭示。理解..道
德經.. 之真義, 必須透過這些表面的語言方式, 看到其思想情懷和精神實質。老子講
的功成而不居、 上善若水、見素抱樸, 少私寡慾 、大丈夫處其厚, 不居其薄; 處其
實, 不居其華 等, 這些都是偉大高尚心靈的體現, 老子談治國、用兵, 乃至處世中的
謀略, 都是希望人們如「上士聞道, 勤而行之」, 通過身體力行老子德的要求, 從而
做到按「 道」的規律辦事, 進而實現老子「 天下有道」的社會理想。這才是老子的
本意。《老子》 通篇都滲透著其博大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和「 天下有道」 的社會理想。在這樣一種偉大情懷之下, 怎麼能說老子是陰謀家, 是講陰謀的呢? 謀略和陰謀是
一字之差, 離開老子.. 道.. 的情懷, 就會導致失之毫釐, 謬以千里。規律是客觀存
在的, 老子的謀略思想是規律和情懷的統一。離開老子的情懷, 離開老子主觀動機來
談老子的謀略, 就失去了其根基和本源, 也就不可能準確理解並運用老子在《道德經
》中所講的規律, 而且也實際上造成了對老子思想情懷的根本背離。
孫子兵法和道德經在全世界外國國家人被奉為什麼?
6樓:
題主應該問的是,孫子兵法和道德經在全世界外國國家被人尊奉,為什麼?吧。
《孫子兵法》這不只是一本兵書,還蘊含著深厚的人生哲學。它的光芒早已超出了軍事範疇,其中的諸多警世名言令外國人津津樂道,甚至被奉為 " 聖經 "。
《道德經》在各個領域被發揚光大,不少西方國家領導人曾指出,想要構建和諧社會和世界,須從《道德經》中去尋找政治智慧。《道德經》還被用來解決西方社會的經濟問題,甚至在世界範圍內,正悄然出現 " 道商 ",他們以道學的辯證思維和哲學智慧來從事企業經營管理。就連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也講求從《道德經》中汲取靈感。
不少著名科學家把自己的科學發現歸功於這個東方聖人。
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有什麼區別,孫武和孫臏是什麼關係
飛喵某 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不是同一本書。孫子兵法 即 孫子 又稱作 武經 兵經 孫武兵法 吳孫子兵法 是中國古代的兵書,作者為春秋末期的齊國人孫武 字長卿 孫子兵法 成書於專諸刺吳王僚之後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書為十三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 其作者是孫武...
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有什麼區別,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有什麼區別,孫武和孫臏是什麼關係
美劇風向標 孫子兵法 和 孫臏兵法 是兩部不同的著作。孫子兵法 作者是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孫子兵法 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 兵學聖典 孫臏兵法 古稱 齊孫子 作者為孫臏。孫臏兵法 是中國古代的最著名中原軍事著作之一,也是 孫子兵法 後 孫子學派 的又一力...
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的區別,孫子兵法十三篇和三十六計的區別?
封詩喬朝雨 孫子兵法 全書就是要 那讓人能 立於不敗之地 的用兵之道。這種格局裡的道性就是那能遏制對方的道理,並能讓自己的道理舒展的能力。涉及的是真實意義上的軍爭,也就是可競爭的雙方都有贏的可能性的生死搏鬥,並非如斬上將如探囊取物一般的形勢。它的要義在於揭示能夠使眾多計策發揮出來的事態和境界。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