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立秋和晚立秋的區別,什麼是早立秋晚立秋,怎麼區分

時間 2021-07-08 20:33:03

1樓:89號小黑人

關於早立秋晚立秋其實有這樣一種說法,如果當年是早立秋,那麼後面的天氣會變得涼爽,不在那麼炎熱,及時是在伏天內,也會感覺到天氣在慢慢的涼快。

而如果是晚立秋的話,天氣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的高溫,並不是說進入秋天之後,天氣就會瞬間感覺到變化,繼續持續高溫天氣,等到伏天過後,會有轉變,基於此,有了“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句話。

早立秋和晚立秋的分辨,在這方面,其實是有爭議的,有人說是按照陰曆的日期來分辨,比如有些年份是6月份立秋,有些是7月份立秋(這裡說的都是陰曆),6月份立秋的大家認為是早立秋,而7月份立秋的大家認為是晚立秋。

另外一種說法是按照立秋當天的時間來算,如果是中午12點之前立秋,則是早立秋,如果是中午12點之後立秋,則是晚立秋。

2樓:匿名使用者

以立秋當天的農曆日期來判斷。每年立秋的公曆時間並沒有大的出入,但農曆時間就有差別了。一般而言,立秋在農曆六月為早,七月為晚。

如果立秋下雨的話,秋天會來得順利,如果不下雨,那麼秋天的雨水就會少,那麼出現高溫天氣的可能就會增加。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

3樓:天問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中國古代的一句諺語。

“早立秋”節氣,標誌涼爽的秋季提前到來。產生的環境:1、中國古代以農業生產為主;2、中國古代民間大多數人不知道時令交節的準確時間;3、中國古代以陰曆為主,並不知陽曆為何物。

通行的陽曆是依據太陽的執行規律制定的,它和氣溫的變化有較密切的關係。而我國古代通行的陰曆是依據月亮(太陰)的執行規律制定的,在不同的年份和陽曆並不對應,有時差別較大,需要設定閏月調整,以適應迴歸年的長度。由於陰曆不能準確反映氣候的變化,在以農業為主的古代,又依據太陽執行的黃經角度設定了二十四個節氣以指導農業生產。

節氣和陽曆是基本對應的,立秋就是其中之一。

諺語中的“早”和“晚”指的是陰曆的日期而不是到達黃經角度的準確時間。比如六月初一就是早,七月初一就是晚。“冷”和“熱”也是指不同年份的相同陰曆日期之間的比較。

如果六月初一就立秋了,到七月初一已是陽曆的9月初所以“冷颼颼”;而同樣是七月初一,如果才立秋,正值陽曆的8月初,當然“熱死牛”了。千百年流傳下來的諺語,不可輕言“沒有科學道理”

晚立秋指立秋時間處於夜間。 民間認為如果立秋時間在上午,則天氣涼爽;立秋時間若在下午以後,天氣就還要熱上一陣。

氣象專家表示,從目前的資料來判斷,短期徹底涼快下來還不太可能。但這並不是氣象學上的“秋老虎”。“秋老虎”是我國民間指立秋以後短期回熱天氣。

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天數約7-15天。通俗地說,就是高溫先退再上,才算是“秋老虎”。

4樓:樂觀

最主要是天氣早一點涼爽還是晚一點涼爽的問題。早立秋就是天氣相對比較早就涼爽了,反這亦然。

5樓:鄉野百曉生

農村老話:早立秋、冷;晚立秋,熱,那今年立秋早還是晚

什麼是早立秋晚立秋,怎麼區分

6樓:五美分的價值

可以通過立秋的陰曆時間來區分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

在陽曆上立秋的時間比較固定,都是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但是表現在陰曆上就有可能差很多。以陰曆7月為參照物,如果立秋時還沒有進入到陰曆7月,那麼就稱之為早立秋;反之,若已經進入到陰曆7月,就稱之為晚立秋。

“立秋”顧名思義就是“一年中秋季的開始”,它是農曆24節氣中第13個節氣。通常情況下,立秋是每年的8月7日或8日。但並不是一“立秋”天氣馬上就涼快了,只是說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天氣轉涼已經是大勢所趨,晝夜的溫差開始加大,即使白天再熱,晚上也會有了陣陣的涼意。

事實上,在立秋之後,還有“秋後一伏,熱死老牛”的說法。因為每年的立秋都是在三伏天之內,只有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完全過完,天氣才會正式的涼快下來。俗語中有“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也就是說立秋的早晚對於天氣有著很大的影響。

7樓:匿名使用者

俗話說: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說的是立秋早晚與天氣冷熱的關係。於是大家就把目光盯在立秋在一天的早晚時間上了,認為如果在清晨立秋,天氣將涼爽,傍晚立秋,天氣要熱。

好多**也在宣傳著這一觀點。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節氣是將地球執行軌道分成二十四份,每一份就是一個節氣,當地球進入立秋節氣的瞬間,就是立秋的開始。

立秋的計時,是和我們所在時區有關的,立秋的時間在不同時區是不一樣的,怎麼會影響到氣侯呢? 顯然結論是有問題的。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天文和氣象知識,很多表現在民間諺語中,其正確性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上述說法實際是我們理解錯了。過去人們講日期都講的是農曆,與今天不同。

早立秋、晚立秋應該指的是農曆上立秋的早晚,而不是一天中的早晚。

節氣表示了天氣現象,直接關係到農時,這是我們都知道的。每一個節氣在陽曆中的時間是固定的,因為陽曆是按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制定的。立秋在每年的八月七日或八月八日,是不會差的,八月份的氣溫也不會相差太多。

但是節氣在農曆中卻是年年變動的。今天因為貼了秋膘,酒足飯飽,格外高興,一時興起,拿起萬年曆,摘錄出1935至2023年70年的立秋日期。從摘錄中我發現,立秋時間最早的是2023年的閏6月14日,其次有2023年的閏6月15日、2023年的閏6月16日;立秋時間最晚的是2023年和2023年的7月14日,其次有2023年、2023年、2023年的7月13日,其餘年份立秋時間都分佈在6月17至7月12日之間。

由此可見,立秋時間的早晚,前後能相差一個月,也就是說,在農曆的同一天,可能相差兩個節氣。2023年閏6月14日立秋,到了7月14日已是處暑第十四天,陽曆的9月6日,天氣能不涼快嗎?而2023年的7月14日剛剛立秋,是陽曆的8月7日,天氣正熱呢。

一切事物都要認真分析,不能只從字面理解就下結論。

8樓:匿名使用者

大哥 看中國的日曆啊 上面都寫有

什麼是早立秋和晚立秋?

9樓:抽菸屁的哥哥

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晚立秋說”認為,以進入立秋的具體時間點來區分。

在上午進入就是早立秋,在下午進入就是晚立秋。還有人認為,只有日出前和日落後這兩個區間,才能分別對應早立秋或者晚立秋。今年進入立秋的具體時間點是8月7日21時30分34秒,據此,今年屬晚立秋。

21時30分34秒,這麼具體的立秋時間點,究竟是怎麼算出來的?

氣象專家介紹,農曆本身是“陰陽合曆”。二十四節氣以太陽在黃道上執行的位置確定,每15°設定1個節氣。太陽何時運動到哪個位置,可以精確計算時間點。

因此節氣是和太陽有關係的,農曆和月亮相關,但溫度高低和季節變化是受太陽影響,所以用太陽曆更靠譜一些。據此判斷,今年“晚立秋”更靠譜。

那“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靠譜嗎?

國家氣候中心將年份分為早立秋和晚立秋兩組,統計了2023年至2023年從立秋到8月底的平均氣溫。對比資料則是這段時間的常年全國平均氣溫20.4℃。

晚立秋的年份是:2023年(20.8℃)、2023年(21.2℃)、2023年(21.6℃)、2023年(20.2℃)、2023年(20.9℃)。

早立秋的年份是:2023年(21.3℃)、2023年(21.1℃)、2023年(20.6℃)、2023年(21.8℃)。

由此看出,立秋早晚和天氣熱不熱之間沒有明顯對應關係。在這9年中,應該“熱死牛”的2023年(晚立秋年)氣溫偏低0.2℃,而應該“冷颼颼”的2023年(早立秋年)氣溫則偏高1.

4℃。其他年則接近常年氣溫,甚至偏高。

有氣象專家表示,曾經做過資料統計,發現秋後的溫度高低和立秋早晚沒有相關關係,無論是正相關或者反相關,都沒有關係。

分城市統計的早晚立秋結果也顯示,氣溫和立秋早晚並沒有明顯關係,特別是平均氣溫和極端高溫兩個重要資料,各個城市早晚立秋的差異都很小。

因此,早晚立秋對氣溫的指示意義有限,民諺只是歷史流傳下來的一種大家熟悉的說法,也不必太當真。

立秋和入秋的區別,秋分和立秋的區別是什麼

不是。立秋是秋季開始的節氣,它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但它不等同於入秋。入秋 是根據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來定義的,是以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2 以下才算真正進入秋季,而且每年的氣候條件不同,入秋早晚差異較大,時間差可達兩三週。立秋和入秋的區別 含義不同,立秋是一個節氣,入秋一般表...

什麼是早c晚a?早c晚a指的是什麼

早c晚a就是晨間護膚使用vc,夜間護膚使用va。vc一直以來都被證明是有效的美白成分。由於其是強力還原劑,可以將黑色素還原,另一方也可以有效的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防止產生新的黑色素。所以在美白成分中可謂是內外兼修,不可多得。維生素e具有強大抗氧化功效,可有效對抗自由基,抑制過氧化脂質生成及酪氨酸酶的...

早子時 和 晚子時 有什麼區別嗎

喜塔臘非酋 古代的時間,分為 12 時辰,用 12 地支來表示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而晚上 23 01 以後至隔日 01 00 稱為 子 時,中國在算命上,主要有八字與紫微斗數,在八字的學理上,子時有區分為 早子時 及 晚子時 二種,也就是 23 01 24 00 稱為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