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出自詩經的古詩作品《燕燕》之中,其古詩全文如下: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註釋】
①姚炳:“燕燕,紀鳥,本名燕燕,不名燕。以其雙飛往來,遂以雙聲名之,若週週、蛩蛩、猩猩、狒狒之類,最古之書凡三見,而語適合此詩及《釋鳥》文。”
②毛傳:“之子,去者也。歸,歸宗也。
遠送過禮。於,於也。郊外曰野。
”陳奐曰:“‘於’訓‘於’者,釋‘於野’之於與‘于歸’之於不同義。‘于歸’,往歸;‘於野’,於野也。
‘於’猶‘之’也。”
③飛而下曰頏,飛而上曰頡。頡頏,即顧盼翱翔
【翻譯】
燕子飛翔天上,參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歸家,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見人影,淚流紛如雨降。
燕子飛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歸家,相送不嫌路長。瞻望不見人影,佇立滿面淚淌。
【賞析】
這是一首極為抒情的兄長送妹妹出嫁的送別詩。詩人以雙燕齊飛起筆,寄寓了昔日如雙燕般相親相隨,而今就要天各一方的不捨之情。全詩四章,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別情境,後一章深情回憶被送者的美德。
抒情深婉而語意沉痛,寫人傳神而敬意頓生,被清代詩人王士禛推舉為“萬古送別之祖”(《帶經堂詩話》)。
2樓:匿名使用者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出自先秦佚名的《燕燕》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譯文燕子飛翔天上,參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遠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見人影,淚流紛如雨降。
燕子飛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遠嫁,相送不嫌路長。瞻望不見人影,佇立滿面淚淌。
燕子飛翔天上,鳴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遠嫁,相送遠去南方。瞻望不見人影,實在痛心悲傷。
二妹誠信穩當,思慮切實深長。溫和而又恭順,為人謹慎善良。常常想著父王,叮嚀響我耳旁。
註釋燕燕:即燕子。
差(cī)池(chí)其羽:義同“參差”,形容燕子張舒其尾翼。
瞻:往前看;弗:不能。
頡(xié):鳥向上飛。
頏(háng):鳥向下飛。
將(jiāng):送。
佇:久立等待。
仲: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任:信任。氏:姓氏。只:語助詞。
塞(sè):誠實。淵:深厚。
終…且…:既…又… ;惠:和順。
淑:善良。慎:謹慎。
先君:已故的國君。
勖(xù):勉勵。寡人:寡德之人,國君對自己的謙稱。
3樓:丹煦舜萍韻
衛莊姜送歸妾(陳女戴媯)。
燕燕:即燕子燕子。差池其羽:形容燕子張舒其尾翼。
頡(音潔):上飛。頏(音航):下飛。
佇:久立等待。
南:一說野外。
仲:排行第二。氏:姓氏。任:姓。只:語助詞。終:既,已經。
勖(音續):勉勵。
燕子燕子飛呀飛,
羽毛長短不整齊。
姑娘就要出嫁了,
遠送姑娘到郊外。
遙望不見姑娘影,
淚如雨下流滿面!
燕子燕子飛呀飛,
上上下下來回轉。
姑娘就要出嫁了,
運送姑娘道別離。
遙望不見姑娘影,
久久站立淚漣漣!
燕子燕子飛呀飛,
上上下下細語怨。
姑娘就要出嫁了,
運送姑娘到南邊。
遙望不見姑娘影,
心裡傷悲柔腸斷!
仲氏誠實重情義,
敦厚深情知人心。
性情溫柔又和善,
擁淑謹慎重修身。
不忘先君常思念,
勉勵寡人心赤誠.
4樓:匿名使用者
燕燕先秦:佚名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譯文燕子飛翔天上,參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遠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見人影,淚流紛如雨降。
燕子飛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遠嫁,相送不嫌路長。瞻望不見人影,佇立滿面淚淌。
燕子飛翔天上,鳴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遠嫁,相送遠去南方。瞻望不見人影,實在痛心悲傷。
二妹誠信穩當,思慮切實深長。溫和而又恭順,為人謹慎善良。常常想著父王,叮嚀響我耳旁。
註釋⑴燕燕:即燕子。
⑵差(cī)池(chí)其羽:義同“參差”,形容燕子張舒其尾翼。
⑶瞻:往前看;弗:不能。
⑷頡(xié):上飛。頏(háng):下飛。
⑸將(jiāng):送。
⑹佇:久立等待。
⑺仲: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任:信任。氏:姓氏。只:語助詞。
⑻塞(sè):誠實。淵:深厚。
⑼ 終…且…:既…又… ;惠:和順。
⑽淑:善良。慎:謹慎。
⑾先君:已故的國君。
⑿勖(xù):勉勵。寡人:寡德之人,國君對自己的謙稱。
《詩經》中: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它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啊?
5樓:韓琴
這句詩的意思是燕子飛翔天上,鳴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遠嫁,相送遠去南方。瞻望不見人影,實在痛心悲傷。
該句出自《國風·邶風·燕燕》是,先秦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國風·邶風》中的一篇,全詩原文如下: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白話文釋義:燕子飛翔天上,參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遠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見人影,淚流紛如雨降。
燕子飛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遠嫁,相送不嫌路長。瞻望不見人影,佇立滿面淚淌。
燕子飛翔天上,鳴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遠嫁,相送遠去南方。瞻望不見人影,實在痛心悲傷。
二妹誠信穩當,思慮切實深長。溫和而又恭順,為人謹慎善良。常常想著父王,叮嚀響我耳旁。
擴充套件資料
《燕燕》全詩四章,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別情境,後一章深情回憶被送者的美德。抒情深婉而語意沉痛,寫人傳神而敬意頓生。
前三章開首以飛燕起興:“燕燕于飛,差池其羽”,“頡之頏之”,“下上其音”。陽春三月,群燕飛翔,蹁躚上下,呢喃鳴唱。
然而,詩人用意不只是描繪一幅“春燕試飛圖”。而是以燕燕雙飛的自由歡暢,來反襯同胞別離的愁苦哀傷。
接著點明事由:“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父親已去世,妹妹又要遠嫁,同胞手足今日分離,此情此境,依依難別。
“遠於將之”、“遠送於南”,相送一程又一程,更見離情別緒之黯然。然而,千里相送,總有一別。遠嫁的妹妹終於遽然而去,深情的兄長仍依依難捨。
這裡詩歌運用藝術手法表現出感人的情境:“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佇立以泣”、“實勞我心”。這三章重章復唱,既易辭申意,又循序漸進,且樂景與哀情相反襯;從而把送別情境和惜別氣氛,表現得深婉沉痛。
四章由虛而實,轉寫被送者。原來二妹非同一般,她思慮切實而深長,性情溫和而恭順,為人謹慎又善良,正是自己治國安邦的好幫手。她執手臨別,還不忘贈言勉勵:
莫忘先王的囑託,成為百姓的好國君。這一章寫人,體現了上古先民對女性美德的極高評價。
6樓:zjc**座
(原文)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翻譯)燕燕飛呀飛,上下翻落細語怨。女就要出嫁,遠送姑娘到南邊。仰望前輩難企及,實在煎熬我的心。
意思大概是:燕子飛翔,鳴叫時而低靡時而高昂。這個姑娘要出嫁,遠遠相送到南方。目送她到看不見,實在讓我心悲傷。
7樓:匿名使用者
燕子飛翔天上,鳴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遠嫁,相送遠去南方。瞻望不見人影,實在痛心悲傷。 表達了依依送別的痛苦之情。
8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國風·邶風·燕燕》,是最早的一首寫離別的詩。至於到底是誰送誰,重說紛紜,但是表達的感情都比較統一,是為惜別哀傷之情。
意思大概是:燕子飛翔,鳴叫時而低靡時而高昂。這個姑娘要出嫁,遠遠相送到南方。目送她到看不見,實在讓我心悲傷。
您問表達了什麼意思,總是上面兩點就差不多了。
之子于歸是什麼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詞語】之子于歸
【釋義】
“之子”:之,這;子,.古代兼指兒女,在這裡專指女性後代;“于歸”:
古代指女子出嫁。歸者,回也,古人認為,女子嫁到夫家,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回到了家,即,夫家才是一個女子的最終歸宿。文人用“于歸”這古香古色的詞語,作為“嫁人”的替代語,用在婚禮、婚宴上,表示對新人,特別是新娘子的祝福,是很有品味的。
【出處】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朱熹集傳:“婦人謂嫁曰歸。”
【引文】
清李漁《蜃中樓·雙訂》:“他日于歸,不知嫁著甚麼男子,好生愁悶。”
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我記得你還有一位令姐,怕已經于歸了吧?”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詩經·邶風·燕燕的之子于歸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仁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國風·召南中的之子于歸 國風·召南
○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燕燕:即燕子燕子。差池其羽:形容燕子張舒其尾翼。
頡(音潔):上飛。頏(音航):下飛。
佇:久立等待。
南:一說野外。
仲:排行第二。氏:姓氏。任:姓。只:語助詞。終:既,已經。
勖(音續):勉勵。
10樓:匿名使用者
“之子”:之,這;子,古代兼指兒女,在這裡專指女性;“于歸”:古代指女子出嫁。
於,虛詞,無實義;歸,表示出嫁。“歸”(歸)右邊“帚”乃“婦”之省,指女子;左下“止”表示腳走路(如“步”上部);左上為“阜”之省,表示山岡。整個字表意女子出遠門。
古時女孩待字閨中,只有出嫁才出遠門。故“歸”的本義是出嫁。文人用“于歸”作為“嫁人”的替代語,在婚禮間或婚宴上表示對新人,特別是新娘子的祝福,可謂頗具文化品味。
解讀《詩經》周南.桃夭篇:“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葉秦秦。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你能譯成白話文嗎?
相信一般學者都會將之翻譯如下:“桃樹啊!多麼茂盛,開著豔麗的紅花。
美麗姑娘出嫁了,多適合她的人家。桃樹啊!多麼茂盛,結出累累的果實。
美麗姑娘出嫁了,多適合她的家室。桃樹啊!多麼茂盛,綠葉茂密成蔭。
美麗姑娘出嫁了,多適合她的家人。”其中,關於“于歸”一詞大概會註解為:“古代稱女子出嫁為于歸。
”“室家”一詞會註解為:“指女子所嫁的人家”。
從臺灣南部傳統的“冥婚”習俗來觀察,我有著不同的解讀。
傳統漢族習俗有“大年初二回孃家”,臺灣社會指出嫁女兒回家為“轉去後家昔”,為什麼?這須從宗祀繼承談起,依儒家傳統,女子結婚當日首要大事就是進大廳祭拜夫家列祖列宗,是一昭告眾神、鬼、人該女子即刻起歸屬夫家,冠夫姓的道理也在此(日本則更乾脆,去原姓換夫姓),再依傳統,男子為房、為丁,房中有室,此室合宜婚配女子,所以詩經“宜其室家”之義昭昭在此,相對的,女子怎能再以原來的家為家,稱之為“孃家”、“後家昔”至為適切。如此,“之子于歸”之義,應譯為:
“這個女子啊!終於回家(夫家)了”,方為妥適,所以,于歸之喜是為回家之喜,怎能不喝酒慶祝。
依照上述解釋來衍申,女子未出嫁(嫁者,女子之家也)就是未進入“夫家”的廳堂,萬一不幸身亡,自然不能列名“理論上的夫家”之“列祖列宗”的牌位上,如此,自無直屬或旁支之後嗣祭祀。從情感上而言,女未嫁而亡,勢將成遊蕩的孤魂,倘能完成其“于歸”儀式,才是善終,所以,在這樣的架構**灣南部“冥婚”的習俗,方有合理化根源。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是什麼意思,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是什麼意思
金牛咲 意思是 燕子飛翔天上,參差舒展翅膀。出自先秦民歌 國風 邶風 燕燕 選自 詩經 原文為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
幾首關於“飛鳥”詩詞,推薦幾首關於“飛鳥”詩詞
我有一枚銅錢 1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2 飲酒 其五 魏晉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 獨坐敬亭山 唐 李白 合沓牽數峰,奔地鎮平楚。中間最高頂,髣髴...
麻雀終於飛走了作文,麻雀終於飛走了作文
麻雀終於飛跑了 放暑假嘍。我和陳盈吉 陳盈含一起去稻田裡,去完成大人們給我們的一個任務 把麻雀趕跑。我們一起在想辦法,陳盈吉說 我們大聲叫。陳盈含說 我們用手趕麻雀。不行不行,又來了怎麼辦?我們一起又想了一個好辦法。先拿來一根竹竿,再找來一根長繩子,把繩子的中間綁住竹竿的頂端,然後拿來一塊塊彩色的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