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為政第二的內容

時間 2021-08-30 09:30:55

1樓:

為政第二

『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

心所欲,不逾矩。」

『5』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7』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9』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10』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2』子曰:「君子不器。」

『13』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8』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

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19』哀公聞曰:「何為**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服;舉枉錯諸直,**不服。」

『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

不能,則勤。」

『2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

政,奚其為為政?」

『2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

『23』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

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2樓:沃澄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共,音拱,亦作拱。

政之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為言得也,得於心而不失也。北辰,北極,天之樞也。

居其所,不動也。共,向也,言眾星四面旋繞而歸向之也。為政以德,則無為而天下歸之,其象如此。

程子曰:「為政以德,然後無為。」範氏曰:

「為政以德,則不動而化、不言而信、無為而成。所守者至簡而能御煩,所處者至靜而能制動,所務者至寡而能服眾。」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詩三百十一篇,言三百者,舉大數也。

蔽,猶蓋也。「思無邪」,魯頌駉篇之辭。凡詩之言,善者可以感發人之善心,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其用歸於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

然其言微婉,且或各因一事而發,求其直指全體,則未有若此之明且盡者。故夫子言詩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盡蓋其義,其示人之意亦深切矣。程子曰:

「『思無邪』者,誠也。」範氏曰:「學者必務知要,知要則能守約,守約則足以盡博矣。

經禮三百,曲禮三千,亦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音導,下同。道,猶引導,謂先之也。

政,謂法制禁令也。齊,所以一之也。道之而不從者,有刑以一之也。

免而無恥,謂苟免刑罰。而無所羞愧,蓋雖不敢為惡,而為惡之心未嘗忘也。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禮,謂制度品節也。格,至也。言躬行以率之,**固有所觀感而興起矣,而其淺深厚薄之不一者,又有禮以一之,**恥於不善,而又有以至於善也。

一說,格,正也。書曰:「格其非心。

」愚謂政者,為治之具。刑者,輔治之法。德禮則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禮之本也。

此其相為終始,雖不可以偏廢,然政刑能使民遠罪而已,德禮之效,則有以使民日遷善而不自知。故治民者不可徒恃其末,又當深探其本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古者十五而入大學。心之所之謂之志。

此所謂學,即大學之道也。志乎此,則念念在此而為之不厭矣。三十而立,有以自立,則守之固而無所事志矣。

四十而不惑,於事物之所當然,皆無所疑,則知之明而無所事守矣。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賦於物者,乃事物所以當然之故也。知此則知極其精,而不惑又不足言矣。

六十而耳順,聲入心通,無所違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如字。

從,隨也。矩,法度之器,所以為方者也。隨其心之所欲,而自不過於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也。

程子曰:「孔子生而知之也,言亦由學而至,所以勉進後人也。立,能自立於斯道也。

不惑,則無所疑矣。知天命,窮理盡性也。耳順,所聞皆通也。

從心所欲,不逾矩,則不勉而中矣。」又曰:「孔子自言其進德之序如此者,聖人未必然,但為學者立法,使之盈科而後進,成章而後達耳。

」胡氏曰:「聖人之教亦多術,然其要使人不失其本心而已。欲得此心者,惟志乎聖人所示之學,循其序而進焉。

至於一疵不存、萬理明盡之後,則其日用之間,本心瑩然,隨所意欲,莫非至理。蓋心即體,欲即用,體即道,用即義,聲為律而身為度矣。」又曰:

「聖人言此,一以示學者當優遊涵泳,不可躐等而進;二以示學者當日就月將,不可半途而廢也。」愚謂聖人生知安行,固無積累之漸,然其心未嘗自謂已至此也。是其日用之間,必有獨覺其進而人不及知者。

故因其近似以自名,欲學者以是為則而自勉,非心實自聖而姑為是退託也。後凡言謙辭之屬,意皆放此。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孟懿子,魯大夫仲孫氏,名何忌。無違,謂不背於理。樊遲御,子告之曰:

「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孔子**,名須。御,為孔子御車也。

孟孫,即仲孫也。夫子以懿子未達而不能問,恐其失指,而以從親之令為孝,故語樊遲以發之。樊遲曰:

「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生事葬祭,事親之始終具矣。禮,即理之節文也。人之事親,自始至終,一於禮而不苟,其尊親也至矣。

是時三家僭禮,故夫子以是警之,然語意渾然,又若不專為三家發者,所以為聖人之言也。胡氏曰:「人之慾孝其親,心雖無窮,而分則有限。

得為而不為,與不得為而為之,均於不孝。所謂以禮者,為其所得為者而已矣。」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武伯,懿子之子,名彘。言父母愛子之心,無所不至,惟恐其有疾病,常以為憂也。人子體此,而以父母之心為心,則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於不謹矣,豈不可以為孝乎?

舊說,人子能使父母不以其陷於不義為憂,而獨以其疾為憂,乃可謂孝。亦通。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養,去聲。別,彼列反。

子游,孔子**,姓言,名偃。養,謂飲食供奉也。犬馬待人而食,亦若養然。

言人畜犬馬,皆能有以養之,若能養其親而敬不至,則與養犬馬者何異。甚言不敬之罪,所以深警之也。胡氏曰:

「世俗事親,能養足矣。狎恩恃愛,而不知其漸流於不敬,則非小失也。子游聖門高弟,未必至此,聖人直恐其愛逾於敬,故以是深警發之也。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有事**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食,音嗣。色難,謂事親之際,惟色為難也。

食,飯也。先生,父兄也。饌,飲食之也。

曾,猶嘗也。蓋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故事親之際,惟色為難耳,服勞奉養未足為孝也。舊說,承順父母之色為難,亦通。

程子曰:「告懿子,告眾人者也。告武伯者,以其人多可憂之事。

子游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

回也不愚。」回,孔子**,姓顏。字子淵。

不違者,意不相背,有聽受而無問難也。私,謂燕居獨處,非進見請問之時。發,謂發明所言之理。

愚聞之師曰:「顏子深潛純粹,其於聖人體段已具。其聞夫子之言,默識心融,觸處洞然,自有條理。

故終日言,但見其不違如愚人而已。及退省其私,則見其日用動靜語默之間,皆足以發明夫子之道,坦然由之而無疑,然後知其不愚也。」

子曰:「視其所以,以,為也。為善者為君子,為惡者為小人。

觀其所由,觀,比視為詳矣。由,從也。事雖為善,而意之所從來者有未善焉,則亦不得為君子矣。

或曰:「由,行也。謂所以行其所為者也。

」察其所安。察,則又加詳矣。安,所樂也。

所由雖善,而心之所樂者不在於是,則亦偽耳,豈能久而不變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焉,於虔反。廋,所留反。焉,何也。

廋,匿也。重言以深明之。程子曰:

「在己者能知言窮理,則能以此察人如聖人也。」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尋繹也。

故者,舊所聞。新者,今所得。言學能時習舊聞,而每有新得,則所學在我,而其應不窮,故可以為人師。

若夫記問之學,則無得於心,而所知有限,故學記譏其「不足以為人師」,正與此意互相發也。

子曰:「君子不器。」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周氏曰:「先行其言者,行之於未言之前;而後從之者,言之於既行之後。」範氏曰:

「子貢之患,非言之艱而行之艱,故告之以此。」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普遍也。

比,偏黨也。皆與人親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君子小人所為不同,如陰陽晝夜,每每相反。

然究其所以分,則在公私之際,毫釐之差耳。故聖人於周比、和同、驕泰之屬,常對舉而互言之,欲學者察乎兩閒,而審其取捨之幾也。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不求諸心,故昏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程子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範氏曰:

「攻,專治也,故治木石金玉之工曰攻。異端,非聖人之道,而別為一端,如楊墨是也。其率天下至於無父無君,專治而欲精之,為害甚矣!

」程子曰「佛氏之言,比之楊墨,尤為近理,所以其害為尤甚。學者當如淫聲美色以遠之,不爾,則駸駸然入於其中矣。」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女,音汝。由,孔子**,姓仲,字子路。

子路好勇,蓋有強其所不知以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則以為知,所不知者則以為不知。

如此則雖或不能盡知,而無自欺之蔽,亦不害其為知矣。況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

子張學幹祿。子張,孔子**,姓顓孫,名師。幹,求也。

祿,仕者之奉也。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行寡之行,去聲。呂氏曰:

「疑者所未信,殆者所未安。」程子曰:「尤,罪自外至者也。

悔,理自內出者也。」愚謂多聞見者學之博,闕疑殆者擇之精,慎言行者守之約。凡言在其中者,皆不求而自至之辭。

言此以救子張之失而進之也。程子曰:「修天爵則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謹,得祿之道也。

子張學幹祿,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為利祿動,若顏閔則無此問矣。或疑如此亦有不得祿者,孔子蓋曰耕也餒在其中,惟理可為者為之而已矣。」

哀公問曰:「何為**服?」孔子對曰:

「舉直錯諸枉,**服;舉枉錯諸直,**不服。」哀公,魯君,名蔣。凡君問,皆稱孔子對曰者,尊君也。

錯,舍置也。諸,眾也。程子曰:

「舉錯得義,則人心服。」謝氏曰:「好直而惡枉,天下之至情也。

順之則服,逆之則去,必然之理也。然或無道以照之,則以直為枉,以枉為直者多矣,是以君子大居敬而貴窮理也。」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

「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季康子,魯大夫季孫氏,名肥。莊,謂容貌端嚴也。

臨民以莊,**敬於己。孝於親,慈於眾,**忠於己。善者舉之而不能者教之,**有所勸而樂於為善。

張敬夫曰:「此皆在我所當為,非為欲使民敬忠以勸而為之也。然能如是,則其應蓋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定公初年,孔子不仕,故或人疑其不為政也。

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

』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書周書君陳篇。書雲孝乎者,言書之言孝如此也。

善兄弟曰友。書言君陳能孝於親,友于兄弟,又能推廣此心,以為一家之政。孔子引之,言如此,則是亦為政矣,何必居位乃為為政乎?

蓋孔子之不仕,有難以語或人者,故託此以告之,要之至理亦不外是。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輗,五兮反。軏,音月。大車,謂平地任載之車。

輗,轅端橫木,縛軛以駕牛者。小車,謂田車、兵車、乘車。軏,轅端上曲,鉤衡以駕馬者。

車無此二者,則不可以行,人而無信,亦猶是也。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陸氏曰:

「也,一作乎。」王者易姓受命為一世。子張問自此以後,十世之事,可前知乎?

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馬氏曰:

「所因,謂三綱五常。所損益,謂文質三統。」愚按:

三綱,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謂:

仁、義、禮、智、信。文質,謂:夏尚忠,商尚質,周尚文。

三統,謂:夏正建寅為人統,商正建醜為地統,周正建子為天統。三綱五常,禮之大體,三代相繼,皆因之而不能變。

其所損益,不過文章制度小過不及之間,而其已然之跡,今皆可見。則自今以往,或有繼周而王者,雖百世之遠,所因所革,亦不過此,豈但十世而已乎!聖人所以知來者蓋如此,非若後世讖緯術數之學也。

胡氏曰「子張之問,蓋欲知來,而聖人言其既往者以明之也。夫自修身以至於為天下,不可一日而無禮。天敘天秩,人所共由,禮之本也。

商不能改乎夏,周不能改乎商,所謂天地之常經也。若乃制度文為,或太過則當損,或不足則當益,益之損之。與時宜之,而所因者不壞,是古今之通義也。

因往推來,雖百世之遠,不過如此而已矣。」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非其鬼,謂非其所當祭之鬼。諂,求媚也。見義不為,無勇也。」知而不為,是無勇也。

現在高二數學第二學期學些什麼內容

happy的小綿羊 文科學概率,複數,理科學導數。 火星沒事 我就是高二的,浙江。在學拋物線以及導數。最後的知識了。 一 學生情況分析 1 高二兩個理科班學生對數學有比較比較濃厚的興趣,學習基礎相對較好,他們中的大多數經過一年多的學習有一定的數學能力,能夠順利的完成學習任務。在本學期的高中會考中順利...

以“開學第二天”為內容寫新聞,以“開學第二天”為內容寫一篇新聞

開學了,一個多月的假日,夢一般的過去了。大清早,正在睡夢中的我,被媽媽那熟悉的聲音叫醒,一個多月沒早醒,我還真捨不得我的寒假生活。我們又迎來了新學期,在每一個全新的起點,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種期盼 明天的我會更精彩。因此,我一定在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中,展現著自己迎接新學期的新氣象。今天的老師,同學們都把...

西遊記第二回主要內容,西遊記第二回概括

阿沾 孫悟空在須菩提門下學藝六七年過去,須菩提祖師問悟空要學何種道,並列舉了術 流 靜 動四門,悟空都以不能長生為由拒絕了,並在其頭上打了三下,倒背手,走入裡面,將中門關了。悟空也是機智,領悟了祖師要他三更時分從後門進入傳道的意思。並在三更時分找祖師學了長生之道。而這長生之道有 三災厲害 須得躲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