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張反修戰士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兩句詩出自中唐詩人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賞析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實為兩個片語,而不是兩句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製得更為結實一點兒罷。
其實,老人的內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
這裡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絃,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後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言」有些堪比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
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託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於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小小的萱草花表達的孝心怎麼報答得了呢。
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全詩最後用一雙關句,寫出兒子對母親的深情。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絃,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代,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
可見《遊子吟》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
2樓:佳人醉月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人孟郊)寫的(遊子吟)採用了比興、對偶的修辭,寄託了赤子熾烈的情意。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3樓:阿沾
運用了擬人和借代的修辭手法。
「寸草心」,比喻自己的心像小草一樣;「寸草心」借代孩子回報母親的心;「三春暉」借代母親對孩子的愛。
出處: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
原文: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片語,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最普通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絡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
緊接兩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寫出了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這裡通過慈母為遊子趕製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行前的此時此刻,母親的千針萬線,針針線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
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裡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昇華,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
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不能報答母愛於萬一。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熾烈的情感。
4樓:金牛咲
比喻。「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
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不能報答母愛於萬一。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熾烈的情感。
出自唐代詩人孟郊《遊子吟》,原文為: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遊子吟》寫於溧陽(今屬江蘇)。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同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思想主題: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
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全詩共六句三十字,採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之情。
此詩情感真摯自然,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蘊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5樓:三國之長空
一、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二、擴充套件知識:
1、原詞欣賞: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作品簡介:《遊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五言古體詩。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
全詩共六句三十字,採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此詩情感真摯自然,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3、作者簡介: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
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故友人時稱「平昌孟東野」。生性孤直,一生潦倒,友人私諡貞曜先生。詩名甚籍,尤長五古,憤世嫉俗,但情緒低沉,語多苦澀,蘇軾將其與賈島並稱為「郊寒島瘦」。
有《孟東野詩集》。
6樓:柳蜈
運用了擬人和借代。「寸草心」借代孩子回報母親的心,「三春暉」借代母親對孩子的愛。同時,「報」是擬人。
遊子吟[作者]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遊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五言古體詩。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全詩共六句三十字,採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
此詩情感真摯自然,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7樓:盧夢琳
比喻,歌頌了母親對子女的慈愛就像春天的陽光,是那麼的溫暖,又是那麼的博大,相比之下兒女對母親的情意,就像小草無法報答陽光給予的恩情一樣。
8樓:孤風月影
擬人和借代。
「寸草心」借代孩子回報母親的心,「三春暉」借代母親對孩子的愛。
同時,「報」擬人。
9樓:匿名使用者
運用了比喻,我們之前的教材全解裡講過的,而且語文五年級下冊暑假作業本上第35頁也有說
10樓:艾狸十米
其中,「寸草」,指小草,象徵子女,「春暉」指春天的陽光,象徵母親的慈愛。比喻父命的恩情深重,難以報答。
希望對你有幫助~
填寫下列的詩句,並寫出採用了什麼的修辭手法。
11樓:
1.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暗喻和設問2.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誇張和對偶3.感時花濺淚,別恨鳥驚心.--擬人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比喻和擬人
12樓:匿名使用者
1問渠哪得清如許?
2 不知道了
3恨別鳥驚心
4報得三春暉
13樓:沉睡的香草
3 恨別鳥驚心 通感
4 報的三春輝 誇張
14樓:匿名使用者
1.問渠那得清如許
2.我有迷魂招不得
3.恨別鳥驚心
4.報得三春暉
修辭留給別人吧!
15樓:土豆小棒兔
問渠哪得清如許?設問
我有迷魂招不得 誇張
恨別鳥驚心 通感
報得三春暉 比喻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意思是什麼
鯨娛文化 這句詩詞出自於唐代詩人孟郊的 遊子吟 意思是指,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一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母親像春天陽光般的慈愛呢?是對母愛無私與偉大的一種歌頌與讚揚。 黛妮 寸草心指兒子的孝心,三春暉指母親的恩情。意思是,母親的恩情極大,像春天的陽光之於小草,是怎麼也回報不完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詠柳前兩句的詩句的意思是什麼,詠柳前兩句詩的意思?
佳人醉月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詠柳前兩句詩的意思? 一彈戲牡丹 詠柳前兩句詩意思是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一 原文 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二 譯文 ...
江雪後兩句的意思是什麼,《江雪》前兩句詩和後兩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原詩 江雪 唐代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釋義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 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 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作者簡介 柳宗元 773 819 字子厚,河東解 今山西運城 人,世稱 柳河東 貞元九年 793 進士,授集賢殿正字,調藍田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