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曆代大乘祖師大德輩出,修行證果的人很多,而小乘卻不多見,不是他們不修小乘,而是因為祖師大德都以儒家道家代替,皆成就非凡,所以用儒家道家代替小乘是沒問題的,當然,您有懷疑的話,也可以直接學小乘經典。
佛法修行,四個步驟:信、解、行、證。
有信,繼而理解,關鍵在落實(行),最後才能證果。
佛法的落實非常重要,要把經典的教誨,真正落實在自己生活之中,例如五戒十善,是很基本的。
《**規》說的其實就是《觀無量壽經》上面,淨業三福的開頭兩句:奉養父母,侍奉師長。佛說,這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句話就非常重了,就是說,所有現在、過去、未來諸佛,因地都是修淨業三福作為基礎。
奉養父母,侍奉師長。即使是怎麼簡單兩句話,怎麼落實?落實在《**規》,這個不是讀讀背背就有用的,而是要自己真正做到。
佛法很重視行門,經典會讀會背,自己身口意三業,不能落實經典教誨,和經典說的不能相應,自己修學就沒有功夫,自己境界不能提高。
老實唸佛是肯定有用的,至於出現的境界,好境界壞境界都不要理會,就是如法的對策,不然一在意執著,好境界壞境界都會影響自己修行。
建議多聽經(大德對**解釋說明的資料),對自己非常有幫助,理解經意越深,修行越容易得力。
淨空老法師,在地藏經講記裡面(檔案編號14-12-38b,時間點約42:00左右。),講解的時候,特別提出兩段**,希望勸大家多聽經。
《付法藏經》雲:是故智者,欲得無上安穩快樂,應當至心勤聽經法。
《佛說堅意經》雲:佛告阿難。其有好心善意之人。
聞佛明法。一心而聽能一日可。不能一日。
半日可。不能半日。一時可。
不能一時。半時可。不能半時。
須臾可。其福不可量。不可訾也。
(訾,音:zī ,意:估量,限度。
)聽經可上淨空法師**,資源非常豐富。
南無阿彌陀佛
佛學應該是隨著熏習的時間越來越久,功夫得力,慢慢煩惱輕,智慧長,心態輕安,生活幸福。
您依止的《楞嚴》、《地藏經》都是大乘裡面的精髓,兩部裡面其中一部,都已經是可以令人修行成佛的經典。
您兩部一起學,仍覺得修學功夫不得力的話,或者可以審視一下,基礎有沒有打好。
您學的都是大乘,《佛藏經》雲: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者,非佛**。
小乘是地基,大乘是建高樓,高樓沒有地基自然建不上去,即使硬建了,也會倒塌。
所以建議,是否看看自己小乘基礎是否紮實,其實學小乘的教材很多,而《**規》是其中非常不錯的一個選擇。
附:修學次第及參考資料若干,僅供參考
給新進***-初學導引
問:我對佛教還不認識,如何著手?
答:請先於**上收看淨空法師講的「認識佛教」及「三皈傳授」的講演,此能幫忙您先對佛教有正確的認識,以及明白學佛之目的與意義,以提高學佛之興趣與信心,進而能深入學習。
問:初學要如何修學?
答:淨宗修學是以「淨業三福」為基礎。
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如何落實?我們採取儒家的《**規》。《**規》的內容,就是在家做一個孝順的兒女,在學校做一個好學生,真正將這兩句話落實在生活當中。
「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則落實在《十善業道經》,一定要認真努力學習。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在家同學至少要學習《五戒相經箋要》和三皈傳授。三皈傳授有錄相帶,也有文字教材。
出家的同學一定要學《沙彌律儀要略》,最低的水平是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具足眾戒」,就是十條戒圓圓滿滿。「不犯威儀」,是二十四門威儀落實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中。
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落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地」是心地,「藏」是心地的寶藏。這一條就是《地藏經》的宗旨,我們要從學習《地藏經》來開發心地寶藏。
這是前兩年的基礎課程。
佛言:「淨業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句話說得多重!
多麼重要!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我們從凡夫修行作菩薩,將來成佛,真正根本的因就是這三條。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皆以此三條為基礎。
若無此基礎,就不能成就;猶如蓋房打地基一樣,無論蓋什麼房子,地基一定要堅固,有了堅固的基礎,才能學法門。
2樓:加內沙
這些都是不適當的見解。
1.經典並不足以破除知見障礙。哪怕您抄了一千遍的經,讀了一萬遍的經,持了無數的咒,聽了10萬遍的經都無法破除。不相信的話,您試試看。
2.依止不是經典,而是解脫者。以解脫者為榜樣,而不是經典。經典最多隻是言教,但解脫者是身教。
3.小乘紮根?這種誤解勸您還是不要跟隨。
4.修儒道作為小乘經典替代的說法。這種做法叫做『非法』。
也就是把外道教導匯入『正法』之中。佛陀宣說破壞正法之人,把非法叫做正法,把正法叫做非法。把正律叫做非律,把非律叫做正律。
如提婆達多就是這樣。
5.佛陀從來沒有宣說過儒道,道教。這是都是非法,非佛陀所宣說。而把此二種說法融入佛陀教導,視為非法。非法說為正法,尤其是這些似是而非的說法。
6.睡覺中感覺自己漂浮離體並且神智清醒能唸佛號的情況。這的確是進步,但不過是邪定罷了。試問您從經典中看到佛陀有這樣的情況嗎?
唉。祝您好運。無言以對。
3樓:ionic豪
樓主 您好
所知障就是無始無明,或稱上煩惱,也稱理障,在勝鬘經有針對此做很詳細的說明,比較了無始無明與一念無明的差異,無始無明也就是所知障,是阿羅漢所不能斷除的煩惱,必須菩薩親證自性清淨心--如來藏以後,才能開始與無始無明相應。
而在解深密經說明了更多深細的所知障,是初地菩薩以上所要斷除的,然而在入初地以前,必須先開悟明心,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盤--如來藏,才有辦法進修般若、唯識而親證初分法無我智而入初地。今舉勝鬘經與解深密經:
勝鬘經一乘章第五: 【世尊!若無明住地不斷不究竟者,不得一味、等味,謂明解脫味;何以故?
無明住地不斷不究竟者,過恆沙等所應斷法不斷不究竟……如是過恆沙等上煩惱,如來菩提智所斷,一切皆依無明住地之所建立。】
【世尊!心不相應無始無明住地,世尊!若復過於恆沙如來菩提智所應斷法,一切皆依無明住地生、建立、增長;】
勝鬘經卷一:【阿羅漢、辟支佛斷四種住地,無漏不盡,不得自在力,亦不作證。無漏不盡者,即是無明住地。】
解深密經卷四:【觀世自在菩薩白佛言: 世尊!
世尊!此諸地有幾種無明?幾種障對?
佛言: 觀世自在!有二十二種無明,十一種障。
觀世自在!於初地中,執著人我法我無明,惡道煩惱染相無明,迷沒彼二,是故名障。……於佛地中,於一切境界極微細無明、他障無明,迷沒彼二,是故名障。
】勝鬘經對於無始無明說的很詳細,讓大眾明白無始無明的內涵,其實就是對於佛道上所要圓滿的一切種智還不如實了知,而這個無知、無明,阿羅漢與辟支佛都還沒有相應,因此成就究竟佛道,一定是斷除無始無明,也就是所知障,勝鬘經對無始無明所知障主要是講個大綱,而解深密經,則是針對初地以上所要修除的所知障做很詳細的說明,另外,在解深密經中,也提到與勝鬘經相同的觀點:
解深密經卷二: 【若迴向菩堤聲聞種性補特伽羅,我亦異門說為菩薩;何以故?彼既解脫煩惱障已,若蒙諸佛等覺悟時,於所知障、其心亦可當得解脫;由彼為初為自利益,修行加行脫煩惱障,是故如來施設彼為聲聞種性。
】我們佛子當知,諸佛絕無二語,因此這邊 佛陀開示到,回小向大的阿羅漢(迴向菩堤聲聞種性補特伽羅),雖然已經斷除煩惱障了,但是還是要蒙諸佛加持,才能解脫於所知障,當然所知障就是勝鬘經所說的無始無明住地,阿羅漢辟支佛等無法相應的煩惱。
最後,諸位同修大德,若要斷除所知障,一定要先開悟明心,因為這兩部經都如同楞伽經一般,是針對開悟後的佛子而說的悟後起修之路,若無開悟明心,親證本心如來藏,如何與所知障相應,無始無明所知障的內涵,主要是以對本心如來藏所含藏無量無邊功德法種的無知,如果連真心總相都還猶未親證,如何進修一切種智而斷除所知障乎?
樓主所說的: 隱隱約約似乎能看到那一堵牆橫亙在心。
這其實不是所知障。若有一天開悟明心後,證知本心如來藏識的總相體用之後,因緣成熟時,就會開始與所知障相應,開始**自心種子如何依如來藏微根本,七轉識、無明為緣,而流住現行。 這時方開始與所知障相應了。
因此若欲**所知障,當先明心開悟證真如!!
4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能破解你的困惑
5樓:寒冰
首先讚歎師兄功德 楞嚴經 開悟 楞嚴咒更是咒中之王 地藏菩薩本願經 消業很好的 不知道師兄的戒律怎麼樣.有沒有入相 ?戒生定 定生慧
我讀的經典不多楞嚴咒我也想修持 我修淨土法門 等這個法門基礎打好了再修楞嚴咒 師兄如果把持不住就念佛請佛力加持.
6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淨空法師講的就挺好的,你有機會可以聽下
7樓:匿名使用者
破除知見障礙乃依實修,即佛教獨有的身體力行的苦行實踐——持戒修行,非是依靠閱讀經典所能破除也。所謂解行並進,有如是真實行持,方能有如是真實解。若無持戒實修,研習經典也只能增汝慧業,空有世智辯聰也。
南無阿彌陀佛!
請各位師兄師姐指教 領航考研好嗎
不是很好,博聞不錯 呵呵,我沒聽說過這個機構,哈哈。我考研的時候報了文登,但是我後面基本沒去上過課了,是拿錢買心安啊。考研靠自己的,什麼機構的,不要過於迷信 挺好的啊,領航導航的政治非常的好的,你可以去試聽一下。秦皇島哪個考研班好?領航考研怎麼樣啊?文都,海天,領航等哪個比較適合教育類?秦皇島的領航...
請各位師兄教教我,如何擺脫慾念
彌陀村長 對待工作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幹一行,愛一行,而不是愛一行,幹一行。所以您首先應該安心本職工作,身穩,心才能穩。在自己本職的工作上做出樣來,打造自己的名字品牌,把自己的名字升值。任何上司或老闆都喜歡用踏踏實實 勤勤懇懇的人,不喜歡朝三暮 四 朝秦暮楚的人。建議您學佛的同時,兼看一下 羊皮卷 最好...
各位師兄唸佛上火怎麼辦,各位師兄彌勒佛心咒怎麼念
8萬4千法門 南無阿彌陀佛。這個要問醫生,祝你早日健康,你也可以試下默唸。淨空法師 唸佛不拘形式,你沒有壓力,出聲念可以,默唸也可以,金剛持,口動沒有聲音也可以 解 蓋以信願持名之法,心作心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解 果覺因心,故得道捷。為什麼唸佛 成佛那麼快?這裡面有個道理,道理是什麼?你本來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