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看山是山
王維山中這首詩描寫詩人山行時初冬時節的山中景色,清淺的溪水,冷肅的秋意,水底粼粼可見的白石,山中逐漸凋零的紅葉,再配以山嵐翠色為背景,互相映襯,構成一幅遠近有致、色彩鮮麗、富於實感的水彩畫,寂靜中見幽趣,清寒中有美感。 首句寫山中溪水。這裡寫的大概是荊溪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
山路往往傍著溪流,山行時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與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淺,山溪變成涓涓細流,露出磷磷白石,顯得特別清淺可愛。由於抓住了冬寒時山溪的主要特徵,讀者不但可以想見它清澄瑩澈的顏色,蜿蜒穿行的形狀,甚至彷彿可以聽到它潺潺流淌的聲音。
次句寫山中紅葉。絢爛的霜葉紅樹,本是秋山的特點。入冬天寒,紅葉變得稀少了;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
但對王維這樣一位對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詩人兼畫家來說,在一片濃翠的山色背景上(這從下兩句可以看出),這裡那裡點綴著的幾片紅葉,有時反倒更為顯眼。它們或許會引起詩人對剛剛逝去的絢爛秋色的遐想呢。所以,這裡的“紅葉稀”,並不給人以蕭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對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連。
前兩句所描繪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兩個區域性,後兩句所展示的卻是它的全貌。儘管冬令天寒,但整個秦嶺山中,仍是蒼松翠柏,蓊鬱青蔥,山路就穿行在無邊的濃翠之中。蒼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像有形的物體那樣可以觸控得到,所以說“空翠”。
“空翠”自然不會“溼衣”,但它是那樣的濃,濃得幾乎可以溢位翠色的水分,濃得幾乎使整個空氣裡都充滿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籠罩在一片翠霧之中,整個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潤,而微微感覺到一種細雨溼衣似的涼意,所以儘管“山路元無雨”,卻自然感到“空翠溼人衣”了。這是視覺、觸覺、感覺的複雜作用所產生的一種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種心靈上的快。“空”字和“溼”字的矛盾,也就在這種心靈上的快感中統一起來了。
張旭的《山中留客》說:“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沾衣”是實寫,展示了雲封霧鎖的深山另一種美的境界;王維《山中》的“溼衣”卻是幻覺和錯覺,抒寫了濃翠的山色給人的詩意感受。
同樣寫山中景物,同樣寫到了沾衣,卻同工異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藝術是永遠不會重複的。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鮮豔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富於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
和作者某些專寫靜謐境界而不免帶有清冷虛無色彩的小詩比較,《山中》所流露的感情與美學趣味。
2樓:在杭州樂園捉小精靈的橙花
好想多說點好的互動日日日日日午夜喔?你說的我
王維的山中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山景圖?
3樓:匿名使用者
說到山水詩,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唐代詩人王維的山水作品。畢竟相對於單純寫詩而言,王維也精通畫作,甚至還是南宗山水畫之祖。所以王維的山水詩,幾乎都是用畫筆去把山水風物中精深微妙的蘊涵點染出來,給人以直接的審美感受。
概括來說的話,它就是蘇軾對王維山水詩的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王維的一首山水詩《山中》,來共同領略一下它“詩中有畫”的藝術魅力。值得一提的是,王維的《山中》就寫於我們現在所處的秋末初冬時節,並且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也是我們在這個季節印象最為深刻的。簡單來說,即由清澈的小溪、鮮豔的紅葉(黃葉)和無邊的濃翠組成的,如夢如幻的山中景色。
《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首先,詩的開篇“荊溪白石出”,描寫的就是山中溪水。雖然這句詩很簡短,但是它透露了豐富的內容。我們可以想象,王維勢必是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慢慢到了山中。
而山路往往傍著溪流,再由於時值秋末初冬,天寒水淺,王維此刻眼中的山溪自然就是清淺見底,露出磷磷白石。另外,從王維這句詩中,我們其實還能聽到溪水流過白石所發出的清脆聲音。
如果說首句“荊溪白石出”,王維抓住的是天寒時山溪的主要特徵,那麼次句“天寒紅葉稀”,就是抓住了天寒時山葉的特點。眾所周知,絢爛的霜葉紅樹是秋天的瑰麗山色。而到了冬天,隨著天氣的愈發寒冷,山中的紅葉自然也就逐漸變得稀少。
其實這句詩也同樣包含著豐富的內容,雖然王維沒有過多描寫,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出在一片濃翠的山色背景上,點綴著幾片紅葉的斑斕。
4樓:皇馬飛俠
《山中》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繪了秋末初冬時節的山中景色,由滿是白石的小溪、鮮豔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富於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表達了詩人悲己思鄉之情。全詩意境空濛,如夢如幻,寫法從一般見特殊,達到新穎獨特的效果,詩風清新明快。
5樓:鮮花盛開的時候
王維的這首詩描繪了秋末初冬時節的山中景色,由滿是白石的小溪、鮮豔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富於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表達了詩人悲己思鄉之情。
王維的《山中》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6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小詩描繪初冬時節山中景色。
首句寫山中溪水。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滻水,源出陝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這裡寫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
山路往往傍著溪流,山行時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與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淺,山溪變成涓涓細流,露出磷磷白石,顯得特別清淺可愛。由於抓住了冬寒時山溪的主要特徵,讀者不但可以想見它清澄瑩澈的顏色,蜿蜒穿行的形狀,甚至彷彿可以聽到它潺潺流淌的聲音。
次句寫山中紅葉。絢爛的霜葉紅樹,本是秋山的特點。入冬天寒,紅葉變得稀少了;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
但對王維這樣一位對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詩人兼畫家來說,在一片濃翠的山色背景上(這從下兩句可以看出),這裡那裡點綴著的幾片紅葉,有時反倒更為顯眼。它們或許會引起詩人對剛剛逝去的絢爛秋色的遐想呢。所以,這裡的“紅葉稀”,並不給人以蕭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對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連。
如果說前兩句所描繪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兩個區域性,那麼後兩句所展示的卻是它的全貌。儘管冬令天寒,但整個秦嶺山中,仍是蒼松翠柏,蓊鬱青蔥,山路就穿行在無邊的濃翠之中。蒼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體那樣可以觸控得到,所以說“空翠”。
“空翠”自然不會“溼衣”,但它是那樣的濃,濃得幾乎可以溢位翠色的水份,濃得幾乎使整個空氣裡都充滿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籠罩在一片翠霧之中,整個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潤,而微微感覺到一種細雨溼衣似的涼意,所以儘管“山路元無雨”,卻自然感到“空翠溼人衣”了。這是視覺、觸覺、感覺的複雜作用所產生的一種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種心靈上的快感。“空”字和“溼”字的矛盾,也就在這種心靈上的快感中統一起來了。
山中 王維 ⑴這首詩描寫了山中的什麼景物
7樓:匿名使用者
首句寫山中溪水,次句寫山中紅葉。抒發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珍重和留戀的思想感情。
王維在《山中送別》-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描述了什麼樣的情景?
8樓:大嘴樹蛙
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彩的
“罷”字一筆帶過。這裡,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詩人在把生活接入詩
篇時,剪去了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第二句“日暮掩柴扉”,不寫與友人話別的情景,也不渲染分手之際的環境氣氛,而偏寫送走友人之後日暮掩上柴扉的舉
動。對離別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種寂寞之感、悵惘之情往往在別後當天的日暮時會變得更濃重、更稠密。在這離愁別恨最難
排遣的時刻,要寫的東西也定必是千頭萬緒的;可是,詩只寫了一個“掩柴扉”的舉動。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時都要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看似與白晝送別並無
關連。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關連的兩件事連在了一起,使這本來天天重複的行動顯示出與往日不同的意味,從而寓別情於行間,見離愁於字裡。使詩人感到一種寂
寞與孤獨,自然會追憶友人的音容笑貌,眼前浮現友人在山中時朝夕相處的歡樂,同時,也一定會想象友人出山後的行蹤,而且更盼望友人早日歸來重聚。一句話,
詩人身雖在柴扉之內,心卻在柴扉之外。但所有這些,詩人都沒有直接說出來,讓讀者自己從“掩柴扉”這一動作細節中體會。詩有“空白”,就耐人咀嚼。
詩的前兩句是陪襯,後兩句才是表現的主體。
詩的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兩句化來。但賦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
這兩句化用《楚辭·招隱士》句意,但一點也不使人感到是用典,而覺得是從詩人內心深處自然流出的深情話語。這裡用典
不僅貼切,而且靈活,巧妙。《楚辭·招隱士》中的王孫是淹留山中,辭賦作者是要招其離開山中歸家,而王維詩卻反用其意,盼友人回到山中來;《楚辭·招隱
士》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而王維詩是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楚辭·招隱士》用的是直接感嘆句,王維改用疑問語氣,所傳達的感情便微
妙、豐富多了。
“歸不歸”,作為一句問話,照說應當在相別之際向行人提出,這裡卻讓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時才浮上居人的心頭,
成了一個並沒有問出口的懸念。這樣,所寫的就不是一句送別時照例要講的話,而是“相送罷”後內心深情的流露,說明詩中人一直到日暮還為離思所籠罩,雖然剛
剛分手,已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來了。前面說,從相送到送罷,從“相送罷”到“掩柴扉”,中間跳越了兩段時間;這裡,在送別當天的日暮時就想到來年
的春草綠,而問那時歸不歸,這又是從當前跳到未來,跳越的時間就更長了。“歸不歸”三字,有擔心、疑惑友人去而不歸,又有盼望友人明春歸來之意緒。在王維
之前,南齊謝朓《酬王晉安》詩也用了《楚辭·招隱士》的句意,寫出了“春草秋更綠,公子未西歸”的句子。
第三句“春草明年綠”,有的本子作:“春草年年綠。”比較之下,“春草明年綠”更為美妙。它是全篇詩的警句。有了這
一句,描繪出了詩人在柴扉中想象的這一片春草的綠色,使整首詩有了色彩,有了畫意,有了象趣,而詩人盼望友人歸來同賞明春山色的深情,便有了藉以寓託的鮮
明美麗物象。“綠”字是詩眼,“明”字也妙。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
“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迴歸卻難一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
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王維善於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深厚、真摯的感情,令人神遠。這首《山中送別》詩就是這樣的。
王維的山中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山景圖
說到山水詩,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唐代詩人王維的山水作品。畢竟相對於單純寫詩而言,王維也精通畫作,甚至還是南宗山水畫之祖。所以王維的山水詩,幾乎都是用畫筆去把山水風物中精深微妙的蘊涵點染出來,給人以直接的審美感受。概括來說的話,它就是蘇軾對王維山水詩的評價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王...
陸游的秋思描繪了怎樣的景象,秋思 宋 陸游 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愛情歸何處 最佳答案 秋思 宋 陸游 利慾驅人萬火牛,江湖浪跡一沙鷗。日長似歲閒方覺,事大如山醉亦休。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搖落故園秋。欲舒老眼無高處,安得元龍百尺樓。譯文 利慾驅使人東奔西走,如同萬頭火牛奔突一樣,倒不如做個江湖上人,浪跡天涯,像沙鷗鳥那樣自由自在。一日長似一年,閒暇無所事事的時候才...
山行這首詩描述了什麼景色,山行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色?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淺唱 輪回 山行七絕 唐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註釋 1 山行 在山中行走。2 寒山 指深秋時候的山。3 徑 小路。4 白雲生處 白雲繚繞而生的地方。5 坐 因為 由於。賞析 詩歌通過詩人的感情傾向,以楓林為主景,繪出了一幅色彩熱烈 豔麗的山林秋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