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用一個字概括是:恕
用八個字概括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仲弓問什麼是仁?孔子說:「出門則儀容莊重如同會見貴賓,讓人民辦事則對人民恭敬如同隆重的祭禮。
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這樣做,在社會和在家裡就不會有什麼怨恨。」仲弓說,我雖然不算聰明,但也能夠按照你說的話去做。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仁的精華,也是儒家思想的精華,更是中華民族的思想精華。正是因為有這句話,使人民和而不爭,合而不亂。
今天,我們重讀這段話,用內心去體驗,用行動去實踐。這樣,對個人,對社會都是一件好事。
2樓:匿名使用者
恕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樓:楊守榕
恕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樓:你的寂寞在歌唱
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言可以奉行終生?」
孔子說:「大概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強施加在別人身上。」
5樓:慕雲生煙
恕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樓:棒棒糖愛麗兒
是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中孔子認為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並闡述
7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認為子貢終身奉行一個字是恕。
推己及人自謂恕,即是換位思考,也是寬鬆對方的一種道德修養。
8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子貢提出的「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的問題,孔子迴應說「其恕乎」。「恕」字,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1、從消極的一面說,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他人怎麼對待自己,自己就不應該那麼對待他人。
2、從積極的一面說,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希望自己能夠自立,就應該盡力去幫助他人自立;自己希望自己能夠通達,就應該盡力去幫助他人通達。
3、從上述兩個方面合而觀之,就是一個「推己及人」的原則。一個人必須:一方面 具有內省的智慧觀照自己,另一方面 具有一顆大愛的心去包容他人,才能夠落實這個原則。
否則,它就只是一個空洞的口號罷了。
孔子認為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是什麼並闡述為
9樓:木葉緋緋
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原文: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0樓:彭昰堯
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認為可以終生奉行的一個字是 並闡述為
11樓:風清揚令狐
孔子認為可以終生奉行的一個字是恕。並闡述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2樓:蟲児‖飛
好像就是「恕」字,論語十則裡有: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3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認為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是什麼?並闡述為什麼?
14樓:匿名使用者
「禮」,克己復禮。
「周監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夫子終其一生信奉周禮,推行周禮。在他死後魯哀公的誄文中也提到「尼父,毋自律!
」夫子一生都在按周禮的要求行事為人,不僅約束著自己,也約束著自己的學生,更影響著整個魯國。
15樓:大道教育
《衛靈公》篇裡回答子 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的問題時所說的:「其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於人。」
忠和恕是一對概念,孔子解釋為「忠,好仁者也;恕,惡不仁者」
16樓:ufo吸氣
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愛人 克己復禮 以德治理人民 以禮治理國家
論語中所記載的孔子認為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句話是
17樓:匠欣獨運
恕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 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言可以奉行終生?」
孔子說:「大概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強施加在別人身上.」
在論語中孔子的志向是這樣表述的
天使的星辰 論語 公冶長 子路曰 願聞子 孔子 之志。於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幾句表現了孔子以仁信對待所有人的志向,顯出他廣大的胸懷。可以作為人們生活的志向和修養的目標,也可以作為統治者施行仁政的具體要求。子路向孔子說 願意聽聽您的志向。孔子說 我的志向是 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
論語溫故而知新孔子認為學習與思考的關係是怎樣的 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顧名思義 經常溫習以前的知識會發現出新的道理 孔子認為學習和思考是相輔相成的。首先,通過學習才會懂得去思考,通過思考又會發現其中的道理,進而促進學習的慾望,增加我們的見識,使我們的思考更加的深度化,從而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問題又會發現更高一級的知識,從而有增長了知識,所以,學習和思考不斷的進化者,於是...
論語中孔子對子路談學習態度的句子句型如下愛好卻不愛好的人這樣的人只會
子曰 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 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蕩 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 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譯文孔子說 仲由!你聽說過六種品德和六種弊病嗎?子路回答 沒有。孔子說 來坐下!我告訴你。喜好仁德卻不喜好學習,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