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是以什麼運動為依據編制,請問二十四節氣什麼時候有的?它的依據是什麼?

時間 2021-09-07 02:17:39

1樓:漁漁

中國古歷採用陰陽合曆,即以太陽的運動週期作為年,以月亮圓缺週期作為月,以閏月來協調年和月的關係。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又分成24段,分列在十二個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物候等情況。

2樓:陌陌睡

節氣是我國過時候智慧先賢根據地球的公轉週期按時間在春夏秋冬中細分出二十四節氣。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由於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運**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進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中國正統的二十四節氣以河南為本。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節氣能較好地反映出太陽執行的週期。

3樓:哼哼扭扭

二十四節氣(24 solar terms),是指太陽曆(干支歷)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4樓: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個週期,會產生四季轉變、氣候變化,從而有24節氣之分。

地球自轉產生的是黑夜白晝。

望採納,謝謝

5樓:

節氣是以氣候的變化為節點進行編制的。

6樓:長街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

7樓:心中嘹亮

節氣是以月亮和太陽的轉動為依據編制的。

所謂太陽曆和太陰曆。幫助進行農業生產的。

請問二十四節氣什麼時候有的?它的依據是什麼?

8樓:尨蓇厵菭

早在東周春秋戰國時代,漢族勞動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執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係,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

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在古代,通常將冬至到冬至之間的時間段(約365.25日)也就是歲實(迴歸年),分割為24段(每段約15日2時5刻),每段起始於一個節氣,依次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現代二十四節氣沿用定氣,即以黃道升交點春分點為起點0度(但排序仍習慣上把立春列為首位),按黃經度數編排,所以二十四節氣是24個時間點,「點」具體落在哪天,是天體運動的自然結果,得由專家測算。

2023年4月中國文化部正式啟動將「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工作。

9樓:請登入

節氣是華夏祖先歷經千百年的實踐創造出來的寶貴科學遺產,是反映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掌握農事季節的工具。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已經能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杆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一天為夏至,最長的一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春秋時期的著作《尚書》中就對節氣有所記述。

西漢劉安著的《淮南子》一書裡就有完整的二十四節氣記載了。我國古代用農曆(月亮歷)記時,用陽曆(太陽曆)劃分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我們祖先把5天叫1候,3候為一氣,稱節氣,全年分為72候24節氣。

隨著不斷地觀察、分析和總結,節氣的劃分逐漸豐富和科學,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漢時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的概念。

在古代,一年分為十二個月紀,每個月紀有兩個節氣。在前的為節氣,在後的為中氣,如立春為正月節,雨水為正月中,後人就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為: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

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從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來反映季節的,將一年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五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寒熱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迴歸。

二十四番花信風 二十四節氣氣候農事歌 從霜降說起 「小寒」要比「大寒」寒

夏至漫話 夏至習俗與氣候 冬至氣候及習俗

10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

在中國夏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箇中氣和12個節氣,一 一相間 (見二十四節氣表)。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在公曆中它們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 6 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將一迴歸年的長度等分成24份,從冬至開始,等間隔地依次相同安排各個中氣和節氣。這種方法叫做平氣。由於太陽週年視運動不均勻,按太陽黃經每移行15°的節氣是非等間距的,此法稱為定氣。

定氣使用於曆法計算中。因為兩個節氣的時間長於一個朔望月(見月)的時間,所以可能出現一個月內只有一個節氣或一箇中氣的情況。從西漢的《太初曆》起,規定遇到沒有中氣的月份定為上月的閏月。

這種置閏原則沿用至今。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曆法的獨特創造,幾千年來對推動中國農牧業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節氣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殷商時代,到西漢二十四節氣便已完備了。隨著中國曆法的外傳 ,二十四節氣流傳到世界各地。

二十四節氣按照陽曆劃分還是按照陰曆劃分?

11樓:哆啦a夢是夢想家

二十四節氣是按照陽曆劃分的。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將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

擴充套件資料

春秋分、夏冬至與全球四季變化規律

1、從春分經夏至到秋分,北半球處於夏半年,南半球處於冬半年。在此期間,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處於極晝,南極處於極夜;北迴歸線以北的太陽高度始終大於平均值,南迴歸線以南則小於平均值。

2、從秋分經冬至到春分,北半球處於冬半年,南半球處於夏半年。在此期間,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極晝極夜和太陽高度,都同上述情況相反。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升起於東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於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3、從夏至經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變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變為夏半年。在此期間,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極晝帶逐漸縮小;南半球晝漸長,夜漸短,極夜帶逐漸縮小。

4、從冬至經春分到夏至,北半球由冬半年變為夏半年,南半球由夏半年變為冬半年。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極晝極夜和太陽高度的變化同上述情況相反。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升起的方向由東南變為東北,降落方向由西南變為西北。

5、從冬至到春分和從夏至到秋分,全球各地晝長都向平均值(12小時)接近,極晝、極夜的範圍都逐漸縮小。北迴歸線以北和南迴歸線以南的太陽高度都在向平均值接近。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升起方向逐漸接近正東,降落方向接近於正西。

6、從春分到夏至和從秋分到冬至,全球各地晝夜長短都在向極值變化,極晝、極夜的範圍都逐漸擴大。北迴歸線以北和南迴歸線以南的太陽高度也趨向極值。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升、落的方向,分別向東北、東南和西北、西南移動。

12樓:曉魚兒

二十四節氣按照陽曆劃分的。

我國是農業大國,因此極為重視氣候的變化,因為這是決定一年收成的主要因素。而導致氣候變化的,有一項是相對穩定的規律性變化,那就是四季的變化。中國的地理位置處於北半球的北溫帶,因此四季分明。

也正是由於我國古代勤勞的勞動人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觀察,最終總結出四季變化的規律。

十四節氣和陽曆基本上是一一對應,不會有太大的差別。數著陽曆的日期,自然就能得到二十四節氣的具體時日。我們劃分四季的標誌,就是以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為具體的點,宣告自這一天起,新的季節來臨。

事實上,農耕活動和二十四節氣是息息相關的,正是這二十四節氣的出現,方便了我國古代人民的耕作,為我國農業生產的豐收提供了極大便利!‍

13樓:王榮梅

24節氣是根據陽曆來劃分的,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的。

24節氣與陽曆一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的,因而每個節氣的陽曆日期基本不變,但是也還是有前後一兩天的擺動,這是因為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時間並不正好是365 天之故。

仍以立春為例:每年的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但在陰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24節氣作為指導農業的一個重要依據,一定要比較的準確才可以,所以,如果用陰曆來劃分的話,必然就會帶來很大的誤差,當然也就起不到指導作用了。

24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分為24個節氣,每月2個。

24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相差1~2天。因此,從這一點,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分析出來,24節氣雖然是來自古代中國,但是它的演算法卻是與現有的陽曆基本吻合,並且準確地按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24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

二十四節氣以什麼為依據而定的,二十四節氣劃分的依據是什麼?

根據太陽的位置來劃分的。即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劃分為24個彼此相等的段落。在農曆中,以立春為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是隨著鬥綱所指的地方並結合當時的自然氣候與景觀命名而來的。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是什麼,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 十二月建 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迴圈旋轉,斗柄繞東 南 西 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 歲 攝提 每一旋轉週期始於立春 終於大寒。現行的 二十四節氣 是依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

二十四節氣歌什麼意思,二十四節氣歌的含義

鹿晗是高速公路 二十四節氣歌是指 原產生於黃河流域一帶,它具體地反映了黃河流域一帶的農事活動和氣候關係。但由於二十四節氣能反映農時季節,便於人們分段掌握農事活動,便在全國各地流傳開了。各地農民在應用二十四節氣的過程中,結合本地地區氣候情況來安排農事,充實和豐富了二十四節氣的內容,使二十四節氣在各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