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和地藏菩薩兩尊佛都喜歡,很糾結,不知到底修哪尊

時間 2021-08-30 09:28:12

1樓:簡樂之旅

1、隨喜善士對兩位大士產生歡喜心,

對三寶產生歡喜心產生的果報也是非常大的

引用索達吉堪布在《大圓滿前行講記》中的一段話來作為例子

「《雜寶藏經》中有一則公案說:一位童女乘車到園中游戲,正好見到佛陀入城,馬上就避開讓路。她在路邊看到相好莊嚴的佛陀,特別生歡喜心,以此功德,死後轉生到了天界。

帝釋天問她轉生的因緣,她回答說:「我見佛入城,回車而避道,歡喜生敬信,命終得生天。」這就是一種清淨信,以此一念信心,就可以令她轉生天界。

2、按照《大圓滿前行》中的介紹您這屬於信心的表現,叫清淨信,比較不穩固,為了讓這種信心穩固有必要進一步進行學習和了解,這在本回答最後我將給您分享索達吉堪布開示的內容。這就好比說我們對拉薩很嚮往,對烏魯木齊也很嚮往,於是我們就直接去了,一般我們不會這麼做,而是會去做一些準備,查一查路怎麼走,做什麼車,應該注意什麼事情,我們的預算有多少,天氣如何,那個季節去最好,去了,有什麼好玩的?等等一系列的學習和了解,然後對應做了準備才會出發,同樣學佛也是如此,要知道怎麼修,然後再去修。

3、從究竟意義上說,兩尊菩薩是沒有差別的

,僅僅是針對不同眾生和意樂而有不同的顯現,不管修哪一尊菩薩的法,另一尊菩薩都會很高興很隨喜,並加持您早日成就,如果精進修學,那麼結果都能因此而獲得大利益,直至獲得佛果。

4、最後再次隨喜您,願善願早日成辦。

5、附錄索達吉堪布關於信心的開示:

信心的重要性

總的來說,能開啟一切正法之門的就是皈依。阿底峽尊者曾講過:外道和內道之間的差別,不是用其他行為、裝束、教理來區分,是要用皈依來辨別。

而若要開啟皈依之門,必須依賴於信心。因此,在皈依之初,我們生起穩固的信心非常重要。

沒有信心的話,儘管三寶的功德無量無邊,你也不可能得到利益;而一旦有了信心,這些自然就可以獲得,所以信心是一切的根本。誠如《入行論》所言:「佛說一切善,根本為信解。

」《心地觀經》也說:「入佛法海,信為根本;渡生死河,戒為船筏。」

其實就算是世間人,也很在乎信心。那天我看見一戶人在吵架,那女的邊吵邊哭:「你對我連信心都沒有,那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她的「信心」可能指信任吧。可見,世間人也覺得信心是非常根本的東西,沒有它,彼此之間很難以相處。

而我們作為佛教徒,信心就更重要了。看有些在家人或出家人,表情、言行舉止中經常對上師三寶,流露出純正的信心,這樣的話,什麼事情都好辦,不可思議的無形加持自會融入心田。反之,倘若對上師三寶沒有一點恭敬心、歡喜心或信心,那麼上師三寶再有功德,對自己也沒有絲毫利益。

就像一個被蓋住的器皿,天上月亮的影子是無法顯現在裡面的。所以,大家千萬不要阻塞信心之門!

◎ 信心的分類

信心,可以分為清淨信、欲樂信、勝解信三種

(一)清淨信:

當你步入陳設佛像、經書、佛塔的佛殿或經堂,或者見到上師、善知識、高僧大德的尊顏,聽到他們的豐功偉績及感人事蹟,依靠此類因緣,立即想到他們的悲心廣大等等,這種由清淨心引發而生起的信心,就叫做清淨信。

如果尋找清淨信的根源,你就會發現它只是突然產生的一種強烈激動,並不穩固

。不少人可能都有這種經驗:第一次看到佛像、聽到佛經,在佛塔前頂禮,淚水就止不住地一直流;或者見到一位高僧大德,自己就開始哇哇大哭:

「上師啊,您真是好慈悲,我越看您越想哭……」這都是一種清淨信。但這種信心並不穩固,尤其是剛開始特別愛哭的人,一次性都流乾了,到最後就不哭了。其實這樣也不好,你還是要留一點點,以後偶爾再哭一哭。

(眾笑)

不過即便如此,清淨信的功德也很大。《雜寶藏經》中有一則公案說:一位童女乘車到園中游戲,正好見到佛陀入城,馬上就避開讓路。

她在路邊看到相好莊嚴的佛陀,特別生歡喜心,以此功德,死後轉生到了天界。帝釋天問她轉生的因緣,她回答說:「我見佛入城,回車而避道,歡喜生敬信,命終得生天。

」這就是一種清淨信,以此一念信心,就可以令她轉生天界。

所以,我們平時走在路上,見到高僧大德來了,也應該讓到一邊,恭敬並且心生歡喜。那天覺姆經堂開光,迎請門措上師下來時,好多居士都一直在哭。這並不是因為痛苦,而是因為歡喜。

也許在不信佛的人眼裡,覺得這些人特別傻,為什麼哭得那麼傷心?難道是上師太慈悲了,經堂太莊嚴了,然後就很想哭?卻不知這是他們善根的萌發和流露。

這種清淨信也是需要的。不然,你看見佛像也好、上師也好,就像石頭一樣,什麼感覺都沒有,甚至是特別不滿的、蔑視的眼光,那諸佛菩薩和上師的加持沒辦法入於你心。所以,我們的心還是要稍微有點觸動,不要總排斥:

「這些人怎麼這麼激動?哭什麼!歡喜什麼!

」看到他們拿鮮花見上師時都跳起來了,就認為這些人精神有毛病,卻沒意識到這是信心的一種標誌。

(二)欲樂信:

當聽到惡趣輪迴的痛苦,自然生起恐懼心,渴望從中解脫;當聽到善趣、淨土與解脫的安樂,油然生起渴求獲得的心態;當聽到善法的功德,就生起想要修行的念頭;當現見罪業的過患,便立即下決心想要斷除。這些都屬於欲樂信。

欲樂信的境界比清淨信有所提升

,因為它不是純粹的感性,而是包含了理性的成分在內

。過去你行持善法時不明白道理,現在知道了行善斷惡的好處後,這種信心就不會輕易動搖,以此最終可獲得解脫,遠離一切恐怖。《諸法集要經》雲:

「若人意清淨,常禮敬諸佛,獲最上吉祥,得離諸恐怖。」

前面所講的清淨信,只是一種激動、一種歡喜,來得快,去得也快,就像感冒發燒一樣。而欲樂信的話,必須要先懂得功德和過患,之後再生起想斷除惡業、行持善法的心,這種心就不容易消失,並以此可以出離輪迴。

《父子合集經》亦言:「眾會若聞佛所說,心生淨信決定解,勤修妙行趣菩提,超出輪迴生死海。」意思是,在眾會中聽聞佛陀所說的法,若能生起清淨及決定的信解,精勤修持趣往菩提的妙行,那麼定然會超出輪迴的生死大海。

因此,欲樂信的力量遠遠超過清淨信,希望各位務必要具足這一點。其實信心就像門票,沒有它的話,在門口上就卡住了,無法進入電影院,**到三寶的精彩影片。

(三)勝解信:

通過一定的聞思,了知三寶的不共功德與加持後,我們從內心深處生起信解,知道一切時分無欺的皈依處,就是三寶;無論是苦是樂、是病是痛、是生是死,不管發生任何事,三寶都會知曉;除了三寶之外,沒有其他可依賴、可指望的靠山。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心,就稱為勝解信。

鄔金蓮花生大士說過:「具有堅信得加持,若離疑心成所願。」有了堅定的信心,就會得到加持;離開了一切懷疑,所願便可以成就。

《大莊嚴論經》亦云:「若以深信心,禮敬佛足者,是人於生死,便為不久住。」若以深深的信心禮敬佛足,這種人在生死輪迴中呆的時間不會太久。

因此,信心猶如種子,能生長一切善法功德,倘若不具備信心,就如同種子被火燒得一乾二淨一樣,不可能產生點滴善法。如經雲:「無信心之人,不生諸善法,如種被火焚,青芽豈能生?

」《大寶積經》第28卷也有個類似的教證:「若不信之人,不生諸白法,猶如燒種子,不生根牙等。」

此外,信心還居於七聖財 的首位,如雲:「信心如寶輪,晝夜修善道。」所以說,信心是一切財寶中首屈一指的。

信心就像寶藏,是無窮無盡功德的源泉,《華嚴經》雲:「信是寶藏第一法,為清淨手受眾行。」又云:

「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信心就像雙足,能令人踏上解脫勝道;信心又像雙手,能將一切善法攬入自相續。如頌雲:

「信財寶藏雙足勝,猶如雙手攝善根。」因此,信心能攝一切善根,一切功德皆依信心而得。

三寶的悲心與加持雖不可思議,但若想使之融入相續,唯一還要依賴信心和恭敬心。如果你具有上等的信心與恭敬心,那所得上師三寶的悲憫與加持也是上等的;倘若具有中等的信心與恭敬心,所得到的悲憫與加持也是中等的;假如僅僅具備下等的信心與恭敬心,就只能獲得少許的加持與悲憫;若是根本沒有信心和恭敬心,那絕不可能得到上師三寶的悲憫與加持。

這一點,希望各位務必要牢記!有時候我們常會怨天尤人:「怎麼回事?

我天天都祈禱,但什麼感應也沒有!」其實你或許只是口頭上祈禱、身體上頂禮,但內心的信心還不夠,這樣一來,上師三寶無比的功德、悲憫、加持,你就不一定能獲得。所以,大家要想方設法將自己的信心提升。

而若要做到這一點,聽聞佛法相當重要。《華嚴經》雲:「若常信奉於尊法,則聞佛法無厭足。

若聞佛法無厭足,彼人信法不思議。」意思是說,假如你信奉尊勝的佛法,就會無有厭足地聽聞佛法;如果聽聞佛法不知疲厭,一直沒有滿足感,那你對佛法的信心會不可思議,各種功德也將隨之出現。

《大智度論》中就講了一個天界的手居士,他之所以轉生於天界,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供養佛陀無有厭倦;

二、聽聞佛法無有厭倦;

三、供養僧眾無有厭倦。

所以,大家一定要不斷地聞思修行,只有對佛法的真理越來越瞭解,信心才會越來越增上。否則,完全把佛法擱置一邊、拋之腦後,自己的信心則很難長久保持!

我家裡有尊觀音菩薩,可是我很喜歡地藏菩薩,這樣有衝突嗎

2樓:腳大的人

地藏菩薩代表願力.

觀音菩薩代表慈悲.

都是佛性的顯現.

單獨供哪一尊,一起供都無妨.

供佛菩薩象是要提醒自己,要學習佛菩薩的精神,要求覺悟.

聽到有人罵我,我想一下地藏菩薩到地獄度眾生,就忍耐下來,不發火,就是真供養.

看到有人遭災,想一下觀音菩薩,於是盡力幫助,就是真供養.

3樓:木繹

寺院,菩薩的心量廣大,都是為了救苦救難,不是來爭奪信徒的。

只要一心稱念自己喜愛的菩薩就好,清淨。

阿彌陀佛

南麼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麼大願地藏王菩薩

4樓:~伊梵※語菲

阿彌陀佛!施主全部供養好了,不要有分別心,要明白主伴圓融的道理。菩薩是

不會和你計較什麼的,否則就不叫菩薩了,阿彌陀佛!師兄早證菩提!

5樓:匿名使用者

心誠就可以了,菩薩不會在意和誰在一起的.我佛普度眾生

6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觀世音菩薩和地藏

菩薩都是一樣的..只是你有分別心而以...地藏菩薩很了不起.

地獄不空不成佛...觀世音很慈悲,無所不應.....如果你喜歡那個就供養吧..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供養全部..不管是誰..

這樣結因緣呵呵

觀世音菩薩和慈航道長

在中國的雜學裡面是基本被認為是一個人 說慈航道人大家很陌生,談觀世音大家就不陌生了。天下人皆知,觀世音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你可知道,觀音菩薩就是慈航的化身,為此,慈航就是觀音。所以道教敬慈航,佛教敬觀音。因為觀音的一生以普度眾生為宗旨,逢災救災,逢難化難,走到那裡都是勸善積德,所以人人...

觀音菩薩為什麼頭頂佛,為什麼觀世音菩薩頭頂上坐著阿彌陀佛

佛緣深情 那是化身佛 另外觀世音菩薩是正法明如來的化身乘願再來輔助釋迦牟尼佛弘法的。 自省 觀音菩薩頂的是師傅阿彌陀佛,是尊師重道的表示。 aaa 王 觀世音菩薩 他頭頂上頂的是他的老師阿彌陀佛!即現在極樂世界的教主 觀音菩薩頭頂上為何頂著阿彌陀佛呢?因在因地修行時,觀音菩薩發的願太大了,全身火燒火...

觀世音菩薩是佛?是道,觀音菩薩是道家還是佛家?

肥仔pang磊 佛教中的菩薩是抄襲道教太乙救苦天尊 其聖蹟 指決 極為相似 唯梅子 從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可以看出 觀世音菩薩為了度化眾生 可以變化為各種形象 可以是男 可以是女 可以是佛 可以是道 另外 觀世音菩薩還在做上帝呢 請看普門品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 即現梵王身 而為說法 把這節 理解透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