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對資本劃分的幾種方法和意義

時間 2022-03-29 17:00:16

1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其意義在於

①它進一步揭示了剩餘價值的源泉,剩餘價值不是由全部預付資本產生的,而是由可變資本產生的。

②它也為考察資本主義剝削程度,既剩餘價值率,提供了科學依據。

其次還可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

(1)劃分的根據不同。前者劃分的根據是資本價值週轉方式的不同,後者劃分的根據則是資本不同部分在剩餘價值生產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劃分的內容不同。不變資本包括用於勞動資料和勞動物件的資本,而固定資本只包括用於勞動資料的資本;可變資本只包括用於勞動力的資本,而流動資本卻包括用於勞動物件和勞動力的資本。(3)劃分的目的不同。

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劃分是為了揭示生產資本的不同部分對資本週轉速度從而對剩餘價值生產的不同影響;而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劃分則是為了 揭示可變資本是剩餘價值的真正源泉,從而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的祕密。

2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商品流通和資本流通這兩種不同的流通形式,表明隱藏在這種形式區別背後有經濟內容上的區別,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

第一,這兩種流通的目的不同。簡單商品流通的目的是為了消費,是追求能滿足某種需要的使用價值。資本流通的目的是為了追求交換價值本身。

第二,這兩種流通的內容不同。簡單商品流通的兩極是具有不同使用價值的商品,這一運動的內容體現著社會勞動的不同物質的變換。資本流通的兩極是同質的貨幣,只有當最後從流通中取出的貨幣多於起初投入的貨幣時才具有意義。

因此,它的流通過程的完整形式應該是g-w-g′。而不能是g-w-g,其中g′=g+δg,δg是原預付貨幣額g的一個增加額,即剩餘價值。

第三,這兩種流通在運動限度上不同。簡單商品流通是為買而賣,目的是為了佔有某種使用價值,因而其運動以滿足某種需要為限度。資本流通是為賣而買,目的是獲取交換價值,作為交換價值在量上總是相對有限的,其使命是通過量的增大以接近絕對的富,所以運動是沒有限度的。

最後,這兩種流通中的價值運動情況不同。在簡單商品流通場合,流通過程一結束,價值的運動也就消失了。在資本流通場合,價值運動永不消失,資本價值成為自動的主體,在運動中儲存自己,增大自己,不斷地自行增殖著。

總之,資本流通不同於簡單商品流通的最本質特點在於:它能夠發生價值增殖,並且是無止境的自行增殖,也正是這種價值自行增殖的運動,使貨幣變成了資本。馬克思說:

"預付價值不僅在流通中儲存下來,而且在流通中改變了自己的價值量,加上了一個剩餘價值,或者說增殖了。正是這種運動使價值轉化為資本。

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馬克思對資本的這一區分具有重大意義。

首先,將資本劃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兩部分,闡明瞭資本家佔有的剩餘價值並不是由他墊支的全部資本創造的,更不是由其中的不變資本創造的,而是由可變資本即工人的勞動力創造的,從而揭示了剩餘價值的真正**,進一步揭露了剩餘價值形成的實際過程,使剩餘價值理論更加完善和科學。

其次,將資本劃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真實程度。既然剩餘價值是可變資本創造的,因此在考察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時,不應當拿剩餘價值同全部預付資本相比,更不應同不變資本相比,而是應當同可變資本相比。剩餘價值同可變資本的比率,就是剩餘價值率,又叫資本主義剝削率,能準確地表示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

最後,將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為研究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及其歷史趨勢奠定了理論基礎。馬克思正是以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分為基礎,提出了資本有機構成理論,在此基礎上,他又揭示了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創立了再生產理論和剩餘價值的分割理論,這些對於研究並揭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產生、發展及其滅亡,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3樓:南霸天

馬克思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1、不變資本是以生產資料形態存在的資本。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在生產過程中只轉變自己的物質形態而不改變自己的價值量,不發生增值,所以,馬克思把這部分資本叫做不變資本。

2、可變資本是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由於這一部分資本價值不是不變的,而是一個可變的量,所以馬克思把這一部分資本叫做可變資本。

馬克思對資本劃分的意義:

1、進一步揭露了剩餘價值的源泉和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

2、為準確計算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

3、為理解資本有機構成、平均利潤、生產**、地租等理論奠定了基礎。

4樓:今晚看啥

參考一下:

簡單商品流通和資本流通這兩種不同的流通形式,表明隱藏在這種形式區別背後有經濟內容上的區別,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

第一,這兩種流通的目的不同.簡單商品流通的目的是為了消費,是追求能滿足某種需要的使用價值.資本流通的目的是為了追求交換價值本身.

第二,這兩種流通的內容不同.簡單商品流通的兩極是具有不同使用價值的商品,這一運動的內容體現著社會勞動的不同物質的變換.資本流通的兩極是同質的貨幣,只有當最後從流通中取出的貨幣多於起初投入的貨幣時才具有意義.

因此,它的流通過程的完整形式應該是g-w-g′.而不能是g-w-g,其中g′=g+δg,δg是原預付貨幣額g的一個增加額,即剩餘價值.

第三,這兩種流通在運動限度上不同.簡單商品流通是為買而賣,目的是為了佔有某種使用價值,因而其運動以滿足某種需要為限度.資本流通是為賣而買,目的是獲取交換價值,作為交換價值在量上總是相對有限的,其使命是通過量的增大以接近絕對的富,所以運動是沒有限度的.

最後,這兩種流通中的價值運動情況不同.在簡單商品流通場合,流通過程一結束,價值的運動也就消失了.在資本流通場合,價值運動永不消失,資本價值成為自動的主體,在運動中儲存自己,增大自己,不斷地自行增殖著.

總之,資本流通不同於簡單商品流通的最本質特點在於:它能夠發生價值增殖,並且是無止境的自行增殖,也正是這種價值自行增殖的運動,使貨幣變成了資本.馬克思說:

"預付價值不僅在流通中儲存下來,而且在流通中改變了自己的價值量,加上了一個剩餘價值,或者說增殖了.正是這種運動使價值轉化為資本.

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馬克思對資本的這一區分具有重大意義.

首先,將資本劃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兩部分,闡明瞭資本家佔有的剩餘價值並不是由他墊支的全部資本創造的,更不是由其中的不變資本創造的,而是由可變資本即工人的勞動力創造的,從而揭示了剩餘價值的真正**,進一步揭露了剩餘價值形成的實際過程,使剩餘價值理論更加完善和科學.

其次,將資本劃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真實程度.既然剩餘價值是可變資本創造的,因此在考察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時,不應當拿剩餘價值同全部預付資本相比,更不應同不變資本相比,而是應當同可變資本相比.剩餘價值同可變資本的比率,就是剩餘價值率,又叫資本主義剝削率,能準確地表示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

最後,將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為研究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及其歷史趨勢奠定了理論基礎.馬克思正是以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分為基礎,提出了資本有機構成理論,在此基礎上,他又揭示了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創立了再生產理論和剩餘價值的分割理論,這些對於研究並揭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產生、發展及其滅亡,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馬克思對資本的這一區分具有重大意義。

首先,將資本劃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兩部分,闡明瞭資本家佔有的剩餘價值並不是由他墊支的全部資本創造的,更不是由其中的不變資本創造的,而是由可變資本即工人的勞動力創造的,從而揭示了剩餘價值的真正**,進一步揭露了剩餘價值形成的實際過程,使剩餘價值理論更加完善和科學。

其次,將資本劃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真實程度。既然剩餘價值是可變資本創造的,因此在考察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時,不應當拿剩餘價值同全部預付資本相比,更不應同不變資本相比,而是應當同可變資本相比。剩餘價值同可變資本的比率,就是剩餘價值率,又叫資本主義剝削率,能準確地表示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

最後,將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為研究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及其歷史趨勢奠定了理論基礎。馬克思正是以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分為基礎,提出了資本有機構成理論,在此基礎上,他又揭示了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創立了再生產理論和剩餘價值的分割理論,這些對於研究並揭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產生、發展及其滅亡,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6樓:匿名使用者

馬克思在論述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問題時,為了揭示作為資本的貨幣(即資本)和作為貨幣的貨幣(即單純的貨幣)的區別,討論了資本流通和簡單商品流通的區別。簡單商品流通的形式是w-g-w,資本流通的形式是g-w-g。它們的兩個對立的流通階段即買和賣,具有相反的次序,因而運動的起點和終點不同,流通的媒介不同。

簡單商品流通和資本流通這兩種不同的流通形式,表明隱藏在這種形式區別背後有經濟內容上的區別,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

第一,這兩種流通的目的不同。簡單商品流通的目的是為了消費,是追求能滿足某種需要的使用價值。資本流通的目的是為了追求交換價值本身。

第二,這兩種流通的內容不同。簡單商品流通的兩極是具有不同使用價值的商品,這一運動的內容體現著社會勞動的不同物質的變換。資本流通的兩極是同質的貨幣,只有當最後從流通中取出的貨幣多於起初投入的貨幣時才具有意義。

因此,它的流通過程的完整形式應該是g-w-g′。而不能是g-w-g,其中g′=g+δg,δg是原預付貨幣額g的一個增加額,即剩餘價值。

第三,這兩種流通在運動限度上不同。簡單商品流通是為買而賣,目的是為了佔有某種使用價值,因而其運動以滿足某種需要為限度。資本流通是為賣而買,目的是獲取交換價值,作為交換價值在量上總是相對有限的,其使命是通過量的增大以接近絕對的富,所以運動是沒有限度的。

最後,這兩種流通中的價值運動情況不同。在簡單商品流通場合,流通過程一結束,價值的運動也就消失了。在資本流通場合,價值運動永不消失,資本價值成為自動的主體,在運動中儲存自己,增大自己,不斷地自行增殖著。

總之,資本流通不同於簡單商品流通的最本質特點在於:它能夠發生價值增殖,並且是無止境的自行增殖,也正是這種價值自行增殖的運動,使貨幣變成了資本。馬克思說:

"預付價值不僅在流通中儲存下來,而且在流通中改變了自己的價值量,加上了一個剩餘價值,或者說增殖了。正是這種運動使價值轉化為資本

談談對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談談你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

擱淺忘憂 對於我們正要學習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我在借鑑基礎上有一些看法。馬克思 恩格斯要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奠定科學基礎 創立科學體系,他們首先必須弄清究明整個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經過他們研究,發現並且形成了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唯物史觀。他們指明,世界統一於物質,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物質...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對馬克思及其貢獻做出了怎樣的評價

蛙家居 評說馬克思在理論和實踐的偉大貢獻。具體如下 理論貢獻 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科學家 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 剩餘價值理論 對於歷史科學 其它領域都有獨到發現 實踐貢獻 出版進步報紙和許多富有戰鬥性的小冊子 革命家 在巴黎等地各組織中的工作 對於無產階級 創立偉大的...

關於資本主義的起源,馬克思是怎麼解釋的

資本主義從誕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資本主義歷史是一部波瀾起伏 不斷變化的社會運動史。其間,它出現了四次大轉變。第一次大轉變始於18世紀中葉,發生第一次科技革命,由農業和商業資本主義向工業資本主義和自由資本主義轉變。第二次大轉變始於19世紀末,發生第二次科技革命,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