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註釋】
[編輯本段]
蒹葭(jiān jiā):蒹,荻,像蘆葦。葭,蘆葦。
蒼蒼:茂盛的樣子。
為:凝結成。
所謂:所念. 伊人:這個人或那個人.指詩人所思念追尋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邊。
溯洄(sù huí)從之:意思是沿著河道走向上游去尋找她。溯洄,逆流而上。從,追,追求。
阻:險阻,難走。
溯游從之:沿著直流的河道走向上游尋找她。遊,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那個人)彷彿在河的中間。宛,彷彿,好像。
悽悽:茂盛的樣子。現在寫作「萋萋」。
晞(xī):幹。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邊。
躋(jī):登,上升。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采采:茂盛鮮明的樣子。
已:止,這裡的意思是「幹,變幹」。
涘(sì):水邊。
右:向右拐彎,這裡是(道路)彎曲的意思。
沚(zhǐ):水中的小塊陸地。
《蒹葭》是秦國的民歌,這是一首愛情詩,寫在戀愛中一個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實、曲折、動人。「蒹葭」是荻葦、蘆葦的合稱,皆水邊所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描寫了一幅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清涼景色,暗襯出主人公身當此時此景的心情。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詩集傳》:「伊人,猶彼人也。」在此處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
眼前本來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麼也沒有,可由於牽腸掛肚的思念,他似乎遙遙望見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邊,於是想去追尋她,以期歡聚。「遡洄從之,道阻且長」,主人公沿著河岸向上遊走,去尋求意中人的蹤跡,但道路上障礙很多,很難走,且又迂曲遙遠。「遡遊從之,宛在水**」那就從水路遊著去尋找她嗎,但不論主人公怎麼遊,總到不了她的身邊,她彷彿就永遠在水**,可望而不可即。
這幾句寫的是主人公的幻覺,眼前總是浮動著一個迷離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陸行,還是水遊,總無法接近她,彷彿在繞著圓心轉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邊徘徊往復,神魂不安。這顯然勾勒的是一幅朦朧的意境,描寫的是一種痴迷的心情,使整個詩篇蒙上了一片迷惘與感傷的情調。
下面兩章只換少許字詞,反覆詠唱。「未晞」,未乾。「湄」水草交接之處,也就是岸邊。
「躋」,升高。「右」,迂曲。「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層次結構
此詩三章重疊,各章均可劃分為四個層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興,展現一幅河上秋色圖:深秋清晨;秋水淼淼,蘆葦蒼蒼,露水盈盈,晶瑩似霜。這境界,是在清虛寂寥之中略帶淒涼哀婉色彩,因而對詩中所抒寫的執著追求、可望難即的愛情,起到了很好的氣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詩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尋河對岸的「伊人」。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
「在水一方」是隔絕不通,意味著追求艱難,造成的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雖望穿秋水、執著追求,但「伊人」卻飄渺阻隔、可望難即,故而詩句中盪漾著無可奈何的心緒和空虛悵惘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並列的兩個層次,分別是對在水一方、可望難即境界的兩種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從之,道阻且長」,這是述寫逆流追尋時的困境:艱難險阻無窮,征途漫漫無盡,示意終不可達也。
「溯游從之,宛在水**」,這是描畫順流追尋時的幻象:行程處處順暢,伊人時時宛在,然而終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順流,百般追尋,執著之意可見;不是困境難達,就是幻象難近,終歸不得,悵惘之情愈深。
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體而充分的展現。
全詩三章,每章只換幾個字,這不僅發揮了重章疊句、反覆吟詠、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而且產生了將詩意不斷推進的作用。從「白露為霜」到「白露末浠」再到「白露末已」,這是時間的推移,象徵著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尋時間之長;從「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從「宛在水**」,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這是地點的轉換,象徵著伊人的飄渺難尋;從「道阻且長」,到「道阻且躋」,再到「道阻且右」,則是反覆渲染追尋過程的艱難,以凸現抒情主人公堅執不已的精神。重章疊句,層層推進,這是《詩經》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現方法。
內容述評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好詩都能創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構的異質事物的效能。
「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於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於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裡發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我們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徵,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範型。這裡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裡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
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招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 「在水一方」的象徵意義之中。
自然,當我們處在與「在水一方」類似的境遇時,應當欣賞的是它的銳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觀失望。
藝術特色
《蒹葭》是詩經中最優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點,集中體現在事實虛化、意象空靈、整體象徵這緊密相關的三個方面。
一、事實的虛化
一般說來,抒情詩的創作是導發於對具體事物的感觸,因而在它的意境中,總可看到一些實實在在的人事場景。然而《蒹葭》的作者卻似乎故意把其中應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虛化了。追尋者是什麼人?
他為什麼而追尋?我們不知道;被追尋的「伊人」是什麼身份?為什麼他那麼難以得到?
我們也不知道;以至於連他們是男是女也無從確認。特別是「伊人」,音容體貌均無,一會兒在河的上游,一會兒在河的下游,一忽兒在水**,一忽兒在水邊草地,飄忽不定,來去渺茫,簡直令人懷疑他是否真有實體存在。無疑,由於追尋者、特別是被迫尋者的虛化,使整個追尋人物、追尋事件、追尋內容都變得虛幻朦朧起來;然而也正是由於這事實的虛化、朦朧,詩的意境才顯得那麼空靈而富有象徵意味。
二、意象的空靈
實際上,詩中所描述的景象,並非目之所存的現實人事,而是一種心象。這種心象,也不是對曾經閱歷過的某件真事的回憶,而是由許多類似事件、類似感受所綜合、凝聚、虛化成的一種典型化的心理情境。這種心理情境的最大特點,是不粘不滯、空靈多蘊。
「在水一方」,可望難即,就是這種空靈的心理情境的藝術顯現。在這裡,由於追尋者和被迫尋者的虛化,那看來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險阻,乃至逆流、順流的追尋路線,以及伊人所在的「水**」等諸種地點,也都成了虛擬的象徵性意象。對它們均不可作何時何地、何山何水的深究,否則,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連兩個人何以都不渡過河去也成了問題。
《蒹葭》的成功,就在於詩人準確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創造出似花非花、空靈蘊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詩的意境呈現為整體性象徵。
三、意境的整體象徵
《蒹葭》一詩的象徵,不是某詞某句用了象徵辭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體象徵。「在水一方」,可望難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洄從之,道阻且長」的困境和「溯游從之,宛在水**」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們可能經常受到從追求的興奮、到受阻的煩惱、再到失落的惆悵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禮,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奮戰多痛苦或順流而下空歡喜的情感衝擊;讀者可以從這裡聯想到愛情的境遇和喚起愛情的體驗,也可以從這裡聯想到理想、事業、前途諸多方面的境遇和喚起諸多方面的人生體驗。意境的整體象徵,使《蒹葭》真正具有了難以窮盡的人生哲理意味。
王國維曾將這首詩與曼殊的《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相提並論,認為它「復得風人情致」這顯然是著眼於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徵意蘊。
事實的虛化、意象的空靈和意境的整體象徵,是一個問題的三個層面。從事實虛化到意象空靈,再到整體象徵,這大致上就是象徵性詩歌意境的建構過程。
這首詩三章都用秋水岸邊悽清的秋景起興,所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悽悽,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劃的是一片水鄉清秋的景色,既明寫了主人公此時所見的客觀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時的心情和感受,與詩人困於愁思苦想之中的悽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換過來說,詩人的悽惋的心境,也正是借這樣一幅秋涼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體的表現。王夫之《姜齋詩話》說:
「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交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的一個撲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
另外,《蒹葭》一詩,又是把實情實景與想象幻想結合在一志,用虛實互相生髮的手法,藉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朧性,來加強抒情寫物的感染力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他第一次的幻覺,明明看見對岸有個人影,可是怎麼走也走不到她的身邊。「宛在水**」,這是他第二次的幻覺,忽然覺得所愛的人又出現在前面流水環繞小島上,可是怎麼遊也遊不到她的身邊。
那個倩影,一會兒「在水一方」,一會兒「在水**」;一會兒在岸邊,一會兒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夢境中,但主人公卻堅信這是真實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艱辛去追尋她。這正生動深刻地寫出了一個痴情者的心理**,寫出了他對所愛者的強烈感情。
而這種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詩具有一種朦朧的美感,生髮出韻味無窮的藝術感染力。
蒹葭的藝術手法是什麼,蒹葭的藝術手法
應該是意象吧 主要的兩個是 水 伊人 水 是表現追求的艱難。伊人 綿綿的思念之情 揭卓君 秦風 蒹葭 蒹葭 屬於詩經中的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於秦谷 今甘肅天水 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後來秦逐漸東徙,都於雍 今陝西興平 秦地包括現在陝西關中到甘肅東南...
蒹葭的理解
流星劃過d夜 蒹葭 是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它在 秦風 中獨標一格,與其他秦詩大異其趣,絕不相類。在秦國這個好戰樂斗的尚武之邦,竟有這等玲瓏剔透 纏綿悱惻之作,實乃一大奇事。作品文字很簡單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如此重章反覆,前後三章,只更換了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作者,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是誰寫的
蒹葭 屬於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於秦谷 今甘肅天水 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後來秦逐漸東徙,都於雍 今陝西興平 秦地包括現在陝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對這首懷人詩,歷來解說不一。有人認為作者在思念戀人,詩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