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的採蓮曲和白居易的採蓮曲中寫採蓮姑娘形象的手法有何異同

時間 2021-05-10 03:11:01

1樓:布吉島該叫啥

1、相同:都用景物襯托出採蓮女的心靈外貌美。

2、不同:王昌齡運用比喻的手法,將採蓮女比作嬌嫩的蓮花,表達對採蓮女的喜愛之情; 白居易則運用細節描寫的手法,將採蓮女的形象神態動作表現的淋漓盡致,流露出喜愛之情。

《採蓮曲》

唐代 王昌齡

原文: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譯文:採蓮女的羅裙綠得像荷葉一樣,出水的荷花正朝著採蓮女的臉龐開放。碧羅裙芙蓉面混雜在荷花池中難以辨認,聽到歌聲才發覺池中有人來採蓮。

《採蓮曲》

唐代 白居易

原文: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譯文:菱葉在水面飄蕩,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採蓮的小船輕快飛梭。採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一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擴充套件資料

《採蓮曲》王昌齡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昌齡被貶龍標時所做,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夏。有本事載,王昌齡任龍標尉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一次,王昌齡獨自一人在龍標城外遊玩,在東溪的荷池,見當地酋長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採蓮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氣所吸引,遂作《採蓮曲》。

《採蓮曲》 王昌齡 作者簡介:

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人。。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汜水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

晚年貶龍標尉。因安史亂後還鄉,道出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擅長七絕,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也有憤慨時政及刻畫宮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採蓮曲》白居易 創作背景:

此詩創作於白居易出任杭州之時。此時,詩人遠離上層政治集團的勾心鬥角,沉醉在旖旎的江南風光和與友人的詩酒酬和之中,生活輕鬆、舒心。詩人無意間捕捉到一對年輕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一幕,隨即創作了本詩。

《採蓮曲》白居易 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的詩深入淺出,以平易、通俗著稱,通暢、樸素、內容充實,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2樓:桌布**君

採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採蓮曲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王昌齡的採蓮曲和白居易的採蓮曲,這兩首詩中採蓮少女形象的異同點?

3樓:學院派魚多多

一、這兩首詩中採蓮少女形象的異同點:

1、共同點:兩首詩中的採蓮少女都熱愛勞動,辛勤勞作。

2、不同點:王昌齡詩中的採蓮少女美麗、歡快,充滿青春活力;白居易詩中的採蓮少女羞澀、純真,情感真摯。

二、兩首詩對採蓮姑娘的描寫不盡相同:

1、王昌齡詩中使用側面烘托手法,自始至終不讓採蓮姑娘在活動的畫面上出現,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青青荷叢之中,以荷葉和芙蓉烘托出姑娘的美麗動人。

寫女子的裙子與荷葉一色,荷花開在女子的臉旁,分不清哪是採蓮姑娘,哪是荷花,使採蓮姑娘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從而表現出採蓮姑娘的美麗動人,同時也使全詩別具一種令人遐思的優美意境。

2、白居易詩中運用直接描寫的手法來寫,描寫了採蓮姑娘的情態和動作,生動逼真,使一個欲語還止,含羞帶笑的女子如在眼前。

擴充套件資料:

一、《採蓮曲》唐代: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釋義:採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彷彿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

賞析:採用了映襯手法,並不正面描寫採蓮女,而是用荷葉和羅裙一樣綠、荷花和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而聞歌聲加以襯托,巧妙的將採蓮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這份和諧中我們感受到採蓮女的快樂與活力。

此詩雖然寫美麗自然的採蓮少女,卻始終沒有讓她們在詩中明顯出現,而是巧妙地將她們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田田荷塘,荷花盛開,聞歌卻不見人,不禁讓人心馳神往。全詩別具一格,悠然不盡。

如果把這首詩看作一幅《採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採蓮少女們。但作者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幅活動的畫面上明顯地出現,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豔豔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採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這樣的藝術構思,是獨具匠心的。

二、《採蓮曲》唐代: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釋義:菱葉在水面飄蕩,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採蓮的小船輕快飛梭。採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一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賞析:著重通過人物的動作和神態來表現採蓮女。作者抓住採蓮姑娘一「逢郎」欲言又止,羞澀的低頭淺笑,玉簪掉入水中等神情和動作精心刻畫,活畫出一個含羞帶笑的採蓮女子。

白居易這首詩描寫的是一位採蓮姑娘靦腆的情態和羞澀的心理。前兩句寫風中婀娜舞動的荷葉荷花,從荷花的深處有小船悠然劃出,畫面充滿了動感。「菱葉縈波荷颭風」,在碧水盪漾一望無際的水面上,菱葉荷葉一片碧綠,陣陣清風吹來,水波浮動,綠葉隨風搖擺,菱葉在綠波盪漾的湖面上飄飄蕩蕩,荷花在風中搖曳生姿。

正因為綠葉的搖動,才讓人們看到了「荷葉深處小船通」。荷花深處,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廣闊,而「小船通」,則告訴讀者有人有活動。這就像一組電影長鏡頭,先見一片風光,然後將人物活動呈現在其中,給人以真切感。

4樓:匿名使用者

首詩中的採蓮少女都熱愛勞動,辛勤勞作。王詩中少女美麗、歡樂,充滿青春活力;白詩中少女羞澀、純真,情感真摯。兩首詩都傳達出作者的歡悅、驚喜之情。

5樓:匿名使用者

異同就是說相同點和不同點兩方面

王昌齡的詩《採蓮曲》中採蓮女的形象特點

6樓:阿沾

採蓮女的形象特點:採蓮女的美麗,不是閉月羞花式的驚豔,而是如陽光般健康溫暖,似乎能催開滿池的荷花。

《採蓮曲》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七言絕句。

原文: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譯文:採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彷彿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

此詩一開頭就巧妙地把採蓮少女和周圍的自然環境組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說女子的羅裙綠得象荷葉一樣,不過是個普通的比喻;而這裡寫的是採蓮少女,置身蓮池,說荷葉與羅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風光」,是「賦」而不是「比」了,顯得生動喜人,兼有素樸和美豔的風致。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說少女的臉龐紅潤豔麗如同出水的荷花,這樣的比喻也不算新鮮。但「芙蓉向臉兩邊開」卻又不單是比喻,而是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景:

採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象鮮豔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

第三句「亂入池中看不見」,緊承前兩句而來。亂入,即雜入、混入之意。荷葉羅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體,難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細察時才勉強可辨;所以稍一錯神,採蓮少女又與綠荷紅蓮渾然為一,忽然不見蹤影了。

這一描寫,更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意趣和詩境的含蘊,令人宛見十畝蓮塘,荷花盛開,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觀望者聞歌神馳、佇立凝望的情狀,而採蓮少女們充滿青春活力的歡樂情緒也洋溢在這聞歌而不見人的荷塘之中。

直到最後,作者仍不讓畫的主角明顯出現在畫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們作為美麗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還因為這樣描寫,才能留下悠然不盡的情味。

7樓:

採蓮女的美麗,不是閉月羞花式的驚豔,而是如陽光般健康溫暖,似乎能催開滿池的荷花。原文: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釋義:採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彷彿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

詩中描繪了一個採蓮姑娘的什麼的形象?

8樓:秦魂始皇

白居易的《採蓮曲》借荷寫情 菱葉縈波荷芰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詩中的重點已經不是豔麗的荷花,而是採蓮女遇到心上人,想說又不好意思說,只能用碧玉簪搔頭的動作來掩飾自己紛亂的心情。

仔細吟誦,真彷彿在密密匝匝的荷花叢中,聽到了碧玉髮簪的落水聲。寫出了微風蕩荷,採蓮船行,蓮女情思,玉簪落水 寓情於景。

王昌齡的《採蓮曲》的藝術構思的特點是讓讀者遐想無窮

自火中誕生 能給分了嗎?還多了些問題啊,你要的在問題8。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1 這首就小詩描寫了江南採蓮少女的勞動生活和青春的歡樂。語言生動活潑,傳神地表現出採蓮女天真爛漫 朝氣蓬勃的性格。2 這首七言絕句在藝術構思上有什麼特色?答 如果把這首詩看作一幅 ...

採蓮曲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採蓮曲整首詩的意思。

越答越離譜 這兩首詩主要描寫了採蓮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詩情畫意。第一首寫水鄉姑娘的採蓮活動,以花 月 舟 水來襯托女子的容貌 第二首以寫意法,表現採蓮女子的整體印象,詩人將採蓮少女置於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少女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原文 採蓮曲二首 唐代詩人王昌...

王昌齡採蓮曲中的「芙蓉向臉兩邊開」一句,請從修辭角度,賞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說女子的羅裙綠得像荷葉一樣,不過是個普通的比喻 而這裡寫的是採蓮少女,置身蓮池,說荷葉與羅裙一色,那便是 本地風光 是 賦 而不是 比 了,顯得生動喜人,兼有素樸和美豔的風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說少女的臉龐紅潤豔麗如同出水的荷花,這樣的比喻也不算新鮮.但 芙蓉向臉兩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