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光影下的雪
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張是﹕思想核心是「仁」,主張「仁者愛人」,強調以德治國,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另一思想是「禮」(這是行為方面的),強調貴賤有序。
注:「仁政」是孟子提出來的,並非孔子的觀點
2樓:匿名使用者
我來告訴你書上的正確答案吧,政治主張:思想核心是「仁」,強調統治者要以德治民。順便說一句,樓上的,仁政是孟子發展了孔子仁的思想為仁政,仁和仁政是不一樣的,一個是強調做所有的事都要有個仁字,而後者是強調統治者施政要施行仁政。
治學要嚴謹
3樓:來自千燈古鎮直抒已見的木瓜
簡單,保證確,是仁、禮
4樓:吳翔
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是中國政治思想史最偉大的人物,從孔子開始,中國政治思想進入了體系完備的時代。孔子對於中國政治思想貢獻在於,他系統地整理,繼承和豐富了以往的歷史遺產,創立了以仁禮為核心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他與**的言論集《論語》一書中,另外、孔子編定的"六經"也反映了孔子的基本政治思想。孔子建立了系統而完整的理論體系,其中包括哲學、倫理、政治、教育、經濟、歷史、文學、美學等多方面的內容。他是通過"述"與"作"兩方面的工作形成的,"述"是他把周以前的古籍文獻作了系統的整理,編寫刪定出六經:
《詩》、《書》、《禮》、《樂》、《易》、《春秋》。"作"是孔子自己的著述,主要是《論語》。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體是仁禮學說,仁與禮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範疇
1、關於仁
仁的概念,孔子以前就有,春秋前期人們把尊親敬長、愛及民眾,忠於君主和儀文美德都稱為仁。孔子繼承了前人的觀念,並且把它發展成為系統的仁說。
什麼是仁?孔子在《論語》提到仁有一百餘處,涵義甚廣,但其基本涵義有二:一是愛人。
他的**樊遲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問答說:"愛人"。《說文》有個解釋:
"仁,親也,從二人",甚合孔子思想。仁,就是人與人的關係,要友善相親,相互幫助。愛有差等。
按孟子的說法是:"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是先愛自己的親,然後普及到民,再推廣到物;是先已後人,先內後外,既有次第又有厚薄。
這是一種從人"自然本性"出發的"仁愛差別"。
2、關於禮
仁的第二個涵義是克己復禮。在答覆**顏淵時,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顏淵》)。
"克己"是自覺地約束自己。"復禮"是一切言行要納於禮。這裡強調的是人的道德自覺,人們通過剋制自己,達到自覺守禮的境界,達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視聽言動都合於禮,這也就是仁的境界。
"禮"也是一個古老的概念,周公就制定周禮。不過,孔子則是從多方面進行論述的第一人。什麼是禮?
禮的含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屬於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規定。《左傳》隱公十一年載:
"禮,務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後嗣者也。"這是說,禮是治理和安定國家,鞏固國家的制度和維護社會所需要的秩序。孔子又說禮是"王之大經也"(《左傳》昭公十五年),是進行統治的根本法規,治國之綱。
因此,"壞國喪家亡人必失去其禮"(《禮記·禮運))。丟掉了禮,就要失去一切。可見孔子這裡說的"禮"實際是"社會秩序和社會制度"。
二是禮儀上的規定,就是有關朝廷的祭祀、出征、朝聘,以至婚喪嫁娶,侍人接物到生活細節,按不同等級、身分,都有不同的禮儀規定,這叫"儀"。這裡的"儀"實際是"社會秩序和社會制度"的具體形式。
孔子認為:禮和儀又是統一的,禮是根本的,儀是從屬的,儀是禮的"節文"或形式,或者說儀是用行動規範和禮節的形式來鞏固和體現社會的秩序和制度。因此,禮的實現既靠強制的力量,又靠習俗力量,是內外結合,所以禮又和樂相連。
孔子,"克已復禮"實際上是主張建立如周朝一樣的"禮儀社會",即"秩序和制度社會"。
孔子主張禮仁結合,納仁於禮,用仁來充實禮。這是孔子的創新。"關於禮仁關係,他認為,仁是禮的內在精神,禮是仁的表現形式。
仁是禮的最高境界,禮是實現仁的途徑。就仁和禮的本質來說,仁,歸根到底,反映的是根源於血緣關係的人與人之間的仁愛關係;禮,主要是規範社會的政治秩序和制度。孔子的思想體系中,注重仁和禮的結合,實質上是注重了人道與政治的結合,從而對周禮作了重大的修改。
仁與禮並不矛盾,因為仁是內容,禮是形式,二者的結合,才是一種制度的完善。
3、關於德治主張
同孔子的仁說和禮說相聯絡,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實際上已打破了傳統的禮不下庶人的信條,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實行德治的具體辦法:
1)重教化,輕刑罰。孔子認為要治理好一個國家,必須在滿足百姓生活富裕的基礎上,加強教化。在禮刑問題上,孔子主張禮教是根本的,不得已而用刑,必須慎用。
認為寬猛相濟,政事才會諧和。寬猛結合,就是文武兩手並用,德治與刑治都要。
2)反對過度榨取,主張"使民也義"。義者,宜也,就是役使老百姓不要過分,要適宜。
孔子看到了當時兩極分化、貧富懸殊過大的現實,認為這是造成社會不安、國家顛覆的基本因素,因而提出來平均主義的經濟主張。他說:"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季氏》)
3)為政需正己。孔子認為要治國正人,必先正已,正己才能正人。他說: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子路》)所以孔子主張統治者一定要是德高望重、身體力行的"君子",這樣,為政者起表率作用,就會上行下效,自然就會政通民和國家得治。
孔子對為政者提出一定的道德水平要求。
4)舉賢才。與孔子的德治思想相聯絡,他認為國君要治平天下,就必須舉賢任能,發現和提拔優秀人才,參與國事。關於賢才的標準,孔子認為應該是"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述而》)就是要有政治理想和奮鬥目標,要依據仁的精神和擁有高尚的品德,還要能善於憫熟地運用業務知識和技能。簡言之,賢才就是要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和治國才能。這是一個德才兼備標準。
同時孔子還主張有次序的改革
5樓:浪漫櫻花
儒家思想 仁政愛民
儒家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
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根本含義為「異」,即使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範。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的理想社會。國家的治亂,取決於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
儒家的「禮」也是一種法的形式。它是以維護宗法等級製為核心,如違反了「禮」的規範,就要受到「刑」的懲罰。
儒家的「德治」主義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這種教化方式,是一種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恥辱而無奸邪之心。
這是最徹底、根本和積極的辦法,斷非法律制裁所能辦到。
儒家的「人治」主義,就是重視人的特殊化,重視人可能的道德發展,重視人的同情心,把人當作可以變化並可以有很複雜的選擇主動性和有倫理天性的「人」來管理統治的思想。從這一角度看,「德治」主義和「人治」主義有很大的聯絡。「德治」強調教化的程式,而「人治」則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種賢人政治。
由於儒家相信「人格」有絕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礎上便發展為「為政在人」、「有治人,無治法」等極端的「人治」主義。[1]
孔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張什麼,在教育方面又提出什麼
6樓:答題狂魔想升級
政治抄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bai禮」與「仁」,在du治國的方zhi略上,他主張「為政以dao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嚴格了等級制,把貴族和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
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他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範圍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
他主張「學而優則仕」,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從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須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修養,所以孔子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張?
7樓:斲輪新手
仁,不是仁政,這是孟子的思想主張
8樓:匿名使用者
「仁」「禮」
仁就是愛人,要廣泛地理解和體貼別人,自己不願做的事,不應強加於人。
禮就是要求人們能夠約束自己,加強個人修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範
孔子在政治,教育方面有哪些思想主張
9樓:枕邊吹風會
孔子在政治,教育方面的思想主張如下:
克己復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在政治上主張仁與禮
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
孔子政治上的主張是什麼?
孔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張什麼,在教育方面又提出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體是仁禮學說,仁與禮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範疇
11樓:幻影の琉璃
孔子在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在政治思想上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
孔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張什麼,什麼,在教育
12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主張克己復禮,有教無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主要政治思想和主張是什麼,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張?
峰穎迷 論語 是我國先秦時期的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 言行,全書二十篇,共四百九十二章,比較集中的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請問 在 簡介 中,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正確答案 a 仁 義 禮 智 信 答案解析 原文 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 仁義禮智信 君權神授 用來束縛古代人的思想。 仁...
為什麼孔子的政治思想在當時沒有受到重視
池映波 根本原因在於他的思想只重視人們的精神層面,而與當時的社會現實所不符。孔子在世界上都算得上是非常少有的思想家,教育家,並且還是中國儒學的創始人,後人稱其為 聖人 還被尊為師表。他的思想對中國乃至世界都影響深遠。如今不僅中國把孔子思想融入到了治國之策中,而且在世界有很多孔子學院來學習孔子思想的精...
亞里士多德和孔子在文論思想方面的異同
中國的傳統哲學的主導思想是孔子的儒家思想,而西方經典的學院派哲學的鼻祖則可以追溯到蘇格拉底,他是西方哲學史上第一位將 集中於對物質與自然現象之理則的確定,轉入人生事務 道德問題及人論問題研究的哲學家 這兩位偉大的思想巨匠不但自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他們各自留下的分支龐雜的學派更像是樹根一樣,穿進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