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這個習俗從什麼時候流傳下來的

時間 2022-01-10 03:30:14

1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節簡介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

」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2樓:yj菁

冬至吃餃子好像只是北方的習俗吧,南方有些吃湯圓有點吃狗肉的都有……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

」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3樓:匿名使用者

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

4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吃餃子好像只是北方的習俗吧

5樓:端木陽子

這是北方的習俗,男方一般吃湯圓

6樓:水泥道場

不一定啊,南方是吃湯圓的

7樓:馬增成

是不是嘴饞啦?我家鄉沒這個習俗

冬至的來歷,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8樓:羊洋

冬至吃餃子這種習俗,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而流傳下來的。

張仲景曾在長沙做官,在他快要告老還鄉退休的時候,正趕上有一年冬天特別冷,雪花紛飛,寒風刺骨。張仲景看到很多無家可歸的老百姓因為寒冷,把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十分難受。

回到家後,他潛心研製了一個可以禦寒叫「祛寒嬌耳湯」的食療方子。 祛寒嬌耳湯當初其實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藥物放在鍋裡煮,熟了以後的羊肉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類似耳朵的樣子,再下鍋,用原湯再將包好餡料的麵皮煮熟。

張仲景把驅寒嬌耳湯分發給每個窮人吃,人們吃完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再也不會把耳朵凍傷了。

由於張仲景是在冬至這天去世的,也是在冬至這天為大家做了「祛寒嬌耳湯」,為了紀念他,從此大家在冬至這天都要吃餃子。

冬至的時候為什麼要吃餃子?是誰創立的這個習俗?

9樓:蝦彈文化

為了紀念名醫張仲景。這個習俗並不是誰建立的,而是人們為了紀念張仲景而自發進行的一項活動,不過也可以說是張仲景創立的,畢竟是因他而起。關於張仲景和餃子,有一個故事:

張仲景在東漢年間在地方做官,有一年冬天十分的寒冷,在冬至那天張仲景就想著去下面的農村視察一下,看一下平明百姓是怎麼過冬的。那時候還沒有冬至要吃餃子的習俗,而張仲景只是單純的要體察民情。當張仲景下到鄉下,頓時紅了眼眶,因為平民百姓根本無法在寒冷的冬天存活。

有太多的人家中四面漏風,沒有吃的東西,耳朵都凍爛了。張仲景見到這種情景,立馬派人回到縣城取食材回來,架起了大鍋,包起了餃子。

而餃子,其實就是因為人們被凍爛的耳朵太過於顯眼,於是張仲景就乾脆以耳朵的形狀,做起了麵食,又為了給人們驅寒,在麵食中加入了一些具有驅寒性質的青菜。於是外形類似耳朵的餃子就被髮明瞭出來。

後來張仲景感嘆天下蒼生受苦受難,就乾脆辭去了官職,專心研究醫學,在民間四處為人們看病抓藥,造福鄉里。於是漸漸的周邊的鄉鎮都傳起了張仲景的傳說,人們感嘆他真心誠意為民著想,於是就在每年冬至的那天自發的包起了餃子,用來紀念張仲景。古時候雖然窮,但那時候的餃子並不像今天這樣裡面都有肉。

那時候裡面只是一張麵皮包裹著一些野草罷了。而這種簡單,又實用的食物,也就因此而流傳了下來。

綜合而言,冬至吃餃子其實有兩方面,一是為了紀念張仲景,二是餃子這種食物確實製作簡單,又可以有效的驅寒,對人的身體十分有利,自然也就流傳了下來。

10樓:匿名使用者

當年孫思邈發現民間的老百姓因為貧苦,衣服單薄,冬天很多人的手腳耳朵都被凍壞,就用羊肉香辛料和中藥混合在一起,用麵粉做皮做出了餃子,當時被稱為餃耳。

11樓:返璞歸增

冬至吃餃子是紀念冬至節氣的到來,所形成的習俗。是廣大人民經過文化的傳承而來的習俗。冬至吃餃子在北方比較流行的習俗。

中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有冬至祭祖的習俗 。冬至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點,二十四節氣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執行後,而總結的時令節點。

12樓:小小凸凸

冬至吃餃子是人們為了祭奠醫聖張仲景,自發的一種民俗,就像端午節吃粽子一樣。

13樓:娛樂遊戲盤點

餃子形似耳朵,吃餃子是避免在冬天耳朵被凍壞,給人們帶來溫暖,這一習俗是為了紀念張仲景。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吃餃子是什麼習俗,冬至包餃子的

14樓:心之旅張大姐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有人表示水餃又叫餃餌,吃水餃是為了祛病驅寒,在嚴冬裡不凍耳朵。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15樓:月似當時

在冬至和年初一吃餃子,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病人的日子。

相傳:南陽神醫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的路上,到了家鄉白河,發現岸邊有很多衣衫襤褸,挨疾受餓的難民,耳朵都凍爛了。為了醫治他們,他叫來徒弟支起了棚子,架起了鍋,準備**的藥膳,免費發放。

這個藥膳,就是「嬌耳湯」,將羊肉、辣椒和花椒等祛寒的藥材一起熬煮喝湯,再把剩下的羊肉和藥材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起來,下鍋煮熟。人們喝了湯,吃了「嬌耳」後渾身發熱,耳朵也好了。後來,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模仿張仲景做「嬌耳湯」久而久之,便流傳下來了。

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

16樓:愛笑的

北方冬至要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於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就仿嬌耳的樣子做成食物,並稱之為「餃耳」、「餃子」。此後,「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

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習俗的由來

17樓:南方健康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

18樓:倩兒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餃子在早期的時候被叫做「嬌耳」,發明人是東漢時期的醫聖張仲景,在張仲景告老還鄉,回到自己的家鄉白河的時候,看到岸邊有很多百姓由於貧窮,飢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凍壞了,因此張仲景決定要救治這些窮苦的百姓。

在張仲景研究之後,煮出了「祛寒嬌耳湯」,用辣椒以及一些驅寒的藥物煮制羊肉,煮好之後把裡面的食材撈出切碎之後包上面皮,形狀就像耳朵,所以又被叫做「嬌耳」,煮熟之後分給那些病人,每個人分兩個再加一碗湯,吃完之後渾身暖和,血液通腸,一段時間之後,凍壞的耳朵也就好了。

而這個分嬌耳的過程一直持續到了大年三十,而人們為了慶祝痊癒,所以就決定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的時候吃餃子。

19樓:星旅記

以下為冬至吃餃子的傳說以及由來

冬至吃餃子,這一說法從小就知道,雖然不知道到底有什麼原因,但確實是代代相傳的一個習俗。其實拋開傳說,冬至吃餃子也是有利於健康養生的。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

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吃餃子成為多數中國人冬至的風俗。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冬至吃餃子是什麼說法:祛病驅寒,在嚴冬裡不凍耳朵,這個傳說跟張仲景有關。冬天天氣寒冷,疾病多發,還容易出現凍傷寒疾等情況。

也有說法是吃水餃主要是希望往後的日子財源滾滾。「餃子形狀像元寶,有發財寓意,這是我個人認為最合理的解釋,所以說,這吃水餃取得就是個希望發財的意思。」

20樓:保佑我寶寶阿

冬至吃餃子好像是紀念一個偉大的詩人。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是從何時開始的,有何典故?

21樓:

東漢末年開始,紀念我國醫聖張仲景舍藥之舉

22樓:陳貝貝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從東漢末年開始。

典故是東漢名醫張仲景研製出禦寒食療方子,於冬至日搭棚支鍋,為窮人舍湯,將羊肉和祛寒的藥物一起熬煮,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取名「祛寒嬌耳湯」。百姓喝後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再也不會被凍傷了。從此以後,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就傳下來。

冬至是我國農曆一個傳統節日。餃子深受中國人民喜愛,屬於年節食品。民謠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古語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可見冬至吃餃子已經是必不可少的風俗。

冬至吃餃子是源於東漢名醫張仲景冬至日贈醫施藥之舉。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

月似當時 吃水餃是為了祛病驅寒,在嚴冬裡不凍耳朵。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 醫聖 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北方普遍吃水餃 在我國的北方地區的話冬至的時候是肯定選擇食用餃子的,在北方無論是在什麼地方加重貧窮還是富有都會在這一天同時食用餃子來慶祝冬至的到來,而且在這一天食用餃子也代表了一家人團圓。不同的地區...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啊?

在我國北方有 冬至餃子夏至面 的說法,很多人都聽過冬至要吃餃子這句話,但是對於冬至吃餃子的起源卻不瞭解。有人表示水餃又叫餃餌,吃水餃是為了祛病驅寒,在嚴冬裡不凍耳朵。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 醫聖 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

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詩詞論古今 冬至,又叫 冬節 長至節 亞歲 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既然是節日,就要有個過節的樣兒,過節吃餃子,這是中國人的老傳統啊。且慢且慢,這樣說,是不是有點太敷衍了?其實啊,冬至吃餃子並沒有這麼簡單,裡面還大有故事呢。01 古人是把 冬至 當重要節日來過的究根溯源,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