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b,王國維著有《人間詞話》,錢鍾書著有《宋詩選注》。
2樓:橋靈鬆
b d都對 錢的《宋詩選編》王的對宋文學研究也很深刻!他們兩人同時被吳宓稱為:人中之龍,你我只是爾爾!下一首為王研究不錯的一篇:
天涯茫茫,長路漫漫,秋風漸起,斯人遠離。眼欲穿時腸欲斷,明月當窗,夜夜難眠,秋風起時獨登樓,欲言無語,更說與誰聽,鋪紙研墨,提筆難言,不知寄送何處。輕嘆一聲,也只得作罷,燕子尚可雙宿雙飛,卻不知斯**落何處,念及舊日溫存,不禁悵然。
或是位高權重,身不由己,許是曾邂逅於江湖,翻雲覆雨,終飄然而去,只留下一縷記憶裡的碎玉殘香,看不見拾不起,卻是一生牽念,柔腸寸斷。
3樓:巧雁山
選b 王國維(2023年—2023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浙江海寧人。近代中國著名學者,傑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學家,詩人,文藝理論學,哲學家,國學大師。
錢鍾書(2023年11月21日-2023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清宣統二年十月二十日(2023年11月21日)生於江蘇無錫。
一九九八年病逝於北京。是中國近代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
4樓:
b和d好像沒什麼區別,選哪個都行。
宋詩和宋詞有什麼區別?
5樓:匿名使用者
1、和**的關係的差異
詩體和詞體的文學特徵有著很大的區別,下面我們就以格律詩和詞的對比來說明詩體和詞體文學特徵的差異。首先,詩詞和**的關係是不同的。中國古典詩歌從一開始就與**有著不解之緣,但是詩最終與**分離,並且在與**分離之後,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榮。
而詞是在**的土壤中萌芽產生的,**性是詞體文學的最基本特徵, 即使在南宋詞不再完全入樂歌唱,而成為一種新的韻律詩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詞譜所規定的韻律樂調填寫,**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異
外部形式的差異表現在句式、句法、韻律、對仗等方面。
首先從句式上看,格律詩句式整齊劃一,古詩長短隨意;詞的句式則參差不齊,但是詞的唱段不齊也是由格律規定的;其次,詩詞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詩句法相對固定,二
三、二二三節奏;詞的句法卻靈活多樣,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煙波;再次,詩詞的押韻規則也不一樣,格律詩只用平聲韻,一韻到底,隔句壓韻,首句可壓可不壓;詞平仄通壓,中間可以換韻,韻腳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規定;最後,詩詞的對仗規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詩第
二、第三兩聯必須對仗,而詞的對仗卻靈活得多,沒有統一的要求。如鼎足對,可對可不對。《眼兒媚》
3、題材內容的差異
詩詞的題材內容也有很大差異。詩在題材上比較偏重政治主題,以國家興亡、民生疾苦、胸懷抱負、宦海浮沉等為主要內容,抒發的主要是社會性的群體所共有的情感;而詞在題材內容上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以描寫男歡女愛、相思離別為主,抒發的大多是作者個人的自我情感。
4、語言特色的差異
詩是一種典型的語言藝術,而詞卻是一種典型的精美語言藝術。繆越先生曾經形象地把詩詞語言特色比喻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園亭。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詞因為題材多關乎女性,故而詞的語言也帶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輕靈細巧、纖柔香豔。
5、風格的差異
詩詞風格上的差異被精練地概括為詩莊詞媚(清李東琪語),即使題材內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現出的風格也大相徑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詩詞作品也表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這與詩詞題材內容和語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關係。
6樓:匿名使用者
老大,這個區別明顯著呢。不僅僅是宋詩和宋詞的要求。難怪沒人回答。
深奧的咱不談,從形式上講,詩一般分五言七言、絕句律詩古體詩等等,平仄押韻等有大體相同的要求和規律。
而詞呢,又叫詩餘,也長短句詞(相對於詩形式上的整齊而言)。詞有曲牌,不同的曲牌有對格律有不同的要求,按曲牌填詞。
7樓:冰凌雪兒
苯 - - - - 一個是詞,一個是詩嘍
8樓:匿名使用者
詩在宋以前的主要形式是正統詩文,而詞是可以配樂的,而且有詞牌名.一首詞的詞牌名規定了同類詞的字數 音韻等,通常叫填詞.詞分小令 中調 長調.(這可是我自己打的!)
為什麼說宋詩和宋散文是宋代文學的主體
9樓:
宋朝文學主要涵蓋了宋代的詞、詩、散文、話本**、戲曲劇本等等,其中詞的創作成就最高,詩、散文次之,話本**又次之。宋朝的文學作品在北宋初期稟承了晚唐風格,用詞浮豔,常作唱和酬答之用。隨著王禹偁關注民生,朝廷又偏重儒學,文學作家開始注重儒家說教功能,但成就不高。
直到歐陽修帶起的第二次古文運動,文人才以平實的語言來創作,加上內容多反映生活時弊,雅俗共賞,文學創作進入了高峰期。宋代文學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特殊地位,它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的階段,即處在中國文學從"雅"到"俗"的轉變時期。
宋代思想界提倡「道學」或「理學』,講究「推理以存義「(程頤《答揚時論西銘書》).這種學術空氣瀰漫開來,就使宋代詩文創作帶有較濃厚的說教色彩,文意刻露.『』唐詩主情,故多蘊籍。
宋詩主氣,故多徑露」(王士禎《師友詩傳續錄》)。宋代詩文的這一特殊風貌,與多為言情的唐代詩文比較,恰成鮮明的對照.
宋代為了加強**集權,不讓地方勢力對抗**,對地主階級士子採取思想上的控制政策。北宋孫復著《春秋尊王發微》,既尊朝廷,又謂「《春秋》有貶無褒,大抵以深刻為主」,「變為羅織之經」(《四庫全書總目》),適應宋朝的加強思想控制,跟著產生「正統」理論。司馬光論正統,稱「立法度,班號令,而天下莫敢違者乃謂之王」(《通鑑》魏紀黃初二年),強調思想統一,宋代道學家又提出「道統」,在散文創作上又有「文統」的說法。
道統、文統都推本於韓愈。這又成為宋代的古文革新運動的社會背景。
宋代文學中貫穿著愛國主義精神,憤慨國勢削弱,外族侵凌,懷抱破敵立功的壯志的,早在蘇舜欽的詩裡,就有《慶州敗》一類的詩。稍後,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裡,有「射天狼」的豪情。到南宋陸游、辛棄疾等多數作家的大量作品裡,更充滿著愛國憂國之情。
而到南宋滅亡前後,文天祥、謝翱等作家的詩文裡,這種感情就更加強烈。這一特色,是宋以前文學所沒有的。這種愛國主義精神一直感染著後來的讀者,成為宋代文學的重要特色。
詞這種體裁,從唐末到五代,配合燕樂,作為歌樓舞館的唱辭,所謂「拾翠洲邊,自得羽毛之異;織綃泉底,獨殊機杼之功」(歐陽炯《花間集序》),用翠羽輕綃來比,指出當時的詞,風格和語言要求輕靡。又稱「自南朝之宮體,扇北里之倡風」(同前),寫柔靡的戀情。到北宋初年,士大夫的流連歌舞,加上都市的歌樓舞榭中都在唱詞,這種輕靡和綺麗的詞盛極一時。
北宋晁補之說詞是「當行家語」(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引),李清照稱詞「別是一家」(《論詞》),除了詞要合樂外,主要指詞的內容和風格都與詩不同。到了蘇軾手裡,以詩為詞,到了辛棄疾手裡,以文為詞,打破了詞和詩文的界線,擴大了詞所反映的生活領域,從而使詞成為宋代最重要的文學形式。隨著都市的興起,市民階層的壯大,適應市民需要的各種娛樂活動紛紛興起。
周密《武林舊事》稱臨安有瓦子23處,最大的一處有勾欄十三個。其中「說話」的,以**、講史最受人歡迎。吳自牧《夢樑錄》稱**有煙粉、靈怪、傳奇、公案、撲刀、杆棒、發跡變泰等類。
還有「講史書」,講歷代史傳戰爭興廢之事。說話的底本稱話本。說話在唐代已經出現,到宋代有了更大的發展。
宋代的話本反映市民生活,使小市民成為話本的主角。話本由說話人用當時的口語和淺近的文言詞語來講說,形成了一種新的文體。它刻畫人物,運用性格化的語言,勝於過去文言**裡記述的語言。
北宋提倡古文,繼承韓愈《原道》的道統說。韓愈**是文道合一的。因此,北宋初柳開提倡古文,他在《應責》裡說:
「吾之道,孔子、孟軻、揚雄、韓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軻、揚雄、韓愈之文也。」這裡隱約含有道統、文統的意味,但柳開講的道沒有新義,且所作文不免艱澀,影響不大。而歐陽修領導古文革新運動,所講的道,不限於以儒家的仁義為道,他反對「棄百事不關於心」(《答吳充秀才書》),認為應從關心百事中求道;用**作比,不僅要知道「八音、五聲、六代之曲」,還要懂得「動盪血脈,流通精神」,使人悲喜歌泣得所以然(《書梅聖俞稿後》),即要有所自得。
這是他擴大了對道的認識。韓愈的古文,有提倡「文從字順」的一面,又有主張「沉浸濃郁」、追求詞藻、用險難字的一面。歐陽修的古文,避難取易,力求平易暢達,開一代風氣,加上追隨者的響應,就使宋代散文的發展不同於唐代散文,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
歐陽修的散文不取韓愈的散文奇險濃郁的一面,但宋代在詩文革新運動時期的詩,卻學習韓愈的以文為詩,又有取於他的煉字琢句的一面。大概唐詩以風神情韻為主,宋代革新時期的詩人,要求有自己的風貌,發展以議論為詩,以筋骨思理見勝。宋詩「取材廣而命意新」(曹學佺《宋詩選序》)。
在命意新上,宋詩人創作了富有理趣的詩,構成了宋詩的特色。宋人「以才學為詩」,用古典成語來表達情意,成為黃庭堅江西詩派的一個特點。這樣,宋代的詩文具有不同於唐代詩文的獨特風貌。
有關唐宋詩詞的集錦,唐詩宋詞集錦
白居易 啄木曲 莫買寶剪刀,虛費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莫磨解結錐,徒勞人氣力。我有腸中結,知君解不得。莫染紅絲線,徒誇好顏色。我有雙淚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紅爐火,炎氣徒相逼。我有兩鬢霜,知君銷不得。刀不能剪心愁,錐不能解腸結。線不能穿淚珠,火不能銷鬢雪。不如飲此神聖盃,萬念千憂一時歇。李白...
關於唐詩宋詞的宣傳標語,宋詞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1 古今中外,年輕何以張揚,詩詞歌賦,才情萬世流芳。2 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3 賞中華詩詞 尋文化基因 品生活之美。4 薈群英,重品萬篇華章 集眾賢,傳承千古文明。5 拂歷史塵埃,現詩詞華彩。6 古興曲水流觴,今舉詩詞大會。7 學賦五車,漢賦楚辭 才高八斗,七步成詩。8 胸藏文墨懷若谷,...
談談對唐詩宋詞的體會,談談對唐詩宋詞的體會
走進宋詞,我瞭解了豪放著的激昂,明白了纏綿中的婉約。走進宋詞,我明白了 少年不知愁滋味 的頑皮,也明白了 為賦新詞強說愁 的無奈。走進宋詞,我瞭解了蘇軾的苦悶,哀傷了李清照的悽婉,品味了柳永的細膩。走進宋詞,便也就走進了詞人。詞人的一喜一憂,一離一聚,一生一死,一情一愛,一心一意都在詞中展露無疑。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