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杜牧的人物生平:
早期仕途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據唐人的習慣,被稱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華出眾,杜牧十幾歲的時候,正值唐憲宗討伐藩鎮,振作國事。他在讀書之餘,關心軍事,後來杜牧專門研究過孫子,寫過十三篇《孫子》註解,也寫過許多策論諮文。
特別是有一次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採用,大獲成功。
長慶二年(822年),杜牧20歲時,博通經史,尤其專注於治亂與軍事。杜牧23歲作出《阿房宮賦》。25歲時,杜牧又寫下了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表達他對藩鎮問題的見解。
此時的杜牧已經很有名氣,作品流傳。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歲,進士及第。同年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被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職,後轉為掌書記,負責節度使府的公文往來。京銜是監察御史裡行。這時杜牧居住在揚州,特別喜歡宴遊。
大和九年,杜牧被朝廷徵為監察御史,赴長安任職,分司東都。八月在東都洛陽上任。因此逃過了十一月的甘露之變的險惡風波。
在這裡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張好好,寫下了著名的《張好好詩》。在洛陽期間,由於職務清閒,他四處憑弔古蹟,寫下了不少詩篇。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三十三歲,由揚州赴長安就任監察御史。
開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觀察使崔鄲的幕下,被召為宣州團練判官。
開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離開宣州,去長安任左補闕、史館修撰。開成五年,杜牧升官為膳部員外郎。
遷官外放
會昌元年(841年),杜牧調任比部員外郎。
會昌二年(842年),外放為黃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書上並無記載。杜牧自己認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擠。
而李杜兩家為世交,李德裕為何不喜歡杜牧,有人認為是杜牧為人倜儻,不拘小節,與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黨爭,杜牧與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認為是牛黨。後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為政能興利除弊,關心人民。
會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杜牧遷池州刺史,這年四十二歲。池州治所秋浦縣(今安徽貴池)。
會昌五年(845年),七月,武宗下詔禁燬佛教。杜牧對於這一措施是很贊同的,後來他在宣宗大中年間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記》,詳細敘述武宗禁燬佛教事。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幫助,入為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轉吏部員外郎。
人生暮年
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就因為京官俸祿低,而難以養家請求外放杭州刺史,
但是沒有批准。
宣宗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為吏部員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請求外放湖州刺史,連上三啟,終於應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認為,杜牧請求外放並不僅僅是經濟原因,而是不滿意朝政,認為自己無法在朝中有所作為。
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憑弔前賢,結識詩友,作了不少詩。一年後,他又被內升為考功郎中、知制誥。
到長安第二年,遷中書舍人。這段時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別墅,並且閒暇之時經常在這裡以文會友。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2樓:
杜牧是晚唐的詩人,跟李商隱一起合稱為小李杜。
杜牧(803~852),與李商隱幷稱“小李杜”。杜牧,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市)人。大和二年進士及第。
曾長期在江西宣歙觀察使府和淮南節度使府為幕僚。會昌年間,先後為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大中二年八月為司勳員外郎、史官修撰。
官終中書舍人。兩人的成就都不限於懷古詠史一種題材,而有多方面的建樹。杜牧才氣縱橫,抱負遠大,繼承了祖父杜佑以《通典》為代表的經世致用之學,注意研究“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上李中丞書》),狠想建功立業,有一番作為。
在詩歌創作上,他自稱“苦心為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於中間”(《獻詩啟》)。
結合他的詩歌創作看,追求的是一種情致高遠,筆力勁拔的詩風。他不滿當時詩壇的綺靡傾向,但他自己亦多綺情柔思,故而其詩能在俊爽峭健之中,時帶風華流美之致。他狠強調創作的內容,主張“文以意為主,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答莊充書》)。
在其今存的500餘首詩,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出版的《樊川詩集註》,包括《樊川詩集》《樊川詩補遺》《樊川別集》《樊川外集》《樊川集遺收詩補錄》,共收詩517首。其中只有《樊川詩集》四卷絕大部分為杜牧詩。其餘《別集》《外集》等,大量雜入許渾、張祜、趙嘏等人作品。
據今人考證,去除雜入者,杜牧現存詩約四百一十六首。有不少寫現實政治和社會生活題材。《感懷詩一首》針對藩鎮割據而發;《郡齋獨酌》有感國家的內憂外患,抒發了自己報國的願望;《河湟》詩對河西、隴右之地被吐蕃侵佔久久不能恢復表示憤慨;《早雁》詩寫因遭受回鶻侵擾而流亡的民生哀怨:
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菇米岸莓苔。
運用比興手法,把逃避回鶻侵擾的邊民比作哀鴻。在抒發對人民同情的同時,隱含對朝廷未能禦侮安民的不滿。
杜牧不僅懷古詠史詩數量多,而且有不少從總體看不屬於懷古詠史的作品,也在即景抒情中注入了深沉的歷史感慨,如《泊秦淮》、《江南春》等。他的懷古詠史詩,多數是抒寫對於歷史上繁榮昌盛局面消逝的傷悼情緒。
長空淡淡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登樂遊原》)
千秋佳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過勤政樓》)
3樓:燕燕知識百科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歷任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
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莊道學。杜牧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有比較正確的理解。並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
杜牧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
七律《早雁》用比興託物的手法,對遭受回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餘味。《九日齊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
這種重辭采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緻婉約。
4樓:語過添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唐代詩人,漢族,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授巨集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
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
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還曾註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
《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七絕龍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牧之有抱負,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詡。
工行草書。《宣和書譜》雲:“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裡。
”董其昌《容臺集》稱:“餘所見顏、柳以後,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韻”。
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張好好詩》,行草墨跡,杜牧太和八年(834)所書,此時年32歲。
帖為麻箋,縱28.2釐米,橫162釐米,46行,總322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
真跡現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樸實無華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
曾經宋直和分府、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清樑清標、乾隆、嘉慶、宣統內府及張伯駒收藏。曾著錄於《宣和書譜》、《容臺集》、《平生壯觀》、《大觀錄》等。杜牧由於以詩稱著,故其書名為詩名所掩蓋。
此書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杜牧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
5樓:林老媽的大肥腰
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歷任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6樓:黎十月
杜牧是唐代詩人~ 代表作有《山行》等。
《山行》 杜牧 唐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詩人是哪個朝代的
7樓:穠華
杜牧(803年-約852年),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杜牧於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主要作品有《阿房宮賦》、《遣懷》、《樊川文集》等。
8樓:凮起雲湧
杜牧是唐代詩人。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人。
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的孫子,杜從鬱的兒子。唐文宗時期杜牧26歲中進士,官職是弘文館校書郎。
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他的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
杜牧也被人稱為小杜,來區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蘇軾和杜牧分別是哪一朝代的詩人,杜牧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蘇軾 1037 1101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屬四川 人。蘇洵子。嘉祐二年 1057 與弟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 1069 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 今山東諸城 移知徐州。元豐二年 1079 ...
杜牧《泊秦淮》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對國家政治的悲憤,和對奢靡生活的諷刺。對君主的諷諫, 生活妙法百科 杜牧 泊秦淮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好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 也就是...
關於唐朝詩人杜牧所寫的《清明》詩的意思
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淒涼。問一聲牧童 才有酒家,他指了指遠處的杏花村。 冷眼觀娛樂圈 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淒涼。問一聲牧童 才有酒家,他指了指遠處的杏花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