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樂觀的幫助你了
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孔丘曰:
「水有何德?」老子說:「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
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老子點頭說:
「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鑑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捨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
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
2樓:北天上的黎明
一日孔老二人站在橋邊,老子說上善若水。孔子說看不到它善不善,但見它不停流動日夜不息。老子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老子說水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孔子說大道不行呀我將泛舟於江湖。老子說居善地心善淵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夫唯無爭故無尤,孔子說諾。
以「上善若水」為題,寫一篇作文 15
3樓:楊信玉
我常常想,人是否應該這樣生活,如海洋般生活。
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捲雲舒,也許,這是許多人夢想中最為閒適的生活。獨倚花鋤,輕舟淺影,望飛鴻猶嘆流年逝水,可謂風流清絕,意蘊高遠,值得用一生體味。
輕舟航不得千里,飛鴻望不斷秋山,彈指間芳菲已盡,零落成泥,小小的閒適將芳跡難尋,空餘「怎一個愁字了得」之嗟嘆。書香已碎,清茗未溫。
上善若水,海為水之本體,可以承載無數的深沉,在這深沉中表現出的,將是如海般永恆的大生命。
海洋無限寬廣,寬廣到能夠承載陸地和其上的一切。碧海般的生命,也應具有如是的屬性,無論周遭的境地如何,他的胸襟至少應可以承受起幾句榮辱之詞的重量。而不至於像某些**案的製造者,因為不解包容,戕害瞭如夏花般絢爛的生命。
自己,也將被心中之袱壓倒至萬劫不復。
海洋蘊有悠遠深邃的智慧,這些無上的奇珍深深地埋藏於海底,從不隨波逐流。因為,它們知道自己的分量,如若浮上海面,任流光璀璨,它們也只不過是些閃亮的瓦礫。小智小慧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致命傷。
無數所謂的功成名就人士,哪怕是隻有小學文化,都開始撰寫「我的人生哲學」,處處宣傳「我的奮鬥史」。無數的學者也紛紛走上講壇,拋棄掉自己的學問,甚至不顧歷史的真實,恣意新增些插科打諢、娛樂大眾的佐料。錢文忠曾說:
「現在的國學熱是虛熱,因為缺乏實質。」我同意他的說法,現代社會被浮躁心態所充斥,少有人去靜靜地思考文化的真正內涵。國學在當下的流行,也僅如超女快男一樣,只是娛樂大眾的又一個玩具。
正因如此,追尋碧海般的境界,便更加顯得彌足珍貴。如碧海般深沉而平靜,踏實下來,捧起塵封的原著,用心去感受衣袂飄飄、宮闕巍峨的漢唐文化,去誦讀,去理解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之尋覓,綿綿瓜瓞,民之初生之悠遠,「有兔爰爰,雉離於羅」之悲愴,跂彼織女,終日七襄之無奈,用自己的心去體悟聖人之言,名家之論,用碧海般的心境去吸納百川,去石留金。文化,以及古人的精神,將從講壇的裹挾中解脫,在國人心中復活,乃至永生。
生若碧海,所以寬以待人,生若碧海,所以知能廣博。生若碧海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也是生命所應達到的終極目標,如碧海般寬廣、博大,以至和諧而永恆。
如果,在我身後有人評價我,那麼,我希望他說出四個字:「宛若碧海」。
雖簡短,亦勝於萬語千言。
如是我願。
關於上善若水的句子完整的 和上善若水的意思
4樓:婷婷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解 釋:上善:至善,最完美;水:這裡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了。
出 處: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周易》中也有兌卦與此義相同!
[編輯本段][評析]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
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他認為上善的人,就應該象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麼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上善若水」,是說水具有滋養萬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爭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正如古人所說的:
「到江送客棹,出嶽潤民田。」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盡力去為。水的這種特性,可謂之「上善」。
不見其形的東西,可以進入到沒有縫隙的東西中去,由此我們知道了「不言」的教導,「無為」的好處。
老子在自然界萬事萬物中最讚美水,認為水德是近於道的。而理想中的"聖人"是道的體現者,因為他的言行有類於水。為什麼說水德近於道呢?
王夫之解釋說:"五行之體,水為最微。善居道者,為其微,不為其著;處眾之後,而常德眾之先。
"以不爭爭,以無私私,這就是水的最顯著特性。水滋潤萬物而無取於萬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窪、最潮溼的地方。在此後的七個並列排比句中,都具有關水德的寫狀,同時也是介紹善之人所應具備的品格。
老子並列舉出七個"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啟發。最後的結論是:為人處世的要旨,即為"不爭"。
也就是說,寧處別人之所惡也不去與人爭利,所以別人也沒有什麼怨尤。
公元前516年周朝覆滅,老子朝逃往楚國,用今天的話說55歲的老子失業了,回到了家鄉(可能是務農吧,這一段沒看仔細)。這時比老子小20歲的孔子曾拜訪過老子,向老子請教學問,典故「孔子問李」就是這樣來的。孔子將老子比做「龍」,來形容老子的深不可測、難以著磨。
二人見到山中流淌的溪水,孔子說:「逝者如斯乎」,老子卻說:「上善若水」。
信奉「禮教仁義」的孔子與一心想「迴歸自然」的老子兩位聖人之間的交流,為後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鋪下了奠基。
《荀子·宥坐》記載了孔子答**子貢問水的一段對話:"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於孔子曰:
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洮洮乎不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而仞之谷不懼,似勇。
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潔,似善化。
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在此處,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備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這裡涉及到德、義、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德範疇。
這其中的觀點與道家有顯而易見的區別,但也有某些相似之處。可以此段引文與《道德經》第八章參照閱讀。
**《都江堰》(餘秋雨):
水,看似柔順無骨,卻能變得氣勢滾滾,波湧浪疊,無比強大;看似無色無味,卻能揮灑出茫茫綠野,累累碩果,萬紫千紅;看似自處低下,卻能蒸騰九霄,為云為雨,為虹為霞;看似沒有造型,卻能作為滋潤萬物的救星而被殷殷期盼……
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實際上,一切成功的治水方案都是因為人領悟了水,應順了水,聽從了水。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出現天人合一,無我無私,長生不老。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便是道。
5樓:壹方靜守
一、出處及原句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
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二、翻譯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
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6樓:雅色水晶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這裡老子以水的形象來說明"聖人"是道的體現者,因為聖人的言行有類於水,而水德是近於道的。
[譯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
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7樓:匿名使用者
出 處: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
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老子與孔子哲學思想的不同(急,孔子與老子的思想差異
摩托羅辣 孔子是儒家的 創始人,老子是道家的創始者 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不同可以概括為儒道兩家的主張不同 我們可以用三個簡單的概念來分辨儒家與道家的不同 第一,儒家以人為中心,強調人的社會性 道家不以人為中心,重視人的自然性 第二,儒家以天為至高存在,凸顯歷史背景 道家以道為至高存在,展現宇宙視野 第三...
老子的影響力為什麼不如孔子,老子和孔子那個影響力更大啊?
第一 孔子 國際影響力6 本土影響力10 綜合指數16 從史料看,孔子iq很高,書讀的多記性又好,說話也有技巧,在當時絕對是個高人,你不懂的事情,問他,都會有滿意的答案。就是放在今天,孔子也有北大碩士研究生的水平。但是,這個人沒有很高的學問,也沒有完整的思想體系,把他排到中國文人之首,怎麼品味都覺得...
孔子與老子誰的境界更高
捻索 老子是黃老之術,思想精神承接上古黃帝的皇帝思想皇帝之術。那麼什麼是皇帝呢,我們古代推崇三皇五帝,這三皇分別是天皇,地皇,人皇,五帝分別是黃帝 顓頊 帝嚳 堯 舜 他們都是上古的人物,他們的學術特色是推崇陰陽五行太極八卦以及先天一炁的道家。比如天皇伏羲氏人首蛇身。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