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海煙人
《史記》沒有為墨子立傳,在《史記•孟荀列傳》中,寥寥數語,也留下一道選擇題:
「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
從「善守禦,為節用」看,墨子的是防禦專家,基本主張是「節用」。如果司馬遷肯定沒有讀過《墨子》的話,那麼這就是當時他和大多數西漢人對墨子的主要印象。
太史公是否對墨家有偏見?孫詒讓《墨子間估•墨子傳略》是有些這樣的抱怨:
墨氏之學亡於秦季,故墨子遺事在西漢時已莫得其詳。太史公述其父談論六家之恉,尊儒而宗道,墨蓋非其所憙。故史記捃採極博,於先秦諸子,自儒家外,老、莊、韓、呂、蘇、張、孫、吳之倫,皆論列言行為傳,唯於墨子,則僅於孟荀傳末附綴姓名,尚不能質定其時代,遑論行事。
然則非徒世代綿邈,舊聞散佚,而墨子七十一篇,其時具存,史公實未嘗詳事校核,亦其疏也。
《漢書•藝文志》墨家類著錄「《墨子》七十一篇」,司馬遷沒有見到?諸子之中,獨墨子一派讓太史公遺忘?不感興趣?或曰是,或曰非。可以研究。
根據《史記》及相關情況,我們可以推論如下:
一、西漢時期,墨學浸微,研習墨學已經成為少有人問津的偏僻學問。資料確實很少,很難找到。在學術界已經沒有什麼影響了。
現存史料中,西漢墨學狀況者,僅見《漢書•藝文志》儒家《董子》一卷。主墨者將此書名之為《纏子》(見附1《墨子間估•纏子軼文》),記錄了儒者董無心與墨學專家纏子,就尚同、兼愛、尚賢、明鬼等問題的辯論。
二、呼風喚雨盛極一時的墨家社團,在當時已經銷聲匿跡。即便是還存在,也是規模不大、十分祕密的,在社會上的影響極其有限。
三、太史公寫作《史記》,確實「捃採極博」,治史的學養不應該懷疑。《墨子》可以不看,各國史書還是看過的。墨子行跡全無記錄,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各國史料中並沒有關於墨子行跡的記錄。
2樓:青夜芳華
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
墨子在《史記》中記載十分模糊,從這句話中可看出太史公(或大多數西漢人)眼中的墨子模糊、擅長防禦、節儉,年代不詳。
墨子在墨家經傳當中呈現出急人所急,俠肝義膽,不圖回報,心繫天下蒼生,但也有些不切實際的迂腐。並且,墨家就業率、就業前景都非常棒。
《史記》中的墨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3樓:匿名使用者
墨子簡介 主要內容有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項,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學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墨子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公輸班 (俗稱 魯班 )相比。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墨子曾做過宋國大夫,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
墨子曾經從師與儒者,學習孔子之術,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後來逐漸對儒家繁瑣禮樂感到厭煩,最終舍掉了儒學,形成自己的墨家學派。墨家是一個宣揚仁政的學派。
在代表新型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一個學派,並列「顯學」。
墨子一生的活動主要在兩方面,一是廣收**,積極宣傳自己的學說,二是不遺餘力的反對兼併戰爭。
墨家是一個有著嚴密組織和嚴密紀律的團體,最高領袖被稱為「鉅子」,墨家的成員都稱為「墨者」,必須服從鉅子的指導,聽從指揮,可以「赴湯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旋轉腳跟後退。
為宣傳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門徒,一般的親信**達到數百人之多,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墨子的行跡很廣,東到齊、魯,北到鄭、衛,南到楚、越。
4樓:匿名使用者
《漢書•藝文志》墨家類著錄「《墨子》七十一篇」,無卷數。《隋志•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均錄「《墨子》十五卷」。《宋館閣書目》著錄「《墨子》十五卷,六十一篇。
」宋以前亡十篇,宋代亡八篇。 今本《墨子》十五卷五十三篇,九萬兩千餘字。 司馬遷寫《史記》時,拿不定主意的地方,將之一併寫入書中,留下了不少糊塗賬,比如:
老子。《史記》沒有為墨子立傳,在《史記•孟荀列傳》中,寥寥數語,也留下一道選擇題: 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
太史公是否對墨家有偏見?孫詒讓《墨子間估•墨子傳略》是有些這樣的抱怨: 墨氏之學亡於秦季,故墨子遺事在西漢時已莫得其詳。
太史公述其父談論六家之恉,尊儒而宗道,墨蓋非其所憙。故史記捃採極博,於先秦諸子,自儒家外,老、莊、韓、呂、蘇、張、孫、吳之倫,皆論列言行為傳,唯於墨子,則僅於孟荀傳末附綴姓名,尚不能質定其時代,遑論行事。然則非徒世代綿邈,舊聞散佚,而墨子七十一篇,其時具存,史公實未嘗詳事校核,亦其疏也。
《漢書•藝文志》墨家類著錄「《墨子》七十一篇」,司馬遷沒有見到?諸子之中,獨墨子一派讓太史公遺忘?不感興趣?
或曰是,或曰非。可以研究。 根據《史記》及相關情況,我們可以推論如下:
一、西漢時期,墨學浸微,研習墨學已經成為少有人問津的偏僻學問。資料確實很少,很難找到。在學術界已經沒有什麼影響了。
現存史料中,西漢墨學狀況者,僅見《漢書•藝文志》儒家《董子》一卷。主墨者將此書名之為《纏子》(見附1《墨子間估•纏子軼文》),記錄了儒者董無心與墨學專家纏子,就尚同、兼愛、尚賢、明鬼等問題的辯論。 二、呼風喚雨盛極一時的墨家社團,在當時已經銷聲匿跡。
即便是還存在,也是規模不大、十分祕密的,在社會上的影響極其有限。 三、太史公寫作《史記》,確實「捃採極博」,治史的學養不應該懷疑。《墨子》可以不看,各國史書還是看過的。
墨子行跡全無記錄,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各國史料中並沒有關於墨子行跡的記錄。 四、從「善守禦,為節用」看,墨子的是防禦專家,基本主張是「節用」。如果司馬遷肯定沒有讀過《墨子》的話,那麼這就是當時對墨子的主要印象。
墨子的十項主張,我將之順序編排為:天志、明鬼、非命、兼愛、尚同、尚賢、節用、非攻、節葬、非樂。 天志、明鬼、非命為一類,近似於哲學的本體論,矛盾重重,是否有創見?
當時就很有爭議。 兼愛、尚同、尚賢為一類,主要是政治主張。 節用、非攻、節葬、非樂為一類。
節用是其主旨,也最容易為人們所接受。 今本《墨子》92000餘字,《備城門》及以下1700餘字。再加上書中不厭其煩非攻的言論和事蹟。
墨子是防禦專家應該不錯。 五、墨子是否做過宋大夫?《墨子•貴義》有云:
「翟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 晚年的墨子應該是專事聚徒講學了。《墨子》中,積極參政議政的言論很多,墨子大概是很願意做官的。《墨子》中記載有,他有好幾次做大官的機會,但是都沒做成。
太史公說墨子是做過宋大夫,這是墨子宋人說的主要依據。最近還有文章主張是墨子是河南魯山人的。 主魯派的證據是《呂氏春秋•當染》:
孔子學於老聃、孟蘇、夔靖叔。魯惠公使宰讓請郊廟之禮於天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後在於魯,墨子學焉。
也只是說墨子求學於魯,沒有明確地說墨子是魯國人。 墨子自魯即齊(《墨子•貴義》) 墨子游歷很廣,這並不能說明墨子是魯人。 以迎墨子於魯(《墨子•魯問》) 墨子曾在魯國居住過,這也不能說明墨子是魯國人。
公輸般為雲梯,欲以攻宋,墨子聞之,自魯往。(《呂氏春秋•愛類》) 此外有清代畢沅的楚人說,還有墨子是印度人、阿拉伯人的主張。目前大家基本認同他是魯國人了。
戰國時期的國籍不是那麼重要的一件事。「摩頂放踵利天下」的墨子,對這個問題不會這麼關心。
5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算個俠士,專門扶危濟困,抑惡揚善。
為什麼史記中沒有墨子的傳?
6樓:
自如孟子至於籲子,世多有其書,故不論其傳雲。司馬遷在史記裡《孟子荀卿列傳》是這樣解釋的。實際上應該不會這麼簡單,如果要不記,乾脆一字不提,但偏偏有說這麼一句話,可能是當時政治環境原因吧。
《史記》中的墨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史記》中的孟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墨子簡介 主要內容有兼愛 非攻 尚賢 尚同 節用 節葬 非樂 天志 明鬼 非命等十項,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 尚賢為支點。墨學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 顯學 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墨子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公輸班 俗稱 魯班 相比。他自稱是 鄙人 被人稱...
火影中「兜」是什么樣的人,火影中「兜」是什麼樣的人?
藥師之子,在中忍考試中以多年落榜生的身份教導鳴人他們,原被認為是類似東巴的新人殺手,可事實證明他的身份更不尋常 他是大蛇丸埋伏在木葉忍者村的間諜,其實他的真實實力和卡卡西不相上下。對大蛇丸,他似乎也不是那麼忠心的。2月29日出生的人的確擁有年輕活潑的氣息。他們有如九命怪貓,總是有辦法化險為夷,而且他...
歷史真實中的姜子牙是個什麼樣的人
青島牛仔 姜子牙 約前1156年 約前1017年 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 太師 武官名 稱 太公望 俗稱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