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沒有槓鈴,他們怎麼進行舉重運動呢?

時間 2025-04-10 00:55:18

1樓:櫻桃姑娘

沒有槓鈴,他們可以舉石頭,舉大甕、舉鼎等。

一、古代——舉重在春秋時期,就有了類似舉重的活動,這種活動叫做「翹關」。所謂「翹」即舉,所謂「關」指的是城門上用木頭做的大門栓。

古時城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天都有專門的人舉起城門的門栓來控制城門的開和關。翹關就是憑藉手臂的力量舉起城門上很重的木栓,需要很大的力量。孔子是歷史上的大聖人,他還是乙個「舉重」好手。

呂氏春秋》《論衡》《列子》等書均記載了「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

到了春秋末年,舉重有了新的方式,這便是「扛鼎」。鼎是古人煮東西的器物,一般三足兩耳,也有四足的大方鼎。青銅鼎後來則常用來做祭祀用的器物。

鼎大的可重達千斤,小的也有百斤左右。扛鼎是由一人用手握著鼎耳將鼎舉起來,還有一種方法是用橫木穿過鼎的兩耳,人舉橫木的兩端。

戰國時秦國是扛鼎大力士最多的國家,其中烏獲、孟說都是可以舉千斤鼎的大力士。「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項羽據說也是大力士,他「身長八尺,力能扛鼎」。扛鼎是力量的象徵,古人的軍隊裡經常用這種方式來訓練士兵。

到漢代,扛鼎擴充套件成為娛樂表演形式,並演變出了「舉石」「舉大甕」等雜技節目。

二、古代科考舉重史一項必考科目在唐代舉重成為科舉武舉考試的一項必考科目。《新唐書·選舉志》記載,唐代在武則天當政時,「長安二年,始置武舉……又有馬槍、翹關、負重、身材之選」。

水滸傳》記載打虎英雄武松還是一位舉重高手,他能輕輕鬆鬆地把一塊三五百斤的方形石墩抱起來,然後往空中丟擲一丈來高,再用雙手接住。

明清兩代舉重的物件更是五花八門,有舉桌床、舉石凳、舉石獅等。武舉時舉重的標準也是有規定的,一定要舉到膝蓋或胸以上才算達標。

2樓:網友

把重物舉過頭頂,是自古以來人們展示力量的方式。從項羽「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到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舉千斤巨鼎在武校場走了一圈,臉不紅、心不跳。古人一言不合就舉鼎!

3樓:撒的謊

他們應該會選擇舉一些巨型石頭或者是大的那些鼎,因為這些東西同樣是可以代替槓鈴的。

4樓:青楓侃

他們會選擇一些簡易的裝備當做是舉重,而且也會有非常嚴格的標準。

宋代之前沒有鐵鍋,古人是怎麼吃飯的

鐵鍋作為日常生活中很重要,卻又很不起眼的工具,沒有多少人認真關注過它的歷史。說起來,鐵鍋是在北宋初期開始在老百姓家中普及的,根本原因是北宋時期冶鐵技術得到了較大發展,據歷史記載,到宋徽宗 1082年 1135年 時期,全國人口將近1.3億。鐵的年產量達到了900萬斤,也就是4500噸,但比起現在動輒...

古人啥都沒有,是怎麼洗澡的

古人將洗澡稱之為 沐浴 沐指的是洗頭髮,浴指的是洗身體。秦漢時期,廣大人民群眾,已經養成了 三天一洗頭 五天一洗澡 的良好衛生習慣。禮記 內則 記載 五日則湯請浴,三日具沐。其間面垢,潘清 足垢,湯請洗。到了漢朝,甚至對洗澡頻率做出了明文規定,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 那是說漢代規定官吏們工作五...

沒有錢怎麼進行自我提公升?

提公升的目的不是為了比別人更優秀,因為這是個無底洞,總有比你在某方面厲害的人,為了這個目標會一直很苦惱的。提公升的目的是為了不斷的使自己比前一天的自己更好,更快樂,更能帶給別人平靜安樂,更能給這個社會中的人創造物質精神財富。所以,什麼事情要多和自己較勁,不要總是錨定在別人身上,被別人帶著走。提公升自己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