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彰厥有常
佛教所講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風』的四大物質因素泛指一切事物。四大皆空是指世間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虛無的。(注意這裡指的「空」是「性空」,不要理解為客觀物質都是不存在的。)
佛祖於娑婆雙樹間入滅,南北西東各有雙樹,一枯一榮。意為「三界六道,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三界六道是客觀存在的,但它們的「性」是空的。因此《圓覺經》講: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
2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講四大皆空,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佛教把一切物質現象(色法)歸納為四種基本要素,即堅性的「地」、溼性的「水」、暖性的「火」、動性的「風」,謂之「四大」。四大可分為內、外兩大類:同心識和合而形成眾生肉體的為「內四大」;不同心識和合而形成山河大地等的為「外四大」。
3樓:匿名使用者
造就世界的四種基本的: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簡稱四大,皆來自於太空空間,空就是空元素(這樣說好理解,其實就是本質、本心,誰也沒有超出宇宙外,一樣是不生不滅的,哲學家的自我排除實在可笑),空元素就是空間的分子,不生不滅,萬物的本質與本源,萬物是本質運動所產生的現象,不是常在與實有。 這與太極易經的一氣天地化是同樣的道理,佛就是本質,就是太極,成佛八相奧義:
下天、托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轉**、入涅盤,這八相成道,傳法七七四十九年,九九八十一歲涅盤閃人。
4樓:修心妙音
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佛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這就是佛陀的大慈大悲的願力,這是佛陀所發的一個大願,眾所周之,佛陀希望眾生都到極樂世界去,那為什麼他選擇去地獄呢?那是因為佛陀希望自己能夠代替眾生下地獄。那麼佛陀能不能代替得了呢?
佛說:「萬般皆化去,唯有業隨身」每個眾生自己造的業,都要自己來受,沒有誰可以代替得了的,那為什麼佛陀還要發這個願呢?這就不是能不能代替的問題了,而是發心的問題了,大家看一看,哪個人會發心,願意代替眾生下地獄呢?
除了佛陀這樣有著大慈大悲的願力,還有誰呢?沒有啊!這正是佛陀的無「我」、忘「我」、無自性的境界。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佛性。 再說的明白一點呢,那就是地、水、火、風的性,那麼地水火風是什麼樣子的性呢?地水火風四大之所以為大,正是因為它們沒有一個「我」的意識心。
它們可以為萬物所用;它們還可以隨順眾生;也可以造就萬物;成就萬物,包括眾生的身命。佛陀告訴我們說:「眾生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真的是這樣啊!
難道我們的身體不是地水火風合成的嗎?既然是,那我們何必要執著有一個「我」呢?
曾經有人問我:「什麼是佛」。我告訴他說:
「地水火風是佛,是佛性,是自性」。其實,地水火風的偉大是來自於它們的渺小,它們從來沒有要展示自我;也從來沒有強調過自我。它們無語,卻到處可以聽到它們;它們也無我,卻成了萬物之祖;它們無相,卻又成就萬相;它們沒有身命,卻又無處不在。
5樓:新泰佛行
首先必須明白何謂四大,在佛教裡四大代表風火水土四種因素,佛教相信所有萬物皆由四大因素組合而成,四大皆空就意味著不管什麼物質其實都並不實際存在,因為就算你現在看到,摸到,得到的事和物都會有滅的一天。
6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認為萬事萬物如夢幻泡影,都是隨緣而起,即生即滅,因此組成萬物的地水風火四大元素也是虛幻和空性的。
這其中的意思,是認為我們這個時空宇宙和物質世界,也包括其他任何類似的宇宙,都只是真實宇宙的一部分內容,隨時起滅和消失,是因為緣起而幻化出來的。
真正的本源,真如本性,是一個純精神的存在,一切都是那裡想象/幻化出來的。
7樓:財碩水晶
樓上正解,
善哉善哉。
8樓:山瑤所念
佛家講的空和道家講的無差不多。
四大皆空,四大可理解為我們目前肉眼能見的所有的有形的事物,皆空,就是皆無。
這裡理解起來會有點彆扭,費解。明明是有形的事物怎麼又是無的了呢?
其實可以理解為肉眼能見的所有有形的事物表象出來的狀態只是我們看到是這樣,其實在廣闊的宇宙整體來說他的本來面目並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因為我們人類受到我們的時空的侷限,無法窺探到事物的全貌。
事物是這樣,那麼建立在事物基礎上發展出來的現代實證科學也同樣有偏頗。
說四大皆空,就是讓我們不要被肉眼所見的有形事物的假象迷惑而產生各種慾念。(空並非真空,無也非真無)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求教!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9樓:香菇戰寶
四大皆空是一個成語。
佛教釋義:佛教講「四大皆空」,即道空、天空、地空、人空。這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因為地、水、火、風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
比如山嶽土地屬於地大,海洋河川屬於水大,陽光炎熱屬於火大,空間氣流屬於風大。如把它們化為人體生理的,比如毛髮骨肉屬於地大,血液分泌屬於水大,體溫屬於火大,呼吸屬於風大;若從四大的物性上說,堅硬屬於地大,溼潤屬於水大,溫暖屬於火大,流動屬於風大。
但是不論如何分析四大,四大終屬於物質界而無法概括精神界。佛教則絕不同意四大為宇宙的根源,認為「四大皆空」。
成語解釋:古時儒家對佛教理論的偏見。後為大乘佛法繼承並究竟圓滿地闡述了其產生,忍辱的真相。
語法運用: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出自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十一回:胞胎渾沌,四大皆空,沒甚姓名。
譯文:在孃胎形成以前模糊一團的景象,四大皆空,也沒有姓名。
示例:1、出家人四大皆空,稱呼也是空,你我有緣,日後自會相見,何不隨緣。
2、真正的佛教徒,都是不惹凡塵,心無雜念,四大皆空,你點著香在賺錢,念著經在算計。
擴充套件資料:
四大皆空的近義詞
1、心無雜念 [ xīn wú zá niàn ]形容人的一種心理精神狀態。心中沒有另外的不純正的念頭或者心中沒有種種思慮。
示例: 與其悠回九轉拿不起放不下,內心糾結,不如靜守時光心無雜念豁然開朗拈花微笑,何其淡定?禪心如蓮,摒棄內心的掙扎和虛榮,你會發現生活永遠美好。
2、看破紅塵 [ kàn pò hóng chén ]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他明明看破紅塵;貪圖仙景;任俺尋找;總不出來。」
譯文:他明明看透人世間的一切,對生活不再有所追求;貪圖仙影;任憑我如何尋找,總找不出來。
示例:小小年紀,就好像看破紅塵,缺少年輕人應有的進取心。
3、參透機關 [ cān tòu jī guān ]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那知***已先參透機關,將個假貨送來。」
譯文:**知道***已經先看透了陰謀,將一個假貨送來。
示例:只要參透機關,他的彌天大謊就不攻自破了。
四大皆空的反義詞
七情六慾 [ qī qíng liù yù ]出自《飄蕩的塵埃》:「項英不是神仙;也不是木頭;而是一個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慾的活生生的人;是個既有優點又有錯誤的人。」
譯文:項英不是神仙;也不是個木頭;而是一個具有普通人七情六慾的活生生的人;這是一個既有優點又有錯誤的人
示例:人非草木,誰沒有七情六慾呢!
10樓:密語界
對「四大皆空」的解釋常見的有:
1、「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23年5月增補本)
2、「指宇宙間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內都是虛幻的。(《漢語成語大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2023年6月版)」
3、「謂世間萬事皆虛,並不存在。」(《成語俗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23年1月版)
4、「佛教用語。泛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是虛無主義的反映。
」(《漢語成語分類詞典》復旦大學出版社2023年8月版)筆者認為,這些解釋均曲解了佛法「緣起性空」的本義,容易誤導人們把「四大皆空」當作絕對的虛無,以至於有人把其作為及時行樂或消極處世的藉口和依據,鑑此,本文特作如下解釋。
佛教主張世界萬物與人之身體皆由地、水、火、風之四大和合而成。
「四」是指地、水、火、風四物,也指堅、溼、暖、動四性。
稱之為「大」,是因為它普遍存在於任何物體中,也就是說,「四大」是每個物體自身所固有的物性,而不是單指自然界的大地、河流、日光、風力。
就人的身體而言,皮肉筋骨屬「地大」,汗血津液屬「水大」,體溫暖氣屬「火大」,呼吸運動屬「風大」。
物質(佛法稱為色)由「四大」構成的觀念,反映了古代印度人對物質世界構成的基本認識,是人類對宇宙本體初期探索的結果,屬於一種樸素的唯物論思想,這樣的觀念和中國古代「五行」(金、木、水、火、土)學說相近似。
佛教產生後,沿用了古印度固有的思想並加以深化,提出了「四大皆空」的思想。
「空」是佛法中一個最根本的哲學概念,深妙難解。過去和現在有許多人對之產生誤解,有的把「空」和「有」看作對立的兩個方面,在現實世介面前墜入常見;有的把「空」當作空洞無物,墜入虛無主義的斷見。
要理解「空」字,先要知道這個字的**,佛經是從梵文譯來的,「空」字也由之而來。
在梵文裡,sungata(音:舜若多)的含義是 「性空」,玄奘法師簡譯為「空」。
下面摘錄一段澹思先生《論空即是色》的文章的一段,他把這個空字的**和意義說得很清楚:
「空、在梵文裡叫做 sunyata(音:舜若多),事實上, sunyata 一語,不能簡稱為『空』,而應稱為『空性』。
ta在此是一個接尾詞,sunya是一個語根。
當然我們可以把sunya叫做空,但在『色即是空』這句話裡的『空』,原文並不是sunya而是,sunyata。
有此一接尾的ta字,在梵文裡與只是sunya一字,那就大有區別了。ta的意思有性質、實在、形態等義。
空與空性是有著不同的意義的。……」
這段文字,把空與空性分析得很清楚。
事實上,在筆者已找到的《心經》的七種譯本中,般若共利言譯作「五蘊性空」,而不是五蘊皆空;法月和知慧輪及施護都譯作「五蘊自性皆空」;法成譯作「照見五蘊體性,悉皆是空」。
在藏譯梵文字中有「一切法皆性空」之句。
可見這裡的「空」應該按「性空」之意來理解,「空」是「性空」的省略字。
千餘年來,深入民間,傳佈最廣的,是玄奘的譯本,他譯的是「五蘊皆空」。
當然,他這樣譯,一定有他的見解,當時也不會引起誤解,而且當時對「空」字的解釋也相當清楚,只是後來由於時代的變遷,語言文字的意思也隨之改變,於是有
人就依文解意,只就字的表面意思來理解,以致千載以來,引起了不少誤解。
出處
四大皆空的四大是指的什麼,「四大皆空」的「四大」究竟是指什麼
四大佛教所講的四大是指 地 水 火 風 的四大物質因素 四大的觀念也不是佛教發明的,這是人類對於宇宙本體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結果 在東西方的哲學思想史上幾乎有著同樣的趨勢,比如 中國書經所記的 水 火 金 木 土 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說的世界形成是基於 地 水 風 火 空 的五種自然因素,希臘古哲學家...
佛教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何為「四大」?
佛教把所有的物質形態歸結於四大,地水風火。四大皆空。這裡的空不是沒有的意思。是說你已經不執著於一切物質了,比方說生老病死,這些都是四大的變化,你一旦真正不執著四大了,你就了沒有生死概念了。所以你這時候不會被這些左右。四大皆空是實際就是佛教戒定慧裡面的戒字,你的心就真正不被那些假象左右了,因戒生定。因...
請問佛家所說「四大皆空」指哪「四大六道」又是什麼
佛教把一切物質現象 色法 歸納為四種基本要素,即堅性的 地 溼性的 水 暖性的 火 動性的 風 謂之 四大 四大可分為內 外兩大類 同心識和合而形成眾生肉體的為 內四大 不同心識和合而形成山河大地等的為 外四大 通常從前者的意義引申,稱人身為 四大 後因稱看破紅塵,身無牽掛的超脫態度為 四大皆空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