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莊子的人生境界,簡析《逍遙遊》中莊子詩意的人生境界

時間 2021-10-19 11:51:04

1樓:摯愛翡冷翠

非常讓人羨慕,莊子的境界就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就是安平樂道。

2樓:自然心軒

雙子夢遊蝴蝶莊生曉夢迷蝴蝶主要是因為不知道蝴蝶是真的,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

3樓:北靜秋梵

莊子的人生境界是以無為逍遙為他的主導思想來實現他的一生的。

4樓:張恩師

對於莊子的人生境界,我是赤讚揚的態度,他是支援我們修身養性

5樓:

莊子的人生世界主張無為與老子有一脈相承的地方,但是這裡不動我不是說要露露露圩什麼都不幹,而是有些東西要做,有些事情不能做。

6樓:小馬哥

莊子是偉大的心理學家,也是認為大的。呃,戰國時期的老莊的傳人,他贊成無為而治。

7樓:齋冰

我覺得莊子的人生境界,在喜歡他的人看來肯定是非常高深的,就是非常的特別,但是在不喜歡他的人看來可能不屑一顧。

8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的人生境界很高,他為人處事也非常好用了很多教育人的語言,我們多讀一讀莊子的書。

9樓:愛游泳的小海豚

評價莊子的人生境界,其實我們沒有這個資格,莊子的人生境界是非常高的

10樓:月下金狐

莊子的人生境界是非常的高大和有理想的,因為他可以寫出這麼多好的詩句。

11樓:乘風破浪

我覺得莊子做出的人生境界還是蠻對的,因為他提出了兼愛非攻這樣的策略,誰說才會讓我們取得更好的評價?

12樓:宗憐雪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我們無能為力的事情。回不去的過去,無法預計的未來,以及那些再也不可能見到的人。

13樓:有理想的一隻朵朵

人生境界是非常的高的,他的這種思想是非常有哲學境界的

14樓:

人生境界當然是根據他的一些他的一些次正經的一些情況來操作的。

15樓:愈納

我走的人生境界,其實還是非常高的,其實還是非常靠譜的

16樓:沃丹丹

莊子的人生境界其實非常高遠,把生命看得很淡,齊生死

17樓:果瑰瑋

我覺得莊子是一個人生境界很高的人太高的境界了

簡析《逍遙遊》中莊子詩意的人生境界

18樓:313傾國傾城

【《逍遙遊》中莊子詩意的人生境界】:

“逍遙遊”是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莊子學說的最高理想。對於人生哲學問題莊子主張採取一種逍遙自適的生活態度。《逍遙遊》一文通過極富詩意的隱喻來說明人如何看破功名利祿、權勢尊位,使人心靈達到純潔的境地,從而達到“聖人”、“神人”、“至人”的境界。

先看“逍遙”二字,“逍遙”有行動自如、無所拘束、自由自在等含義。“逍遙”是本文的要旨,全篇文章就是對這種境界的讚美。可以說,追求逍遙是莊子思想的一個根本方面。

他認為: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就能與天地混同一體,敖遊在絕對的自由之中。但要做到這一點,卻必須擺脫外在世界的束縛,不但自己不能參與到名利的爭奪之中,而且還必須對外在世界毫無用處,這才能不受外界的干擾和侵害。

所以莊子所極力描繪的逍遙也不僅是行動上如何自由無礙,更重要的是人心如何超越是非、萬物、物我之間的界限,實現“心的自由”,這才是真正的逍遙遊。“逍遙”既是心靈的逍遙,亦可以說是人心所達到的某種境界。

在《逍遙遊》開篇“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開篇一個“北”字,而第一段結末:“南冥者,天池也。

”在北是北海,在南是天池,讀者的視線在開篇第一段便介於南北兩極,首先達到視野上的“逍遙”。《逍遙遊》在開篇的內容也展示了一幅逍遙的圖景,通過描述了鯤與鵬,且重述的方式是藉助《諧》的記述。“齊諧者,志怪者也。

”《諧》的記載似乎增強了鯤與鵬的可信度,但讀者同時也被提醒,鯤與鵬的故事或者只是一個寓言。而寓言的意義在於,一切或許只是虛構,而虛構,又可以無所限制,由此進一步令人跨向逍遙之境。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莊子首先描述了那麼一個龐然大物,其大是世間萬物所無可比擬的,這就突出了鵬的與眾不同。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鵬的南徙聲勢浩大,這也讓蜩與學鳩困惑不解,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在這裡,我覺得是比喻了兩種人,大鵬活動的世界是一個廣闊無窮、氣勢磅礴的世界,這是“至人”的象徵。小的則是蜩與學鳩,只會在樹枝上飛行,如井底之蛙,目光狹窄,流連於功名利祿當中。對此,莊子評價道: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褒鵬而貶二蟲,但莊子之意並不在此。“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圓南。

”鵬上九萬里,須“搏扶搖而上”。大鵬高飛,是逍遙的,但鵬之逍遙,其實是風之逍遙,即只是順乎自然性的“有待逍遙”而已。在講述鵬之後,莊子進一步闡述其消遙的思想,那就是“有待”與“無待”的問題。

所謂“有待”,就是有所依賴,是指人的某種願望、要求的實現要受到一定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所謂“無待”,即無所依賴,是指人的思想、行為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

第三段所舉的宋榮子,“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宋榮子已達到了不為物喜,不為己悲的境界,像他這樣的人世上並不多,但是在莊子眼中,宋榮子“猶有未樹也”。然後是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

”這樣的飄然境界能到達的人是更少了,然則莊子認為他還是“猶有所待者也”。在莊子看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方為無待,至此也就是無己、無功、無名的狀態。這樣才是至上之人。

莊子認為,“有待”是造**生不能自由的根本原因,擺脫有待,達到無待,才能實現自由,即獲得逍遙遊。

接著,在第三段第四段莊子給我們講了兩個小故事:

堯要讓天下給許由,理由是:“夫子立而天下治”,而許由卻答道:“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

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

”在許由眼中,君主只是一個名字而已,正如鷦鷯只不過佔一枝之地,給它整片森林也無可用,偃鼠不過飲滿腹之水,給它一河的水也不會喝更多,把天下贈予許由對他而言卻是一點用處都沒有。許由的淡薄名利正是莊子所推崇的,恰然自得無慾無求地生活,其它的一切對他毫不重要。肩吾與連叔談話,提到一個神人,其“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

這一神人其實就是莊子所認為的逍遙的最高代表,不食人間煙火,身處萬物之上。“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

”就連他的塵垢批糠也可以造就堯舜這些大賢,能達到此種境地,他又怎麼會把身外之物當一回事呢?

縱觀《逍遙遊》,結合《莊子》我覺得“無功”、“無名”、“無己”可以有如下解析:

所謂“無功”,就是無為“不以物為事”實際上是要消除人們求取功利的貪慾。莊子認為:“以物為事”與“以天下為事”一樣,會使人產生無窮的煩惱,甚至會喪命。

所謂“無名”,就是“不以天下為事”,要消除人們求取名望聲譽的貪慾。莊於認為:人生活在社會上而一味求名好勝,就會和別人發生矛盾,在相互爭奪中就會喪失道德,就會招來殺身之禍。

所以要“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破除一切功利慾念。

所謂“無己”,就是忘掉自己形式的存在,從而使精神徹底解脫出來。

“無己”是莊子在“無名”、“無功”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決身心矛盾而提出的主張。這樣,人的精神就可以“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遊無窮”了。

結合莊子寫《逍遙遊》的心緒,要做到“無名”“無功”“無己”,獲得精神上的絕對自由,實現逍遙,莊子提出的精神修養方法就是無慾、去智、養“道”。

首先,恬淡無欲。莊子認為“其奢欲深者,其天機淺”。無慾對於一個人的精神生活,乃至一個人的整個生活都是極其重要的。去除“奢欲”,才有心境的寧靜,才能有無待、無畏、無患的精神境界。

其次,去知與故。知,知識,智巧;故,作為。也就是說,要保持心的虛靜,要“反智”、“黜聰明”。

在莊子看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認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認識,必然會疲憊不堪,自然也就沒有逍遙與自由可言了,所以要“去知與故”,擯棄智巧作為,“無名”“無己”,因任自然,使自己與自然保持和諧一致的關係,以養成一種淡泊的心境,使精神從功名利祿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再次,“道”是莊子推崇的精神修養方法。莊子把"道"作為人存在於自然的最高形式並加以推崇,他認為對於"道"的追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莊子認為:

沒有思索、沒有考慮才能夠懂得道;沒有安處、沒有行動方才能夠符合道;沒有依存、沒有方法才能夠獲得道。“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所以修養心志的人能忘記形骸,調養身心的人能夠忘卻利祿,得道的人能夠忘卻心機與才智。

莊子的“道”,一方面是精神衝擊個人形體,另一方面是精神從知覺的感性世界中脫離、淨化出來,進入無古今、無死生的超越感知的境界,追求物我交融的心態。

19樓:我不是新新人

我書上有個主題全解,應該是你想要的。

本文主要表現了莊周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虛無主義和絕對主義。作者認為天地萬物都有所待,大至鯤鵬,小至斥鴳,都是需要憑藉一定的外界條件才能活動,這是不自由的。莊周哲學思想的最高境界是無所待,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他認為這才是真正的“逍遙遊”。

如果說是人生境界的話,那應該是“無己”的至人境界和“無所待”的境界。

莊子對人生境界的追求有什麼啟示

20樓:sky努力奮鬥

莊子“人生得道”“逍遙遊”的觀點,為我們提供了“為人生自由而學習”的學習目的觀;莊子“周將處於材與不材之間”的思想為我們提供了“大眾人才”觀;莊子“因其固然”“遊刃有餘”的思想,為我們提供了根據學生全部實情施教的教育觀。莊子的教育思想,對於建設“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現代教育具有深遠的啟示意義。

為人生自由而學習的學習目的觀是莊子追求自由的人生價值觀的反映,“材與不材之間” 的大眾人才觀,強調根據人及其相關的一切來施教,一切為了人,為了社會絕大多數人的人生自由的教育,是莊子教育思想的本質。這為我們建設人本主義、人文主義的教育提供了歷史的借鑑。

如何追求真善美相統一的人生境界,人生追求真善美600字作文

毛月月 1 首先,要端正我們的態度。一般而言,只要一提到傳統文化,很多就會感覺要麼是在作秀,要麼是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這是一種極為錯誤的態度。傳統文化並非是給予人作秀的,更不是與時代潮流相反的。傳統文化是先輩的文化積累,是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品質的結晶,它給予一種內在的財富,讓在各式各樣的競爭中能不斷的...

在《西湖七月半》中張岱的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 明末的張岱有一則寫 西湖七月半 的小品,他把當天看月之人分為五類 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火優溪 單立人旁 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笑啼雜之,環坐露臺,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閒僧,淺斟低唱,弱管輕絲...

怎樣開始修煉好?修煉什麼好,怎樣修煉人生境界?

1.看大乘佛經,以儘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 楞嚴經 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 金剛經 大般涅磐經 法華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 圓覺經 楞伽經 淨土諸經 等。2.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區的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