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簡介

時間 2021-08-30 09:25:21

1樓:風中羽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寒山寺是一個值得花費漫長的路趕來肅穆的地方。

2樓:諸事可言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里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時期的樑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

寒山寺山門前面的石拱圈古橋是江村橋,橋堍與山門之間那垛黃牆稱照壁。山門兩旁兩棵古樟。黃牆內古典樓閣飛簷翹角,右為楓江樓,左為霜鐘樓,都源於楓橋夜泊詩。

寒山寺寺院佈局並不追求左右均衡,照牆和山門基本是一線相承,後邊的大雄寶殿、藏經樓,並不在一條中軸線上;新建的普明塔院,則按南北向中軸線佈局。寺中處處皆院,錯落相通。

寒山寺屬於禪宗中的臨濟宗。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建立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

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蹟甚多。

3樓:匿名使用者

寒山寺位於閶門外楓橋,唐詩人張繼在此寫下「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名句,從此詩韻鐘聲千古傳頌。寺院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舊名妙普明塔院。因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自天台山國清寺來此,拾得東去日本,寒山住持而更名。

4樓:匿名使用者

寒山寺(hanshan temple)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里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時期的樑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鐘樓、楓江樓等。

5樓:顧輕舟老師

寒山寺位於蘇州西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因唐代詩人張繼的名詩《楓橋夜泊》中「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聞名。寒山寺是有名的祈福勝地,每天來寺中撞鐘、祈福信徒絡繹不絕。

寒山寺主要由大雄寶殿、鐘樓、碑廊、藏經樓等建築組成。大雄寶殿內高大的須彌座以漢白玉雕築,座上安奉釋迦牟尼佛金身佛像,兩側靠牆供奉著明代成化年間鑄造的十八尊精鐵鎏金羅漢像,是由佛教聖地五臺山移置於此。在碑廊可見到「江南四大才子」中的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岳飛、康有為等名人的詩碑,而清末知名學者俞樾書寫的詩碑《楓橋夜泊》更是寒山寺中的經典。

寺內的鐘樓便是「夜半鐘聲」的**之處,巨集亮悠揚的鐘聲是寒山寺的象徵。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寒山寺都會舉行跨年敲鐘儀式,鐘敲108下,寓意來年煩惱隨之消去。如今的大鐘雖已非唐詩中的那口鐘、而是晚清的古蹟,但卻是需三人才能合抱的罕見巨鍾。

《楓橋夜泊》的詩意

6樓:我家有無花果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出自: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

原文: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文: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7樓:匿名使用者

目錄·【標題】

·【作者】

·【格律】

·【原文】

·【註釋】

·【鑑賞】

·【意思】

·【賞析】

【標題】

楓橋夜泊

【作者】

張繼【格律】

七絕【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②。

姑蘇城外寒山寺③,夜半鐘聲到客船④。

【註釋】

①.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此詩題一作《夜泊楓橋》。

②.江楓:水邊的楓樹。漁火:漁船上的燈火。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後人因此詩而將當地一山名為"愁眠"。

③.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於南朝梁代。相傳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④.孟薰:當時僧寺有夜半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鍾"。

歐陽修《六一詩話》曾雲:"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說者亦云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鐘時。

"《庚溪詩話》於此辨曰:"然餘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後觀於鵠詩云:

'定知別後家中伴,遙聽緱山半夜鍾。'白樂天雲:'新秋鬆影下,半夜鐘聲後。

'溫庭筠雲:'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鬆窗半夜鍾。'則前人言之,不獨張繼也。

"宋人孫覿絕句《過楓橋寺》:"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鍾。

"《詩藪》雲:"張繼'夜半鐘聲到客船',談者紛紛,皆為昔人愚弄。詩流借景立言,唯在聲律之調,興象之合,區區事實,彼豈暇計?

無論夜半是非,即鐘聲聞否,未可知也"。《唐詩摘鈔》:"夜半鐘聲,或謂其誤,或謂此地故有半夜鍾,俱非解人。

要之,詩人興象所至,不可執著。必曰執著者,則'晨鐘雲外溼','鐘聲和白雲','落葉滿疏鍾'皆不可通矣。"

【鑑賞】

這首七絕,是大曆詩歌中最著名之作。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

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夜行無月,本難見物,而漁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闐寂之時,卻聞烏啼鐘鳴,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相襯托,景皆為情中之景、聲皆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錯落,渾融幽遠,一縷淡淡的客愁被點染得朦朧雋永,在姑蘇城的夜空中搖曳飄忽,為那裡的一橋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風情,吸引著古往今來的尋夢者。

全詩以一愁字統起。《唐詩三集合編》:"全篇詩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說出。

"《磧砂唐詩》:"'對愁眠'三字為全章關目。明逗一'愁'字,虛寫竟夕光景,輾轉反側之意自見。

"《古唐詩合解》:"此詩裝句法最妙,似連而斷,似斷而連。"

【意思】

月亮已落下,烏鴉不停啼叫,秋霜滿天, 江邊楓樹映襯著船上漁火點點,只剩我獨自對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裡敲響的鐘聲悠揚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裡。

【賞析】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為什麼詩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著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瀰漫著滿天霜華。

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著「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

小結: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後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

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後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遊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首詩採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後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參考資料:http://zhidao.

8樓:匿名使用者

楓橋夜泊 詩意,張繼剛考上進士,就發生了安史之亂

9樓:匿名使用者

【標題】:楓橋夜泊

【作者】:張繼

【格律】:七絕

【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②。

姑蘇城外寒山寺③,夜半鐘聲到客船④。

【全部註釋】

①.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此詩題一作《夜泊楓橋》。

②.江楓:水邊的楓樹。漁火:漁船上的燈火。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後人因此詩而將當地一山名為"愁眠"。

③.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於南朝梁代。相傳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④.孟薰:當時僧寺有夜半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鍾"。

歐陽修《六一詩話》曾雲:"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說者亦云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鐘時。

"《庚溪詩話》於此辨曰:"然餘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後觀於鵠詩云:

'定知別後家中伴,遙聽緱山半夜鍾。'白樂天雲:'新秋鬆影下,半夜鐘聲後。

'溫庭筠雲:'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鬆窗半夜鍾。'則前人言之,不獨張繼也。

"宋人孫覿絕句《過楓橋寺》:"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鍾。

"《詩藪》雲:"張繼'夜半鐘聲到客船',談者紛紛,皆為昔人愚弄。詩流借景立言,唯在聲律之調,興象之合,區區事實,彼豈暇計?

無論夜半是非,即鐘聲聞否,未可知也"。《唐詩摘鈔》:"夜半鐘聲,或謂其誤,或謂此地故有半夜鍾,俱非解人。

要之,詩人興象所至,不可執著。必曰執著者,則'晨鐘雲外溼','鐘聲和白雲','落葉滿疏鍾'皆不可通矣。"

【鑑賞】

這首七絕,是大曆詩歌中最著名之作。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

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夜行無月,本難見物,而漁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闐寂之時,卻聞烏啼鐘鳴,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相襯托,景皆為情中之景、聲皆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錯落,渾融幽遠,一縷淡淡的客愁被點染得朦朧雋永,在姑蘇城的夜空中搖曳飄忽,為那裡的一橋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風情,吸引著古往今來的尋夢者。

全詩以一愁字統起。《唐詩三集合編》:"全篇詩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說出。

"《磧砂唐詩》:"'對愁眠'三字為全章關目。明逗一'愁'字,虛寫竟夕光景,輾轉反側之意自見。

"《古唐詩合解》:"此詩裝句法最妙,似連而斷,似斷而連。"

[意思]

月亮已落下,烏鴉不停啼叫,秋霜滿天,

江邊楓樹映襯著船上漁火點點,只剩我獨自對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裡敲響的鐘聲悠揚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裡。

[賞析]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為什麼詩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著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瀰漫著滿天霜華。

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著「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

小結: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後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

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後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遊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首詩採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後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蘇州北站到寒山寺近,還是南站到寒山寺近

蘇州汽車北站到寒山寺近。汽車北站乘快線8號 4站 10路 14站 到三元新村乘332路 1站 到何山橋。下車向西走100米北拐300米就是寒山寺東門。汽車南站 乘933路 12站 到愛河橋乘932路 6站 307路 6站 300路 6站 313路 6站 301路 6站 33路 6站 301路長線 6...

夜宿寒山寺。打一數字,夜宿寒山寺打一個數字

數字是4。因為 寺 的諧音為 4 字謎,有廣義 狹義之分。廣義的字謎,指所有的文字詞語謎,如字類謎 詞類謎 句類謎等。狹義的字謎,指單個漢字的謎語。後者注重文字形體的組合及偏旁部首搭配,要從形態 功用和意義上對謎底漢字各個組成部分作多角度描繪,詞句簡短,行文措詞和謎面修辭技巧也比較高。擴充套件資料 ...

蘇州寒山寺在什麼位置呀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5公里外的楓橋鎮,始 建於樑,原名 妙利普明塔院 據傳,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寺內住持,故名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 一說是7次 最後 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 古蹟甚多,有張繼 楓橋夜泊 詩的石刻碑文,寒山 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