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者,春服既成詠而歸」好像出自論語,但究竟是哪個弟

時間 2021-05-27 22:57:29

1樓:清酒溫如言

這句話是孔子的**曾皙說的。

在《論語》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中描述,孔子教育學生,詢問他們的志向,圍在他身邊的幾個**各自說出了自己的理想。

其中曾皙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文字的大意是說:暮春時節,天氣變暖,已經可以穿春天的衣服了,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到沂河邊洗一洗,在舞雩臺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兒回來。

曾皙的回答,描述了一種春遊的情景,寓於自己的理想,也是孔子的理想。孔子的理想一是希望我們今天還有一個可以放心沐浴暢懷的山水環境,二則是在世界的和諧中能夠體會到真正平等放逸的生活。

如此才會理解「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2樓:心隱

原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出處:這句話是《論語.先進》篇裡孔子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等幾個**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時曾皙所說之話。

譯文:在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約上五六人,帶上六七個童子,在沂水邊沐浴,在高坡上吹風,一路唱著歌而回。

擴充套件資料:

1. 《論語·先進》篇11.26賞析

⑴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之能,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⑵譯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孔子坐著。孔子說:「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些,人家不用我了。

你們平時就常說:「沒有人瞭解我呀!假如有人瞭解你們,那麼你們打算做些什麼事情呢?"

如果讓我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衛國家的勇氣,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對他示以微笑。

「冉有,你怎麼樣?」

冉有回答說:「一個方圓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於振興禮樂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賢人君子來推行了。」

「公西華,你怎麼樣?」

公西華回答說:「我不敢說能做到什麼,但願意學著做些東西。宗廟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諸侯會盟及朝見天子的時候,我願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司儀。」

「曾皙,你怎麼樣?」

曾皙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放下瑟直起身來,回答說:「我和他們三人為政的才能不一樣。」孔子說:「那有什麼關係呢?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

曾皙說:「暮春時節,天氣和暖,春耕之事完畢。我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到沂水裡游泳,在舞雩臺上吹風,唱著歌回家。」

孔子長嘆一聲說:「我贊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華都出去了,曾皙最後走。曾皙問孔子:「他們三個人的話怎麼樣?」

孔子說:「也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

曾皙說:「您為什麼笑仲由呢?」

孔子說:「治國要用禮,可是他子路的話毫不謙讓,所以我笑他。

難道冉有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怎見得縱橫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國的事不是國家大事呢?難道公西華講的不是諸侯的大事嗎?

宗廟祭祀,諸侯會盟和朝見天子,不是諸侯的大事又是什麼呢?公西華只能替諸侯做小相,那麼,誰又能給諸侯做大相?」

⑶賞析文章記錄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這四個**「言志」的一段話。生動再現了孔子和學生一起暢談理想的情形。

子路的輕率急躁,冉有的謙虛,公西華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寧靜,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讀性很強的文章。

孔子認為,前三個人的治國方法,都沒有談到根本上。

他之所以只讚賞曾點的主張,就似因為曾點用形象的方法描繪了禮樂之治下的景象,體現了「仁」和「禮」的治國原則,這就談到了根本點上。

這一章,孔子和他的學生們自述其政治上的抱負,從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

曾點他所描述的理想場景是一種社會大同的景象,國家已經不需要人去治理,居民安居樂業,無偷無盜,每個人每天都在過一種富足安樂的生活。

而孔子所希望看到的正是這樣一種社會。所以他會贊同。

2. 曾晳

曾晳,又稱曾點,字子晳,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今屬山東嘉祥)人。 生卒年月不詳。曾參之父,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與顏回之父顏無繇、孟子之父孟孫激等並祀於曲 阜孔廟後部的崇聖祠。 魯國大夫季武子死,曾點弔唁「倚其門而歌」,被稱為魯之狂士。

739年(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2023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萊蕪侯」。2023年(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曾氏」。曾點墓在其故里南武城。

3樓:菜菜cai菜菜

此句是孔子**曾皙說的,孔子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等幾個**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輪到曾皙時,曾皙就說了這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意思是在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約上五六人,帶上六七個童子,在沂水邊沐浴,在高坡上吹風,一路唱著歌而回。

曾皙的志向是與眾不同的,他希望無憂無慮,充分的、詩一般的身心自由。只有社會安定、國家自主、經濟穩定、天下太平,每個個人才能享受真、善、美的人生,才能有真正的瀟灑自由。

本句並非出自《論語》,而是出自《仲尼**列傳》,是《史記》中的內容。

本傳主要記述了孔子及其**的言語和行事。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雖然他「述而不作」,但他總結了前人的文化遺產並傳授給學生,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首創私人講學的風氣,得以**三千,育有大賢七十。本傳在記述之中,仍然保留了孔子與**的問答形式。

4樓:匿名使用者

是曾點說的。曾點,字皙。春秋時期魯國南武城人。

系儒家一代傳人「宗聖」曾參之父,他自己也是孔子的學生,《史記·仲尼**列傳》記其名為「茂」。http://baike.

這段出自論語 先進第十一 說孔老師找一幫學生聊天 讓大家談各自的人生理想 於是子路 冉有 公西華先後發言 有的準備武力成就霸業(子路:千乘之國 攝乎大國之間 加之以師旅 因之以饑饉 由也為之 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有的想要和平崛起(冉有: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 求也為之 比及三年 可使足民 如其禮樂 以俟君子) 有的想要搞g8峰會(公西華:

非曰能之 願學焉 宗廟之事 如會同 端章甫 願為小相焉)

孔老師聽了都不滿意,轉頭問曾點的理想,曾同學正在彈琴,聽到老師點名,於是站起來說: 我的志向不同於前面三位講的。孔子說:「有什麼妨礙呢?也不過是各自說出自己的志向」。

曾皙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孔老師聽了就長嘆一聲 說 我贊成曾皙的志向。

席間孔老師點評了一下自己選擇的理由 他認為前面三位同學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固然不錯 但是太個人英雄主義 英雄難免在某些時候犯下錯誤 那時便天下蒼生皆為魚肉了 所以英雄靠不住 偉人也靠不住 而曾同學把快樂生活描繪成自己的人生理想 自己做不做英雄不重要 選賢與能舉天同樂最重要 這很對孔老師的胃口

所以 儘管我不喜歡儒家那一套 但必須承認孔老師還是有一定的民主思想的

貌似是孔子說的一句名言,與三兩朋友洗浴完走在橋上吹著春風,何不樂哉!原話是什麼啊,,,愣是想不出

5樓:歲月不寒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意思是:暮春三月,穿上春衣,約上五六個**、六七個小孩,在沂水裡洗澡,在五舞雩 臺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回家。

【註釋】

選自《論語·先進篇》第二十六章。

冠者:成年人。

沂:水名,在今山東曲阜南。

舞雩(yú):這裡指魯國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東曲阜南。

【賞析】

孔子聚徒授學,閒暇時常與幾個高足**談論社會、政治和個人生活情志。這篇《論語·先進篇》記錄了孔子與學生之間「各言其志」的一次談話。

子路、冉有、公西華先後談了自己的志趣。

孔子問曾點:「曾點,你怎麼樣?」曾點回答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意思是:暮春三月,穿上春衣,約上五六個**、六七個小孩,在沂水裡洗澡,在五舞雩 臺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回家。

曾點的志向簡單樸實,富有生活情趣:暮春三月,穿上春衣,約上五六個**、六七個小孩,在沂水裡洗澡,在五舞雩 臺上吹吹風。 這明顯有別於他的師兄師弟。

孔子聽後,讚歎一聲說:「我贊同曾點的主張呀!」也鮮明地表達了孔子的生活情趣。

這一句敘事性的描述,生動活潑,寥寥數語,就勾畫出一幅春日郊遊圖,呈現給我們生命的充實和歡樂:陽光下,春風裡,人們沐浴、唱歌、遠眺,無憂無慮,

身心自由,令人們嚮往,我們似乎從中感受到了春的和熙,歌的嘹亮,詩的馥郁。同時,它將曾點和孔子二人的神態、語氣、音容、笑貌,傳神地表現了出來,令人回味。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意思

6樓:久伴難敵深情

原文翻譯:bai在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du衣zhi服,約上五六人,帶上六七個童子dao

,在內沂水邊沐浴,在高坡上容吹風,一路唱著歌而回。

出處:《論語.先進》篇裡孔子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等幾個**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

輪到曾皙時,他說我和他們三個人想法都不同。我的志向就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此句話是形容曾皙的志向:無憂無慮,充分的、詩一般的身心自由。只有社會安定、國家自主、經濟穩定、天下太平,每個個人才能享受真、善、美的人生,才能有真正的瀟灑自由。

儒家的思想境界,就是個人通過修身養性,習得才能,為國家、社會服務,使國泰民安,從而達到個人的自由。 這樣的個人自由,不是老莊那樣的消極無為的逍遙,也不是西方那種個人主義的自由,而是大同世界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合為一體的、和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