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輕靈觸動
1、演算法區別: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執行超過一週。
)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
2、一年時間區別: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做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秒。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一年分做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
陰曆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曆一年只有354天左右,按照一般的說法,也沒有平年潤年的區別。
3、歷史區別:所有古老文化的國家如埃及、巴比倫、印度、希臘、羅馬和中國,最初都是用陰曆的。因為月亮的盈虧朔望週期非常明顯,所以把29天或30天稱為一個月,把12個月稱為一年,便成為古老國家最初的年曆。
陰陽合曆:
因朔望月較之迴歸年易於觀測,遠古的歷法幾乎都是陰曆。因為地球繞太陽一週為三百六十五天,而十二個陰曆月只有約三百五十四天,故古人以增置閏月來解決這一問題。
我國的歷法自古就是一種陰陽曆。因為每月初一為新月,十五為圓月,易於辨識,使用方便,所以通常稱這種曆法為陰曆。直到今天,由於曆法中有節氣變化,跟農業種植活動密切相關,故「陰曆」在國人尤其是農民的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國的傳統曆法從嚴格意義上說不應該叫陰曆,它是陰陽曆。現被叫做「農曆」,這是文革期間所謂除四舊的結果,其實這個叫法也很不妥,它在季節上的日期遊移可達一個月,並不是很適宜農業生產。準確說應該叫做「漢歷」。
2樓:
陽曆也叫公曆,**於西方。比如算星座時、就是按照陽曆(公曆)計算的。 陰曆也叫農曆,**於我們中國。
比如我們俗稱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清明節、七夕、春節、就是按照農曆來計算的。而元旦、和西方的情人節(2.14)和聖誕節、國慶節、建軍節、黨的生日、都是按照公曆來計算的。
他們的主要區別就在於陽曆是國際通用的,而農曆是我們中國特有的。 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為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妙。
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陽曆每年分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規定7月以前,單月為大月,雙月為小月;8月以後,雙月為大月,而單月為小月。
每年所餘的5小時48分46秒,只至四年約滿一天,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裡,這一年叫閏年,所以閏年的2月有29天。 陰曆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一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
陰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差別。 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執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一個新曆法,就是所謂陰陽臺歷。
現在我國還在使用的夏曆(也叫農曆或陰曆)就是這種陰陽合曆。它跟陰曆一樣,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曆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來調整四季。陰曆約每過二三年多有一個閏月。
陰曆和陽曆的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1、定義不同
陰曆: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執行超過一週。)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
陽曆:太陽曆又稱為陽曆,陽曆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根據陽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但在每個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兩弦。
2、時間不同
陰曆: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執行,因此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一個折中的歷,即是所謂陰陽合曆,我國還在使用的夏曆(也有人叫它農曆),即是這種陰陽合曆。
它跟陰曆一樣,也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曆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以調整四季,夏曆約每過
二、三年多一個閏月。
陽曆:陽曆也就是國際通用的公曆,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做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秒。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
一年分做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數積累起來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裡,這一年叫做閏年,故而閏年的二月有29天。
3、計算依據不同
陰曆:陰曆定月的依據是月亮的運動規律:月球執行的軌道,名曰白道,白道與黃道同為天體上之兩大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一週,出沒於黃道者兩次,歷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一秒半,為月球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謂之「恆星月」。
唯當月球繞地球之時,地球因公轉而位置亦有變動,計前進二十七度餘,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繞地球一週,復至合朔,實需二十九日十二時四十四分二秒八,謂之「朔望月」,習俗所謂一個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
4樓:星星
太陽曆又稱為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太陽曆的歷年近似等於迴歸年,一年12個月,這個「月」,實際上與朔望月無關。陽曆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根據陽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但在每個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兩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曆就是一種陽曆,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公曆的歷年平均長度與迴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2023年才差一日。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陰曆 英文名稱:lunar calendar 定義:
主要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歷法。它的一年有12個朔望月,約354 或 355日 。 應用學科:
天文學(一級學科);天文學史(二級學科) 以上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佈
求助編輯百科名片
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執行超過一週)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在農業氣象學中,陰曆俗稱農曆、殷歷、古歷、舊曆,是指中國傳統上使用的夏曆。
而在天文學中認為夏曆實際上是一種陰陽曆。
5樓:古典書城
陰曆陽曆農曆到底有什麼區別?這下終於弄明白了!
6樓:笑笑科普
為什麼我們生活中有兩個日期,他們有什麼不一樣?
7樓:百昕太史念珍
19年一個輪迴,每隔19年陰曆和陽曆重複一次
8樓:王子的城堡
陽曆在平常說來,一般會說是幾號,陰曆是初幾。如果看日曆的話,大字是陽曆,下邊小的是陰曆。
9樓:風輕揚
公曆=陽曆(太陽曆 日曆);農曆≠陰曆(月曆),農曆=陰陽曆=太陰曆;
農曆閏月年19年7閏,規律是3 3 3 2 3 3 2,即分別是第3 6 9 11 14 17 19年為農曆閏年;
公曆閏日年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嚴格來說是400年97閏;
公曆星期28年一輪迴。
10樓:匿名使用者
通俗的講:
陽曆就是日曆中講的幾月幾日。也就是上學上班等所按照的日曆。
陰曆就是平常講的幾月初幾,或者是算節氣或者傳統節日時所按照的日曆。
若要知道陽曆與陰曆的科學解釋,下面附上百科**:
陽曆
陰曆
11樓:諸葛木頭
現在說的農曆實際上就是陰曆。
農曆每年一般是十二個月,一般是六個大月,六個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所以一年354天;遇上潤月,農曆每年就是十三個月,一般是七個大月,六個小月,所以就是384天;
當然這是通常情況,有時候也有一天的出入,比如有時候是355天,385天,就是5個小月。
陽曆一般不閏年就是365天,潤年久366天。大月一般31天,小月除了2月,七月都是30天。
12樓:匿名使用者
陰曆全稱「太陰曆」或「純陰曆」。陰曆根據月亮圓缺變化的週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稱月亮為「太陰」,所以稱為「太陰曆」,簡稱「陰曆」。陰曆產生的確切日期已難確定,但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來判斷,陰曆大約在殷代已相當普及。
陰曆的主要特點是:歷月的長短依據天象即月相來確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歷月的平均值大致與朔望月平均長度29。5306日相等。
年的長短則只是歷月的整數倍,而與迴歸年無關。因此,陰曆的月份也與四季寒暑無關。陰曆的日期表示著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即新月;十
五、十六或十七是滿月,即望;初
七、初八是上弦月;二十
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這對古人憑藉月相判斷日期是很方便的。而月相的變化又是人們最容易看見的天象,因此,各國的歷法大都先有陰曆後有陽曆。但是,由於陰曆與迴歸年無關,因此,就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協調,後來便逐漸被淘汰。
現今除了幾個伊斯蘭教國家,因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一種稱為「回曆」的陰曆以外,其他國家已經廢棄不用。
此外,。2023年我國採用「公曆」安排月日後,人們就把公曆稱為「陽曆」,而把同時並存於民間的傳統的「夏曆」通俗地稱之為「陰曆」。
陽曆,亦稱公曆、太陽曆、新曆、西曆,也稱格里高利曆。它是2023年,由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實行的歷法。從這一年後,陽曆代替了公元前42年由羅馬皇帝朱裡.愷撒所實行的「儒略曆」(舊曆)。
陽曆是以地球環繞太陽一週的時間算作一年。它的長度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時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由於它不是整數,為了把長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稱為「閏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稱為「平年」。
這種曆法在每一萬年中約錯三天,比舊的「儒略曆」每四百年就錯三天。
由於這種曆法是根據地球與太陽距離的位置而定,所以它的「二十四節氣」是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多在每月的6日、21日,下半年多在每月的8日、23日,即使相差也不過一兩天。
西洋曆法是明朝萬曆八年(2023年),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傳進中國的。利瑪竇的「泰西曆法」當屬「儒略曆」。太平天國實行的「天曆」,對中國的陰曆起了革命,它採用了陽曆,但對它也有所改訂。
「天曆」中有中國原有的「干支」,也有陽曆的「禮拜」(星期),可謂陰陽合曆。「天曆」在中國曆法上說來,是一個具有革命精神的特殊曆法。辛亥革命後,從2023年元旦起,採用中華**紀年和陽曆。
2023年9月27日,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從此,我國也採用了公元紀年的歷法。
農曆 陰曆 是太陽曆還是太陰曆,農曆和陰曆的區別是
三串王垚百年不遇 農曆是中國目前與格里曆 即公曆 並行使用的一種曆法,人們習稱 陰曆 但其實是陰陽曆的一種,即夏曆,並非真正的 陰曆 農曆,又稱夏曆 陰曆 舊曆,是東亞傳統曆法之一。農曆屬於一種陰陽曆,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但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為一個迴歸年,設定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 太陽直射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