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通訊方式,古代通訊方式有哪幾種

時間 2023-05-11 03:06:09

1樓:龍捲風

古代: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

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資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

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併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裡,再快要日行300裡,最快要求日馳500裡;步行人員日行50裡;逆水行船時,河行40裡,江行50裡,其它60裡;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裡。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裡他把驛騎比做流星。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訊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裡。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訊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繫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

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另外還有鐘鼓、煙火、鴿子、旗語、狼煙等方式傳遞資訊。

2樓:網友

飛鴿傳書、驛站快馬、同鄉傳遞。

3樓:匿名使用者

以前也是有類似於郵遞員這樣的人來傳遞書信的。

不過一般人家也很好寫信。

教育不普及啊。

古代通訊方式有哪幾種

4樓:承吉凌

古代通訊方式有9種。分別為:烽火通訊、飛鴿通訊、風箏通訊、驛卒通訊、竹筒傳書、魚傳尺素、青鳥傳書、黃耳傳書、燈塔。

其中,烽火和飛鴿傳信是最常見的通訊方式。著名的歷史典故「烽火戲諸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其中的烽火就是在古代邊防軍事通訊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國家戰事的出現。古代在邊境建造的烽火臺,通常臺上放置乾柴,遇有敵情時則燃火以報警,再通過山峰之間的烽火迅速傳達訊息。

飛鴿通訊又名「飛鴿傳書」,其與鴻雁傳書是一個意思,也是古人之間聯絡的一種方法,將信件系在鴿子的腳上然後傳遞給要傳遞的人。古代通訊不方便,所以聰明的人利用鴿子會飛且飛得比較快、會辨認方向等多方面優點,馴化了鴿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

風箏通訊在古時候曾作為一種應急的通訊工具,發揮過重要的作用。早在春秋末期,魯國巧匠公輸盤就曾仿照鳥的造型「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這種以竹木為材製成的會飛的「木鵲」,就是風箏的前身。最初的風箏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而製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軍事偵察,或是用來傳遞資訊和軍事情報。

到了唐代以後,風箏才逐漸成為一種娛樂的玩具,並在民間流傳開來。

驛卒通訊的驛卒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一般又稱為「郵子」、「驛夫」,也就是現代的郵差。一旦遇上公文上有「馬上飛遞」字樣時,就是八百里加急文書,這個是必須要高度重視的,驛卒要騎快馬,以每天四百到八百里的速度進行傳遞,保證急件安全快速到達目的地。

古代人有哪些通訊方式

5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1、烽火傳軍情。「烽火」是我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一種通訊方法,始於商周,延至明清,相習幾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漢代的烽火組織規模為大,在邊防軍事要塞或交通要衝的高處,每隔一定距離建築一高臺,俗稱烽火臺,亦稱烽燧、墩堠、煙墩等。

2、擊鼓鳴金。利用打擊樂器向本方軍隊傳遞命令,聞鼓而進,鳴金而退,利用這些簡單的方式方法實現重要的作用,我們熟悉的曹劌論戰中,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就是如此。

3、飛鴿傳書。在古裝劇中最常見的通訊方式,鴿子的定位能力,識途能力極強,又是在天空之上飛翔,所以對於資訊的傳遞非常適合,信鴿在長途飛行中不會迷路,源於它所特有的一種功能,即可以通過感受磁力與緯度來辨別方向。

4、風箏通訊。最初的風箏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而製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軍事偵察,或是用來傳遞資訊和軍事情報,到了唐代以後,風箏才逐漸成為一種娛樂的玩具,並在民間流傳開來。

除了以上這些方式外,另外還有魚傳尺素、青鳥傳書、黃耳傳書、竹筒傳書等。

古代通訊方式 古代如何通訊

6樓:成大文化

1、竹信是用竹篾製成雁的形狀,中間夾著書信。

2、飛鴿傳書就是古人之間聯絡的一種方法,將信件系在鴿子的腳上,然後傳遞給要傳遞的人。

3、驛站傳信是最早有組織的通訊方式。

4、烽火是古代邊防軍事通訊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國家戰事的出現等等。

古代五種通訊方式

古代的通訊方式與現代有哪些

古代有哪些通訊方式,古代通訊方式有哪些(寫10個)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lisuyan211 古代的通訊方式 一 烽火傳軍情 烽火 是我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一種通訊方法,始於商周,延至明清,相習幾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漢代的烽火組織規模為大。在邊防軍事要塞或交通要衝的高處,每隔一定距離建築一高臺,俗稱烽火臺,亦稱烽燧 墩堠 煙墩等。高臺上有...

古代的通訊方式和現代的有什麼不同

嬴一 古代人的通訊方式 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而在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 遞 並出現了 急遞鋪 這是一般的資訊傳遞,戰爭中,烽火狼煙,都是通訊方式,數量方位的不同,表示的敵人數目方向也不同,還有鴿子,海上...

酒文化丨古代人飲酒有哪些禮節,古代人飲酒有哪些禮節

文丨姜衛華。歷史上,儒家的學說被奉為治國安邦的正統觀點,酒的習俗同樣也受儒家酒文化觀點的影響。古代人飲酒有哪些禮節?儒家講究酒德二字。酒德兩字最早見於 尚書 和 詩經 其含義是說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夏紂王那樣,顛覆厥德,荒湛飲酒 尚書。酒誥 中集中體現了儒家的酒德,這就是 飲惟祀 只有在祭祀時才能...