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猿談人文
「仁」一直被孔子作為論語中的核心。
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仁」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據有關統計,在《論語》中,「仁」出現了109次是出現頻率最大的詞彙。「仁」就是建立在人們最素樸最直接的心緒結合根源上的一種解析,人們是應該需要愛的,這個愛不是無原則的愛,就是為了由近及遠的愛,這就是孔子的愛有差等的仁學體系。
2樓:
「仁」是孔子關於人的道德修養和思想情趣的最根本的觀點,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把「仁」的思想施行於整個社會就是「仁政」,「仁政」是孔子一生追求的社會政治理想。
孔子曾表示:採用我的主張,我就推行「仁政」;不採用我的主張,我就加強修養「仁」的品質。孔子「仁」的思想,集中體現在他對眾**所請教的「仁」的回答上。
孔子論「仁」,有多重涵義的表述,既精煉又富有針對性,可以說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對「仁」的學說的精當闡發。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中「仁」的名句
1、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譯:孔子說:「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愛人和恨人。」
2、樊遲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譯:樊遲問孔子怎樣是仁,孔子說:「仁人對難事,做在人前面。有收穫時,他得在人後,這可以說是仁了。」
3、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仁德人喜愛山;聰明人靈活,仁德人專一。聰明人快樂,仁德者長壽。」
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譯: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別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達事理首先要使別人也通達事理。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說就是實行仁的方法了。
5、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人,很少有仁愛之心。」
6、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譯:孔子說:「有志之士,仁義之人,不能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損害仁,而應捨生忘死來維護仁義。」
7、子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子夏說:「廣泛學習鑽研,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出問題並且聯絡實際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3樓:
論語中對仁的體現,人的意思是仁愛仁慈的意思,另一種人就是要對他人進行包容
4樓:匿名使用者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據有關統計,在《論語》中,「仁」出現了109次是出現頻率最大的詞彙之一雖然如此,孔子對於「仁」的解釋卻非常隨意和模糊。在《論語》中六人八次問「仁」,內涵各異。
比如:樊遲問仁時的「仁者愛人」的說法(《顏淵》);顏淵問仁時的「克己復禮為仁」的說法(《顏淵》);仲弓問仁時的「子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以致成為後來資產階級「人權宣言」的口號);子貢問仁時又說:「子欲立而立人,子欲達而達人」等等,其實,孔子的仁學卻經歷了一個外延和內涵不斷拓展和深化的過程。
我覺得孔子的仁由最初的人性中的對同類的同情、友愛,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的人倫之愛,又到朋友及別人的「泛愛眾而親仁」的道德實踐信條,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即「親親——愛人——仁德」的三個層次:仁先是對自己家人如父母兄弟妻子的基於血緣關係的孝悌親慈;然後是對朋友或別的其他人的關心、友愛、同情、信任、忠誠等;然後發展到一個泛化了的包括禮、義、忠、恕、智、勇、孝、悌、、中、庸、剛、毅、溫、良、儉、讓、寬、信、恆、和、清、廉、聰、敏、質、直、正、義等等在內的幾乎包含了人類所有的美德,成為了百德之首,萬善之源的道德範疇。在孔子的哲學體系裡,「仁」像是一顆居於**的恆星,擁有著眾星環拱的地位,而其他諸德不過是繞之執行的行星,接受者它強大的向心力的影響並反射著它無比輝煌的思想光芒。
從先秦思想發展史看,「仁」在孔子那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實、改造、完善和發展,蔚為大觀,成為其不朽學說的核心。
5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曰:
「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
「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
「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
」子曰:「清矣。」曰:
「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樊遲)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
「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
」曰:「古之賢人也。」曰:
「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為也。」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興於仁;故舊不遺,**不偷。」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
「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
「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憲問)「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
「來!予與爾言。」曰:
「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
」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
」曰:「安!」「女安則為之。
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
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游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併為仁矣。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論語中的有關富貴的語句,論語十二章中輪述對待富貴的態度的句子是
子曰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 孔子說 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用,快樂無窮,樂趣就在其中了。不合理的,非法的,不擇手段地做到了又富又貴,是非常可恥的事。這種富貴,對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聚散不定,不值得留戀。 何之荷 富德胡秉言 富貴有德心,寬...
引用論語原文談談對修身的理解,《論語》中談修身做人的是什麼??????????????
子曰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說明學問的道理,並不是只讀死書,而是注重現實人生中的作人處世。孔子說生活不要太奢侈,食無求飽 尤其在艱難困苦中,不要有過分的 滿足奢侈的要求。與 鄉黨篇 孔子自己生活的態度 作人的標準是相通的。居無求安 住的地方,只要適當,能...
家蠶的體細胞有28對染色體,精子中染色體有幾條
精子的形成要經過減數 所以精子中有28條染色體。 1 在有絲 的後期著絲點 細胞中含有2條z染色體 雌蠶減數 過程中產生的次級卵母細胞中,zw相互分離,所以形成次級卵母細胞中w的數目為0或1,在減數第二次 的後期著絲點 所以w的數目可能是0或2 2 由於雌蠶的性染色體為zw,雄蠶為zz,且控制家蠶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