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加爾基
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題西林壁》,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
全詩如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如下: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2樓:
上一句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的《題西林壁》。
一、原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二、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三、註釋
1、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這首是題在寺裡牆壁上的。
2、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
3、側:側面。
4、各不同:各不相同。
5、不識:不能認識,辨別。
6、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
7、緣:因為;由於。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蘇軾於神宗元豐七年(2023年)由黃州貶所改遷汝州 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蔘寥同遊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
據南宋施宿《東坡先生年譜》記載可知此詩約作於元豐七年五月間。
結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
這兩句奇思妙發,整個意境渾然托出,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回味經驗、馳騁想象的空間。這不僅僅是遊歷山水才有這種理性認識。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3樓:對面包的愛
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上一句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
原文: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4樓:嗣尚
不識蘆山真面目,出自蘇軾的題西林壁
5樓:冷眸控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6樓:
一個偉大的靈魂,會強化思想和生命。
7樓:帝都小女子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請採納~
8樓:善良的
你好, 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上一句是什麼?
9樓:對面包的愛
只緣身在bai此山中的上一句是不du識廬山真面目,出自宋代zhi詩人蘇軾的《題西dao
林壁》。回
原文:題西林壁答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10樓:匿名使用者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不識廬山真面目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11樓:匿名使用者
題西林壁_古詩文網
[作者] 蘇軾
[全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2樓:隨緣明燈
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3樓:**俠
題西林壁(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只緣身在此山中上一句是什麼?
14樓:遇見那般美好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出自:
題西林壁
[作者]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5樓:孫忠秋律師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生在此山中
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前一句是什麼
16樓:人人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出自宋朝詩人蘇軾的古詩作品《題西林壁》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註釋】
⑴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⑵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側:側面。
⑶各不同:各不相同。
⑷不識:不能認識,辨別。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
⑸緣:因為;由於。此山:這座山,指廬山。
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前一句是什麼?
17樓:新尚人阮俊海
不識廬山真面目。
題西林壁
[作者] 蘇軾
[全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緣什麼意思,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緣是什麼意思?
1.這裡的緣是因為的意思。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這首唐詩的最後兩句,本意是指想見識廬山的氣派,其實理由是自己在廬山之中了,自己其實也變成了廬山的一部分。2.這首詩是蘇軾的題西林壁。3.蘇軾 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 漢族,北...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不識是什麼意思
不識 是認不清 不能辨認的意思。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意思 從正面 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 山峰聳立,從遠處 近處 高處 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身處在廬山之中。賞析 詩人先很真實的寫遊山所見,展示廬...
夜涼添幾許,。上一句是什麼,夜涼添幾許的上一句
一 全詩如下 四時之風 北宋 郭熙。春風能解凍,和煦催耕種。裙裾微動搖,花氣時相送。夏風草木燻,生機自欣欣。小立池塘側,荷香隔岸聞。秋風雜秋雨,夜涼添幾許。颼颼不絕聲,落葉悠悠舞。冬風似虎狂,書齋皆掩窗。整日呼呼響,鳥雀盡潛藏。二 譯文 春天的風可以帶來溫暖,和煦的陽光催促農民該耕種了。裙子被風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