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與爾何關
原文: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戈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譯文:(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人心所向,內部團結。方圓三裡的內城,方圓七裡的外城,包圍起來攻打他卻不能取勝。
包圍起來攻打他,一定是得到(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的原因,這(是因為)(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城牆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裝備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不是不充足,但是卻棄城而逃,這(是因為)(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人心所向,內部團結。所以說,是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能夠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少。幫助支援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內外親屬都背叛他。幫助支援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歸順他。
憑藉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個連內外親屬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戰則已,戰就一定勝利。
2樓:大帥傲
我說一下我的理解,所謂這個道,是指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說明賢明無私,失去眾人的幫助,說明太過殘暴自私,
3樓:匿名使用者
大概意思應該是這樣的:一個人的成功他的背後,一定是有很多人給予幫助,一個失敗的人,只有少數人給予幫助。望採納。
4樓:殺破天
順應天道的人有很多人幫他,違逆天理的人就不會有人幫他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什麼意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什麼意思 ?
艾爾蘭 指站在正義 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 違背道義 仁義,必陷於孤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 孟子 公孫丑下 指站在正義 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 違背道義 仁義,必陷於孤立。是由孟子以及他的 編寫。孟子,名軻,字子輿,鄒 現在山東鄒城市 人,是孔子之孫伋的再傳 是我國戰國時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什麼意思 ?
學校管理制度 拼音 d d o du zh sh d o gu zh 釋義 道 道義 寡 少。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 違背正義,必陷於孤立。出處 孟子 公孫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例子 彼以武力為後盾,我以公理為前驅,蔡東藩 許廑父 通俗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得”和“失”分別是什麼意思
其實教科書上的解釋是很準確的,畢竟咬文嚼字方面,很多專家對每一個字的取用都很慎重,這裡說一下我的理解。樓下又說是合乎,違背,其實是很狹隘的觀點,古時候根本就沒有什麼符合不符合道義這一說法,像法家,道家,縱橫家,他們的道義都完全不同,有以人為本,又依法為主,但是究竟哪個是廣義所說的合乎的道,其實並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