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先秦時期在天文,曆法,醫學,文學方面的重要成就

時間 2021-05-04 14:20:44

1樓:匿名使用者

天文:最早觀測到哈雷彗星,且對一年的測量已經達到365.24天,現在一年是365.2425

立法:編成了夏立(即現在的農曆)一直使用到現在醫學:扁鵲提出了中醫的四診法(即望聞問切)文學:1.孫子兵法是現存最早的兵法

2.論語製成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在天文、曆法和醫學上有哪些成就?

2樓:匿名使用者

天文、曆法:春秋時期有了世界最早的關於哈雷彗星的記錄;

戰國時期有二十 四節氣

醫學:神醫扁鵲的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列舉隋唐時期在天文曆法,醫學和藥物學,建築,印刷術方面的成就

古代中國天文曆法方面的成就

3樓:凌霄暮靄

(1)先秦時期:

①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即指哈雷彗星,這一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時期我國曆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19年7閏的原則,這比西方造160年.

③戰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其中有豐富的天文記載,反映了那個時期人們對天文的認識.

(2)兩漢時期:

①漢武帝時,天文學家制訂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曆」,開始以正月為歲首.

②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③東漢時,張衡從日、月、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④張衡發明製作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意外**發生的方向,比歐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時期:

①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曆》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執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曆法體系的成熟.

②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在實測中他認識到,在小範圍有限的空間裡得到的認識,不能任意向大範圍甚至無際的空間推演,這是我國科學思想史上的一大進步.

(4)宋元時期:

①北宋科學家沈括的突出貢獻在天文學方面,把四季二十四節氣和十二個月完全統一起來的「十二氣歷」更加簡便,有利於農事安排.

②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曆法.

③元朝傑出天文學家郭守敬,提出「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的正確主張,創制了簡儀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範圍的天文測量.

④郭守敬主持編定《授時歷》,一年的週期與現行公曆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行公曆早300年.

4樓:徐忠震

1.夏朝:相傳有了歷「夏小正」法,商朝沿用「夏曆」 法,今天的農曆,稱「夏曆」,一年12個月,閏年13月;載有一年中各個月份的物候、天象、氣象和農事情況。

2.商朝:干支紀日法是商朝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紀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國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記錄。

3.春秋:春秋:留下世界公認的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比歐洲早670多年。曆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了十九年七閏的原則,比歐洲早160年。

4.戰國:《甘石星經》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人們還測定了一年的季節。

5.西漢:武帝時制定「太初曆」。前28年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是世界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

6.東漢:張衡製作地動儀和渾天儀。地動儀比歐洲出現第一臺地動儀早1700多年。

7.唐朝:

①隋朝天文學家劉焯編制的《皇極曆》,創立了計算日月執行的新方法,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

②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在《皇極曆》的基礎上制定的《大衍曆》,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執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曆法體系的成熟。

③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8.北宋:沈括創制「十二氣歷」 ,比英國編訂出類似的歷法早800多年。

9.元朝: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曆法。郭守敬改進了簡儀和圭表,主持全國範圍的天文測量,編《授時歷》年週期與現行公曆同,但早於現行公曆300年問世。

5樓:冷酷颶風

在中國古代,農事又稱作「時事「,農務又稱作「時務」。可見農耕勞作與時節換移關係密切。為適應農業生產發展需要,古代勞動人民在天文曆法方而取得了許多重大成就。

1.夏朝:相傳有了歷「夏小正」法,商朝沿用「夏曆」 法,今天的農曆,稱「夏曆」,一年12個月,閏年13月;載有一年中各個月份的物候、天象、氣象和農事情況。

2.商朝:干支紀日法是商朝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紀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國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記錄。

3.春秋:春秋:留下世界公認的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比歐洲早670多年。曆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了十九年七閏的原則,比歐洲早160年。

4.戰國:《甘石星經》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人們還測定了一年的季節。

5.西漢:武帝時制定「太初曆」。前28年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是世界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

6.東漢:張衡製作地動儀和渾天儀。地動儀比歐洲出現第一臺地動儀早1700多年。

7.唐朝:

①隋朝天文學家劉焯編制的《皇極曆》,創立了計算日月執行的新方法,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

②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在《皇極曆》的基礎上制定的《大衍曆》,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執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曆法體系的成熟。

③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8.北宋:沈括創制「十二氣歷」 ,比英國編訂出類似的歷法早800多年。

9.元朝: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曆法。郭守敬改進了簡儀和圭表,主持全國範圍的天文測量,編《授時歷》年週期與現行公曆同,但早於現行公曆300年問世。

這個好點啊

6樓:匿名使用者

天文學方面的成就有:

第一,我國具有最長的天文學觀測歷史。遠在公元前14世紀時,我國天文學已很發達,我並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記載。

第二,我國古代在創制天文儀器方面,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創造性地設計和製造了許多種精巧的觀察和測量儀器。如圭表、渾天儀、高表等。

第三,我國擁有最久遠的關於哈雷彗星的記錄,這對世界歷史年表研究具有重大的意義。

第四,我國天文曆法的迴歸年推導早於其他國家並有極高的精度。

第五,由天文學衍生出的發明在自然科學方面有著極大貢獻,如牽星術等。

第六,我國太陽黑子記錄對研究太陽物理和太陽的活動規律,以及地球上的氣候變遷等,是極為珍貴的歷史資料,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第七,其他一些具體觀測研究在世界天文學上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如流星雨觀測、超新星觀測等。

之所以說「天文考古再中國」,是因為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學研究記錄,而且其精密程度完全可以直接運用於現代天文學研究,擁有歷史和現實雙重意義,這是中國以外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天文考古」特指在中國進行的天文史料研究,所以說,「天文考古在中國」。

我也在寫同樣題目的作業,估計跟你一個老師吧……所以最好修改下在用哦

7樓:赫芋圓

希望採納

(1)先秦時期:①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即指哈雷彗星,這一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時期我國曆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19年7閏的原則,這比西方造160年。③戰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其中有豐富的天文記載,反映了那個時期人們對天文的認識。

(2)兩漢時期:①漢武帝時,天文學家制訂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曆」,開始以正月為歲首。②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③東漢時,張衡從日、月、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④張衡發明製作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意外**發生的方向,比歐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時期:①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曆》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執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曆法體系的成熟。②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在實測中他認識到,在小範圍有限的空間裡得到的認識,不能任意向大範圍甚至無際的空間推演,這是我國科學思想史上的一大進步。

(4)宋元時期:①北宋科學家沈括的突出貢獻在天文學方面,把四季二十四節氣和十二個月完全統一起來的「十二氣歷」更加簡便,有利於農事安排。②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曆法。

③元朝傑出天文學家郭守敬,提出「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的正確主張,創制了簡儀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範圍的天文測量

8樓:一鏢紅

我國古代在創制天文儀器方面,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創造性地設計和製造了許多種精巧的觀察和測量儀器。我國最古老、最簡單的天文儀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來度量日影長短的,它最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已無從考證。

此外,西漢的落下閎改制了渾儀,這種我國古代測量天體位置的主要儀器,幾乎歷代都有改進。東漢的張衡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作為動力的渾象。元代的郭守敬先後創制和改進了10多種天文儀器,如簡儀、高表、仰儀等。

世界天文史學界公認,我國對哈雷彗星觀測記錄久遠、詳盡,無哪個國家可比。我國公元前240年的彗星記載,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記錄從那時起到2023年,哈雷彗星共迴歸了30次,我國都有記錄。2023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長沙馬王堆的一座漢朝古墓內發現了一幅精緻的彗星圖,圖上除彗星之外,還繪有云、氣、月掩星和恆星。

天文史學家對這幅古圖做了考釋研究後,稱之為《天文氣象雜佔》,認為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圖。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對各種形態的彗星進行了認真的觀測,不僅畫出了三尾彗、四尾彗,還似乎窺視到今天用大望遠鏡也很難見到的彗核,這足以說明中國古代的天象觀測是何等的精細入微。

古人勤奮觀察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變化,主要目的是通過觀察這類天象,掌握他們的規律性,用來確定四季,編制曆法,為生產和生活服務。我國古代曆法不僅包括節氣的推算、每月的日數的分配、月和閏月的安排等,還包括許多天文學的內容,如日月食發生時刻和可見情況的計算和預報,五大行星位置的推算和預報等。一方面說明我國古代對天文學和天文現象的重視,同時,這類天文現象也是用來驗證曆法準確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測定迴歸年的長度是曆法的基礎。我國古代曆法特別重視冬至這個節氣,準確測定連續兩次冬至的時刻,它們之間的時間間隔,就是一個迴歸年。

根據觀測結果,我國古代上百次地改進了曆法。郭守敬於公元2023年編訂的《授時歷》來說,通過三年多的兩百次測量,經過計算,採用365.2425日作為一個迴歸年的長度。

這個數值與現今世界上通用的公曆值相同,而在六七百年前,郭守敬能夠測算得那麼精密,實在是很了不起,比歐洲的格里高列歷早了300年。

我國的祖先還生活在茹毛飲血的時代時,就已經懂得按照大自然安排的「作息時間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陽周而復始的東昇西落運動,使人類形成了最基本的時間概念——「日」,產生了「天」這個最基本的時間單位。大約在商代,古人已經有了黎明、清晨、中午、午後、下午、黃昏和夜晚這種粗略劃分一天的時間概念。

計時儀器漏壺發明後,人們通常採用將一天的時間劃分為一百刻的做法,夏至前後,「晝長六十刻,夜短四十刻」;冬至前後,「晝短四十刻,夜長六十科」;春分、秋分前後,則晝夜各五十刻。儘管白天、黑夜的長短不一樣,但晝夜的總長是不變的,都是每天一百刻。

包括天文學在內的現代自然科學的極大發展,最早是從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的。文藝復興時期大致從14世紀到16世紀,大體相當於我國明初到萬曆年間。我國天文史學家認為,這200年間,我國天文學的主要進展至少可以列舉以下幾項:

翻譯阿拉伯和歐洲的天文學事記;從公元1405-2023年的20多年間,鄭和率領艦隊幾次出國,船隻在遠洋航行中利用「牽星術」定向定位,為發展航海天文學做出了貢獻;對一些特殊天象做了比較仔細的觀察,譬如,2023年的「閣道客星」和2023年的「尾分客星」,這是兩顆難得的超新星。

我國古代觀測天象的臺址名稱很多,如靈臺、瞻星臺、司天臺、觀星臺和觀象臺等。現今儲存最完好的就是河南登封觀星臺和北京古觀象臺。

我國還有不少太陽黑子記錄,如公元前約140年成書的《淮南子》中說:「日中有踆烏。」公元前165年的一次記載中說:

「日中有王字。」戰國時期的一次記錄描述為「日中有立人之像」。更早的觀察和記錄,可以上溯到甲骨文字中有關太陽黑子的記載,離現在已有3000多年。

從公元前28年到明代末年的1600多年當中,我國共有100多次翔實可靠的太陽黑子記錄,這些記錄不僅有確切日期,而且對黑子的形狀、大小、位置乃至**、變化等,也都有很詳細和認真的描述。這是我國和世界人民一份十分寶貴的科學遺產,對研究太陽物理和太陽的活動規律,以及地球上的氣候變遷等,是極為珍貴的歷史資料,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世界天文史學界公認,我國對哈雷彗星觀測記錄久遠、詳盡,無哪個國家可比。《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的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的彗星,各國學者認為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記錄。從那時起到2023年,哈雷彗星共迴歸了30次,我國史籍和地方誌中都有記錄。

實際上,我國還有更早的哈雷彗星記錄。我國已故著名天文學家張鈺哲在晚年考證了《淮南子·兵略訓》中「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這段文字,認為當時出現的這顆彗星也是哈雷彗星。他計算了近四千年哈雷彗星的軌道,並從其他相互印證的史料中肯定了武五伐紂的確切年代應為公元前2023年,這樣又把我國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的年代往前推了800多年。

我國古代對著名的流星雨,如天琴座、英仙座、獅子座等流星雨,各有好多次記錄,光是天琴座流星雨至少就有10次,英仙座的至少也有12次。獅子座流星雨由於2023年的盛大「表演」而特別出名。從公元902~2023年,我國以及歐洲和阿拉伯等國家,總共記錄了13次獅子座流星雨的出現,其中我國佔7次,最早的一次是在公元931年10月21日,是世界上的第二次紀事。

從公元前7世紀算起,我國古代至少有180次以上的這類流星雨紀事。

關於先秦時期的詩歌

井家的露寶 國風 邶風 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遊。我心匪鑑,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憂心悄悄,慍於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靜言思之,寤闢有摽。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心之憂矣,...

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考璐 科技成就 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秦漢時期的數學名著 九章算術 中的某些內容在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張衡製造的 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 儀器 華佗製作的 麻沸散 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 南朝的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的第7位,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

先秦時期 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 唐宋元明清時期的文學樣式各是什

十年一覺 先秦有詩經 楚辭 兩漢主要是辭賦,和漢樂府詩歌如樂府雙壁 孔雀東南飛 和 木蘭市 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出現志人志怪 另外五言詩歌得到發展唐成就在詩歌 宋代是詞,另外宋詩也很富有理趣 元主要是元曲 明清時期則是 了 特別是長篇章回體 先秦時期 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 唐宋元明清時期的文學樣式各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