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的譯文

時間 2021-08-11 17:58:29

1樓:丿半世丶微涼

這句話的意思是」他們的心安定了,就不會見異思遷了。「出自《管子·小匡》裡的《見異思遷》

全文為:

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對曰:

「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不可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哤,其事亂,是故聖王之處士必於閒燕,處農必就田壄,處工必就官府,處商必就市井。

今夫士群萃而州處閒燕……旦昔從事於此,……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2樓:桃李花自香

譯文:讓他們的心安定下來,不會看到其他的職業而想轉行。

字詞解釋:

其心安,使其心安;異物,這裡指其他職業;遷,轉行。

語出:《管子·小匡》

3樓:六盤水的孩子

讓其心思安定下來,就不會出現見異思遷的事情。

見異思遷(6月16日)

一次,齊桓公問管仲:「怎麼安排人民的住所和職業呢?」管仲回答說:

「士、農、工、商四類人是國家的柱石之民,不能讓他們雜處,雜處則說話做事都會亂。所以從前聖王安排知識分子,就讓他們到清靜的地方;安排手工業者,就讓他們在官府作坊;安排經商的,就讓他們到集市、大街上;安排農民就讓他們到肥沃的田野中去。」

管仲又依次論證了士、農、工、商各居其所的好處:讓士人們居住在閒靜之地,他們父慈子孝,仁愛恭敬,並以此教育子弟,則其子弟會從小耳濡目染、心思安定,不會見異思遷;讓農民們聚集居住在一起,明察四季的變化,權衡各種農具的用處,早起晚歸地在田野中勞作,他們的孩子也會因為從小熟悉勞作,而心思安定,不會見異思遷;讓工匠們居住在一起,鑑別好的材料,分辨質量優劣,相互討論工作,比賽技巧,提高智慧並用以教育子弟,其子弟從小心思安定,不會見異思遷;讓商人們居住在一起,他們根據年景的好壞、四時的變化料定物資的多寡、計算商品貴賤,他們整天做這些事,並用以教導子弟,相互談論盈利,相互陳說物價,他們的子弟從小習慣,心思安定,就不會見異思遷。

「分業而居「,實際上就是相同的行業居於一地,便於統籌規劃管理。其中自有其科學的道理。這麼講,當今的化工區、工業園建設,乃至城市規劃中的區域功能劃分,便是管子思想的生動體現。

典故出自《管子·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見異思遷的意思是看到另一個事物就想改變原來的主意,多指人無定見,意志不堅定或喜愛不專一,遷:變動。

4樓:魄羅修

讓他們的心安定下來,不會看到其他的職業而想轉行了

見異思遷是什麼意思、

5樓:留下一片林

見異思遷,漢語成語,出自先秦·管仲《管子·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指看見更加新奇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意志不堅定,喜好不專一。

解釋異:不同的;新奇,奇特的。遷:改變,變動。指看見更加新奇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意志不堅定,喜好不專一。表示選擇時猶豫不定。

典源《管子.小匡》

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對曰:

「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不可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哤,其事亂。是故聖王之處士必於閒燕,處農必就田墅,處工必就官府,處商必就市井。

今夫士群萃而州處閒燕,則父與父言義,子與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長者言愛,幼者言弟,旦昔從事於此,以教其子弟,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為士。

」註解士:即今之所謂讀書人、知識分子。

州:聚。

閒燕:指安靜、清淨之處。或指學校。此處或以「州處」為斷句,「閒燕」屬下句。

弟:通「悌」。順從、尊敬兄長。

旦昔:即「旦夕」。朝夕,早晚。昔,通「夕」。

異物:不同的事物,指非本行之事。   另可參考:《國語.齊語六》   出處:先秦·管仲《管子·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說明解釋:

在《管子.小匡》篇中,記載了春秋時,齊桓公問丞相管仲說:「要怎樣才能讓人民生活安定,成就人民的事業?」管仲回答說:

「士、農、工、商這四種身分的人不可以雜處而居,不然就會混亂,無法各司其職。所以聖王的時代,士都住在環境清淨的地方、農民一定住在田野鄉間、從事勞動的人一定住在官府附近、經商的人一定住靠近市場的地方。士如果能聚居在清幽的地方,那麼從早到晚、從小到大都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義、孝、敬、愛、悌等處世原則,他們的心就可以安定下來,不會受到別的事物干擾而改變他們的意志。

後來「見異思遷」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見異物而遷焉」演變而出,比喻意志不堅定。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三心二意 ,朝三暮四

反義詞一心一意、專心致志

歇後語這山看著那山高;秋後的野鼠

成語燈謎

這山望著那山高

傳說故事

春秋時期,齊國相國管仲為國家的強盛做出重要的貢獻,齊桓公問管仲是如何使民眾安居樂業?管仲說把民眾分士、農、工、商四個行業分開居住,使他們便於學習與鑽研本行業的技能,而不會「見異物而遷」,這樣可以安居樂業。

文獻資料

原文: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

」管子對曰:「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不可使雜處。

雜處則其言嚨,其事亂,是故聖王之處士必於閒燕,處農必就田壄(ye 三聲 通假字 同 野),處工必就官府,處商必就市井。今夫士群萃而州處閒燕,旦昔從事於此,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譯文:桓公說:「劃定人民居處,安排人民職業,應怎麼辦?

」管子回答說:「士農工商四民,是國家的柱石之民,不可使他們雜居,雜居則說的話做的事都不一樣。因此,聖王總是安排士住於閒靜之地,安排農住近田野,安置工匠靠近官府,安置商人靠近市場。

使士人們居處相聚而集中,閒時父與父言義,子與子言孝,事君者言敬,長者言愛,幼者言悌。朝夕從事於此,以教其子弟,從小時就習慣了,思想安定,不會見異思遷。因此,其父兄的教導,不嚴也能教好;其子弟的學問,不勞苦也能學會。

所以士人的子弟常為士人。使農家居處相聚而集中,分別四季,安排用具,置備器械。搞齊全耒耜枷鐮等等。

在天氣尚冷的時候。就剷除雜草修整土地,以待時而耕,耕得深,種得均,蓋土又快。在降雨之前就除草鬆土,以等待時雨。

時雨—『來,就帶上各種農具,早晚在地裡從事農活,脫下常服,以就功役,分別苗的好壞,排好苗的疏密。他們頭戴草笠,身披蓑衣,一身泥水,暴露髮膚,竭盡其四肢之力,而積極在地裡勞動。他們從小時就習慣了,思想安定,不會異思遷見。」

6樓:

見異思遷jiàn yì sī qiān

中文解釋 - 英文翻譯

見異思遷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遷:變動。看見另一個事物就想改變原來的主意。指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

【出自】:《管子·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示例】:因此滿胸抑鬱,終不免宗旨不定。~,是個自然的道理。 ◎清·黃小配《大馬扁》第七回

【近義詞】:三心二意

【反義詞】:一心一意、專心致志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7樓:匿名使用者

【解釋】:遷:變動。看見另一個事物就想改變原來的主意。指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

【出自】:《管子·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示例】:因此滿胸抑鬱,終不免宗旨不定。~,是個自然的道理。 ◎清·黃小配《大馬扁》第七回

【近義詞】:三心二意

【反義詞】:一心一意、專心致志

8樓:匿名使用者

看見另一個事物就想改變原來的主意。指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

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

出自商 山海經 北山經 上古時期炎帝最疼愛的小女兒女媧在東海被海水淹死他的靈魂畫作一隻精衛鳥總是飛到西山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多焉 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 精衛 其鳴自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出自 山海經.精...

“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

我覺得前面翻譯的不對,尤其是 能食人 太詭異了。可能是有史以來對九尾狐最大的誤解。能食人 的 食 我覺得應該讀 食 sh 四聲 意思是餵食,提供食物,養育。不然為什麼用 能 字,好像吃人是很了不起的技能一樣。翻譯如下 原文 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譯文 在青丘...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回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的意思是 多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於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有的話,就去改正它 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 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