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義元英
重新整理率就是螢幕每秒畫面被重新整理的次數,你可以這麼理解,看電影時我們看到的其實是一副一副靜止的畫面,就象放幻燈片,為什麼我們感覺畫面在動,那是因為人的眼睛有視覺停留效應,前一副畫面留在大腦中的印象還沒消失,緊接著後一副畫面就跟上來了,而且兩副畫面間的差別很小,一個動作要用很多副畫面來顯示,這樣我們就感覺畫面在動了,這一副一副的更換畫面,就是在重新整理,假設一個動作由20張畫面完成,我們看上去就有點象動畫片,而這個動作增加到30張的話,看上去就自然多了,這就是重新整理率。 重新整理率分為垂直重新整理率和水平重新整理率,一般提到的重新整理率通常指垂直重新整理率。垂直重新整理率表示螢幕的圖象每秒鐘重繪多少次,也就是每秒鐘螢幕重新整理的次數,以hz(赫茲)為單位。
重新整理率越高越好,圖象就越穩定,影象顯示就越自然清晰,對眼睛的影響也越小。重新整理頻率越低,影象閃爍和抖動的就越厲害,眼睛疲勞得就越快。一般來說,如能達到80hz以上的重新整理頻率就可完全消除影象閃爍和抖動感,眼睛也不會太容易疲勞。
顯然重新整理率越高越好,但是建議你不要讓顯示器一直以最高重新整理率工作,那樣會加速crt顯象管的老化,一般比最高重新整理率低一到兩檔是比較合適的,建議85hz。而液晶顯示器(lcd)的發光原理與傳統的crt是不一樣的,由於液晶顯示器每一個點在收到訊號後就一直保持那種色彩和亮度,恆定發光,而不象陰極射線管顯示器(crt)那樣需要不斷重新整理亮點。因此,液晶顯示器畫質高而且絕對不會閃爍,把眼睛疲勞降到了最低。
而重新整理率對crt的意義比較突出,有時,lcd重新整理高了,反而會影響其使用壽命般保持在60-75就可以了。
電腦重新整理頻率是什麼意思?
2樓:簡簡冰
電腦重新整理頻率是影象在螢幕上更新的速度,也即螢幕上的影象每秒鐘出現的次數,重新整理頻率越高,螢幕上影象閃爍感就越小,穩定性也就越高,換言之對視力的保護也越好。一般人的眼睛不容易察覺75hz以上重新整理頻率帶來的閃爍感,因此最好能將顯示卡重新整理頻率調到75hz以上。
從硬體角度來說,影響重新整理率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顯示器的頻寬,現在一般17寸的彩顯頻寬在100左右,完全能上85hz,螢幕越大,頻寬越大,19寸的在200左右,21寸的在300左右,同品牌同尺寸的彩顯,頻寬越高,**越貴。其次影響重新整理率的還有顯示卡,顯示卡也有可用的重新整理率和解析度,但是就重新整理率來說,這點現在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這主要針對老一代的顯示卡,現在哪怕古董級的tnt2顯示卡,也能支援1024*768解析度下達到85hz的效果,1024*768是17寸crt顯示器的標準解析度。所以,影響重新整理率最主要的還是顯示器的頻寬。
3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每秒的桌面重新整理率,一秒重新顯示一次**
4樓:匿名使用者
顯示器顯示的內容不是固定的畫面,是一遍一遍的掃上去的,因為速度快所以看不出來.
但速度低的時候,會有閃動的感覺,而速度高了,就沒有了.閃動的時候,眼睛容易疲勞,所以一般都調的高一點,液晶的60就夠了,普通的要75以上.
刷的太高,相對來說比較毀壞顯示器!
5樓:匿名使用者
理論:重新整理頻率就是螢幕重新整理的速度。重新整理頻率越低,影象閃爍和抖動的就越厲害,眼睛疲勞得就越快,有時會引起眼睛痠痛。
重新整理頻率越大,對眼睛的傷害越小,一般的,達到75hz以上就可以了,但是不要超出顯示器所能承受的最大重新整理頻率,否則會減小顯示器的使用壽命。注:人大概所能感覺到的頻率時60hz左右,或者你想清晰的理解這個概念,你也可以用數碼相機對著顯示屏這是你就可以觀察到顯示屏的閃爍;這時你可以除錯顯示頻率,並且觀察一段時間來區別不同階段頻率的效果(這是我個人經驗,可以有些出入)
6樓:匿名使用者
顯示器之所以可以顯示活動畫面,是因為它每秒鐘傳送多幅畫面,每幅畫面的內容稍有差別,由於人眼的視覺暫留,就感覺顯示的物體在活動。
每秒鐘傳送多少幅畫面就是重新整理率。
每一幅畫面稱為一場,重新整理率與場掃描頻率是一致的,所以重新整理率的單位和場掃描頻率的單位一樣用hz。
頻率太低,感覺畫面閃爍。頻率太高,對於質量較差的顯示器會造成影象模糊。還會加重顯示卡的負擔。
一般75hz就可以了。85hz已經很好了。對於液晶顯示器60hz就很好了。
螢幕重新整理頻率是什麼意思
7樓:管不住的
螢幕重新整理頻率就是在一秒鐘內,電腦螢幕重新繪製多少遍。電子槍從螢幕的左上角的第一行(行的多少根據顯示器當時的解析度所決定,比如800x600解析度下,電子槍就要掃描600行)開始,從左至右逐行掃描,第一行掃描完後再從第二行的最左端開始至第二行的最右端,一直到掃描完整個螢幕後再從螢幕的左上角開始。
這時就完成了一次對螢幕的重新整理,周而復始。這樣我們就能夠理解,為什麼顯示器的解析度越高,其所能達到的重新整理率最大值就越低。
一般來講,螢幕的重新整理率要達到75hz以上,人眼才不易感覺出螢幕的閃爍,crt顯示器的重新整理率是由其行頻和當時的解析度決定的,行頻越高,同一解析度下的重新整理率就越高;而行頻一定的情況下,解析度越高則它所能達到的重新整理率越低。
8樓:四舍**入
重新整理率,顧名思義,就是顯示卡將顯示訊號輸出重新整理的速度。60赫茲(hertz)就是每秒鐘顯示卡向顯示器輸出60次訊號。
螢幕重新整理率是螢幕在每秒鐘能重新整理的次數,單位是赫茲(hz),取決於顯示器。
在遊戲中能夠獲得超過200幀的畫面,但是由於顯示器重新整理率只有30hz,只能「抓取」其中的30幀進行顯示,最終你所看到的畫面也是30幀。
螢幕重新整理率越高,你在每秒鐘內就能看到越多的畫面,因此對你來說,畫面也就更加「流暢」、「清晰」。
9樓:況睿文承薄
重新整理頻率就是螢幕重新整理的速度。重新整理頻率越低,影象閃爍和抖動的就越厲害,眼睛疲勞得就越快,有時會引起眼睛痠痛。重新整理頻率越大,對眼睛的傷害越小,一般的,達到75hz以上就可以了,但是不要超出顯示器所能承受的最大重新整理頻率,否則會減小顯示器的使用壽命。
10樓:蹉香卉郜妃
重新整理頻率指的是電子束在顯示屏上掃描的次數,這個值越高,你的顯示器的顯示效果就越穩定(crt顯示器或稱冷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包括電視機),當重新整理頻率超過85hz,人們就不會再覺得螢幕抖動了
但是由於新技術的使用,lcd顯示器也越來越成熟了,他的顯示效果和普通的冷陰極射線管顯示器不同,所以,重新整理頻率在lcd顯示器上,只是一個參考值~
11樓:匿名使用者
真不明白這些人到網上去找這些文章來幹嘛,人家如果要知道這些還要來問什麼。
12樓:匿名使用者
場頻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螢幕重新整理率即螢幕重新整理的速度,也叫做垂直掃描頻率(refresh rate),之所以叫做垂直掃描頻率是因為它的掃描方式是畫面上方第一條線一直掃到最下面一條線,由於方向是由上到下,所以叫做垂直掃描。這個數字代表一秒鐘更新幾次畫面,單位是赫茲(hz),例如75hz表示一秒鐘更新整個畫面75次。重新整理頻率越低,影象抖動的就越厲害,使用者的眼睛疲勞得就越快,採用70hz以上的重新整理頻率時才能基本消除閃爍,如果想獲得最佳的顯示效果和滿足眼睛的舒適要求,則顯示器的重新整理率應達到100hz。
映象管尺寸
這個再簡單不過了吧?映象管尺寸與電視機的尺寸標註方法是一樣的,都是指映象管的對角線長度。不過映象管尺寸並不等於可視面積,因為映象管的邊框佔了一部分空間。
常見的17英寸純平顯示器的對角線長度大概在15.8—16.1英寸左右。
解析度解析度是指顯示器所能顯示的點數的多少,由於螢幕上的點、線和麵都是由點組成的,顯示器可顯示的點數越多,畫面就越精細,同樣的螢幕區域內能顯示的資訊也越多,所以解析度是個非常重要的效能指標。不過crt顯示器的最大解析度並不一定是最佳解析度,比如17英寸顯示器往往能達到1280×1024甚至1600×1200解析度,但此時字非常小,眼睛極易疲勞,根本不適合長時間**,而且最大解析度下的重新整理率往往很低,所以17英寸crt顯示器的最佳解析度還是1024×768,19英寸crt顯示器則為1280×1024。
重新整理率前面提到了「重新整理率」這個詞,所謂「重新整理率」,指的是螢幕每秒鐘重新整理的次數,也叫場頻或垂直掃描頻率。crt顯示器上的影象是由很多熒光點組成的,每個熒光點都由於受到電子束的擊打而發光,不過熒光點發光的時間很短,所以要不斷地有電子束擊打熒光粉使之持續發光。映象管內部的電子槍在掃描時是從第一行的最左端至最右端,然後再從第二行的最左端掃描至最右端,接下來是第三行、第四行……直至掃描到右下角,此時整個螢幕都已經掃描了一遍,也就是完成了一次重新整理。
理論上講,只要重新整理率達到85hz,也就是每秒重新整理85次,人眼就感覺不到螢幕的閃爍了,但實際使用中往往有人能看出85hz重新整理率和100hz重新整理率之間的區別,所以從保護眼睛的角度出發,重新整理率仍然是越高越好。
一般設定成85hz就可以了,太高覺得沒什麼用,如果設定低的話,眼睛會感到疲勞,螢幕閃得厲害
13樓:匿名使用者
我說得實際一點吧,
樓主再怎麼說都只是留給jszd想像,
那麼我教你一個方法拿一個數碼攝相dc,30萬的手機也行對著螢幕看看就知道了,當你的螢幕重新整理率改到85及以上的時候你就可以看得到一個乾乾淨淨的螢幕了,也就是說每秒鐘更新畫面的次數在上面可以看得出來(肉眼就不行,隨著頻率的降低畫面會越來越不清楚)85!無閃爍標準!
14樓:慈明萇水蓉
每秒傳送畫面的次數,少了的話你會覺得畫面一閃一閃的.一般液晶的60hz,純平的85hz
15樓:寇華茅晶霞
顯示器之所以可以顯示活動畫面,是因為它每秒鐘傳送多幅畫面,每幅畫面的內容稍有差別,由於人眼的視覺暫留,就感覺顯示的物體在活動。
每秒鐘傳送多少幅畫面就是重新整理率。
每一幅畫面稱為一場,重新整理率與場掃描頻率是一致的,所以重新整理率的單位和場掃描頻率的單位一樣用hz。
頻率太低,感覺畫面閃爍。頻率太高,對於質量較差的顯示器會造成影象模糊。還會加重顯示卡的負擔。
一般75hz就可以了。85hz已經很好了。對於液晶顯示器60hz就很好了。
液晶電視重新整理頻率 20
16樓:匿名使用者
120hz技術的重新整理頻率高。重新整理頻率?這究竟又是怎樣一個概念?
簡單地說,重新整理頻率就是螢幕每秒鐘畫面被重新整理的次數,也就是每秒能顯示多少幅影象,重新整理頻率的單位是赫茲(hz)。你也可以換個角度來理解,看電影時我們看到的其實是一副一副靜止的畫面,根據人眼睛的視覺停留效應,前一副畫面留在大腦中的印象還沒消失,緊接著後一副畫面就跟上來了,而且兩副畫面間的差別很小,一個動作要用很多副畫面來顯示,這樣我們就感覺畫面在動了,這一副一副的更換畫面,就是在重新整理,假設一個動作由24張畫面完成,我們看上去就有點像動畫片,而這個動作增加到48張的話,看上去就自然多了,這就是重新整理頻率。一般來說,重新整理頻率越高越好,影象就越穩定,對眼睛的影響也越小。
120hz技術:普通液晶電視60hz的重新整理率在顯示運動畫面時會出現彗星拖尾的現象,只適合看靜態畫面,原因就在於液晶分子的保持型顯示以及人眼視覺暫留特性。120hz液晶屏採用智慧倍速驅動技術,使螢幕掃描和液晶分子的翻轉速度提高一倍,實現螢幕重新整理頻率從60hz到120hz的飛躍,有效消除殘影,解決普通液晶屏運動畫面拖尾問題,減少視覺疲勞,畫質更健康。
真正100/120hz的技術,需採用me/mc(motion estimation/compensation)方式來達到畫面流暢,也就是通過補償與**,使60fps內容成為120fps內容
120hz技術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最初的120hz技術可以稱為倍場,即把原來的每秒60場畫面進行簡單的重複;接著又出現了插黑場、插灰場,即在原來的兩場影象間插入一場「黑場」或「灰場」,以上兩種方式在損失了畫面亮度的情況下,對運動畫面的拖尾現象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對於運**像的另一個問題「抖動」卻無能為力。
(memc數字演算法)插幀的方式將場頻由原來的60hz提升到現在的120hz。即由原來每秒顯示60幅畫面提升到現在每秒顯示120幅。有效的改善了每幀影象間的過度,使每幀影象的過度更為平滑,使得運動畫面更加流暢。
正因為插入的一場影象是基於數字演算法的memc功能計算出的,不僅沒有影響整個影象的亮度,相反對運動畫面進行影象補償和影象預估。有效提高了運**像邊緣清晰度,消除影象抖動現象,尤其對於電影模式的3:2 pull down改善明顯,使運動畫面更加流暢、平穩。
辨別市場上真正的120hz
辨別市場上真正的120hz產品要從硬、軟兩個指標上入手,即在硬體上採用的是不是真正的120hz顯示屏;同時內部控制系統是否採用了與硬體相匹配的能夠支撐120hz**顯示的技術。只有兩個方面同時達到相應的技術指標才能成為真正的120hz平板電視。
在這裡我要說,不管是多少hz,自己一定要看到,就是進入電視機匯流排,匯流排內寫的有,要是真的,他就寫了,要不是就不會寫。如(ips 120hz(h*v))
誰能系統的告訴我vb的變數概念即實際應用,最好通俗易懂
理論的 樓上說的差不多了 我給你舉個例子吧dim i as integer 宣告i是整型變數for i 0 to 10 迴圈變數iprint i 輸出變數i的到窗體上 next i 結束迴圈你只要把這段 寫到窗體的載入事件中就可以在窗體上顯示 0到10 了其實變數就是一直在變化的量 用多了自然就會了...
誰能告訴我病毒的主要型別,誰能告訴我病毒的主要型別
根據病毒破壞的能力可劃分為以下幾種 無害型 除了傳染時減少磁碟的可用空間外,對系統沒有其他影響。無危險型 這類病毒僅僅是減少記憶體 顯示影象 發出聲音及同類音響。危險型 這類病毒在計算機系統操作中造成嚴重的錯誤。非常危險型 這類病毒刪除程式 破壞資料 清除系統記憶體區和作業系統中重要的資訊。這些病毒...
誰能告訴我劉備的詳細身世,誰能告訴我劉備的生平簡介呢?
中山靖王即劉勝 公元前165年 公元前113年 是漢景帝劉啟的庶子,母親為賈夫人,還有一個同母兄趙敬肅王劉彭祖。為第一代中山國國王,蜀漢皇帝劉備第十三世先祖。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勝生陸城亭侯劉貞。貞生沛侯劉昂。昂生漳侯劉祿。祿生沂水侯劉戀。戀生欽陽侯劉英。英生安國侯劉建。建生廣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