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說起端午節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屈原,吃粽子。那麼,羽毛們今天有沒有吃粽子呢,對於端午節的「粽」大習俗,羽毛們又瞭解多少呢? 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的嘛,這裡有必要跟大家再普及一下,關於端午節的民間習俗。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端午節吃粽子只是裡面的其中一個習俗,除此之外還有賽龍舟,吃雞蛋,掛艾草,沐蘭湯,灑雄黃,帶五色繩,畫額等一些風俗習慣。下面我就給大家再簡單介紹一下。賽龍舟,最開始是在獨木舟上刻畫龍的稻香在水上滑行,根據史書記載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龍舟,在端午節這一天划龍舟只是為了祭祀祈福,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發展到現在已經逐漸發展為一項國際比賽專案。
基本上這些全都是有一種祈禱的意思,在這裡我就不跟大家作過多的解釋了。我們主要目的就是來了解這些傳統節日的由來。而作為流傳千年的節日,我們除了對先人留下寶貴民族精神傳承和發揚之外,大家有責任和義務讓他們繼續傳承下去。
好了,今天分享到這裡結束了,對此你怎麼看呢?
2樓:時事微觀察
端午節包粽子是家喻戶曉的事情,端午時節起會有蚊蟲的出現,所以還會有掛艾蒿、綁五彩線、掛葫蘆的習俗,寓意除蟲避害保平安。
3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其實是不允許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回孃家的,因為這一天是祭祀逝去的祖先和親人的。
4樓:看社會時事
除了包粽子之外,各地都會舉行賽龍舟活動,在我們北方還會佩戴五彩線,還會佩戴裝有香料的香包用來驅趕毒蟲。
5樓:小塔
端午節必須用藥水洗澡才可以平安,那天所有的草都是藥。都可以用在洗澡上,和粽子葉一起燒開。這樣趕走一些不好的東西,超級好的一些做法。
端午粽動員,你們的家鄉是以什麼樣的方式過端午的?
6樓:西街姑娘
我國北方各民族從來沒有端午節競渡習俗,更不知道南國漢族還有一位愛國大詩人屈原。但是,在遼、金、清各朝歷史上都有端午節契丹族、女真族和以後八旗將士馳馬射柳、打馬球競技遺俗。 擊鞠亦即打馬球,也是北方端午節主要經濟娛樂活動之一。
相傳,唐玄宗李隆基便是這項運動愛好者。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擊鞠記載
所以,我們應該瞭解各個地方過端午習俗。
7樓:農家小妹婉兒
我們家鄉過端午特別好的,特別的有氛圍。早上女生開始包粽子,蒸粽子。去看賽龍舟,大家一起歡呼雀躍。回來之後燒草藥洗澡,做一桌子好吃的。
8樓:看社會時事
在我們北方老家,過端午節會飽蜜棗粽或者是白粽沾著糖吃,每個小孩都會戴五彩線,脖子上還會掛香包。
9樓:笛聲蕭蕭風瑟瑟
我們的家鄉都會包粽子和做艾包來過端午節的,另外還會舉行扒龍舟比賽來這個節日增添氣氛。
10樓:科普小星球
我們家鄉的人在端午節一般會吃粽子,如果天氣良好,還可以舉行龍舟比賽。
端午粽動員,端午來了你吃過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粽子?
11樓:青島小魚聊創業
比較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吃過一次肉餡的粽子,之前吃的大部分的都是蜜棗的粽子,所以比較讓人難忘。
12樓:農家小妹婉兒
端午節我吃過讓我特別回味的粽子就是綠豆豬肉的,這個媽媽包的,煮了三個小時,超級的軟香好吃,米飯也都是那個香味。
端午節的習俗及意義
13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習俗非常多,根據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雖然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劃龍船、食粽子是普遍習俗。端午節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節的習俗有扒龍船、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等:
1、食粽子,是中國人一個傳統的習俗,用粽葉包裹著糯米,放在鍋中煮熟,以前在讀書的人吃那包裹著棗的粽子,叫「棗粽」與「早中」偕音,意味著早中狀元,現在都喜歡粽子裡包肉,蛋黃,綠豆等,隨個人口味,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會提前做好粽子在端午時食用的。
2、賽龍舟,端午節最主要的一個習俗。是在屈原投江後,許多人划船追趕著去拯救,追趕到洞庭湖時沒有了蹤跡,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借划龍舟來驅散江裡的魚,不讓魚吃掉屈原的身體,這樣賽龍舟也就成了一種端午的習俗了。
3、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囊主要是避邪驅瘟的,香囊中包有硃砂,雄黃,香藥等用絲布包裹著,上面用繩,珠子作佩帶,下面結個流蘇,作成各種不同的香囊,現在香囊裡也有放薰衣草,茶葉等放在衣櫃裡除溼,除黴,也有青年男女送香囊來表達愛意。
4、掛艾葉草和菖蒲,也是端午節的一種習俗,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菖蒲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天中節、龍舟節等等。端午節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亦有起源於惡月惡日、夏季時令、蓄蘭沐浴以及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說法。總而言之,端午起源於南方百越,把農曆五月五日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端午節文化相沿迄今。
14樓:愛在春暖花開
端午的習俗主要有:賽龍舟、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聚午宴、端午浴(浴蘭)、佩香囊、放紙鳶、盪鞦韆等。
1.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
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2.掛艾草與菖蒲:民諺說: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3.食粽子:端午節食粽子,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
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來久遠,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4.放紙鳶:在中國南方一帶城市,端午節放風箏也是一種習俗。
端午時期,兒童放風箏稱之為「放殃」。 風箏,即紙鳶。它是玩具,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
5.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15樓:沒錯這是暱稱
時至今日,端午節
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之季度,從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從春秋戰國至今,端午節已在民間傳承兩千多年。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包粽子、劃龍船是普遍習俗。
端午粽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這個節日的什麼?
16樓:匿名使用者
介紹了這個節日的習俗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
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端午粽課文表達了作者對什麼的思念
17樓:阿沾
對兒時生活的思念,對故鄉的熱愛。
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對家鄉端午節風俗的描寫,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時表現了作者對家鄉的懷念。
第二部分(第2-3段):描述家鄉最有名的是鹹鴨蛋,尤其是雙黃鴨蛋。
第三部分(第4-6段):寫孩子們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鴨蛋。
擴充套件資料《端午粽》是人教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新選入的課文 ,出自屠再華的《嘟嘟糖和小雪燈》。文章條理清晰,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據民間傳說,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食物。年復一年,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逢端午節那天,便用竹葉把糯米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划著龍船到汨羅江,投到江裡祭祀屈原。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
18樓:課文你來說
本節課是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愉快的夏天》中的第二個主題《過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個主題下有三個內容,端午節的故事,端午節的活動和學做小紙粽,我這節課主要講的是前兩個主題。
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的習俗資料?
1 躲端午,舊時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躲端午簡稱 躲午 亦稱 躲端五 此習俗宋代似已形成。2 沐蘭湯,是中國節日端午節的一種衛生習俗。首先一身著漢服的女性端著一盆艾葉水,人們排好隊依次走到主祭面前,主祭用菖蒲草沾盆裡的水,在參加活動的人雙手 額頭 脖頸輕輕拂拭一下,以示驅除晦氣。3...
端午節有什麼習俗,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江南地區,有的習俗是在端午節飲菖蒲酒,則其藥用效能就更為直接。通常是在節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黃,浸入酒中,節日便可飲用。除了用艾 菖蒲和蒜這 端午三友 驅鬼外,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掛驅鬼符還有一些嚴格的儀式。如有的要求必須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時書寫,書寫材料用生朱,硯內...
端午節的有關習俗,端午節的有關習俗
淑女般的俠客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