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二十四節氣是西漢開始的。
西漢時,「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文獻《淮南子·天文訓》。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採用「平氣法」(即平均時間法)劃分節氣。
「平氣法」用立杆測影確定黃河流域的日短至作為冬至日,將冬至與下一個冬至之間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稱為「中氣」,再把相鄰「中氣」之間的日期等分,稱為「節氣」;平均每月有一個「中氣」與一個「節氣」,統稱為「二十四節氣」。
2樓:韓娛飯
二十四節氣在上古時代(或遠古)已訂立,並開始使用。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它在上古時代(或遠古)已訂立。
古籍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北斗七星迴圈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係。
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季節的標準,稱為鬥建,亦稱月建。
干支紀元法,正月建寅,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干支歷將一歲劃分為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上古時代以北斗斗柄頂端的指向來確定「二十四節氣」,斗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
3樓:
西漢時,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文獻《淮南子·天文訓》。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
漢及後期很長一段時期採用「平氣法」(即平均時間法)劃分節氣。「平氣法」用測影確定日短至的冬至日,將冬至與下一個冬至之間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稱為「中氣」,再把相鄰「中氣」之間的日期等分,稱為「節氣」。平均每月有一個「中氣」與一個「節氣」,統稱為「二十四節氣」。
4樓:
二十四節氣是春秋戰國時代開始使用的。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
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運**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
24節氣分別為: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5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原產生於黃河流域一帶,它具體地反映了黃河流域一帶的農事活動和氣候關係。但由於二十四節氣能反映農時季節,便於人們分段掌握農事活動,便在全國各地流傳開了。各地農民在應用二十四節氣的過程中,結合本地地區氣候情況來安排農事,充實和豐富了二十四節氣的內容,使二十四節氣在各個地區都得到了因地制宜靈活地應用。
一、立春:
「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這個節氣,表示著萬物復甦的春天又開始了,天氣將逐漸回暖,廣闊的大地將呈現一片永珍更新的景象,也標明一年的農事活動的開始。俗話說:「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二、雨水:
雨水這個節氣,表示氣候逐漸回暖,雨量開始增多,結束了冬天少雨的現象。
三、驚蟄:
驚蟄這個節氣,表示春意漸濃,氣溫升高,春雷也開始轟鳴,蟄伏在泥土裡冬眠的昆蟲和小動物開始出土活動,過冬的蟲卵也快要孵化了。
四、春分:
這個節氣,表示春季日夜千分的意思。在春分這一天,全球各地晝夜都各為十二小時。此後,白天逐漸增長,夜間逐漸縮短。
五、清明:
清明這個節氣,表示氣溫已變暖,草本萌動,自然界出現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六、穀雨:
穀雨這個節氣,表示降雨量逐漸增多,更適宜農作物生長,所謂「雨生百穀」就是這個意思。
七、立夏:
立夏這個節氣,表示風和日麗的春天已經過去,夏季開始,炎熱的大氣即將來臨,農事活動已進入夏季繁忙季節了。
八、小滿:
小滿這個節氣,表示農作物欣欣向榮,長得豐滿可愛。由於暴雨已開始,江河易滿。
九、芒種:
「芒」是指殼實尖端的細毛。芒種這個節氣,北方表示收割麥類作物和播種稻穀。有人把芒種說忙種,由於這時候是耕種最忙的季節,意思也是可相通的。
十、夏至:
夏至這個節氣,表示炎熱的夏天到來了。夏至這一天,白天最長,黑夜最短。這個時期日長夜短。
十一、小暑:
小暑這個節氣,表示已進入暑天,炎熱逼人。
十二、大暑:
大暑這個節氣,表示夏季最炎熱的署天來臨了。
十三、立秋:
立秋這個節氣,表示炎熱的夏季將過,天高氣爽的秋天開始。
十四、處暑:
「處」是終止的意思。處署這個節氣表示炎熱的暑天已過去,天氣漸漸轉涼。
十五、白露:
白露這個節氣,表示天氣更涼,空氣中的水汽,夜晚常在草木等物體上凝結成白色的露珠。
十六、秋分:
秋分這個節氣,同春分一樣,表示秋季日夜平分的意思。在秋分這一天,全球各地晝夜都各為十二小時。此後,黑夜逐漸增長,白天逐漸縮短。
十七、寒露:
寒露這個節氣,表示露水更濃,天氣逐漸由涼轉寒。
十八、霜降:
霜降這個節氣,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
十九、立冬:
立冬這個節氣,表示冬季的開始。預示氣候的寒涼程度將逐漸加劇。
二十、小雪:
小雪這個節氣,表示到了冬季,北方開始降雪。
二十一、大雪:
大雪這個節氣和小雪一樣,但表示降雪要來得大些。
二十二、冬至:
冬至這個節氣,表示最冷的冬天要來了。
二十三、小寒:
小寒這個節氣,表示開始進入冬季最寒冷的季節。會出現霜凍。
二十四、大寒:
大寒這個節氣,同小寒一樣表示一年中天氣最寒冷的季節
6樓:半個女漢紙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
早在東周春秋戰國時代,我國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執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係,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
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淮南子》一書就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古時把節氣稱「氣」,每月有兩個氣:前一個氣叫「節氣」,後一個氣叫「中氣」。二十四節氣按月分佈情況如下表,它又同農曆閏月的安排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農曆中,以立春為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是隨著鬥綱所指的地方並結合當時的自然氣候與景觀命名而來的。所謂鬥綱,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顆星隨著天體的執行,鬥綱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
如正月為寅,黃昏時杓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指寅;二月為卯,黃昏時杓指卯,半夜衡指卯,白天魁指卯,其餘的月份類推。
7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后200-300年的時候有公元紀年法。,我們的廿四節氣要早於公元紀年法400-500年。
8樓:匿名使用者
早於公元紀法400-500年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9樓:阿維
二十四節氣上古時期就已經產生,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確定,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攝提);每一旋轉週期,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干支紀元法,正月建寅,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干支歷將一歲劃分為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上古時代以北斗斗柄頂端的指向來確定「二十四節氣」,斗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一個週期作為一個輪迴,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時節太陽在黃道上位置的不同、寒來暑往的準確時間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二十四節氣是24個時間點,「點」具體落在哪天,是天體運動的自然結果。
10樓:月似當時
「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它在上古時代(或遠古)已訂立。古籍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北斗七星迴圈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係。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季節的標準,稱為鬥建,亦稱月建。
干支紀元法,正月建寅,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干支歷將一歲劃分為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
上古時代以北斗斗柄頂端的指向來確定「二十四節氣」,斗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在古老文化中,干支時間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絡在一起的,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
11樓:唯有
二十四節氣在上古時代已訂立,到漢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依據黃道面劃分制定,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太陽曆範疇。它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
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當今使用的農曆吸收了干支歷「二十四節氣」成分作為曆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來符合迴歸年,形成陰陽合曆。2023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我國干支歷二十四節氣開始的日期,與國際通用的公曆基乎一致,最多相差一兩天,這也正是因為干支歷和公曆一樣,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繞太陽公轉一週作為依據。干支歷是用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歷法。
干支紀法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它用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十二個月,每個月含有兩個節氣,沒有閏月。干支歷與地球環繞太陽的週期運動有關,其年月日全由太陽視運動決定,與太陰月相無關。
但它又與通常的陽曆(如公曆)不同,後者月長由人為規定而與天象無涉,所以它是有中國特色的陽曆。自古迄今,干支歷依舊流行於萬年曆等書,用於象數、風水和命理學中。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是什麼,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 十二月建 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迴圈旋轉,斗柄繞東 南 西 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 歲 攝提 每一旋轉週期始於立春 終於大寒。現行的 二十四節氣 是依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
二十四節氣古詩,有關二十四節氣的詩詞
詩 貴穀子 大寒花草樹木管時令,飛禽鳥鳴報農村。悄然歡送大寒夜,熱熱鬧鬧迎新年。小寒寒九出門霜上走,草廬簷下冰筍久。喜鵲登枝嬉戲叫,催問春天何時到?冬至日照數九冬至天,清霜風高未辭歲。又是一個平衡日,子線從南向北迴。大雪蒼茫大地一片白,素夜田園生天籟。瀌瀌鋪飄雪滿天,瑞兆來歲必豐年。小雪不見藕塘芙蕖...
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節氣歷史,二十四節氣的來歷和意義
胡彥斌介紹二十四節氣的意義。1 來歷。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 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 氣候 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週而復始,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