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筆者認為,中國傳統社會存在著三種型別的宗教,即宗**理性的儒教、民間宗教和制度化宗教(佛、道等),三者並存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獨特現象。官方宗教的目的是論證現實王權政治的合理性、權威性,論證現實社會是人生超越的場所。它既是哲學又是宗教,是一種俗世宗教,理性與意識形態性的成分很重;它沒有精緻的神學理論和諸神譜系,上帝是無形象的且更多的表現為天命,天命的標準和依據是現實社會的道德實踐,上帝崇拜與祖先崇拜是它的基本觀念,表現出一種“神道設教”的特點。
民間宗教實際上是綜合了儒、佛、道三教的某些內容組合而成的,它所要解決的是普通百姓的終極關懷問題。作為制度化的宗教,佛、道兼有論證王權合法性和為大眾提供終極關懷的雙重功能。因為官方宗教並不負責解決人生的各種具體的困惑,所以它不可能取代民間宗教;由於制度化宗教具有雙重功能被統治者所利用,從而也獲得了存在和發展的根據。
儒教、民間宗教、制度化宗教三者共同的目標是維護宗法制的傳統社會即王權社會,這是中國傳統宗教的最大特點。中國傳統社會中,宗教與社會的互動其核心是宗教與王權政治的互動。在歐洲王權從屬於神權,而中國是王權政治下的宗教,神權本質上是服務於王權的御用工具,教權從屬於王權,教權一旦威脅到王權政治,統治階級毫不猶豫予以禁燬和打擊,宗教只有在有利於維護王權政治,促進社會穩定的前提下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
從社會結構上看,中國傳統社會的是一個宗法社會 ,這與中國原始氏族社會血緣網路完整地進入私有制社會有著密切的關係。中國自夏代開始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並延續4000多年,但三代(夏、商、周)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它是從父系氏族社會蛻變而來的。世襲制沒有廢除氏族制,而是把父系氏族制度推廣開來,用以管理國家,這就是有些學者所說的“早期國家”。
它無論從功能還是存在形態來看,都潛隱在宗族組織之中,雖然已有階級分化,但組成社會的基本單位仍是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部落,號稱“天下共主”的君主只是以宗主的身份存在,政權即族權,國家行政組織管理與家族血緣紐結沒有分開,“國家混合在家族裡面”,國家內部的各種政治關係依據親族姓氏來劃分,權力利益的分享亦按照血緣親疏遠近確定利益分享的原則來確定。血緣認同與氏族宗教相聯絡,最典型的是殷商。帝與祖先神合二為一是商朝宗教的最大特點,血緣與宗教的結合增強了群體血緣凝聚力和戰鬥力,有利於社會的整合。
孔子在繼承三代宗教的基礎上,保留了天命觀,把仁德修養、智慧積累、事業的開拓注入其中,淡化其神性,突出其人性。孔子“敬鬼神而遠之”,但十分重視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這成為後來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春秋戰國時期儒家不能算是一種宗教,而只能是一個學派。
到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以儒家思想為根基,以陰陽五行為骨架,以王道政治作榜樣,兼採諸家學說,貫通天地人,將儒家的人生理想與現實王權相結合,將儒家的價值觀念轉化為具體政治操作程式,建立了一個以倫理道德為核心、以天人感應為依託的具有多層理論層面的新的儒教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董仲舒是儒教的實際創立者。
因此,筆者認為自董仲舒以後的儒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儒學”,而是具有哲學、道德、政治、法律、宗教等多種性質的綜合了儒家、陰陽家等多種學說並在與佛、道互動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複雜結構體系——儒教。中國歷史上儒教並不是以一個單純的倫理道德思想體系的學術面貌出現和顯示功能的。作為官方宗教,儒教沒有完整系統化、制度化的宗教結構要素,但有較完整的宗教思想,並與宗法制度融於一體。
儒家提出的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五倫之序的倫理思想及仁、義、忠、孝等道德規範,能充分滿足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社會和君主**政治制度的社會生活的需要,戰國時期,就開始獲得社會的認同。漢代“獨尊儒術”以後,更被歷代國家政權自覺地用來作為整合社會人際關係,穩定社會秩序的基本工具,獨尊地位的獲得使儒學逐步成為具有國家意識形態的觀念體系。到程朱理學構建出儒教的本體論、世界觀,完成了儒教形而上部分,至此儒教正是建立完成。
儒學此種性質的轉變,帶來了功能的擴充套件。儒學不僅表現為向人們提供仁、義、忠、孝等價值取向和規範的道德功能,而且增加了法律的、宗教的功能。由於儒學是一種國家意識形態性質的觀念體系而具有多種功能,所以在中國歷史上,特別是在南宋以後,程朱理學強化了儒學的意識形態性質,在國家“教化”的強制推動下,通過從科舉考試、國家頒佈經義,到民間載道之藝文、啟蒙之讀物的多種渠道,儒學浸潤了士、農、工、商的各個群體,從而也滲透到作為一種文化結構的諸如制度、器物、風俗等各個層面上,並且在有決定意義的程度上塑造它們的形態。
2樓:匿名使用者
不算,因為宗教的劃分是有嚴格的分類的。
宗教和儒家的觀點有什麼不一樣
3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的宗教性
[引用 2005-12-25 21:15:50 ] 發表者: 獨行客
說到宗教,映入一般人腦海中的不外乎“阿彌陀佛”、十字架或者穆斯林的禱告這樣帶有明顯宗教崇拜色彩的意象,很少有人會把宗教與儒家思想聯絡起來。雖然早就有“孔教”、“儒教”之說,孔廟也遍佈於神州各地且長年香火不斷,拜者不絕,但是將孔夫子與蓮花座上的釋迦牟尼、十字架上的耶穌**,或者神壇上的真主安拉劃上等號,的確不在一個普通人的潛意識之內。可是隻要再一細想,就會發現驚人的相似:
孔廟之於佛寺、教堂和清真寺,《四書》《五經》之於《心經》《聖經》《可蘭經》這些經典,以及儒教在中國傳統文化上的烙印之於西方文化中的宗教題材,即使不是等價,也具有極強的可比性,更不必說儒家文化對於中國人的意識形態、上層建築和生活方式幾千年來深遠的影響絲毫不亞於經歷過中世紀教皇集權統治的歐洲,儘管我們從不認為今天的我們生活在宗教社會中。
那麼,儒家到底屬不屬於宗教呢?我們又該怎樣看待它的宗教性呢?從宗教學的視角看到的對於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並不僅僅停留在表面。
“儒家是否宗教”這個近代儒學史上的關鍵問題,幾百年來看似眾說紛紜,其實爭論的內容不外乎是各方用西方宗教的標準來對比儒家,看它們之間的相似與不同。各執一詞的時候,剩下的只是各自不同的定義和信仰,誰也說服不了誰。
對此,蔣慶先生認為,“就算我們能夠準確地理解國內時下流行的宗教概念,我們仍然是按西方文化的標準來理解宗教,從而來衡量儒家是不是宗教。這樣,我們就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自己沒有關於宗教的概念,即沒有從中國文化自身的義理架構出發來理解的宗教概念。
由於沒有自己的宗教概念,就要援用別人的宗教概念來參加討論,而別人的宗教概念是在別人的文化中約定俗成的,表達的是別人文化中的義理價值。”一語中的地指出,不論我們怎樣深入地研究西方宗教學宗師們的成果,不結合中國社會文化的實際,是不可能對這個問題做出精確的回答的。我們的文化必須用我們文化中固有的概念、術語、義法來解釋和定位。
有人說儒家不是宗教,因為按西方文化中的宗教的概念一定要有一個人格神,一個人格的上帝,而儒家沒有人格神,這主要指在孔孟的言論中,特別是宋明儒學的言論中看不到人格神。此外,宗教還要有嚴密的教會組織,儒家沒有這種嚴密的教會組織,所以儒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宗教。也有人認為儒家是宗教,因為按照蒂裡希的存在主義神學,宗教的本質是“終極關懷”,而儒家的義理架構中有明顯的“終極關懷”。
然而,生活在儒教文化經年影響下的我們都能切身感覺到,儒家與西方意義上的宗教有著顯而易見的區別,試圖用西方文化中的宗教概念闡釋儒家文化的特質,得出的結論蒼白可笑。同樣,從哲學、宗教社會學、人類學、民俗學、神學上爭辯儒家是否屬於宗教,儘管其具體理據有不同,但都是依據西方文化對宗教的理解做出的評判,並非有力的論斷。
我們不能用西方的宗教觀念解釋儒家,但儒家文化中卻包含著許多西方宗教觀念所具有的成分。那麼,怎樣來理解儒家的宗教性問題呢?蔣興先生認為,我們必須站在儒家本身的義理系統上來理解儒家的宗教性問題,西方各種學術對宗教的理解只能是某種參照。
儒家的義理系統與西方“分解式”的義理系統不同,而是“綜合性”的義理系統。一定要問儒家到底是不是宗教的話,如果不得已必須用“宗教”這個詞,那我們只能說,儒家是一種西方所沒有的獨特的宗教,是在西方歷史文化傳統中找不到的宗教,我們必須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儒家的宗教性。也許李天綱的說法更為準確:
儒家是具有相當思想超越程度,關心人類整體命運的宗教性思想學說,至於是否屬於宗教,視乎各人對“宗教”的定義,這則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政權與神權的關係是一個很典型的區別儒家與西方傳統宗教的例子。在中國古代,沒有西方那樣的教權與政權互相爭奪、互相對立、神俗絕對分立的世界。我們見到的是董仲舒建議“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思想為中國上層建築的穩定所作的貢獻,這其中既包括顯性的,如三綱五常這樣有約束性質的道德規範,以及程朱理學加諸人們意識形態的對於統治者的順從;同時也有隱性的,如通過科舉考試入仕的士大夫將儒家的價值理想帶入政治領域,使政治得到超越神聖價值的轉化與提升,以及大量堪稱經典的儒家散文的廣為傳播。
孔子創立的私學系統,雖然離開政權單獨存在,但不是一個權力中心,不同於西方教庭多方面的強權。孔子創立的私學系統,是一個追求精神道義的團體,也是一個學術研究傳播的中心,而不是一個擁有政治權力的組織。按照儒家文化建構起來的政治形態,政治與宗教是合一的,但這種合一不是西方宗教“以教代政”的合一,而是“以教化政”、“寓教於政”的合一,“教”是“道”的載體,所以也可以說是“以道化政”的合一。
4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思想的實踐路徑,簡單地講,就是主張和要求人們通過自我修養、自我覺悟、自我約束,按照他們所倡導的社會道德和政治軌道進行活動,從而使他們所追求的價值目標得以實現,它所強調和注重的是行為主體的自覺自律。這一路徑在儒家思想中的公式化表述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理論支撐是“人性本善”和“天命論”。 而宗教是使人成道,成佛.中國文化能夠歷經五千餘年的發展而沒有中斷的原因就在於其核心價值具有的先進文化特性,在於其人性化、人情化傾向所具有的穿透力和生命力,在於它所具有的永恆的普世價值,它與近現代西方的人道主義思想和精神在根本上是融通和一致的。
所不同的是,近代西方人道主義思想在肯定被上帝和暴君否定了的人的價值,爭回人的權利的同時,找到了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的價值和人的權利的實踐路徑,其特點就是著眼於對行為主體的外在約束,特別是對社會管理系統和管理系統中最高管理人員即“天子”的約束,在制度上形成強大的外在強制性約束力量。因為如此,我們看到了儒家思想所推崇和追求的“仁政”在這樣的實踐路徑下得到了較好的實現,“民貴君輕”成為現實。可以說,中國古代儒學思想家提出了“仁政”的理想,但沒有真正找到“仁政”的現實之路,而近現代西方民主、人權、人道思想的興起和發展,在提出“仁政”理想的同時,找到了實現這一理想的道路。
儒學思想家雖然沒有能夠找到實現“仁政”理想的道路,但這並不能否定其“仁政”理想本身所具有的價值。不管從歷史、現實還是從未來的角度看,儒學思想的核心價值,它所包含和倡導的“仁政”,對於人類社會來說都需要的,其價值是永恆的,只要將它置於科學和更加現實的基礎之上,吸收世界文明的成果,把重視行為主體的自省自覺、自我約束與外在強制緊密結合,從根本上克服其實踐路徑的缺陷,它必將綻放出新的光芒,對促進中華民族的現代化程序發揮巨大作用乃至惠及全人類。
宗教算不算欺騙
大天使聖彌額爾 五 奉教是迷信嗎?你知道什麼是科學嗎?有些剛得了點新知識的人,動不動就說宗教是迷信,是違反科學的。但如果你追問一下 什麼是宗教?什麼是迷信?什麼是科學?他必定要張口結舌,瞠目不知所對。迷信是不合理的 不科學的信仰,而真正的宗教是由理性認識到有位宇宙的主宰 全能的神 天主 而對他施以敬...
鯉魚算不算海鮮,魚算不算海鮮
鯉魚 淡水魚 鯉魚 魚類,中文別名 鯉柺子 鯉子。鯉科 cyprinidae 中粗強的褐色魚,學名cyprinus carpio。原產亞洲,後引進歐洲 北美以及其他地區,雜食性。鱗大,上顎兩側各有二須,單獨或成小群地生活於平靜且水草叢生的泥底的池塘 湖泊 河流中。因為鯉魚是在池塘 湖泊 河流中生長的...
這算不算表白啊,這算不算表白?
當然別放棄了,要知道她是否也喜歡你,要從她的嘴裡說出結果的時候再看著辦,如果拒絕了那就繼續當好朋友啊,如果同意了.那就皆大歡喜啊 所以說千萬別放棄自己所愛的人 愛情加油 看來難度不小啊,要是真喜歡,就別放棄,要是一般喜歡,趁早撒手,就算追到,你也會發現付出不等於回報啊 不要放棄.都說出口了這時候想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