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楚人卞和無意間在深山裡覓得一塊璞玉,恭恭敬敬地捧去獻給楚厲王。厲王認定這是塊頑石,治他個欺君誑主之罪,刖其左腳。好不容易熬到厲王**、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獻寶。
武王認定這是塊劣石,治以同一罪名,刖其右腳。直到第三代領導人文王即位,卞和終於遇到了識貨的明主,石頭也正名為"和氏之璧"。
2樓:逍遙九少
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今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境內五道峽)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檢視,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
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璞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檢視,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
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乾了,接著流出來的是血。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
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遂命名為和氏璧。
完璧歸趙的歷史小故事 100字以內-_-||拜託了……
3樓:竹節
何氏得到了一塊璞玉,被工匠雕琢並稱為和氏璧,秦王知道了要用15座城池換玉。趙王派藺相如去和秦王交易。秦王爽約把玉拿走不給城池,藺相如說有瑕疵我指給你看,然後說我看出來你是不想給成池了我要把它摔了,於是秦王說好商量先別摔了好東西,到了晚上藺相如連夜跑回了趙國
4樓:三少爺的戟
趙王得了一塊和氏璧,秦王知道了,說願意拿十五座城來換這塊玉。
趙王派藺相如把寶玉送去,秦王雙手捧著寶玉,不打算還的樣子。
藺相如知道秦王不會真的給城池,便說:“這玉雖好,可是也有瑕斑。讓我指給您看。”於是秦王將玉給他。
藺相如接過玉,退後幾步,靠著宮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來。您要是逼我,我的頭顱和寶玉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秦王怕摔壞了寶玉,急忙叫人取來地圖,隨手指點了十五座城。
藺相如知道秦王仍然沒有誠意,說:“和氏璧是奇珍異寶,應當齋戒五天再看。五天後,我再把寶玉奉上。”秦王只好同意了。
當晚藺相如回到住處,立即讓隨從帶著和氏璧抄小路回國。於是,藺相如回到了趙國。
和氏璧的由來,和氏璧的來歷
1 歷史記載 在春秋戰國時期,許多諸侯國都有自己的鎮國之寶。據 戰國策 載 周有砥厄,宋有結綠,樑有懸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沒有經過琢磨的玉。2 來歷典故 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 今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內 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檢視,玉工說...
《和氏璧》原文 譯文,和氏璧 古文的翻譯
原文如下 楚卞和往荊山,見石中有璞玉,抱獻楚歷王。王使玉人相之,曰 石也。王怪其詐,刖其左足。歷王卒,子武王立,和又獻之。王使玉人相之,曰 石也。王又怪其詐,刖其右足。武王卒,子文王立,和欲獻之,恐王見害,乃抱其璞哭三日夜,淚盡繼之以血。文王知之,使謂之曰 天下刖者多,子獨泣之悲,何也?和曰 吾非泣...
和氏璧的來歷
快樂無限 卞和,湖北襄樊人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琢玉能手,他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先後去見楚厲王和武王。但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於是以欺君之罪被砍下左腳和右腳。文王即位後,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寶,命名為和氏璧。1 歷史記載 在春秋戰國時期,許多諸侯國都有自己的鎮國之寶。據 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