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名字號有什麼關係,古人名字號有什麼關係

時間 2021-08-11 16:58:58

1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laozhubendan

古人名與字的關係

1、「字」只是限於古代有身份的人。《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

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2.古人取表字十分講究,情況也非常複雜,但仔細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規律可尋的。

如常見的有按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還有個哥哥為老大,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屬三國時東吳孫氏弟兄了。孫策為長子取字伯符;孫權為次子取字仲謀;孫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孫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這些表字雖然常見,但是與本名聯絡不大,實際上伯、仲、叔、季和子,還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們後面的那個字如「策」、「權」、「思」、「長」、「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這個主要成分與本名意義是有聯絡的,下面分別作介紹:  a.意義相同的:

即表字和名意義相同,相通,是並列關係,所以又叫「並列式」。如:  屈平,字原。

廣平曰原,意思相同。  顏回,字子淵。淵,回水也,意思相同。

  宰予,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  樊須,字子遲。

須、遲都是「待」義。  張衡,字平子。衡、平義同。

2樓:來自金茂大廈妙趣橫生的木芙蓉

別號簡稱為「號」,也叫別字。《周禮·春官·大祝》「辯六號」。注:

「號,謂尊名,更為美稱焉」。顯然,有的為表示敬意稱號。但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用來孤芳自詡的一種形式。

取號之風,起於魏晉,行於唐宋,盛於明清之際。別號與名字在意義上沒有什麼聯絡。

3樓:匿名使用者

姓名字,比如,姓諸葛,名亮,字孔明,字和名同義,號臥龍,臥龍是住的地方

4樓:紫月星媛

名字是名字就事戶口上的大名

號是自己給自己取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名字 是父母取的 名號 是成年了 自己取的

比如:曹操(父母取的) 曹孟德 (自己取的)

古代很流行這樣懂把

古人的名字的「字」和「號」的區別

6樓:默默她狠傷

字與號的區別:

1、取定要求。」字「由父親或尊長取定,號可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

如陶淵明號五柳先生,李白號青蓮居士,歐陽修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2、字數要求。」號「和」字「不一定有意義上的聯絡。號可以有兩個字的,也可以有三個以上字的。

例如:陸游,號放翁;陶潛,號五柳先生;蘇軾,號東坡居士。字數多的別號有時可以縮為兩個字,如蘇東坡。

3、更自由,相比」字「,古人」號「的選取顯得更加自由,無論是字數、個數還是字詞的選用,都沒什麼限制。」號「一般是文人雅士之間用來互稱或自稱的,多寄託主人的情懷、品格、興趣愛好和生活經歷等,是人生追求的體現。

古人的名、字、號中,包含著他們的文化意蘊、生活態度。此外,有人認為稱別人的字、號還不夠尊敬,於是就以其官職、籍貫來稱呼,如杜甫被稱為杜工部,稱柳宗元為柳河東。

7樓:逆流的魚勇

中國古人的姓名和現代一樣,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用來代表個人的符號。我們現在稱某人的名字是什麼與古人是不同的。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

古人一誕生就起名,**後則有字,號;死後有諡號。《禮記.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名,是在社會上使用的個人的符號。自稱用名,稱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和「名」相表裡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關係有意義相同的,如:東漢創制地動儀的張衡字平子、「擊鼓罵曹」的文學家禰衡字正平,他們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詩人秦觀字少遊、陸游字務觀,他們名、字中的「觀」和「遊」也是同義。

「名」和「字」有意義相輔的,如:東漢「舉案齊眉」的文學家梁鴻字伯鸞,「鴻」、「鸞」都是為人稱道的兩種飛禽;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因「樂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補之字無咎(「咎」是過錯),因能「補」過才能「無咎」。

「名」和「字」有意義相反的,如:宋**學家朱熹字元晦、元代書畫家趙孟頫字子昂他們「名」、「字」中的「熹」與「晦」、「頫(俯)」與「昂」都是反義。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書古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謂德操」句。唐代文學家陸羽(著有《茶經》,後世尊為「茶神」)字鴻漸,是取自《周易》「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

古人的「名」、「字」還常用來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輩。先秦時,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長幼,如伯夷、叔齊,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漢代以後逐漸在「名」或「字」中用同樣的字或偏旁表同輩關係,如宋代文學家蘇軾、蘇轍兄弟共用偏旁「車」表同輩。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還有號。「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封建社會的中上層人物(特別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為自己取號(包括齋名、室名等)。

如唐代李白的青蓮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蘇軾的東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鄭燮的板橋等,都是後人熟知的;有些別號的使用率甚至超過本名(如蘇東坡、鄭板橋等)。別號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象姓名要受家族、行輩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發或標榜使用者的某種情操。別號中常見的 「居士」、「山人」之類就是為了表示使用者鄙視利祿的志趣。

有以號明志的,如宋周敦頤稱濂川先生,明歸有光稱震川先生,王夫之稱船山先生等。還有在死後由門人、後人上的尊號(「私溢」),如晉代陶潛的靖節等。諡號,即死後由皇帝頒賜的榮稱。

如宋包拯稱包孝肅、岳飛稱**穆、清紀昀稱紀文達等。另外還有「綽號」,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認的別號,是對人的刻畫和形容。如《水滸》裡梁山上一百○八人個個都有綽號,大都準確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長或生理特點,這些綽號作為姓名的代稱,更是人們所熟知的。

8樓:胡說大本營

關於「字」,我已經說過n次了。

「號」,是這個人根據自己的愛好、處境、心情、志向起的。

蘇軾,自號(就是自己給自己起的號)東坡,是因為他那個時候不得志,居處東有一山坡;

陶謙,自號五柳先生,是他辭官回家,門前有五顆柳樹;

乾隆,自號古稀天子,他確實長壽。

號,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號,都是閒著,無聊,鬱悶,不得志時起的。

9樓:周聖淳

字就是家裡給起的,有點補充說明的意思,是名字更加完善,比如:岳飛,字鵬舉

還有就跟小名有點像了

號呢,就是有點外號、綽號的意思,標榜自己的雅緻,文藝圈的事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字:也叫表字,往往與名字有關係,或者是名字在某種意義上的一個衍生。比如蘇軾,字子瞻,是由「軾」而想到登車遠望;而蘇轍字子由,則是由於「轍」是到車子由此駛過的痕跡。

號:也叫別號、雅號,與名字就無任何聯絡了。有指地為號的:

如蘇軾號東坡居士,就是指他在黃州住的東坡而言;歐陽修號「六一居士」則是說他自己要有「六個一」:《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一老翁樂於其間。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對命運的影響,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名字是如何影響命運的,古人又是如何看待名字對命運的影響,以及古人的名由名、字、號三部分組成的,以及這三部分產生的原因以及用途。

古人的名字中的「字」和「號」是什麼意思

12樓:秦時奏凱

字是表字,號相當於別稱。

古人剛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長大以後要取字,兩者相連,通稱名字。關於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應奎曾說:「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

」意思是說,名是用來區分彼此的,字則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質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樣。一般說來,古時候,名是階段性的稱呼,小時候稱小名,大了叫大名。

等有了字,名就成了應該避諱的東西,相稱時也只能稱字而不稱名。 名與字在多數情況下共同構成一個人的代號,儘管用途不盡相同,二者之間還是有聯絡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與字內容毫不相干的情況幾乎見不到。

如三國時的名將張飛,字翼德,在這—名字中, 「飛」是名, 「翼德」則是對「飛」的解釋,因為 「飛」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動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名與字之間也有聯絡,即「居易」是因,「樂天」是果,只有居處安寧,才能知命而樂天。

古人的名有多種種類,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們取字非常簡單,往往只取一字,與「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齡階段的字相連。如孔子**顏回字子淵,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這些名字中的「淵」、「牛」、「弓」就是他們的字。

當然,有些人取字時乾脆只用一字,不加別的字辭,如陳勝字涉,項羽字籍等即是。東漢以後,人名取字才越來越講究,情況也越來越複雜。人們在有了名以後,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

有些人在取字時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則」、「思賢」、「師亮」等等;有些人則寄託對當事人的厚望,取字「溫叟」(長壽不天)、「永全」等等。這些,無不含有深刻的意義。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號以代替名字。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早在周朝時,人們就已經開始取號。

對此,《周禮》解釋說,號為「尊其名更為美稱焉」,意思是說,號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稱或美稱。早期的號具有這一特點,有號的人多是那些聖賢雅士。如老子別號廣成子、范蠡別號鴟夷子皮等。

先秦時期有名字又有號的人並不太多,至秦漢魏晉南北朝時,取號的人仍不很多,名載史籍者僅有陶潛別名五柳先生、葛洪別號抱朴子等數人。但是,到了隋唐時期,伴隨著封建國家的強盛和文化的高度發達,在名、字之外另取別號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如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皆屬此類。

到了宋代,取號之風又有進一步的發展。人們熟知的《水滸傳》108將個個都有別號,正是代表著當時的社會風氣。明清人更把取號視為一種時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幾乎人人有號。

正如清人凌楊藻在《蠡勺編》一書中記載的那樣,其時「閭市村壟,嵬人瑣夫,不識字者莫不有號,兼之庸鄙狂怪,鬆蘭泉石,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則必『水』,伯『鬆』則仲必『竹』,不尤大可笑也哉。近聞婦人亦有之,向見人稱『冰壺老拙』,乃嫠媼也」。甚至一些落草為寇的盜賊也有別號。

如上述書中舉了一個縣官審案的例子,就十分能說明問題。這一例子說,一位縣官在審理一樁竊案時,責難犯人為自己開脫罪責,犯人突然說道:「守愚不敢。

」縣官不解其意,一問左右,才知道是犯人在自稱別號。 在用字上,取號與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數多少的限制。從已知的歷代別號來看,有2字號,也有3字、4字號,甚至還有10餘字、20餘字的別號。

如清代畫家鄭板橋的別號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至於宗教界的一位叫釋成果的法師,別號的字竟達28個之多,即「萬里行腳僧小佛山長統理天下名山風月事兼理仙鶴糧餉不醒鄉侯」。一個人的別號竟然用了近30個字,真可謂古今一大奇觀。

因為古人取號有較大的隨意性,並且不必加以避諱,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飽受***和避諱之苦的明清人,促使他們在名字之外更取別號來表現自己。當時的大多數人都取一個別號,但有些人的別號也有好幾個。如清初畫家石濤法名弘濟,別號清湘道人、苦瓜和尚、大滌子、瞎尊者,達4個之多。

名字號有什麼區別,古人的名 字 號的區別

王炳森易學工作室 姓名學中的姓 氏 名 字 號,到底代表什麼?原來有這麼多講究 名 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 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後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 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名 是個人的特稱,多由長輩起取,並往往通過取名體現對子女的期望。字 往往是 名 的解釋...

好聽的古人名,好聽的古代名字

1 林雅竹 林芷萱 林妍馨 林雅鈴 林憶珊 林靜蕾 林怡君 林詩雨 林秋霓。2 上官藍茜 上官玲兒 上官傲蝶 上官芸灀 上官玲瓏 上官婉兒 上官曦芸。3 上官秋雨 上官戀虹 上官靈羅 上官語鳳 上官盼月 上官如冰 上官紫翎。4 上官舞蝶 上官翎 上官羽薔 上官藍雪 上官潔羽 楚玥 楚黛 楚妍希。5 ...

古人的字 號有什麼用義?古人的字和號各是什麼意思?

上面已經說的很詳細了,簡單來說,在古代姓名和生辰八字一樣對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不能隨便讓陌生人知道,因為類似於巫蠱之術都要知道被詛咒人的名字才行。所以古人在日常生活中成年前用的是小名而成年後用到的就是用來代替名的 字 古人的字和號各是什麼意思?字,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